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4|回复: 0

谭定宇:石天河先生近况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51
发表于 2021-3-30 07:2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g3 G' I% Q! @! Q

* n+ u5 B6 X# h! y; e谭定宇
/ E$ C) t9 V6 k/ c3 A! ]: z7 B  x& Z2 h/ i' E/ h
人们都说现代中国文坛,出现过著名的“三条河”,即:“大河”石天河(周天哲,湖南长沙人,1924年生),“小河”流沙河(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生),“新河”二月河(凌解放,河南南阳人,1946年生)。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大、小两“河”,当时分别担任四川《星星》诗刊的执行编辑和编辑。由于在反右运动中,大、小两“河”曾被毛主席点名,因而很快闻名全国。至于二月河,则不但年纪较轻,且是在1988年出版《康熙大帝》一书才声名鹊起的,所以算是一条“新河”。, T' L' f  p+ W' E* H# r9 Z( d: N; y
9 }+ v  Q/ Y/ J+ B/ W  j/ f% z( n+ N
这三条“河”中的“大河”,就是现在重庆文理学院的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石天河教授。他于1948年在南京投入地下革命斗争,1949年迎来解放,曾任《南京日报》、《中国日报》及《川南日报》记者、编辑,四川文联理论批评组长。他先后发表了大量诗文,包括《少年石匠》、《无孽龙》、《复活的歌》等长篇诗作;轰动一时的川剧《望娘滩》,就是根据他的《无孽龙》改编的。1956年10月四川《星星》诗刊创刊时,石天河出任执行编辑。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他因敢于说真话而且拒不认“罪”,从而被打成“极右分子”,遭受了长达二十年的牢狱之灾。1980年落实政策,洗清他的冤情,调入江津师专(现重庆文理学院),当时任中文系副教授。1985年离休。4 K, w, i/ ^; i1 L% ~& g4 g1 U

" X0 I& Q6 h6 B0 B: G  ~* z2009年6月下旬,在重庆文理学院红河校区,我见到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石天河先生。他已八十五岁,个子不高,有些消瘦,但他目光灼灼,精神奕奕,反应敏锐,谈笑风生。在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我发现石天河先生学识渊博,卓尔不群,豁达开朗,平易近人,这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我感到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9 s7 ^/ C! F: t& ^5 B3 E3 k
# f5 r4 e% w; w/ [石天河先生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他的夫人袁珍琴现年五十二岁,是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她在我心目中显得秀丽端庄,举止不凡。1982年春节,她不顾各种非议,冲破重重阻力,毅然与受尽磨难、孑然一身的石天河结婚,不愧是一位了不起的、意志坚强的奇女子!在石天河先生的长期熏陶和她自己的努力下,袁老师具备了扎实的文学功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她还经常应邀在电视台讲解文学经典,并获得一致好评。在家里,袁老师又是一家之主,大小事情由她安排。二十六岁的周独奇,是石天河夫妇的独子,也是他俩的掌上明珠,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工作。天河伉俪夫唱妇随,相濡以沫;一家人父慈、母爱、子孝,生活美满,其乐融融。
% C/ h  v- H+ m/ ^& \
( ?' `$ i3 W; S/ `+ E0 k2002年8月,天河先生的大作《石天河文集》出版发行,是他一生中最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这一百七十万字的煌煌巨著,囊括了他近二十年的学术结晶。第一卷《复活的歌》为新、旧体诗;第二卷《野果文存》为杂文、随笔;第三卷《劫后文心录》为文学评论;第四卷是专著,题名《广场诗学》。文集的开头,他用一首诗道出了“石天河”笔名的含义:( v4 K4 j: k' l0 t$ S

" g: W/ {0 a; m8 y- j) c我生如陨石,磊落到人间。" N3 b% x3 P7 p; {' n; `
风雨凭陵夜,流光灼大荒。
3 N1 q# C1 S5 D' U9 }7 G$ a  ^我心有长句,耿耿似天河。* ^: ^1 ~* {$ l: g- T
哭为千载哭,歌为万里歌。. s4 f3 V( P$ z, Z- W& X/ }

. d) x  s: Q9 b! E! t2 s1 W: |* ^此外,他写的三十八万字的回忆录《逝川忆语——“星星”诗祸亲历记》已经脱稿。这部回忆录共有三十章,他引用了大量历史资料和真凭实据,再现了五十二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反右运动,揭露了四川文联和文化界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真实叙述了他因为坚持真理、遭人陷害而蒙冤受屈的悲惨经历。笔者一鼓作气地读完这本字字血泪的回忆录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对这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强诗人肃然起敬。回忆录的“开场诗”写道:! ^; F9 z3 o  ~) A1 `  ]+ t

1 x, \1 l$ k, j; L2 _2 [噩梦惊回忆逝川,一行一字一潸然。
( U, m0 C7 p& M% u. R0 D春风未识花先碎,星火方燃雪暗天。
1 G8 ^4 T1 X" x' Y. [屡见英华沦恨海,敢凭枯墨著遗篇。
3 _8 A( X* q3 I更阑辗转难嘏寐,旧日枭声到枕边。
' t0 O. Y3 H0 d! ~8 c/ `
! L, H" {2 s/ V: ?. ^笔者提及在反右运动中,他的同事、《星星》诗刊编辑流沙河对他的打击时,他却一笑置之,认为那都是形势所迫,不能只怪流沙河。当我拿出流沙河的近照给他看时,他竟然认不得照片上的人是谁了!
$ z# V) ]! j5 ?2 R1 C# Q. Q: G- W8 D$ g7 F, w0 B) j* s2 D8 w
他每天仍然坚持埋头写作,用诗文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并尽力让优秀的诗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他关心国家的发展进步,同情处境艰难的弱势群体,看不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文如其人”,这些风范都可从他的诗文中反映出来。: A% N9 k, D9 w  j; t+ w/ j

# w& x* k# {% U8 \& E( G他除了与国内知名作家多有联系外,还和本土作家夏明宇(韩青)、钟代华等交往甚笃。他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建立自己的博客,与学术界的同仁交流,各抒己见,探索创新。他家里藏书数千册,2008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届“十佳读书人”。2010年10月,他的三口之家又荣获重庆市“十佳书香家庭”称号。具有六十年党龄的石天河,还不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石天河先生韬光养晦,处事低调,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成天都坐在电脑前忙碌不休。除了偶尔参加像“卫星湖笔会”之类的活动外,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他习惯于过默默无闻、悠闲安静、平凡而充实的生活。
! Y  b" y& O( N0 S& v- ?3 v7 j3 {1 C
2009年9月,重庆文理学院夏明宇(韩青)教授的《渝西民间歌谣研究》出版,石天河先生热情地为该书写了长篇序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务与要义》,为夏明宇老师的新作增色不少。3 Q* Y! w: K/ n+ k) _2 E

* F0 x5 k4 F7 a' r2009年8月初,石天河偕夫人和儿子回到阔别七十一年的湖南长沙老家。然而随着岁月消逝,时过境迁,大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感。不过他还是在魂牵梦萦的老家,见到了九十二岁的干姐(老邻居,天河母亲的干女儿),也算有了点寻亲的收获。在长沙,石天河与慕名而来的诗友们谈诗论赋,解惑答疑,讨论了“诗歌的精神如何重建”;《长沙晚报》还用半版篇幅作了专题报道。在十天的行程中,他还游览了岳阳楼和张家界等桑梓名胜古迹。9 p4 T+ S" S4 |& Q' N% V
$ T& ~, T. [' U/ n7 |  I* b" }, h
石天河先生颇精棋艺,略嗜烟酒。每天早晨,他会在校园里散步锻炼,做自己编的体操,活动四肢。天河老人有着崇高的抱负、良好的品德、乐观的心态,更因为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小家庭,使得他老当益壮,文章更像庾信一样愈老愈健,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石天河先生在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也有一套居所;那里的湖光山色令人眷念,他特别喜欢呼吸星湖的清新空气,因而在那里长住不舍。2010年夏天,爱人袁珍琴出差遭遇车祸,八十六岁的石天河来回奔波于医院与学校之间达两个多月,其坚强意志可见一斑。
  ~; Y& H" m  E! i& e7 M1 K# v& \/ o  Q2 O& ]6 m; Z
在初次访问结束时,石天河先生的公子周独奇给我们摄影留念。老先生还捧出他亲笔签名的《石天河文集》赠送给我。这几个月来,我不时去拜望这位我所崇敬的老作家,我俩又常在电脑上交流、沟通,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去年春节期间,永川的区委书记、区长等领导还专程看望石天河先生,永川人民时常惦记着这位著名的文化名人。
% \' `/ M4 ?/ o8 j/ p7 ?; q/ Y( E( k) J5 i) A1 u# J

5 g% ^! s1 h- E  q刊名:书屋 2011,(1)
) x1 `# o3 j$ m/ A
' z: g6 x# B! @  {$ h; f6 B5 c7 O! e) O! L7 k%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16:22 , Processed in 0.1043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