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73|回复: 1

李陕西出版三本文革日记

[复制链接]

901

主题

1100

回帖

751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511
发表于 2020-11-29 2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铜川七旬律师出版三部“老三届”日记
作者:黄志
发布:2019-09-10 来源:西部法制报-西部法制传媒网



2017年至今,铜川70岁的律师李陕西共出版了三部书。题材为日记形式,内容记录了“老三届”时代工作、生活的往事。为研究铜川历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李陕西祖籍陕西渭南人,1949年出生于铜川,与共和国同龄。初中毕业后,他在铜川下乡,当过工人。1990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法律大专文凭。1992年考取全国律师资格证书。1995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律师。

三部日记书名分别为《一名老三届的文革日记》、《一名老三届的插队日记》、《一名老三届的工厂日记》,统称为“文革日记”三部曲。“老三届”是指“文革”爆发时,在校的1966届、1967届、1968届三届初、高中学生。当时在中学的初、高中学生因文革造成在学校的堆积,到1968年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中学生同年毕业的奇景。  

三部日记记录了作者1966年至1976年十年当中工作、生活、学习的历程。有文革时期紧张的思想斗争和武斗情节,有家庭琐事,有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有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感悟。让读者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真实画面。既是一个人的自传,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为研究铜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三部书在作者好友的资助下得以顺利出版,出版后在铜川文化圈里引起反响和好评。铜川市档案局、铜川市图书馆、铜川市史志办等10家单位予以收藏,给作者颁发了收藏证书。作家贾启舟对于三部书给予了赞誉,在三部书的序言里写到:“三部日记有可读性、客观性,是在读一代人。”陕西著名作家刘新中在三部日记的书评里写到:“日记是作者原汁原味的生活、工作、学习记录,从文本的意义上讲,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填补了铜川叙事的空白。铜川当代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一部励志的历史,是一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有理有据的历史。除了灿烂的文化遗存,独特的山川风貌,还应该包括大量的细节,譬如人在特定情境里的活动轨迹等,李陕西的日记当属这一类。作者有意无意保存下来的这些日记,是一代铜川人的心路历程,为后世保存了历史,善莫大焉。”

铜川市王益区司法局局长宋建军特意收藏了10套“文革日记”三部曲,他说自己几乎不看小说,因为小说有虚构的成分,而日记一般没有必要掩饰。三部日记有史料价值,值得细细品读,李陕西是律师界的骄傲。(黄志)

(编辑:许晋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01

主题

1100

回帖

751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51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22:3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陕西:五十余载用日记记录时代变迁
2019-07-03 12:05  铜川日报  字号:T|T
本报记者 原玉红 张欢欢

写日记应该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经历过的一件事,短短数行文字记录下当日所遇所感所想并不难,但是要坚持一日不断的记日记那就难了。从初中一年级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后,直到如今,70岁的李陕西依然在坚持用日记记录生活与工作,在漫长的岁月中,不计其数的日记本汇聚了他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收录着铜川点点滴滴的变化,更见证着时代巨变。

日记,记录着李陕西大半生的人生经历。通过这些日记,便可以清晰了解他这个人的人生轨迹。1949年,李陕西出生于李家塔煤矿,他初中毕业后,下过乡,当过工人,41岁时通过自学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紧接着考取了律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律师,曾被评选为陕西省优秀律师。

李陕西和共和国同龄,他的日记,也是他们那一代人的生活记忆。他们经历了文革、感受过老三届(后名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目睹了三矿东风矿李家塔矿的变迁。这一切的一切,李陕西都用日记完整地记录了。1998年,在朋友们的鼓励下,李陕西开始整理自己多年来的日记,但其中坎坷不断。好事多磨,直到2017年年底,《一名老三届的“文革”日记》终于出版,这期间,李陕西经历了四处碰壁,他辗转内蒙、香港、河北,却被多家出版社拒绝,他经历着身体上的折磨,高血压、脑缺氧甚至让他“留下遗书”,最终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李陕西的原始日记出版,用李陕西的话来形容就是“一点儿变动都没有,保持了日记的原汁原味”。

第一本书出版后,李陕西一鼓作气又紧接着出版了《一名老三届的插队日记》《一名老三届的工厂日记》,三本书合称为“文革日记三部曲”。这些书不仅仅是李陕西的人生记录,更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作家刘新中老师评价“尽管它们有深深的时代印痕,但它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我们窥视到了逝去岁月曾经的微风淡云。”

“十八九岁的日子,我们一起离开学校,来到红土下乡,自己打窑洞,吃大锅饭,一起劳动,那时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是虔诚地响应祖国号召,真诚自愿地到广阔天地里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看过李陕西日记的同届同学刘瑛、范青娟回忆起上山下乡时神情激扬,在她们的记忆里,上山下乡不是凄凄惨惨,是春日里举锄除草,是夏日里挥镰刈麦,是秋日里丰收景象,是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日子。

曾经的同学们没有想到李陕西竟然一直记录着那段岁月,一些已经模糊淡忘的记忆在看过日记三部曲后又逐渐变得清晰。“知青”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承载了太多的社会历史信息与沉重的集体记忆,李陕西公开的这些日记让曾经的“知青们”勾起了青春回忆,市档案馆、图书馆、史志办纷纷收藏了这些具有史料价值的书籍。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发黄的日记,依旧让我们听到了铜川往昔岁月里最真实的声音,看到了一代铜川人的心路历程。

如今已经70岁的李陕西,仍然在坚持记日记,即便是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也不曾停下来。“从初中开始的习惯到现在几十年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那一段已经整理出书了,后面的日记没有什么特殊价值了,更像是我的工作笔记。”

李陕西自谦地认为,后来自己所写的日记没有价值,但记者却从他讲述的故事中听到了另一层日记的意义。早些年,李陕西曾代理过一个医疗纠纷案件,其中一方找来了四个假证人,李陕西通过自己日记中对事发当时的天气描述逐一推翻了四个假证人,最终还案件一个真相。

五十多年了,李陕西写了多少篇日记,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在他不同年代的日记中,那个充满乡愁的故乡与如今高楼林立的家乡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年,他坚持用一支笔、一张纸记录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记录了他亲身经历过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记录着美好的幸福生活。

http://news.wmxa.cn/shaanxi/201907/63524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19:50 , Processed in 0.047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