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08|回复: 0

《人民日报》关于遂平县卫星社文章两篇 1958.6

[复制链接]

1456

主题

305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668
发表于 2022-4-7 08: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卫星社坐上了卫星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
在过去亩产一百多斤的低产区创造了丰产新纪录

新华社郑州7日电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今年有五亩小麦每亩平均实产两千一百零五斤,它比去年湖北省房县双河农业社创造的全国小麦亩产最高纪录一千五百四十斤多五百六十五斤。这个奇绩是这个社中共党委副书记王丙寅等同志和第二生产大队二分队社员合作培育的丰产试验田里创造出来的。这个社亩产小麦二千斤以上的还有第二大队六分队的五亩零一厘丰产田。
最近,卫星农业社有三个生产大队在当地县乡党政领导同志的监督下,单收单打丰产小麦九十六亩七分九厘,总产量达十一万六千三百一十斤,平均每亩实产一千二百零一斤。除了十亩亩产两千斤以外,其中还有六亩平均亩产一千五百六十七斤,八亩平均亩产一千五百四十一斤四两,其余都在一千斤以上。这个县的县委副书记赵光在这个社里和农民一起搞的六亩一分三厘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小麦一千二百零四斤。
遂平县过去是河南省小麦低产地区,一般每亩平均产量只有一百多斤。卫星农业社今年创造的小麦高额丰产纪录,有力地打破了人们认为低产地区的小麦不能大跃进的错误看法。中共遂平县委会目前正在这个社召开小麦生产现场会议,认真总结这一经验。中共河南省委和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并责成农业部门前往这个社帮助农民系统总结这一经验。
为了向全省人民迅速地传播这一大丰收的喜讯,河南日报今天还就此专门发出号外。

(附图片)
上图:在河南省黄泛区平原上,西华县南陵农业社社员大面积收麦
右一:河南省西华拖拉机站夜间出动联合收割机帮助农民收麦
新华社记者 齐观山摄
右二:河南省偃师县新新农业社连夜挑灯抢收小麦

人民日报 1958.6.8



卫星农业社发出第二颗“卫星”
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
湖北幸福社十一亩亩产3215斤
本报郑州11日电 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第二生产大队五亩小麦平均亩产二千一百零五斤的消息传开以后(这个消息登在本报6月8日第一版),这个社的小麦经过继续打场脱粒,10日第一大队二分队又有二亩九分地总产量达到一万零二百三十八斤六两,平均每亩亩产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五钱,比二大队的最高产量每亩多一千四百二十五斤,超过这块地去年每亩亩产七百五十斤的三倍多。这个丰产奇迹,是二分队队长陈世俊、副队长梁友仁、团支委曹玉娥、技术员陈根和保管员陈红运等六个同志在小麦丰产试验田里培育出来的。
这块二亩九分地的小麦长的特别好:穗大且长,籽粒饱满,稠密均匀,每亩平均有一百二十多万株。在麦收前,全县各地许多群众和农业技术员都来此作了参观评比。10日,这二亩九分地的小麦脱粒时,在打麦场上监督打场、扬场和过秤的有中共遂平县县委委员、农工部副部长陈丙寅,卫星乡乡长银宗武,卫星社社长锺清德和这个大队的干部。另外,还有好几十个社员。脱粒后产量经过多次核算,土地进行数次丈量,丰产的事实完全可靠。
这块二亩九分地获得高额丰产奇迹的主要经验是:第一,肥料多,分期施,从种到收一共施了十次肥。播种前施三次底肥,第一次施三万斤,第二次三万七千五百斤,第三次施了十担人粪尿,播种后,每亩又追施厩肥、人粪尿七十担,以后又分期上两次杂肥四十二车、两次化肥共三十五斤。在麦子拔节前后,为了防止小麦倒伏,连续上两次草木灰,每次是二千斤,这样使麦子生长五尺多高,没有一株发生倒伏现象。第二,普及良种,加大播种量,实行匀播密植。每亩平均下碧蚂一号良种三十斤,比过去增加一倍,全部种籽都经过可湿性六六六粉拌种,并且还全部采用了五寸见方方格密植播种法。第三,分期浇水四次。浇水方法是采用小水畦浇,播种以前,浇了一次抗旱底墒水,播种以后,又浇了三次水。第四,及时地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往年这个地方吸浆虫非常严重,今年吸浆虫快要繁殖的时候,先后喷射了三次药剂,免除了吸浆虫对麦子的危害。当小麦遇到冷霜的时候,还及时熏烟防霜两次。
这个高额丰收的喜讯传出后,全省人民都欢欣鼓舞。现在不少地区正组织干部、群众前往卫星社参观学习这一先进经验。
本报武汉11日电 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有二十九亩小麦,经过详细验收,每亩产量达二千一百七十三斤七两,其中有十一亩达到亩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参加这次验收的,除襄阳地委、光化县委组织的专门验收工作组外,还有华中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湖北省农业部门的技术干部和不少的新闻记者。他们除了亲自参加打麦、过秤外,还对这块地进行了测量,查实了面积。
据测算,特别高产的十一亩,每亩有穗一百万株以上,麦秸大都高达一百五十公分左右;穗长一般在十公分上下,每穗有三十五粒左右,有的长达十六到十七公分,每穗有一百多粒。就通常的情况,小麦大约要一万五千粒至一万七千粒才有一斤重,但这里一般只一万一千多粒就有一斤,有一部分麦穗甚至只有八千多粒即达一斤。
这块地,在汉水中新冲积起来的一个洲上。从1953年起这个洲逐年淤积起来的泥层深达一丈多。去年提前在寒露前五天开始种小麦。用的种子是“南大二四一九”。它的前作物是高粱。据这次验收的初步总结,在这块地获得小麦高额丰产的主要经验是:(1)匀播密植,平均每亩下种量达三十二斤。全部种子都经泥水选过,并用赛力散药剂拌过,播的很均匀,土地利用率接近100%。(2)深耕。这块地除了淤积泥层松而且肥,去年冬播前又犁了三遍,深耕约六寸左右。麦根向下长得特别深,许多根长达七寸。有的根长达五尺多。(3)底肥足。这块地除了去年冬播前每亩翻耕约二千斤青蒿作绿肥外,未施其他肥料。主要也由于逐年淤积的泥层很肥,又合乎分层施肥的要求。由于耕的深播的匀,底肥又足,虽然种的很密,却没有锈根,基本上没有倒伏。
幸福社的农民认为尽管这块地获得小麦的最高产量,但是这块土地整的还不够细,耕的也不够深。增产潜力还不少。他们计划明年在这块地上要创造亩产小麦四千斤的纪录。

(附图片)
左图:幸福社丰产的小麦(左)与一般的小麦比较。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下图:幸福社打麦场上一片丰收景象。 新华社记者 于澄建摄
小麦:这顶“帽子”我戴不下,你自己戴吧!吴耘

新华社记者 杨震河摄


人民日报 1958.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5 03:05 , Processed in 0.0367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