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47|回复: 1

杨健:语录侦探 |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复制链接]

1391

主题

442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156
发表于 2021-12-10 21: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Q- x3 ~/ ?) y1 j2 R7 e
( l) S# L. a! p, H语录侦探 |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G& U9 d; u/ F- O: `- i- [! _  ]" f: g) Z
杨健
( A4 d( A- g8 f
. j- T& {6 d+ t# t, t9 |. q/ c& C来源:澎湃新闻
7 B& R# _7 g  }( c  g6 \" h
0 e1 h. ?, j; ^. u4 }! b
4 A+ A/ e' ^, z% S
8 t3 |, {- B' `1 U2 b, Y. F. N1 f“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长久以来,被如此真诚地误读和滥用,以至于它的真实出处反而显得无关紧要。
6 c6 W- `* E. `0 K7 v7 w6 O" ]; \$ l6 Y/ `  x& N+ t3 `/ R
事实上,仔细阅读克罗齐的《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傅任敢译),精准考察这个经典短句在书中的定位,便不难明白著名的“克罗齐命题”何以在观念传播史中沦为庸俗的经验恳谈。
% m. @8 G1 B5 R! [
6 X% i1 g  I; }+ b# ?; h8 r" i由于读过克罗齐原著的人太少、引用克罗齐名言的人太多,所以人们会下意识地以为,这个短句在原著中被多次表述并广泛散布。然而,通读《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你会发现“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书中仅仅出现过一次,那是正文第一编《史学理论》之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三自然段(篇章标题以傅任敢中译本为准,下同)。原文的完整句式如下:
2 J/ j5 O+ L8 k% ~3 a+ m$ `  J; Q3 |$ ?6 {; P$ }. [' c
我之所以想起这类历史表现形式,目的是想消除“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命题中的看来似乎矛盾的局面。
- G5 @# r. M5 @2 y) c6 k/ F+ j4 @1 q& O2 [
——作者想起了哪些历史表现形式、又想消除什么看来似乎矛盾的局面?如果不联系上下文,这是一个让人费解的句子。唯有“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孤零零地杵在这串语境含混的文字中。此类特定的话语呈现,为人们的断章取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 }$ m) J0 p8 S# {4 q' ^* K' f/ J5 M3 S* m8 Q' o; E/ P

" g  _5 ?* c7 l* P1 i3 P* z( V3 n3 b! s% x9 V+ \5 e+ m9 V7 N

, C7 T' H- e1 @, K浓厚的断语属性,使得“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极易从一个历史哲学命题转化为一个大众传播现象。人们对“克罗齐命题”的曲解,由对它简化的开始,即从“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再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到“历史都是当代”。删除了原句中的冗余修辞,最终“历史-当代”的对偶模式,成为人们思考“克罗齐命题”的便捷入口。5 g0 k# Z6 T. }! d7 k

4 J, c& f- P0 Q; c" u+ E于是,关于“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误读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在想当然的理解中,历史成了一个可资复制的模板,而当代成为历史粘贴后的文档。过往,在循环往复中推进到当下,现实穿着崭新的戏袍演绎着古典的悲剧、喜剧或者闹剧……
" z. b4 Y7 v# s
2 j& \; \; N) \+ _  q3 p, k上述简单粗暴的历史认知,与大字本、线装书的阅读姿态捆绑,“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路标就在每一个时间刻度搔首等候。
1 p. I9 K2 e, p2 c& n1 D: {# N, w
' g' E$ Y  X  M9 h3 {1 I必须指出,这恰恰与克罗齐想说明的一切背道而驰。诚然,“克罗齐命题”谈及历史,也关涉当代。如果说有什么议题支配着《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的写作,那就是“历史的当代性”。为此,克罗齐还引用了西塞罗的名言“历史是生活的老师”。但在这本书中,克罗齐并没有表达过“历史会重演”的意思——无论是惊人地重演,还是平淡如水地重演。此为克罗齐与黑格尔鲜明的差异——尽管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说明中,编者将克罗齐称为“新黑格尔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不幸的是,人们在对“克罗齐命题”的误读中,将两种截然对立的史观乱炖在了一起。
  x- k4 b$ _2 C% K
; L6 o  U/ k+ n8 U0 S3 F8 Z2 {2 b- E: s8 N“克罗齐命题”的真意何在?还是要回到它的出处,也就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的第一编第一章。鉴于“克罗齐命题”的完整句式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仅出现过一次,所以想要准确解读这个命题,表述命题的十个中文字便一个都不能少。进而言之,对承载“克罗齐命题”的上下文的考察亦属题中之意。% U. C* u$ E# P6 H% T+ [! |

6 a# g, s/ C2 u- B$ A2 k# `+ R而若真的仔细研读过“克罗齐命题”的上下文,哪怕是非常有限篇幅,譬如书的第一编第一章,对“克罗齐命题”的理解便不会跑得那么偏远。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的第一编第一章里,克罗齐解答了关于“克罗齐命题”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何为当代史?二、何为真历史?
+ u& e% e# N: f4 W7 s' N% D6 i0 S" Y: Y
何为当代史?克罗齐认为,“当代”一词只能指那种紧跟着某一正在被做出的活动而出现的、作为对那一活动的意识的历史。“当代”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它跳脱于时间之外,没有先后之分。它可以是过去的一小时、一天,也可以是过去的一年、一世纪。因此,过去的事实,只要和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它就不是针对一种过去的兴趣而是针对一种现在的兴趣,它就是当代史。5 p3 q3 h" a  [9 P+ P9 q, t# Z

$ _% j. s! h7 z4 R7 W2 l何为真历史?克罗齐在下定义时引入了编年史的概念:编年史与(真)历史是两种不同的精神态度,即“一切历史,当其不再是思想而只是用抽象的字句记录下来时,它就变成了编年史”。历史是活的编年史,编年史是死的历史;历史是当前的历史,编年史是过去的历史;历史主要是一种思想活动,编年史主要是一种意志活动。) N, ]0 E$ F: @8 u% I

: B1 H4 e7 S. w( z% X$ S0 \5 v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的第一编第一章,章节标题就叫《历史与编年史》。因为有编年史与(真)历史、抽象字句与思想之别,或许,中文读者会望文生义地套用本土经验,将《资治通鉴》之类编年体史书看作克罗齐定义的死历史,将《阿房宫赋》之类辞赋体政论等同于克罗齐笔下的真历史。不得不说,这是对“克罗齐命题”的另一重误解。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克罗齐提出的真历史需要与之划清界限的形形色色的伪历史中,不仅有编年史,还包括语文性历史、演说性历史和实用性历史等等。8 t8 T) Y4 e' K* @- t5 ^9 \2 i3 d
# O# h6 y) h- _( |- M' J. z
各种形式的伪历史,笼罩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为“克罗齐命题”营造了一种看似矛盾的局面。拨开遮蔽这个命题的迷雾,依克罗齐母语意大利语来考证真历史之“真”,其实是指“够格的、标准的、与历史之名相符”的意思。
6 q. F" o8 V! F( h; Z
" o- h7 F& A; U2 F% s显然,这种“真”,带有浓厚的主观评价意味,是历史言说者或书写者用当下境遇对过去事实的介入。所谓“当下境遇”,包含当代人的感知、观念、精神状态和问题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克罗齐对真历史的定义,有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的影子,也是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在历史领域的投射。
7 c5 `3 ]: L& P2 |  m, R/ b, v* O* l3 I
克罗齐所说的当代史,是过去的事实与现在生活的一种兴趣打成一片。而促使过去事实与现在生活打成一片的“故事推动力”,在于人的理性,或者情感。
5 R2 a( W( B! ?  _! b) E7 t
$ t: J! m- `3 l/ h牛顿、爱因斯坦、霍金都已作古,成为科技编年史中用抽象字句记录下来的名字。然而,在电影《流浪地球》里,当人类面临宇宙级浩劫,老何念叨着“牛顿顿爷、爱因斯坦坦叔、霍金金哥”,祈求保佑时,这三个名字便构成了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
6 H1 p0 q  D: G/ w: V9 g
2 B1 z4 o" Y/ C: b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克罗齐也强调了人的主观吁求对创造(激活)历史的重要作用。他说,当生活的发展需要它们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变成现在的。“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室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精神有了新出现的成熟,才把它们唤醒。原始的文明形式是很粗糙和野蛮的,它们被忘记了,或很少被人重视,或被人误解,直到那被称为浪漫主义或王政复古的欧洲精神的新阶段,才‘同情了’它们,就是说,才承认它们是它自己本身的现在兴趣。”
5 I, R  C3 _! P* a7 \$ l- k) G( T$ l( ]8 b- p' l, E; [' {/ s3 c* Y
如果觉得克罗齐的语言过于诘屈聱牙,不妨以“克罗齐命题”本身的遭遇来做解释。“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德文版于1915年在图宾根出版(德文版书名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后,这个短句便成为单纯的叙述。当克罗齐于1952年去世后,他和他提出的命题,都成为了按年代被编排的史料。可是,当人们反思、验证、推敲、咀嚼这个命题时,“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又具有了如假包换的当代性。
' H% ]; |) e# |  v, D9 y
; F3 L6 N1 c- c7 m8 s
# A8 W3 [! f6 _, B0 r

2 k  U1 x8 c5 t) q' I+ j

+ _; |( }' Q* ^! a5 Y" E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克罗齐名著新的中译本,由田时纲从意大利文版翻译而来。有趣的是,这个中译本恢复了克罗齐最初版本的书名:《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更有趣的是,在译者序言里,对克罗齐的评价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错,克罗齐的历史观还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精神运动、发展的过程,他说过“历史是历史判断”。不过,就像列宁说的,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聪明的唯物主义。/ ^$ O, n3 M" c/ H* w& a$ ~+ \
, V* m1 P, z2 U: J
: }) x4 ^. ?5 r9 t
6 H# P1 W$ Q" {% |$ {

" P  N3 I5 l* },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1

主题

442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15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0 2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 |- T. T, h! w: y9 n
实际上,克罗齐这句话的重点是强调历史的“现代性”,强调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 A  ~( r- B2 R% A
. l/ `9 J, b- _) `5 n% h! a; m- A在国内,对于克罗齐这句话的阐述,无人能出朱光潜先生其右。1947年1月,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在《克罗齐的历史学》一文曾对克罗齐的这一命题做了如下阐发:“没有一个过去史真正是历史,如果它不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的心灵生活打成一片。过去史在我的现时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获得它的历史性。所以一切历史都必是现时史……着重历史的现时性,其实就是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
3 m9 T6 A+ Z3 Q+ H( H5 t2 P# w4 c" x
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概括来讲就是,“过去只有和当前的视域相重合的时候,才为人所理解”,而这才是克罗齐“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的本意。
! ~2 W# Z' r) M' s
, `; }6 f$ t# n: z( D- t9 C在国外,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詹姆斯·马奇曾说过这样一句和克罗齐的名言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我们认为的真理,不过是人类可理解的共识,往往与真相无关”。
, e! ?, k0 A: O
' S; a5 G7 I- [$ w7 h! ^; ~虽然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相比之下,詹姆斯·马奇的这句话要比克罗齐的名言容易理解得多。所以,不妨用詹姆斯·马奇的这句话来解释克罗齐的名言。
! }3 U  B$ a, Z7 Z  @& w5 _0 L- e* l/ a# h4 h* z2 s* V7 A
在詹姆斯·马奇看来,真理不过是人类可理解的共识。也就是说,我们对真理的理解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与克罗齐“着重历史的现时性、着重历史与生活的联贯”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实是一样的。. L' q- m8 N# I! R! ]' F% c. b
6 D, v2 |7 @8 O% D, n8 G
总之,克罗齐并不认为“历史都是在不断重复的”,它的命题强调的是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换言之,历史之于现实的意义就如朱光潜先生所说,“历史必须引起现实的思索、打动现实的兴趣、和现实的心灵生活打成一片”。
; G  C8 }0 o3 x$ Q: i3 g2 R
" `8 O7 u) X! ^& Shttps://www.sohu.com/a/199454823_384729; p7 |, E; B0 b7 H&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12:58 , Processed in 0.1179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