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1|回复: 0

港中大数码典藏:文革期间的广州讽刺宣传画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51
发表于 2020-12-26 04: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期间的广州讽刺宣传画 1966-1967
1 f( w$ f3 ~" B, U6 L& S2 {# M3 R( L
这一部分展示了落款日期为1966至1967年由红卫兵创作的宣传画,主要以被打倒的领导人及知识份子为对象。0 F  U2 d" W# E' A3 I2 F

) h5 w5 w4 j, J( ~9 \$ l9 |3 k. _1966年以前,政治漫画的主力军仍是活跃于五十年代的保守派漫画家,如蔡若虹、华君武以及米谷,文化大革命期间,年轻的红卫兵渴望以自己的艺术才能支援政治运动,逐渐取代了老一辈专业漫画家的位置。(Gan, 2008: 346)$ c6 ^9 {9 j; @* c8 A$ {& a
8 \$ \, N; H/ y9 n3 ^( \* b4 {
翁如兰(1944-)是文革期间最著名的红卫兵漫画作者,她的成功不仅依靠自身才华,更得益于在国内最好的艺术院校所接受的精英训练。(Andrew, 1994: 333-334)1967年2月,翁如兰的讽刺宣传画《群丑图》在《东方红》一类的红卫兵杂志上刊出,随后也张贴在北京的大街小巷。(Andrew, 1994: 338)《群丑图》树立了被打倒的领导人的经典漫画形象,极大影响了全国上下红卫兵的创作。
# n5 j) {8 \3 K! E5 R6 B
" z5 L/ L7 @3 s4 b' u9 T本藏品中的部分讽刺宣传画也深受翁如兰作品的影响,另一些则创作于翁如兰作品问世之前。不过,关于这些宣传画的用途和作者身份,我们又了解多少?宣传画本身提供了一些有用讯息,让我们得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创作历史。
1 L8 e& @9 I+ p8 f/ i* |! C. A9 Z: ^8 N/ o
例如,从一些宣传画上的文字看来, 部分作品曾在1967年初广州举办的几次画展中展出过。对于红卫兵运动中的艺术和政治作品来说,画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66年开始,北京的红卫兵已经在首都张贴宣传画;首次正式的红卫兵艺术展更于1967年初举办。(Wang and Yan, 2000:6)颂扬毛泽东的大字报及政治海报占据了艺术展的重要位置,漫画作品也在画展中拥有一席之地。(Wang and Yan, 2000:7-10)受到北京的影响,广州的红卫兵也举办画展, 展品中即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所藏的部分讽刺宣传画。0 _  v+ v( d6 C+ e

4 O7 P; a6 v$ q# Z0 o4 ~% s宣传画也透露了关于作者的一些资讯。在她的著名画作上,翁如兰署的都是自己所在的红卫兵小组的名字,本藏品的署名也同样由红卫兵小组集体署名。从宣传画上可见,有些作者是活跃在广州艺术院校的几个红卫兵小组的成员,其他则来自或多或少知名的工人小组,例如著名的“珠影东方红”小组 (Bennet & Montaperto, 1971; Rosen, 1982)。虽然文革艺术作品大多是由像翁如兰这样接受过专业艺术训练的红卫兵所创作,工人阶级的作品也并不少见,1967年的北京画展中就既有艺术院校学生的作品,也包括工厂工人的画作,以凸显文化大革命的平等主义。(Andrews, 1994: 337-338) 想要了解本藏品中宣传画作者的政治及社会背景,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想见的是, 这些宣传画都曾被广州的数个红卫兵小组用作斗争工具。) U2 ~, X( J+ `2 P; V( W

' f  s; [% z+ [1 b, p- H1 ^) M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部分藏品的年代真伪仍然待考。一幅署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春雷红卫兵”的宣传画,落款日期为1966年12月1 日,其实是漫画家方成(1918-)于1979年发表的名为《家庭》的漫画。策展人已将或非原创的宣传画标注出来,但仍然收录在藏品中,这些画作向研究现代中国的学者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究竟是谁制造了这些宣传画?为何伪造?全球范围内是否还存有其他伪造宣传画?都是研究这批作品时值得思考的有趣问题。, x  Z! \/ s, X' x2 u1 q7 U; Q

# L2 X4 b" w; }2 h0 n. K# yAndrew, Julia F. Painters and Politic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4.
* m, C, t+ d" f1 `Bennet, Gordon A. and Ronald N. Montaperto. Red Guard: The Political Biography of Dai Hsiao-ai. London: Allen & Unwin, 1971.
8 u; g2 c+ Q. {+ a+ ~$ e0 U) cGan, Xianfeng 甘险峰. Zhongguo Manhua Shi 中国漫画史 [History of Chinese Cartoons]. Jinan: Shandong huabao chubanshe, 2008.8 U4 G, _1 D- A
Rosen, Stanley. Red Guard Factionalism an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Guangzhou (Canton). Boulder, Colo.:Westview Press, 1982.
9 T: r2 U) E8 NWang, Mingxian 王明贤and Yan Shanchun 严善錞. Xin zhongguo meishu tushi: 1966-1976 新中国美术图史 [The Art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66-1976]. Beijing: Zhongguo qingnian chubanshe, 2000.7 _" }. N6 E1 I9 d
  w  v; c% h8 Y3 O' m' F
图像见:2 g. G8 [( H9 L& V" ?5 @3 p
https://repository.lib.cuhk.edu.hk/sc/collection/crposter/19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21:50 , Processed in 0.09543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