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7|回复: 0

刘家驹:我写林彪传的遭遇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69
发表于 2023-4-16 10: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 y( w$ p1 l; `, \
0 H( ]& b; w2 s+ B# b我写林彪传的遭遇% M4 i4 q0 `4 |- E- ]: j8 J
, p* u# `5 g* t7 E1 @! \' @1 H/ V
刘家驹9 I' c. ]) g% J5 B# w* D/ {# Y

4 a5 I- R% i# y, x
7 E' ?, X5 v6 g接受撰写林彪传任务,初见“监护”中的林豆豆
, C, d; ?3 R  o( `5 \* F) o0 {( d& k
1986年春,解放军出版社《星火燎原》编辑部约我撰写林彪传。虽说已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要写一个已定性为“叛党叛国、谋害毛泽东主席的元凶”,我笔触的尺度怎么把握?编辑部主任王长龙给我消除疑虑,说他们编辑部准备为元帅立传,不能没有林彪,林彪是个特殊人物,写他的书,目前只能作为内部读物,出版计划已得到总政宣传部的批准,请我出山,考虑到我是《解放军报》的老编辑,会把握好政治是非的关口。王拍胸脯:“你放宽心地上马,要有事,先打我王长龙的屁股。”
$ l& J' |; \. n7 c0 d1 ^% c) b& H8 R
我和王长龙是老相识,他热情举荐,又有官方的支持,政治上似乎已开始解冻,写作也有了自由度,可要表现一个真实而又敏感的人物,仍旧会触动我党我军宣传口的阶级斗争导火索,在受领任务时,我不无顾忌地向王表示:“我绝不会给您惹是生非,遇到麻烦我就甩手。”+ O9 j, O2 C  [; \9 U

" Q, X0 x+ U4 R) w我早知道林彪女儿林立衡(豆豆)被“发配”在河南郑州。此前数年,一位河南作家对我说过,他的一位亲戚在郑州汽车制造厂一分厂工作,和豆豆在一个办公室,还桌对桌。有了这一难得的关系,我先去了郑州。
0 f# I' m2 q6 J4 o$ x* |  @3 E" b, K8 u2 f/ a" y3 P1 W
汽车厂是纪登奎抓的点,造反派当家,豆豆在汽车厂虽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但因是个特殊人物,一直受到公安部门的监控。我想起有个战友在郑州市当公安局副局长,就上门找他,正巧,他分管监控全市的“地富反坏右”,豆豆就是他掌控的重点人物。他告诉我,豆豆属中央监控对象,到郑州落户后,省公安厅对她的“安全”有严格的约束,她的日常行动,由汽车厂革委会指派得力的专人给予“保护”,不经允许不得离厂,经批准外出必须有人随从。- y1 C+ C* V' q9 D  I
8 a& K& b& U5 R" Y( L
当初,市局严控豆豆,还建有专为监控豆豆的日志,记录汽车厂天天报上来的豆豆活动内容,如:
0 S* _* @4 P9 ^5 N% d; Y' }- }' F. x
×日×时,到传达室取报即回,无异常发现。8 _, M) ]2 h, C
×日×时,一女工进林豆豆家,一小时后出来,待查。" \% j- B7 a6 B1 C
×日×时,有人夜间送一盒点心,置放在林豆豆家的窗台上……" N- ^0 r- O9 S) y! r2 n) k

+ _  U* t) O- _9 {* Q( G- n这都是些浪费精力的无效劳动。后来省局也嫌烦,也不干了。) Y5 c: z6 o* @0 P; \, K
! u- X- V' M( R2 J1 B2 X# q
这位局长战友还给我讲述了两个政治笑话:
; |0 Z' h# m, u1 O
4 Q: S5 Q6 y* r2 I, E豆豆刚进厂,正赶上“反击右倾翻案风”,郑州市在体育场召开群众性的批判大会,指名要豆豆参加。那天,主持会议者宣布省市革委会领导人名单之后,大概是为了加大讨伐邓小平的声势,提高了嗓门又宣布说:“到会的还有林彪女儿林豆豆!”这下像炸了窝,引起一片骚动,都伸头四望,发现观众席中有个女军人,误认是豆豆,纷纷围过去看稀罕,会场乱成了一锅粥……从此,汽车厂成了风景线,每天都有一大群人守候在厂门口,等着一睹豆豆的尊容。
$ D& r: c/ }8 [
' q% U- t& X7 b! ~) {+ {6 p还有一件是豆豆刚安家时,搬运工人抬的一只木箱很沉,就传言说是一箱黄金,林彪留下的遗产。市公安局派人查实,是豆豆的一箱书。
3 }5 f' `8 E( F: a+ A  {7 s9 i9 d9 O! q0 X
近些年,省市公安厅局对豆豆监护已有很大的松动,豆豆仍然深居简出,除了上班下班,偶尔到食堂打打饭菜,很少与外人接触。这位局长对我很通情,保障我的采访顺利,要我以总政名义向厂方提出是来向豆豆访谈“九一三”事件的,让厂方向他作出请示报告,他当然会高抬贵手。
/ m1 ?5 v  T, y' x; U, P2 g, K4 r% V3 p) w$ U0 H+ ?
我依照局长公事公办的组织程序见到了豆豆。她患皮肤过敏症住在省中医院,初见她,真像是林彪基因的遗传,体形纤小瘦弱,身着一件天蓝间白花的对襟短衫,俨如一家庭主妇,憔悴的脸庞,仿佛刻记了她15年的悲情岁月。
  z5 c4 P) \- A: n8 \' |$ q' z
7 p" k" D) a: c% n( l- i豆豆做过编辑、记者,现在换了位,她懂得如何应对我。最初几天的交谈,我提示,她叙说。
+ T5 L! \% e; ^! D( I4 K经验告诉我,只追求律师一样的效应,为林彪去做无罪辩护,访谈只能走进死胡同。我决定让她走出医院,逛大街,见她结识的新老朋友,松动她封闭的精神。像老朋友一样,开襟见怀地谈起她的家事、境遇和她不幸的沦落……# l, r2 H9 k0 ]. t5 v% p
7 X; C9 p/ B  f2 C
在三年磨难中的豆豆8 r% M# Q& M; ?. i: w: P7 q8 K$ b
& N5 l) V( g9 Q6 l! z
1971年9月13日林彪从北戴河出走后,惊动了世界,举报这一事件的豆豆和她的未婚夫张清林,10月4日被召回北京玉泉山(这里是中共中央常委的住地)接受高规格的秘密问讯。审问人是毛泽东的机要秘书谢静宜,她带来毛的安抚的口信:
& k7 d) Z! E1 C' a5 R; d2 A: J; H* k- D
豆豆:
3 b) Q# Y. ~- S5 e# D* {/ s+ e! |' C% @1 _
不要伤心,你是立了大功的,你们家分两派,我在一个月前就听说了,好好注意身体。
) [4 m8 n, d# I2 o0 s3 Z  m4 e$ ^" |$ {; B1 t
毛泽东   10月6日  ! U/ u: m3 L0 Y  _# N; m
; _% @) y& E4 i# t- q$ p
谢静宜开出一张要豆豆交代的清单,内容有:“九一三”事件的经过;林彪手令怎么来的;《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幕后;林彪和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关系;特别要追查9月12日晚上叶群和周恩来通话的内容——这是毛最担心的自己的卧榻旁,是不是还睡有“中国的赫鲁晓夫”?
. w1 T# v0 r, G! ~. [' ?1 i豆豆只回答了一条:林彪是被叶群、林立果诓骗上飞机的。
8 _/ i4 n# e: p) a, m# v6 W' w7 Y0 |1 `( f6 k
谢静宜认为豆豆是在舍车保帅,她凛然告诉豆豆:“你要放明白,毛主席派我来不是来听你宣传的,你交代好了,还能给你保留《空军报》副总编辑的位置。”
* x$ k# Q  v- J7 C( ^% q! M" s. }% n
谢要豆豆不要再冥顽不化,和家人划清界线,再立新功。1 V# D- o& F/ H! b+ F: H
# b  {1 N1 w6 x- D5 X4 o
谢是毛泽东身边了解外界的一只眼,文革中,“六厂二校”是毛泽东狠抓阶级斗争的试点,谢敬宜是联系人。谢更熟悉空军内部的派系争斗。她的丈夫苏延勋,原是空军的机要局长,因反对老司令刘亚楼已“靠边站”。毛请他吃饭安抚他,要他继续留在空军:“看看他们会对你怎么办?”苏把搜集“小舰队”的异常活动都通过自己夫人报给了毛,这些信息在毛林之争中(特别是毛南巡前后),起了特殊作用。2 z$ P4 S% V& X! q2 X1 W+ c

6 O) M/ ^' P$ c0 F豆豆坚持不改自己的说法,谢静宜口含天宪也难以应对豆豆的不屈,唯一能惩治的,就是下令撤销她俩六菜一汤的优待,一日三餐送来战士食堂的大锅饭菜。
, v# x% F; r( e
2 ^7 `3 U: q) @豆豆也写出不少交代,在谢静宜看来都是在避重就轻,不是毛泽东所要的。其中,有毛林关系对毛不利的言词,谢静宜看了,大为光火:“这是放毒,要是把这些告诉群众,你们是在犯罪!”
  Q* `: M$ Z  E; q5 |+ S% M8 W; @. m; r
她要完成钦命,不得不天天来施压,争吵。谢看到久拖难有成果,想出新招软化张清林,把她俩分开,各住一座楼。要张清林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上跟她合作:“为党立功,交代出了成绩,毛主席高兴了,会接见你的。”  I) O" N/ T7 v+ U: z; s3 `

+ m+ G* G( Q4 h- K三人苦争苦斗了半年,张清林被迫起草了一份交代,谢静宜修改后交豆豆重抄,送给了毛泽东过目。8 f) F/ D; n5 p0 v2 B( [8 Q# n
# m' c# ~' V2 f9 n6 _) H/ O
1972年8月26日晚上,周恩来带领李德生、纪登奎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豆豆。还有总政副主任田维新、副总参谋长张才千、中央警备局局长杨德中在座,谢静宜做记录。
0 C/ e" s% w2 K0 k! \2 y5 e2 X; t
: L' I9 ?1 i& `1 U$ X: M3 R1 F周恩来开场说得很亲和:“主席要我和你们俩谈谈,我拖了几个月,今天我代表主席来见你们。”
) r7 x( ^$ ?$ f接着,周批评豆豆:“听说你们和谢静宜同志吵架了?她是代表毛主席的,你们做得不对嘛。”
6 i0 ?) Y- z2 ~7 s" x5 Y周又询问豆豆9月12日晚上一些情况后,转入正题:
) F  @! _# K, P) D0 B5 j, u2 s; i7 K% h; W+ W1 P
“豆豆,你在北戴河向我报告,林彪的出逃,都是老虎搞的,他是副统帅,谁还能命令他?老虎在“‘九一三’前我还见过嘛……”/ v/ u: g' f2 p* P- E: b8 [

) E0 t4 x: b  v/ I9 [4 c7 j  ]3 ~豆豆不放过这一机遇,向周恩来陈述林彪是怎么被骗出走的,没说几句,周不容分说,拉下脸来训斥豆豆:“你林立衡的思想作风,完全是你林家的那一套!……”& B/ h1 T: E& t0 k1 s
0 J9 ?+ n( B( R. m
纪登奎也跟着指责:“林立衡,你不要自认为是很清白的!”
. K1 x# y* c& {9 _  l6 R1 D) J  s; ^4 N( {
对豆豆的执迷不悟,周要领导专案的李德生对豆豆继续管束。李说:“我要出国。”7 }" f* j, J5 A0 N4 q9 z  i

$ Z% |0 A' {2 i& \周当即宣布由他亲自管理豆豆,并要豆豆回空军去接受群众的再教育。9 ~$ Z% P& @# t- N
/ ^1 D5 _0 d* S- e# S) l/ i
豆豆回到空军,空军派出著名女飞行员诸惠芬等三人来轮番地“帮助”。中组部部长郭玉峰和公安部副部长李震三天两头来查案情。豆豆在高压下精神崩溃了,服用了一把安眠药,经301医院抢救后,把她交回空军报隔离审查。9 y+ q! s" b  |) [6 E* K2 Y
+ G! s; g: G4 y7 y$ D
豆豆被视为林彪留下的“钉子”,由空军报组织人大会批、小会斗。
' @3 @0 p9 q' ^' G8 R# d# G* L+ \9 M2 @* f. E* F
为防止她再自杀,把她关进一个只有8平方米的房间,派专人日夜监守。房间内昼夜开着灯,不准挂蚊帐,她身上被蚊子咬得遍身是肿块,看守人每天端来一盆稀释的敌敌畏泼洒在地面上。屋内空气污浊,又数月不见阳光(看守人在墙上挖了个小洞,每天让她伸出手臂晒半小时的太阳),豆豆掉了6颗牙,头发掉了一半,体重剩下70多斤。在自己生死存亡关头,她向毛泽东写出求救信。- O) Z. U1 u* `' L3 V
# g! p3 n8 ~/ J; Z: Z
1974年7月31日,由空军政委高厚良来向监禁中的豆豆传达毛泽东的最高指示:
' U. Q+ ?1 v! u! L$ z$ F1 J1 E2 y" c! e4 ~9 o! t$ ^0 y
解除对林立衡的监护,允许她同张清林往来,他们与死党有区别。% C6 B1 O$ K( W: o1 O: y. k
: C; |! z0 e, v) S5 y8 s0 P' L& u1 w$ ]
经政治局讨论,决定把豆豆下放到农场劳动锻炼。6 ^1 u- a  \7 V  n- L
/ X$ `" M- p4 t$ y
8月初,豆豆和张清林一起来到黄河滩上,这里是空降15军43师的农场。豆豆改名叫张萍。
6 q$ n2 w1 J' K* j9 p$ w
7 ?# ]1 p, Z5 E8 }  i最初安排豆豆的劳动是给果树打农药,农药引起她皮肤过敏,浑身红肿瘙痒。后改为牵牛种地,牛不听她使唤,又让她锄草、喂猪、做酒。一天忙活8小时。5 n  T$ c% ~9 f& Q* K& g9 w

5 a2 A3 l, b3 c3 m# V' I空降15军政委张纯清来看望她,同情她的处境,要她给毛泽东写信申诉。豆豆说:“我不会再写信了,我会活着,我活着历史也活着。”* r& S, g8 l! Z0 c% p5 l! L

* ^* n( [; d8 N+ m; U1975年10月5日,中央组织部和空军干部部派人来农场,向豆豆宣布邓小平的指示:- A4 h& g0 m+ [* \( @$ V' J" Q
' o+ L9 H3 u7 t* y; Z
恢复组织生活,恢复真名,按干部待遇安排到地方工作。
( @: D/ E. D* q) ?. Y, z
4 K' O6 b1 z5 j% n( ]豆豆提出回北京的请求被拒绝,只能去人生地不熟的郑州。8 r( `& f9 B0 X: T" _' U+ V7 g- C

4 T+ |! R4 l0 e9 o5 ?走访知情林彪的近百人9 X) ^' H: D* m  h# `2 A

8 w' `+ O- @2 B% @1 f一个月的访谈,我想要得到的林彪参与一些上层斗争的事甚少,多年来,社会对林的晚节褒贬不一,生发出许多的小道传闻,豆豆虽有个人刻骨铭心的沉痛记忆,却无法作出一些关键史实的确切说明。不是豆豆不想谈,是她谈不出来。她虽生活在优渥的帅府,但处处都是政治藩篱,她受阅历和学识所限,无法深入父亲胸怀中的另一个世界,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事斗争,和残酷又阴暗的政治博弈。1 f  h( v$ W% P+ w$ |
& h, G) b* P1 q1 X0 X+ W; b( o! i
我决定扩展访谈范围,回到北京,拉网式地采访林彪的方方面面。先找到前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一些老人,战争年代,他们和林彪朝夕相处,都退休在家,如副总参谋长阎仲川、总参作战部部长苏静、某国防工程负责人蒲锡文、上海市委副书记陈沂等。林彪的老秘书中,我拜访了潜艇工程基地主任夏桐、卫生部副部长谭云鹤、建国后林办的工作人员。我还走访了8341的警卫人员、专案组、“小舰队”和知情人。更高层的有林的老部下萧克、耿飚、任思忠(广州军区政委),专案领导人李德生。9 c3 B3 I8 Y( b9 B; M2 G
3 e4 |( |4 q8 K+ g
我还想走访“九一三”事件中被称为“四大金刚”的黄、吴、李、邱,他们经受过特别法庭的审讯,也许会从愤懑的胸中吐露出些真情。可他们都不在北京,是军事法院把他们交给了军区看管,黄永胜在青岛,吴法宪在济南,李作鹏在太原,邱会作在西安。我决定先去见李作鹏。李在东野是林身边的作战处长,东北战场他是最知情的人。李作鹏可能是急于要摆脱自己背负的沉重枷锁,得知我要见他,就给公安部写了封揭发信,说我到太原向他了解林彪的历史,是筹谋为林彪翻案。此信转到了总政,总政怕火烧“阎王殿”,不去清理批准出书的宣传部,反来抓我一个编辑当祭品,责令我停止对林彪有关的一切采访活动,要我保持晚节,并写出书面检讨。+ S* R+ q7 E" J7 ]& ?/ J

* C8 B1 \. e9 k7 r$ @) y这突如其来的横祸加身,我像是狠狠地挨了一闷棍!我向找我谈话的领导人表明:我师出有名,是解放军出版社聘请的,组织出版这部书,有你们宣传部的批示,我没有过错,更不承担任何责任,绝不会给总政写出一个字的检讨。& a6 P7 Y! Q7 K3 z4 q/ e  v

5 @! s" o. h4 ~3 P/ }, h! I  [最终,由《星火燎原》编辑部担当了责任,写出了书面检讨。- U' c! @: i, k, u* B
9 _$ k8 p& b* W! M) r. R
我的一支秃笔却给封了,采访笔记也锁进了箱底。很快,就给我下达了退休命令。; |% x- `  h' O4 b& r' @
9 n+ z) m$ L2 T5 Z
还原真实的林彪,路漫漫其修远/ A% }4 L8 s7 k# u  _! y0 m

4 ^. C, e( O- X( A9 p上世纪90年代初,我走进了《炎黄春秋》编辑部,被聘为副主编。在编委会中,有不少是从旧意识形态营垒中冲杀出来的老革命,他们谆谆地教化我,要我摒除党文化,远离“立场观点”的偏见,用刘知己的“不掩恶”、“不虚美”的理念重新审视林彪。
2 n8 \; a6 n. \# y& N3 O7 d- i3 q8 p; E! J! _1 D' O
老革命们解放了的历史观,又燃起了我重写林彪的热情。我的一位邻居曾是审理“林彪反革命集团”专案的材料组成员,是他把全军批判揭发林彪的材料,编辑整理成十大捆,存入西山军委档案馆。这是难得的“宝藏”,我试图走进档案馆查阅,那里已高挂禁牌:林彪一案的材料不得解密。
1 J6 n0 Q+ f5 _  ?9 s' y& P3 q& r
我不甘心碰壁,几年功夫,通过搜集知情人的眼见耳闻,获取了大量可信的史实,证明林彪在“九一三”事件中是无罪的。林彪在我心目中已不再是一个十恶不赦谋害毛泽东的罪魁祸首;“林彪反革命集团”根本不存在;《五七一工程纪要》证明了林立果的“小舰队”是一帮对中国前途很有先见之明的人。1 N! z6 T6 t- g* a6 O
5 `% L/ |6 c- T0 X5 u
我由此猛然醒悟到,执笔写众望所属又关卡森严的大部头,首先得把推进粪坑里的“死魂灵”扒拉出来冲刷,还原林彪真人的模样。这对我来说,是一项要去翻越历史穷山恶水的艰巨工程。2 V3 h7 F: `' }1 U

) n( j$ m1 D8 f- V& u  i  @. X我有自知之明,没有能力去作为,我只能把走访萧克、耿飚、李德生等熟知林彪的高层领导人的言论,逐字逐句地记录在案,也原汁原味录下林彪身边的参谋、秘书工作人员对林的记忆。这些可贵的资料,我都没有公开,仍旧在做缜密的研究,考证它的原由,琢磨它的真实性。多年的编辑经验告诉我,若要把历史真相全盘托出,很可能会被兴师问罪,所述史实要是稍有偏差,读者更不会饶恕你。
4 F+ ^  B& n4 f9 ?! N7 q3 K  V* ]0 Q9 B0 j4 p8 r4 G
我还看到,要使“九一三”事件回归真相,最大的困难,是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定性林彪“叛党叛国”的1971年57号文件,和印发全党数落林种种“罪行”的三批材料,以及持续数年之久的“批林批孔”,掀起亿万军民的大批判运动已“深入人心”,要转变被颠倒了的舆论,非我单枪匹马所能做到,唯一的办法是鼓动有识之士参与拾柴,只有熊熊的大火,才有可能照亮历史的本来面目。3 }& \  w- a5 J2 ?2 Q3 B2 r, d
+ \6 d: w( U" D8 ~; X" r. Z) u: U
这些年来,研究林彪的人越来越多,凡是有志者找上门,我都诚心地接待,告知他们我的所得,提供资料,安排对当事人的采访。他们中大多是国内外读者十分信赖的。其中值得我推崇的,一位是澳大利亚华裔学者孙万国,他的《古有窦娥,今有林彪》较真实地反映了“九一三”事件始末;另一位是美籍学者丁凯文,经他多年搜集汇编的《重审林彪罪案》,集纳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对林彪事件提出的质疑和评述,引起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响。还有一位是美籍华人司马清扬,他是化学博士,用业余时间从大量史料中研读梳理中共人物,和丁凯文合作写出《找寻真实的林彪》,又独立著述了《周恩来与林彪的终极对比》,他的分析是深入的、公正的,能独到真实地把握住林彪的政治品貌,在众多记叙林彪的著述中,我认为他的书令人折服。
& _* g, |0 Z- |
  H+ H2 b) C/ ^3 u+ Z, ^再一个是中新社老记者高瑜。她是最早向国内外介绍“九一三”事件和林豆豆落难的。2011年9月初,我们在北京郊区召开了“九一三”事件40周年反思会,邀请当事人和家属26人、专家学者18人,畅谈了“九一三”事件的发生、由此引发的变故,以及今天的认识。我请高瑜来主持会议,并写了报道。$ v: y) H, @# b% s- z
8 G/ U) Q  k! j5 S
历年9月,国内官报都要例行组织批林的文章,但在去年,全世界5300家网站转载北京“九一三”事件反思会的消息后,国内的批林即刻销声。) P. U; X8 m. }: {; M- X4 B

% q* ?& j+ b% k/ v2 x0 v. O与这些真诚的、有责任感的学者相比,舒云走的是一条邪路。署名“舒云整理”的《林豆豆口述》在香港出版后,我知情很晚,是豆豆的夫君张清林打电话给我,指责舒云在书中弄虚作假,编造史实,未经他和豆豆的允许就贸然出书。张清林很是愤然,表示准备对舒云提出侵权诉讼。我问豆豆是怎么回事?豆豆说,舒云没对她说过出书的事,更不知书的内容。正好此时,我的一位朋友弄来这部书,她看了,说是一部大杂烩。我赶紧借来一读,内容确实杂乱,大都是用旧文组装。全书不过26篇文章,其中24篇,早在26年前我就读过,有1980年豆豆给中央的申诉信,1982年她来北京就“九一三”事件的真情实况向中央领导做的陈述,还有她在文革前和文革中的10篇旧作,另两篇分别摘自张云生的《毛家湾纪实》和官伟勋的《我所知道的叶群》,为她的境遇鸣不平。唯有说理不清的《为林彪元帅辩护》和添枝加叶的《林豆豆披露“九一三”事件真相》两篇算得上口述,却是出自舒云之口。
9 X0 n. {- Y8 W* ]5 e6 I( g. \0 y/ H. p) K
为了“丰富”书的内容,舒云对旧文做了大量的“翻新改造”,掺杂当今词语,虚拟情节细节,随心所欲地演绎。其中《给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的信》,就是舒云“深加工”“整理”出来的,其内容的混乱,让人难以卒读。我在1986年采访林豆豆时,就见过这封信的底稿。那是在1980年中央宣布决定公开审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后,豆豆写给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的信,文中都是申诉人有条有理地用事实在为林彪一案的冤情做出辩护,没有谴责批判的用语。舒云为出书,篡改了原信说理的主旨,变成了一篇声讨特别法庭的檄文。+ B$ B  ?2 z5 d% d8 U' F) U2 j
/ @* r: q: _. E* A+ f& G$ H
舒云走近林彪,是半路出家的,不具有史家的严谨,最初出现的错误,我是谅解的。她本应接受教训,敬畏历史,在自己前进的路上做出更为艰苦的探索,花大气力从大量的口述中获取真实而有价值的史料,舒云却求利心切,在书中大胆妄为地编造情节,又窃走我写成的资料加以滥用,失去了学者应有的人品和操守,玷污了史学研究真诚的风气。
- V) s) K1 `- S& z9 ^1 n% o" G& Z  g) j9 n1 n
编后语:% s# U5 t$ a" i% l& m
6 r' ?5 w- I9 o( a2 Q
本文原为作者质疑舒云的《林豆豆口述》一书所写的文章,题为《从舒云整理的〈林豆豆口述〉说起》。因读者不太熟悉书中内容,经作者同意,从中截取了作者写林彪传的艰辛历程的部分。——编者- F0 J3 j: l: t2 \1 z( l
% p' E0 c' e/ B# f
《炎黄春秋》2013年第3期
) f) X; Z7 f& p0 q  _& y- N8 @/ v! L' V+ ~9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7 14:42 , Processed in 0.1199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