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1|回复: 0

丁东:“忘本”典型刘介梅

[复制链接]

1049

主题

403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5460
发表于 2022-2-24 23: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丁东/文
( o9 P8 [+ U5 @, r1 J" X& N: O8 ?3 V+ F( H+ C* _  y+ S7 I( t4 |
20130821202652165.jpg
) F. Q- \* N. Q& ?7 s download2.jpg 1 v" w4 V, H: k5 s
f1cd1b6a00fa4033812f892ad7014cd6_tplv-mlhdmxsy5m-q75_0_0.jpg ) L- K! @; j! M8 y0 I$ Z+ s+ F2 h/ ]
5 f6 ^' I1 K! d
download1.jpg 9 b; A0 S+ T2 ]$ W9 W; e6 ]9 m

8 l0 j8 e! |! H. y. Y- k' g% @7 Q7 K: w5 @
刘介梅现在已经很少提起,在上世纪50年代,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本是湖北黄冈县马庙乡农机站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他讨过十二年饭,当过十年半长工,祖父、母亲在讨饭中饿死了,叔父扛长活劳累成疾,死在外乡,两个不到十岁的妹子当了童养媳。他一家老小在一个破屋的走廊下,垒了半截墙壁栖身。共产党建政以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成绩突出,1950年4月被乡农会主席提拔为工作组长,11月加入共产党,同年结婚,家境开始好转,还开了一座私人榨油房。实行合作化和统购统销以后,他有了不同看法。2 N$ p* Z" E  E5 n+ W! g9 v

/ R" m& m4 Q( k4 j+ ~5 d9 t6 [# p% Q4 m1957年8月20日,黄冈县召开三级干部会,他先后在小组会和千人大会上发言,说:“天天叫喊群众生活改善了,水平提高了,这只有鬼相信。我父亲64岁了,我这个儿子就想能行片孝心,让他晚年日子过好些。要吃点,粮食只有那么多;要穿点,布票打折扣;买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我看,要农民拥护共产党,最好是取消统购统销这个办法。搞这样的革命工作,还不如我过去讨米被狗子咬。”“光上头喊合作化优越,哪优越,我看一点也不优越。”他的发言,当即受到县委宣传部长的严厉批评,接着与会者纷纷指责刘介梅颠倒黑白。在县委领导的压力下,刘介梅只好同意将自己的家私全部交出来展览。黄冈县委举办了“刘介梅今昔生活对比展览”。一边是解放前三代讨饭的饭碗、烂衣,一边摆着新衣、新家具。
. l9 z/ `& ^* R. L6 z9 y7 i+ h: f! W
# }  b1 e! B( U! z, b, r当时毛泽东正住在武汉东湖宾馆南山甲所,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向他汇报了刘介梅的情况,他非常感兴趣,马上通知黄冈地委负责人姜一前来汇报。毛泽东听完姜一的汇报后说:“这个故事好,你们可以把他的东西买下来送到北京展览!”“今昔生活实物对比教育,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的好方法,群众性批评教育,是群众路线的根本。”“刘介梅不是黄冈的刘介梅,不是湖北的刘介梅,是全国的刘介梅,可以登报拍电影。”
% \0 a0 \$ s/ ?: k( S7 W; d
7 v3 j  c' a3 h0 X- [7 G毛泽东发话,王任重立即执行。9月12日,湖北省委发出通知,在全省讨论“刘介梅忘本事件”。9月13日,《湖北日报》以《惊人的教训,可喜的转变》为题,发表社论,同时发表通讯《一个惊心动魂的故事》。10月13日,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3次会议上讲到刘介梅:“现在是过社会主义关,有些人就难过。比如说湖北省那么一个贫农出身的党员,他家是三代要饭,解放后翻身了,发家了。当了区一级领导干部。这回,他非常不满社会主义,非常不赞成农业合作化,要搞‘自由’,反对统购统销。现在开了他的展览会,进行阶级教育,他痛哭流涕,表示愿意改正错误。”其实,刘介梅只是个乡农机站长,还不是区一级干部。
1 Y% i' W! k! T& ~& t6 b; `+ Q/ r9 R
毛泽东的关注,刘介梅成为全国瞩目的人物。《刘介梅今昔生活展览》1957年10月20日到武汉举办,12月6日到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持续到1958年4月18日。有组织前往参观者达88万人,有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知识分子,也有党和国家的领导,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和国外参观团。为了让展览更深动,领导给刘介梅做思想工作,让他到北京现身说法。刘介梅作为“忘本回头”的典型,在北京报告20场,听众达15万人。接着又到全国各地做报告。同时,电影、戏剧、小说、散文、诗歌、连环画纷纷介入,一时间刘介梅的故事成为全国的文化热点。& J5 z+ y# w8 }* W1 d* U
" h% v% K2 X3 x  s3 Y% X
武汉市楚剧团排演的现代戏《刘介梅》,为了典型化,不但把刘介梅处理成统购统销时不愿向国家多卖粮食,合作化时又不积极参加合作社,1957年大鸣大放,说党支部书记刘敏三所办的农业合作社糟得很,还编出刘介梅的行为受到了富裕中农曹老七、二地主周少贤赏识,与曹老七合伙放高利贷,在好友周大清之子病危时上门逼债等情节。这出戏被全国许多剧团移植上演。刘介梅知道后,给文化部写信,提出各种《刘介梅》剧本的大部分情节与他本人的情况并不相符。文化部没有忽视刘介梅的申诉,于1958年10月24日发出《关于文艺作品中写真人真事问题的通知》,说这种情况已发生不止一次,从歌剧、戏曲《刘胡兰》,到最近上演的话剧《白鹭》,都因为剧中人物使用真名真姓,而引起了一部分当事人的不满。有一些用真人真事为题材的作品为了加强戏剧效果,把现实生活中的落后分子写成右派或者反革命分子,或者为了美化正面的英雄人物而作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虚构,这就容易引起群众特别是当地群众的不满,认为与事实不符,因此,文化部建议类似题材的创作中情节上的改动和艺术上的加工,必须首先考虑到作品的政治效果和群众影响,一定要力求不伤害当事人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政治道德品质。
* o  F/ n) U. k  D0 f' O1 H* c' t
% E7 y4 k/ _# R) A- m% c在那个年代,刘介梅还算是幸运的。从北京报告归来,虽无奖赏,也没当作敌人对待。文化部还接受了他的申诉。
. T2 i. V* s$ K8 v# M7 N3 A8 T" m5 i2 _8 h; [; f
毛泽东去世以后,中国逐步开始改革开放。1980年代,实行包产到户,结束了农村人民公社,逐步取消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票证也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农民发家致富被政府重新提倡。对五十年代盲目学习苏联模式,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惨痛教训,也有所反思。回头再看刘介梅在黄冈县三干会上的发言,不过是说了几句大实话而已,只是在当时的大环境里,显得不合时宜。. V7 |' b  J& l

7 c! T% J, I  o  S& M7 n4 J5 ^刘介梅晚年靠摆香烟摊为生,已于1997年去世。
7 @3 \; e3 v" ?5 `" x) B0 v
) {3 [, F+ n- h6 V; H+ S7 A# v, q7 g7 h7 u  S9 u8 J
http://www.outlookchina.net/html/news/201308/5795.html
" Y* e& N; B- H: D& N/ G3 w! `: \
( P- s+ s, U% t0 N0 e% p* |2 x

' H0 ^- b9 t. w( K
7 X) i' h) u$ H9 i&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3-5-30 13:47 , Processed in 0.1060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