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78|回复: 0

李锐:张霖之二三事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69
发表于 2021-10-31 23: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Z, ~# C4 k
3 r7 p# l& E4 U/ {5 |8 y
b2a2479d6fe642c4b408fdada4e0c8a9.jpeg - }6 b/ ]% U, V7 @7 L

7 v6 m' V2 M; o张霖之
5 h+ C. a& ^3 e& p  @- ~. G5 X: d4 \* ^+ g) r4 m
张霖之,河北省南宫县人,1908年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他是冀南农民暴动的领导者之一,在抗日战争中是鲁西北和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解放战争中,张霖之曾任二野七纵、十一纵政委,第五兵团副政委;1949年南京解放,任南京市副市长,同年参加二野进军大西南的行动,先后任重庆市委第二书记和第一书记。
. D% H7 `) {" a8 S2 m1 y/ Z
' [$ z$ V5 p, d- a1952年调北京工作,任二机部副部长、三机部部长等职。1957年9月到1967年1月任煤炭工业部部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3 I# \  L! x; y9 m- U

$ [, D% a  A# k* y运动中,张霖之遭受诬陷迫害,被非法关押,于1967年1月21日被毒打身亡,他是运动中死于直接暴力的第一位政府部长,成为历史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1 c  X5 `' O6 ]6 A- I7 V/ }+ M4 P. h8 p
不“揭发”
9 g, \" X4 c0 z
7 C+ O8 l+ f+ {1 a  a在庐山会议上,李锐因为与周小舟、田家英等人大胆陈词,支持彭德怀对大跃进的批评意见,受到揭发、批判。在“人人喊打”的政治气氛中,张霖之保持了冷静的头脑。2 i. {2 z0 Z: {, u6 Z0 C# \- `

. s2 W9 f& h% n$ d, @/ g$ k2 n+ H" \会议前期利用休息时间游山时,李锐与几位工业部长走在一起,大家说起了农村的困难和农民的疾苦,还提到了匈牙利事件。李锐脱口说了一句“还是中国的农民好”,意思是要不然也要闹出“事件”来。把中国农村的现状与匈牙利事件联在一起,这句话被走在他身边的张霖之听到了。在会议后期的“大批判”中,李锐面对各种罪名和指责,受到很大压力。但张霖之却没有“揭发”,而是私下告诉了自己很信任的同事、李锐的上级——水电部部长刘澜波。
! Q+ q  q; }  D$ T" D/ s' A$ Z' J  {8 F, B" Q7 B! T  P4 I
运动结束,刘澜波与李锐大难不死,劫后重逢,刘才有机会将张霖之当年对他说的话转告给李锐,李锐很受感动。但是,保护过李锐的张霖之却在运动中惨死。
- w; V+ f9 q9 e$ ~
; T1 u+ s, k/ ?& a摄影是张霖之的业余爱好之一。* R0 J4 H: n# t! G$ K0 T' M5 Q. e

# J. D# i! _9 S5 A1 y/ n" ?! Y, @60年代初,张霖之在颐和园疗养,住在昆明湖畔长廊北侧,万寿山脚下的一个小院里。# I* N* z( y2 C1 ?' r, a4 x: q- L

: I1 Y8 }# k5 p9 ^8 q) t3 ]休息期间拍拍照片,当然是很好的消遣方式。
, n6 E% \4 f' h# w% L0 ]- L, f. y- V* n- Q! E
可是有一天,放在房间里的莱卡照相机突然不见了,问遍家人和秘书、司机,都没有结果,于是大家主张报警。但张霖之断然否定了这个建议。他说,照相机毕竟是私人物品,丢相机是我自己不注意,以后吸取教训就是了,一旦报警,万一找不到,就会牵连这里所有的服务员。
8 n7 W: |4 i) `( y* k+ o' a' @
他特别嘱咐,此事不能对任何人讲。就这样,张霖之的相机无声无息,不翼而飞。: c  d! C* v2 [7 S7 U% k3 V3 t
9 a! W3 |" H# ]% U: H3 N
不发言
' u" ~2 z; |7 I8 c6 u  H3 L8 r7 F! X6 m* v' {7 z
1965年底,江青将解放初期在重庆工作的一些负责人叫去,“审看”京剧《江姐》,张霖之是到场者之一。张霖之对江青打着旗号整人、捞取资本的做法很反感,他知道“审看”的分量,知道其后有着复杂的背景。便以不了解重庆地下党情况为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他还提醒原重庆地下党负责人萧泽宽:“情况复杂,说话小心。”“审看”没有什么结果,这出戏也没有公演。本来,在当时的条件下,张霖之完全有机会“跳上”江青这艘刚刚起锚的“航母”,那样,他以后的境遇可能会截然不同,但那不是张霖之的性格。江青后来说“张霖之不是我们的人”。  w( T( s1 N) g+ t
+ W% t6 Y6 X7 `3 j! ]/ S

( L" k/ t% T9 i: Nhttps://www.sohu.com/a/451581994_524385
! r% Q' j. h1 E0 O! c$ l: ?: N& y
5 V; r, M: c3 s9 a+ D#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7 06:21 , Processed in 0.1453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