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8|回复: 0

何存中:农民刘介梅传奇

[复制链接]

1391

主题

442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156
发表于 2022-2-25 0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 N" P9 W; N: H# `. b) a& I3 ?- T
农民刘介梅传奇
* O, O3 ?& B, E$ y1 I/ U/ d$ b  B8 n! k9 w
作者:何存中
/ m3 J% {9 z) t4 B( _
% D! X! x; b' g% i  h上巴河镇的刘介梅也是一个名人。写到团风的名人,不写他不能不是一个遗憾。上巴河的刘介梅是上过《毛泽东五卷》的人物。毛泽东当年有一个讲话,说:“湖北有那么一个雇农出身的党员,他家是三代要饭的,解放后翻身了,发家了,当了区一级的干部。这回他非常不满意社会主义,非常不赞成合作化,要搞自由,反对统购统销。现在开了他的展览会,进行了阶级教育,他痛哭流泪,表示愿意改正错误。”毛主席点到的这个农民就是上巴河镇的刘介梅。
. a/ y/ {; w2 y1 e3 k- f2 L: k3 L4 T/ Z0 h! e
0.jpg   C! J' _' _: U+ B0 m
' r) N- P4 j& I6 q
电影《刘介梅》剧照
5 s4 G6 L9 l8 ]: H% P$ R* S4 {6 f# v% f. _* p
刘介梅,男,1919年出生在今团风县上巴河镇柞林湾。1949年前,刘介梅三代帮人打长工,三代讨米过日子。刘介梅的祖父和母亲都是在讨米的路上饿死的。他的叔父饿死在外乡。由于贫穷,他的两个妹妹不满十岁就被迫给人家当童养媳。解放那年刘介梅23岁,讨了13年的饭,打了10年的长工。
: d. n( s& B9 R2 O1 T; n8 F! D7 y5 O  @' s3 W& i3 o
1949年5月黄冈大地解放了,穷苦的刘介梅当然也和千千万万的贫苦人一样获得了解放。这年7月,当时上巴河区区委书记韩大刚访贫问苦,认识了苦大仇深的刘介梅。当时刚解放需要一批积极分子站出来工作,刘介梅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刘介梅当了干部。那时候的工作主要是革命,内容包括清匪反霸土改和土改复查。当上了干部,有吃有穿了,刘介梅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乡里酝酿反霸,大家选他当了代表。刘介梅很感动,他想,我一个讨米打长工度日的人,能有今天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刘介梅斗地主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别人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他做得到。1950年4月他由开始的小乡的农会主席提到区里当土改工作组的组长。这时候刘介梅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土改时,他家分得了6亩3分地,一头耕牛及全套的农具,还分得了一幢一进两重的宽敞瓦房和一些家具。这一年他与本地姑娘张雪梅结了婚。刘介梅的一家过上了当时的幸福生活。4 R0 G3 x, x7 D
7 G7 F0 d9 e8 B% r
可是好梦不长,土改复查结束后,当时党在农村防止两极分化了,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口号,并开始了一系列的运动。就是在这个全党提出共同富裕的时候,作为一名区干部的刘介梅,不但不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却一心想着个人致富。这时候他十分羡慕解放前湾里一家富裕中农曹其斋家的日子,希望能够很快的赶上曹其斋家。他常在家里开家庭会,教育家人说,曹其斋解放前有20亩好田,10多间瓦房,请一个长工,常年还有100块钱放债,再加上发脚力(搞运输)和做布生意,日子过得比谁都好。他表示一定要设法赶上富裕中农曹其斋。那时候刘介梅一边干革命工作,一边打自己发家致富的小算盘。他和爱人合计,要发家致富首先必须种好自家的6亩3分田,然后再开3亩多荒地,解决吃粮问题,在此基础上,与伯父合伙经营开一座榨房,一个月也可以赚30多元钱。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上几年就可以赶上富裕中农曹其斋了。这时候刘介梅已经定了行政级别,每月工资24.4元。当时这样的工资是很高的。但是刘介梅嫌低了,说,在外面干工作还不如在家开榨坊赚的钱多。1953年刘介梅家的粮食大丰收,刘介梅回家看到家中囤着一大囤子稻谷,心里像灌了蜜,想把全家口粮之外多余的5担稻谷和200多元钱用来放债。
- e1 Y7 D; g, C8 k/ k7 q2 I" b9 a) p. R' B1 `# N
正当刘介梅准备实施发家致富的时候,国家决定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刘介梅在全县粮食统购统销会议上听到有关文件精神后,顿觉五雷轰顶。县委书记和县长在台上作报告,他根本听不进去,抵触情绪很大。刘介梅睡不好,吃不香,无论如何,他是不想把他家多余的五担粮食拿出去。他要用它来放帐发家。讨论中,大家说资本家屯粮不售给国家是不法行为。刘介梅不同意,认为这是别人凭本领屯粮赚钱。大家大谈实行统购统销十分重要和十分必要,他说,说得再好还不是要我的五担粮?这五担粮我无论如何是不拿出来的,我要靠它发家。会议的第三天,领导要求到会的干部带头报出家中的余粮,刘介梅考虑再三后,只报了一担五斗,隐瞒了三担五斗。会议结束后,刘介梅回家一看,他父亲房里囤子里的稻谷没有了,十分吃惊,问,谷到哪里去了?他父亲说,响应号召给了国家。刘介梅大发脾气,大声吼叫,跳进跳出,骂他父亲糊涂。0 U; b1 G& |, o+ z
- {( q( ]/ d7 [' W6 ]- p" G) e
1954年上半年村里组织合作社,一名干部来动员刘介梅家入社。身为国家干部的刘介梅一口回绝,我家不入社!他私下盘算,家里农忙请人干活,一年可以收25担稻谷,除了吃喝开销外,还多五、六担谷,可以用来放债。如果入了社,就不能放债了。要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刘介梅当年就是带头致富的好典型。他坚决反对入社。哪晓得刘介梅防汛回来时,他父亲和他弟弟早已报名入社了,这一下把刘介梅气了个半死。他气冲牛斗地对父亲说,连你也不跟我一条心,你老糊涂了!
. v) {3 O2 Y& o* E$ _5 `; C' g% H. g% J4 B8 A% @8 M
1957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掀开了整风运动。刘介梅在会上发言说,天天叫群众生活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这话鬼才相信,我的父亲64岁了,已是风烛残年,但我这个儿子就不能尽孝心让他的日子过好些。想让他多吃点粮食,粮食只有那么多;想让他穿好点,买布要布票;买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政府要深得农民的拥护,最好是取消统购统销,也免得我们干部为这些事挨骂,搞这样的革命工作,真叫人想不通。他说,领导一点也不深入,不了解情况,光在上面喊合作化这优越那优越,我看一点也不优越。这些话刘介梅拿到大会上公开说,显出他那时作为农民的真实想法。这些要是拿到现在来说,应该是金玉良言。事实证明,我们党三中全会以来的农村政策才是符合农民根本利益的政策。当然历史不能倒转,要是当时不进行合作化,不搞穷过渡,我们现在的农村应该说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 K# z, {4 s5 X2 a5 i

. b3 W. ?! d( Z当时刘介梅的发言震惊了上面的领导,于是刘介梅就成了翻身忘本的典型。先是在原黄冈地区文化宫搞刘介梅新旧社会对比的展览,将刘介梅家新旧社会的实物都搬来作展品。后来领导们觉得刘介梅作反面典型不足以说明问题,根据我们国家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就是要正面宣传为主,于是通过做工作,刘介梅忘本变质一跃变成了刘介梅忘本回头。这样一来,现实意义就重大了。刘介梅的忘本回头展览,逐渐升级,从黄冈地区一直办到了北京。刘介梅也成了红人,一直惊动了毛泽东。随着展览,刘介梅在北京,在全国各地作了无数场刘介梅事迹专场报告。刘介梅事迹专场报告的题目叫做《我思想上的革命》,是请名笔杆子专门为他写的。他用功背下来,一本万利地讲。农民刘介梅不会讲普通话,许多地方要人作专门的解释。中央为他配了专人作这事。由于许多地方需要解释,所以一场报告下来,要四个多小时。当年的刘介梅作为典型,在北京作了20多场这样的报告,听众达15万人次。由于他中国社会思想得到空前未有的发展,发展的高峰就是1958年的提前进入社会主义,接着而来的四年三灾。当年的农民刘介梅在全国是出尽风头的。不说新闻宣传,那是难以计数,包括《人民日报》在内全国各大报纸各地报纸,都登了他的事迹和照片。单说文学艺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门为他拍了一部长达35分钟的纪录片,在全国上映;《北京日报》连载著名作家端木蕻良的章回小说《刘介梅》;不同剧种的《刘介梅》在全国各地演出,湖北话剧团的话剧《刘介梅》轰动北京,老舍先生亲自接见演员;出版社出版《刘介梅》连环画册,专门是给少年儿童看的;1958年10月电影《刘介梅》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并由中国电影公司向全国公开发行。可见当时为了让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央利用刘介梅这个典型动了多少脑筋。' O0 L# ^& T8 I2 R" ^8 c
- E( ]2 _( ~* m  ?  [* j
但是刘介梅终是农民。他一生尽管大红大紫,出尽风头,但他还是农民。作为喜剧,他的成功是他的农民本色;作为悲剧,他的失败同样是他的农民本色。作为本色的刘介梅.他始终摆脱不了他作为中国传统农民的胎记,一有机会,便尽情地显露出来。据有关人士透露,当年刘介梅进京的展览是朱德亲自抓的。展览结束后,朱德接见了刘介梅,与刘介梅同时被接见的,还有浠水县十月社的饶兴礼。朱德问刘介梅,你个人有什么要求可以向组织提出来。刘介梅想了想,说,我要一块金壳手表和一件皮大衣。朱德略有所思地望着他,问,就这些吗?他点头说,我就要这两样。朱德问完了刘介梅,问饶兴礼,你有什么要求?饶兴礼说,总司令,我要10台拖拉机。朱德问,你要10台拖拉机干什么?饶兴礼回答,我要10台拖拉机回去搞合作化。朱德总司令望着饶兴礼点头笑了。当时的刘介梅就是这样的“蠢”,他没有像饶兴礼那样要10台拖拉机回去搞合作化,他要的是一块金表和一件皮大衣。所以后来的命运饶兴礼和刘介梅是大不同的。饶兴礼官至湖北省农委主任,年纪大了才退下来,而刘介梅贫病老死在上巴河兽医站里。
- `. |# e8 ^' K0 m, `, S7 o8 |6 l& ~8 U7 p4 c$ Q
第二天朱德总司令没有食言,果真亲手给了刘介梅一块金壳手表和一件皮大衣。农民刘介梅从北京归来。乘的是火车。上了火车,农民刘介梅很可爱了。他先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披着皮大衣,将袖子挽得高高的,向众人露着腕上戴的金壳手表。当时一件皮大衣和一块金壳手表是很值钱的。后来农民刘介梅坐不住了,他把皮大衣放在座位上,开始周游车厢,目的是向众人显露他的腕上戴的金壳的表。1959年8月,在北京到武汉的火车上,农民刘介梅从这个车厢走向那个车厢,显露他的金壳手表,那心情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大家不难体味。北京的火车终于到了终点站武昌站,下车的广播一响,农民刘介梅这才慌了,怎么也记不起他坐的是哪节车厢,于是朱总司令送给他的皮大衣丢了,只剩下那只金壳手表。& C% X% U; p( Y
8 ]" U  n/ }' U# H7 G8 r5 `
农民刘介梅回来后,任黄冈地区农业局局长,据说当了几天,因为不认识字,作不了报告,自愿回到上巴河镇兽医站当站长。任地区农业局长期间,他为黄冈做了一件别人做不到的事。当时黄冈地区由于建设急需一批木材,地委书记没有办法找他,问他有没有办法?他说,让我试试。结果他到江西买了13车木材回来了。13台车,他叫人在12台车上用红纸写着刘介梅三个字。守卡的人见了“刘介梅”都放12台车的行,拦下他坐的没有写红字“刘介梅”的车。他从车里下来,走到检查人面前,说,我就是刘介梅,认识不?检查的人见了他,当然认识。检查的人问,你怎么这车上不写?他笑着说,我坐在这台车上写什么?
* k: b6 z! s: _; Q! ^' \8 p5 M0 C& m" [
刘介梅到上巴河兽医站当站长后,与同行的到江对面鄂城办事,鄂城电影院正在放《刘介梅》。同行的说,我们沾沾你的光看回不要钱的电影。他说,没问题。带着同行径直朝里走。守门的拦住了他,不让他进去,问他为什么不买票?他发火了,说,我看我自己有要票的道理吗?守门说,你是谁?他没好气地说,我是谁?我就是刘介梅。守门不买他的账,说,我不管你是谁,进这个门就得买票。他气得大骂,你们把我卖钱,还不要我看?守门的人说,你就是真刘介梅又怎么样?把你卖钱,你找我有什么用?我的任务就是收钱。
2 _+ @; O3 L  B0 k0 S
- s% U9 S& m& J& n; r刘介梅是1997年死的。由于众多的原因,他一生没有富起来。退休后在上巴河街上摆个烟摊。据说,武汉卷烟厂的蓝盒子“游泳”从两毛七一盒涨到三毛二一盒时,他因积了些货,发了一笔小财,着实让他高兴了一阵子。, c4 t' }3 l: ~4 p2 ^0 @+ z! W

2 v: v3 P+ J* f& r; {# }* _" S1 X农民刘介梅去了,他以他传奇的一生,警示着巴河北岸那片古老而又新生的土地。2 ~0 D/ B- W) y0 \* H

" p0 V& b! [' M+ ^* i地处鄂东的黄冈市,大别山与长江构成一个犄角,境内山峰连绵自南而下,长江浩荡东去。面积1.74万平方公里,人口714万,辖黄州、红安、麻城、英山、罗田、浠水、蕲春、黄梅、武穴、团风、龙感湖,11个县、市、区。地处鄂东大地的黄冈,大别山横天一脉,向西破山流出五条河,倒水、举水、巴水、浠水、蕲水,如同血管,织成历史。自古河水向东流,但在黄冈五条河一律向西流。构成黄冈独特的风景和人文特色。) d& Z; ]7 R/ ~1 L: I2 U
2 i5 a% i* l+ ~& j0 k+ A! ?0 w! q
从2月23日起,本网陆续推出黄冈著名作家何存中的作品《吴头楚尾话黄冈》(写作时间:2002年),该书共20余个篇章,下一篇《秦基伟三回故乡》,敬请关注。
7 z# j" C6 J8 e5 X; v3 W7 X" S
" ^) C2 r( ~' r5 Z
  g( b6 R2 T$ G) ^作者简介:何存中,湖北浠水人,中共党员,湖北省作协理事,省作协第四、五、六、七届签约作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门前一棵槐》、《太阳最红》,中篇小说《画眉深浅》、《正果》、《你知道我为什么时时仰望苍穹》、《风在蛙声里》、《水底的月亮升起来》、《太阳发芽》、《洪荒时代》、《太阳说话》等。已发表中短篇小说250多万字。1985年与人合作的小戏《飞来的草帽》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创作的电视剧获湖北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及湖北省第四届屈原文艺奖。其中《门前一棵槐》已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太阳最红》正筹拍中。
" ~' L; r$ D- h$ {7 S5 T3 R" h2 f
$ b: G' ?: Y8 f+ h" G. u& U7 m( V: v- Z* Q4 Y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rpk46m4.html  _3 P; g! S7 q, w' m

8 j6 s) R$ Q3 u
$ n' f4 ^  x+ D1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7:56 , Processed in 0.09476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