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6|回复: 0

徐庆全:杨奎松的“笔墨官司”

[复制链接]

852

主题

1924

帖子

71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74
发表于 2021-8-5 02: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一南的《苦难辉煌》一路颂扬、一路飙升之际,杨奎松的一篇《“辉煌”莫建沙滩上——对〈苦难辉煌〉一书的正误与批评》的书评,曾让学术圈外一些读者多少有恍然大悟的惊讶:原来这本书竟然有“不可理解的错‘抄’”“不可接受的误‘读’”“不可理喻的编造”“不可容忍的剽窃”四大软肋。当然,也有的读者对杨奎松的批评很愤慨,认为他“尖刻”,是“学霸”。一场“笔墨官司”到现在也没有收场。不过,杨奎松倒很淡然,在新近出版的《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一书中,特意收录了这篇书评,可见他对“尖刻”“学霸”等指责并不在意。3 {4 \3 H$ u0 C, B

" u# z2 @' j' @; W- y9 L3 M; e& G  这本《读史求实》,是杨奎松多年来学术论文的汇集。副标题说是“读史札记”,似乎有些谦虚。譬如,论述战后中共和平土改政策的《中共也曾试过“和平土改”》,考察共产国际对中共财政支援问题的《政治独立的前提》,从俄国历史视角解读“新民主主义”在中国命运的《毛泽东为何放弃新民主主义》,等等,一是涉及到的问题都是中国现代史上众说纷纭的大问题,二是每篇文章大致都在两万字以上的篇幅,称为“札记”是不是有些名不副实?而就其所论证的问题来说,杨奎松在这个领域苦心孤诣30年,厚积薄发,视野极为开阔,一个个极容易被人忽略的历史细节,在作者开阔的视野中,一旦拎起来就成为论述一个大问题的索引;而这些大问题,都是关乎中国现代史不同时期的节点。
4 q9 k0 m1 _2 T0 O8 A- \& V/ s: L) n% w( w7 B
  因为批评了“各方忽然齐刷刷力推起《苦难辉煌》一书来”,杨奎松也遭到一些责难。其实,熟知杨奎松的人都知道,他为人非常低调,既不“尖刻”,也不“霸”。10多年前,已故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著名学者郑惠先生要创办一本杂志,我也参与其间,特意邀请杨奎松来当主编,可是他却认为自己学识不够,又推荐了另一个“杨”——杨天石——来当主编,自己则屈居副主编。这样的人,怎么能和“霸”连在一起?
$ f5 a/ m, Y# [- C4 `+ y' [+ P$ X. R) p9 _' r
  不过,就学术研究来说,杨奎松倒是少有的较真,他身上多少带有一点二三十年代学者那种书斋求学的特点。记得不止一次听他说过:“研究中国现当代史,如果不去意识形态化,那是做不出好学问的。”从在这个领域筚路蓝缕到成为现今的著名学者,他始终恪守这一点。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与将历史作为报告文学来写的作家黎汝清,有过一场“笔墨官司”,就皖南事变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尖锐地批评了已经成名的黎汝清。1990年代后期我和他一起办杂志时,他针对叶永烈等人纪实文学书写历史的方式,也多有微词,力主在杂志上发起“纪实文学与历史”的讨论。
. h9 P, h/ F' _$ C2 `
2 z, ]$ N; b8 g5 r6 ~6 X) v& y  与有人爱与名人打“笔墨官司”不同的是,杨奎松纯粹是学理上的较真。他在书中阐述为何批评金一南时说:“如果没有人出头对这本书提出尖锐的批评,以这本书被热炒和受推崇的情况,一定会有第二本、第三本,甚至大量类似不顾历史真实的所谓历史作品跟风。这注定会使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变得更加混乱不堪,使真正的史学研究成果陷入极其尴尬的境地,甚至干脆成为一些主观先行、生吞活剥的文学作品的垫脚石。”/ F/ i+ s5 V9 r+ F+ w

2 u; N" n) H. m$ T( \/ z. }& {$ n  以此为出发点,相信读者会有这样的期待:杨奎松有更多的“笔墨官司”缠身才好。9 z% v* W. O, B- T
- ]% i! g& m  N) t) p( V+ G
徐庆全.杨奎松的“笔墨官司”[J].中国新闻周刊,2011,(第47期).- q9 w% a3 i9 }3 A

1 c3 a; b! b) whttp://star.news.sohu.com/20111219/n329465363.shtml
: B# F2 d2 r* h/ h
# T$ `% Q$ H. W* J9 F&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3-29 07:08 , Processed in 0.102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