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8|回复: 0

孙文沛:厘清西方历史修正主义与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异同

[复制链接]

1448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96
发表于 2023-3-9 03: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修正主义(Historical Revisionism)是20世纪80年代于西方学术界兴起的一股史学思潮。它试图通过对历史记录的重新诠释撼动甚至推翻某个在学术上、政治上和社会上已经得到公认且正值流行的历史观点,用自己的观点取而代之,从而赢得对某段历史的“解释权”。当前,回顾和透视西方学术界历史修正主义的理论观点,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防范和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

以恩斯特·诺尔特为代表的德国历史修正主义者试图从现象学角度在布尔什维主义和纳粹主义之间构造一种“因果关系”,声称斯大林时代的集中营是纳粹种族屠杀“逻辑上和事实上的前奏”,纳粹种族屠杀源于对布尔什维克“阶级屠杀”的恐惧,是对后者的“回应”。他认为,纳粹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是一场“预防性战争”,是为了赶在苏联进攻德国之前进行反击。德国历史修正主义者的目的在于,通过否认、淡化、相对化纳粹罪行和对犹太人大屠杀来否认德国对二战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呼吁收回失去的德国领土,重建德国传统的大国地位。法国历史修正主义者则努力赋予二战时期的维希政权以意义和价值,弱化它与纳粹德国的合作:认为维希政权“净化”了第三共和国时期被世俗主义和享乐主义腐蚀了的国家和社会,通过回归资本主义早期的价值观念,重塑了法国社会的秩序和活力;认为维希政权对犹太人区别对待,驱逐逃难到法国的外国犹太人,是为了保护居住在法国的本地犹太人。他们还积极美化法国殖民历史,声称法军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的暴行是当时的必需品,戴高乐“非殖民化”政策撕裂了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天然联系,是造成当前法国种族和宗教紧张局势的根源。法国历史修正主义者美化维希政权和殖民历史,一是不甘于法国国际地位的衰落,希望以“正义维希”和“殖民大国”的历史荣光唤起民族自豪感;二是暗含了对来自北非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移民大量涌入法国导致社会动荡的不满,对殖民历史的美化事实上是法国社会日益升级的民族和宗教歧视在历史书写中的映射。

可以看出,西方历史修正主义的研究结论通常和社会的集体记忆相冲突,它对历史的解释往往具有某种或显或隐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目标,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研究创新,是一种具有政治动机的历史编纂思想。西方历史修正主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厘清两者的异同与关联,有助于我们科学辨析各种史学思潮,更好地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批判和抵制。

具体来说,两者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别。一是目的不同。西方历史修正主义试图通过美化本国的黑暗历史来唤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对二战历史的颠覆式修正来动摇或重建某个大国国际地位的合理性,为本国寻找新的全球定位。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它具有颠覆性的政治目的而且同爱国主义背道而驰。二是程度不同。西方历史修正主义者一般针对某个历史片段、事件、人物进行重新书写和评价,并且在立场上努力与本国核心利益保持一致。当下历史虚无主义者除了碎片化的历史修改,常常全盘否定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甚至否认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切进步事物和正面人物,对负面人物进行美化、翻案。三是影响范围不同。“历史修正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学术思潮,努力向政界和社会领域散播。西方历史修正主义已成为许多欧洲极右翼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国民阵线”、德国“选择党”的领导人都曾在公开场合鼓吹历史修正主义的观点,对于当前欧洲政治右转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已发展成一种社会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领域,而且其观点更多通过网络和文学、影视艺术作品等传播到日常生活领域,产生了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严重危害。

西方历史修正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在性质和方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学研究,虽然都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但对历史对象的选择都受其政治目的的指引,因而都属于具有明显政治动机的历史编纂思想;虽然都以“学术研究”的面目示人,但在研究方法上却依靠某种片面甚至虚构的理论来证明自己预设的命题,颠倒黑白、肆意抹黑是它们的共同手法。此外,它们大都没有进行全面的史料搜集和考证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选择性地使用对自己观点有利的史料而无视其他,其客观公正性自然大打折扣。

从学术层面来看,西方历史修正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大都以解构主义的方法,片面追求打破原有历史叙述,把多样化的历史理解全面合理化,以冲击官方对历史解释的话语权。而这种解构主义的方法,正是源于20世纪后半期西方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明内部反思和自我批判的产物,以“反理性主义”去质疑、解构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史学就是以一种全面反叛者的形象出现在历史学领域的,其代表人物有海登·怀特、米歇尔·福柯等。后现代主义史学批判传统史学中强调历史整体性、连续性的“宏大叙事”格局,主张发展碎片化的“微观史学”。对传统史学历史知识客观性的质疑和挑战,既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出发点,又是它的杀手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它主张通过新发现的“材料”“日记”“档案”等实现对历史的重构。由于过分强调研究对象的琐碎化和风格的多样化,导致后现代主义史学丢掉了历史学本应坚守的东西——它否定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否定了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因而就放弃了历史研究的“求真”和“镜鉴”功能。另外,后现代主义史学并不能建构一种与传统史学相匹敌的理论体系、一种能够取而代之的史学观,因而其带给读者短暂欢娱之后的往往是虚无和迷茫。

考察当代西方历史修正主义和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异同可以发现,两者都符合后现代主义史学的两项重要特征:激烈的反传统姿态和只解构不建构。不仅如此,它们还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项关键要素——以特定的政治动机为导向,这让它们愈发偏离了历史研究的正常轨道,成为后现代主义史学的畸变形态。从时间上来看,西方历史修正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达到高潮,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随着90年代的“告别革命论”也在中国社会逐渐蔓延。从这方面来看,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出现并非偶然,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和西方历史修正主义泛滥的国际背景下,它在思想和方法上与西方历史修正主义有着多种联系,遵循着“后现代→反理性→解构→修正→虚无”的演绎路径,成为西方历史修正主义的升级版。因此,我们除探讨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动机、传播手法和社会危害之外,还应当关注和了解西方历史修正主义史学思潮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等的世界性蔓延,以更为深入地从学理源头展开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和抵制。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当代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发展机制及其借鉴研究”(17ZD04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文沛)


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 ... 1010568bdcc07a.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8:19 , Processed in 0.0526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