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22|回复: 0

何龙江 老照片中的北京65中记忆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1100

回帖

752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520
发表于 2020-12-10 16: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往事留痕】老照片中的北京65中记忆
打开APP
【往事留痕】老照片上的北京65中记忆

一、

        在网上“教育圆桌”公众号看到一篇题为《尘封照片解密京城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曾经的男校女校,竟然还与历史事件“结缘”》的文章,其中提到的京城百年名校有:

        161中学,实验中学,166中学,陈经纶中学,北京四中,十四中,北京市第十七中学,25中,灯市口小学,北京65中10所。其中北京65中是我高中的母校。

        文中介绍北京65中说:65中是本市第一所纯高中校。说起65中,就不得不提它和25中的关系,刚才说了,65中的前身也是“育英学校”。1955年,根据北京市规划,原有的25中高中部从25中剥离,在育英三院建立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成为北京市第一所纯高中校,1961年、1962年相继被评为区级、市级重点中学,1968年成为完全中学。2002年学校成立国际部,招收外国留学生。

        文中如下65中的老照片,引起了我遥远而又亲切的回忆。





二、


        我曾经在新浪博客写过一篇题为《北京65中纪事》 的文章,记述了我的一些有关65中的记忆。文中说:


        从沙滩的中国美术馆西边的十字路口向南,不远处路西就是北京65中。65中曾经有过不平凡的历史,资料记载:"1955年,在育英中学的基础上重新组建了一所实验、示范性学校,定名为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校址选在东城区骑河楼的原育英三院,一座仿苏联普通中学标准建制的宽大而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配以当时最先进的理、化、生实验设备,顶层还有体育馆、图书馆,楼外有一个具有标准跑道的运动场。由张迅如任第一任校长,以育英高中部教师为主体的一批资深且具学者风范的知识分子组成师资队伍,以育英中学高中部全体学生为主体的65中,是当时北京市第一所纯高中学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开创并铸就了65中的教风与学风,学校于1961年被评为区重点中学,1962年被评为市级重点中学。十年中,从这里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白以龙、工程院院士马国馨、著名作家刘心武、歌唱家李光伦、足球教练金志扬等,还有众多的政府机关领导、企业家和科技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成为部门的中坚,不少顶尖级人物成就蜚声海内外。1962届高三唐守文同学一举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冠军,接受华罗庚先生的手稿奖励并被接见。数以万计的优秀学生从这里走出,实现着奉献于祖国、奉献于民族振兴的人生价值。""1960年65中约五分之二的校园划出建了景山学校。十年动乱,教育蒙受劫难,65中也未能幸免。1968年开始招初中,成为一所普通的非重点完全中学。""跨进二十一世纪,区政府决定把原景山学校南楼及近5000平方米的场地再次归还65中,并投资改建西楼为现代化的具有电教、阅览、实验等功能的综合楼,给65中创造了一次大发展的机会,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我是1963年夏天从北京分司厅中学初中毕业考入65中的,当时正是65中发展的盛期,学校已经在1962年被评为市重点中学,是北京市唯一只有高中的学校。校园中有一栋苏式教学楼和一个操场,操场已经被景山学校占去一半。教学楼共4层,一至三层是从高一到高三的教室和教研室、实验室、阶梯教室,每个年级6个班占一层楼,每升一个年级也升一层楼。四层是图书馆和体育馆,那里和操场是我们进行课余活动的地方。教学楼呈凹字形,楼前有一片三面环楼的空地,我们进校后的第一课就是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开学典礼,听校长介绍学校的历史,讲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


         当时的校长叫杨天恩,做起报告来显得才情四溢,对人也比较谦和,同学们都比较尊重和喜欢他。副校长是周光,党委书记周学谨,口才比起校长来要逊色一些,但也都在每天勤奋工作。教导处主任关志宏,团委书记韩万国,在同学中虽有微词,但也都不否认他们的能力和才干。当时的65中确实有着一支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数学教师黄子彦,是当时北京市仅有的几个特级教师之一,我们入学那年市教育系统还专门为他召开了教学40周年研讨会。当时他年事已高,基本上不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但也还是学校的一块招牌。其他一级、二级教师还有不少,即使是年轻教师也多是名牌大学毕业,在教学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才华。在高中三年里先后教过我们的有语文老师仇焕香、穆瑞清、周玉龙,数学老师齐连昶、夏根杰,化学老师孙深、肖孔钢,物理老师孙强等。他们在教学和讲课中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仇焕香讲课和他的着装一样潇洒;周玉龙讲课和写字如同他的名字,龙飞凤舞,豪放不羁;孙深讲课简明扼要,几句话就能抓住重点;孙强则幽默风趣,使同学们在他的物理课上经常发出笑声;夏根杰不善言辞,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板书,写满了擦掉又接着写,为此不知道吃了多少粉笔灰。这些任课老师中,周玉龙、肖孔钢和齐连昶先后担任过我们的班主任,与我们朝夕相处,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思想和生活中的问题。


         从高一到高三我们都是六班,班上共47位同学。其中我和赵旭虹、于玉珍、王敬淼、武金春、崔士英、郭立男等先后担任过团干部和班干部。在那些日子里,大家一起上课学习,进行课外活动,到八达岭春游,下乡劳动,参加国庆游行,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情景还历历在目。还记得课内课外大家认真学习、互相帮助的情景,操场上同学们打球时兴奋的喊叫声,下乡劳动时晚上躺在被窝里听刘小布讲福尔摩斯的故事,长城上留下我们青春的身影。如今一晃近半个世纪过去,大家都已年近70,有的已经是满头白发。在47位同学中,王敬淼、穆瑞刚、罗小明、蔡兴隆、何景仪5位同学已经先后因病或其他原因去世。其中蔡兴隆是位印尼归侨,从小学到高中和我都是同班同学,他在内蒙古插队时的一次手榴弹事故中不幸被手榴弹炸死。


         当我们经历了人生道路上的酸甜苦辣,回首过去,觉得格外怀念那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1963年当我们进入65中的时候是16岁。本来应当1966年毕业离校,因为文化大革命推迟到1968年以后才陆续离开。我是1968年2月去云南上山下乡的,从北京火车站出发的那一天是2月8日,正好是我21岁的生日。从16岁到21岁,我在65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青春时光。


        下面是我保存的一些有关北京65中的照片,有教学楼,在学校操场上锻炼,参加全运会团体操排练,去八达岭长城春游,下乡之前大家的告别留影等,记载了我们那时的青春岁月。





https://m12.girtu.com/post/show/5b618a6ca12baddf561e4181#tangshu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7 09:30 , Processed in 0.0533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