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5|回复: 0

金光耀:如何解读历史人物

[复制链接]

1416

主题

303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428
发表于 2020-10-31 04: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如何解读历史人物

金光耀

  今天讲座的题目是如何来解读历史人物,首先我想到的就是这句话:“好在历史是人
民写的”,这就是我们看待和解读历史人物的一个基本方法。这句话是刘少奇说的,它告
诉我们看历史,解读历史人物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普通人的立场上,而不是帝王的立场
上,某个集团的立场上。我们就通过刘少奇的生平以及对他的历史叙述和评判来认识和理
解这句话。

◇ 刘少奇经历: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中央委员
  1931年,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4年,参加长征
  1935年,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43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45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66年,文革中打倒
  1968年,永远开除党籍
  1969年,去世
  1980年,平反

  这就是他简单的经历。

  中国共产党以中央的文件,即官方的文件,对刘少奇有过三次叙述。我们就从这三次
叙述的变化,来看党对刘少奇叙述和评价的变化。

  对刘少奇为党做的工作和贡献做出的第一个评价是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
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非常重要,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24年以来第一个系统地总结自己历史的文件,而且奠定了党以后书写自己历史的基调。
这个基调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历史,就是在毛泽东领导下的正确路线与各种各样
错误路线进行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此次决议定下基调以后,我们党的历史一直以
来就是这样书写的。

  在这份文件中,毛泽东是作为正确路线的代表被书写的,在毛泽东之后,中共党内被
正面提到的人物就是刘少奇,其他提到的都是反面的人物,如陈独秀、王明等。毛是整个
正确路线的代表,刘少奇是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毛泽东在革命根据地所执行的路线是一
个正确路线,刘少奇的路线同样是个模范:刘少奇同志正确地估计到1927年革命失败
以后,白区特别是城市敌我力量的悬殊,所以主张有系统地组织退却和防御,……主张有
计划地把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革命时期的党的公开组织严格地转变为秘密组织。193
5年“一二九运动”的成功也证明了刘少奇这个策略的正确性。这里对刘少奇有很多的称
赞,实际上奠定了刘少奇在党内第二位的地位。

  刘少奇尽管入党很早,1921年,是第一批党员,但他成为中共的高层,即政治局
的候补委员是在1931年,在党内的地位和资历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很多人,比如说我们
大家都熟悉的朱德、周恩来。为什么在1945年党做第一个关于自己历史问题的决议的
时候,刘少奇一下子位置超过了朱德,超过了周恩来呢?实际上这和党历史的发展是有关
联的。

  根据中共党史,毛泽东成为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从遵
义会议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十年间,毛泽东逐步确立并巩固了他作
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地位,但这个过程要不断地与党内各种错误路线进行批评和斗争。在
和错误路线的批评和斗争过程中,刘少奇始终站在毛泽东的这一边,尤其对1927年以
后十年中间党内错误路线在白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了猛烈批判。所以和毛结成了非常亲密
的战友关系,刘少奇在历史决议中间的地位,就是这样确立起来的。

  在四十年代延安整风时期和紧接着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
对毛泽东思想做了非常完整的理论阐发,全面地阐释了毛泽东在理论上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所做的贡献,正式提出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这个产物就叫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最终确立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第一代的领导集体:毛泽
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

  去年去世的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尔是一位研究中共党史非常精深的专家。他认为在
延安时期形成的第一代领导人,形成了一个延安圆桌会议的模式。圆桌会议是相对比较平
等的,也就在五大书记中形成了一个领导集体,这是一个圆桌会议的模式:毛泽东是领袖
,有最后决定权,但是另外几个人各司其职,大家是比较平等的那种圆桌会议的模式。在
这五个人中间,刘少奇是排在第二位,实际上是在党内仅次于毛的地位。

  毛泽东和刘少奇都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人,两个人密切合作,毛泽东有领袖气魄、战
略眼光,刘少奇组织能力很强,而且也有很高的理论修养。他在延安整风期间写的《论共
产党员的修养》,每个党员几乎是人手一册。两个人的结合是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并且领
导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

  这两个人都是坚定的革命者,但是两个人的个人气质相差很大。毛泽东就像他写过的
很多诗词一样,比如他写的《满江红》:“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
久,只争朝夕。”他做什么事情都要争朝夕,要快,要不断地快马加鞭,而且他的志向是
全世界。他在诗词里面写“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种舍我其谁的气魄;他也写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不仅是中国还是整个环球。刘相对来说稳重踏实,按规矩
来办事。

  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毛刘二人都想将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但在
具体推行过程中,两人想法并不总是一样,有时候会产生分歧。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
立的时候,说要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刘少奇就提出要巩固新民主主义,但是毛泽
东想要快速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一般而言,刘少奇总体上以毛为主,改变自
己的看法。

  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也是刘少奇积极推进的,包括人民公社这个名字,最早出
现时也和刘少奇有关。刘对大跃进式的经济发展的看法发生变化是在1961年。因为大
跃进的失败,1959-1961这三年我们国家进入了经济困难的时期。

  1960年10月,湖南宁乡花明楼乡的老百姓(刘少奇是宁乡花明楼乡人)给刘少
奇写过一封信。信中说:刘主席,我们天天在饿肚子,得了浮肿病还不能说,说了就要挨
打饿饭,搞不好就说你是“反党、反三面红旗”,要送劳改。饿死的人只能说是自己病死
的,死人常见,一个生产队,饿死的人怕不有几十上百呢!现在我们心里只想吃一餐饱饭
,也没枉来一回人世。他们还写道,刘少奇是花明楼的人,既然做了国家主席这么大的官
,要让乡亲百姓百世千代颂你的好才是真好,不要让后人说起花明楼出过一个国家主席,
在他的手上饿死的宁乡人有成千上万。

  这封信对刘少奇是有触动的,他很在乎人民的呼声,在乎历史的书写,对历史有敬畏
感。1961年的四、五月份,他到宁乡和宁乡边上的长沙县待了44天,他轻装从简,
回到自己的老家花明楼,就住在儿时住过的旧房子。当时我们说经济困难,一般都认为是
自然灾害,经他实地调查发现,主要不是自然灾害,而是农民讲的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刘
少奇听到这些声音以后,对整个大跃进开始了反思,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一个讲话。在这之前,毛泽东讲到
经济形势的时候,包括在59年的庐山会议上,他习惯是讲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成就是
主要的,是九个指头;错误是次要的,是一个指头,是九比一。刘少奇这次讲到是三比七
,而且某种程度上还是倒过来的三七,有些地方主要不是天灾,人祸是更严重的。毛泽东
在七千人大会上也知道这次问题很严重,所以做了自我批评。

  在七千人大会以后,如何看待当时的形势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毛刘的分歧加大
了。毛认为到62年,经济形势已经退到谷底,接下来就应该是反弹,应该是一天天越来
越好。但是刘少奇在一线主持工作,他认为形势很严峻。他相信这是非常时期,同意各地
采取一些突破原来人民公社的做法,包括包产到户、责任到田的方法等等。

  对于刘少奇对形势的估计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毛泽东非常不满。1962下半年,毛
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十中全会就批判了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线领导人对形势的估计
。尤其对采取主动包干到户的做法,毛主席做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单干是不要社会主义。
在克服经济困难的过程中,毛刘的分歧加大。

  毛刘走到最后分道扬镳,1962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文革爆发
初,毛泽东写过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在这张大字报中就追溯到62年的右倾,就
是因为刘少奇在这时把形势估计太坏,还同意包产到户的做法。1962年以后,毛对刘
少奇及其他一线的领导人,包括邓小平,陈云等人越来越不满,这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
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刚刚发动起来,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写
了那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公开地表明和刘少奇是两个司令部,这是和刘少奇彻底的
分手。同一天,毛泽东改组中央政治局常委。

  从1945年的七大直到八大,刘少奇总是排在中央的第二位,重新改组的政治局常
委增补了另外几个人,刘少奇从的原来常委中排第二位到了第八位,林彪排到了第二位。
此后刘少奇中共中央副主席的称呼没有了。也是在同一天,周恩来通知他,今后不要参加
接待外宾的活动了,他做国家主席的职能也被停止了。

  这以后,就是党内和群众运动对刘少奇一步步地进行批判。刘少奇被认为是党内最大
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7年1月13号,他与毛泽东见了最后一面。他对毛
讲要辞去国家主席、政治局常委,以及毛泽东著作编辑委员会主席这三个职称,然后离开
北京到延安或者到老家去种地。他希望自己来承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政治路线上的错误,
以便尽早结束运动,使党和国家少受损失。但是毛泽东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要他好好读书
、保重身体,也没有同意他回老家或延安,还是让他待在中南海。

  此后,中南海里组织起来的国家干部造反派们对刘少奇批斗了六次。7月8号的第五
次批斗,把刘少奇和王光美拉出去批斗的时候,刘少奇对王光美就说了那句话:“好在历
史是人民写的。”这次批判之后就把刘少奇和王光美分开了,以后他们再也没见面,所以
刘少奇这句话更像是讲给王光美的遗言。8月5号是第六次批斗,批斗后刘少奇回到自己
的屋子里,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跟工作人员说要向中央报告他的想法。他拿着宪
法说:“我还是国家主席,是吧?要是我还是国家主席,谁罢免了我的国家主席?如果要
审判就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因为国家主席是人民代表大会人大选举出来。就我个人来讲
,我还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刘少
奇实际上问的是宪法还有没有作用,但是没人理睬他这个问题。

  1968年10月,中共中央在文革中召开八届十二中全会,这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
历史事件。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有97个中
央委员,到这时候有一些生病去世了,还有很大一部分都被打倒了,政治上没有重大问题
的中央委员还剩四十个,人数不到一半不能开中央全会。八大的候补中央委员是98个,
这时候政治上没有问题并能够参加的只有19个人,就从19个人中挑选了10个。一般
来说,候补中央委员替补成中央委员应该根据选举时的得票,不是根据政治表现,但这时
直接从中间挑了10个补进中央委员,加上四十个,一共五十个,正好超过97个半数,
就可以开会。

  这次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批准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
行的审查报告》。这次会上当然通过了,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公报上写到,中央专案组的报
告以充分的证据查明: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
、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全会对刘少奇的
反革命罪行表示了极大的革命义愤,一致通过决议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
的一切职务。这是中共中央全会、中央委员会给刘少奇定了一个调子,就是三顶帽子:所
谓的叛徒、内奸、工贼,这个都是诬陷啊!

  1968年与1945年党中央对刘少奇的评判发生了重大变化,当时是正确路线的
代表,这时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而且是要把他永远开除出党,撤销职务。当时公报说是
一致通过决议,但事实上并不是。全会上是举手表决通过决议,还不是按表决器的,在众
目睽睽之下,五十个人中有一位中央委员了不得,没有举手,所以说并不是一致通过。

  这个了不得的人叫陈少敏,也是早年就参加革命,是个非常传奇的党内豪杰。这次会
议中,包括小组讨论、最后表决,她就是死活不举手。最后会议的简报中说她政治觉悟还
不如一个农村老太婆,因为当时全国上下都在批判刘少奇。但是我们想想看这么一个中央
委员和另外49个,这49个包括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等,都举手,都一致同意把刘
永远开除出党。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历史书写,1比49,少数才是正确的。

  这以后刘少奇命运很悲惨,整个决议通过之前都没有和他有任何的交流和核实,19
69年10月,他被转移到开封,这时刘少奇已经生病,病得很重,一个月不到,11月
12号,他就在开封悲惨去世。去世时,在开封看管他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人就是国家主席
刘少奇,他用了一个化名。

  这实际上是党内的一个政治冤案。文革结束后,党内高层从1978年就开始对所谓
刘少奇是叛徒、内奸的这些事情进行重新审查,然后尽快公布结果。1980年2月,十
一届五中全会做出了一个平反的决议,认为刘少奇事件是林彪、江青、陈伯达、康生这些
人耍的阴谋,利用了文革中间的错误,蓄意对刘少奇进行政治迫害和人身迫害。这个平反
的决议决定撤销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的三顶帽子,以及撤销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
党,撤销党内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
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等名誉。这是第三次党中央的官方评判,中央全会的决议给刘
少奇恢复了名誉。

  从1945年的历史决议,到1968年八届十二中中全会的审查报告,再到198
0年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平反和全会公报,刘少奇从白区正确路线的代表到党内最大的走
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叛徒、内奸、工贼,再回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
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整个评价的褒贬是和政治连在一起的,80年的决议推翻了6
8年所有的不实之词,中国共产党给了自己领导人应有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看
到历史书写与政治的关联。这三次不同的评价或者说历史的记录、历史的书写,都是中国
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的,那么这是不是刘少奇所希望的人民的书写呢?

  刘少奇在最后一次被批斗,就是67年的八月份被批斗以后,他问了两个问题:谁罢
免了我,作为国家主席的职位谁罢免了我?我作为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实际上问的是
为什么宪法会成为一纸空文?为什么会出现文革这样不正常的事情?这个大大的问号,我
们可以看到,十一届五中全会的平反决议和全会公报没有回答。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
共产党对历史的认识也是不断进步与时俱进的。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一个《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我
们党有两个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这是第二个。在这个决议中间提到了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
发生,刘少奇问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读这一段给大家听。

  在这十年中(1957到1966年),“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
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到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
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革的发动”。

  为什么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因为文革的发生。文革为什么会发生?因为毛泽东的阶级
斗争理论和实践,以及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决议同时提到,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
误。文化大革命发生时刘少奇是党中央的重要成员,是第二号人物,是中共中央副主席。
在导致刘少奇个人悲剧在内的整个国家的悲剧中间,刘少奇自己也是有责任的,他自己也
未能及时纠正。但是这还并不仅仅是没有能及时的纠正,有些毛泽东犯的错误,刘少奇是
参与其中的,这就是历史的复杂性。

  对毛的个人崇拜,那一代领导人都曾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刘少奇、周恩来,更不要说
林彪,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制造了对毛的个人崇拜。在这一过程中,慢慢地,毛凌驾于整个
中央之上了,最终延安圆桌会议体制瓦解了。

  阶级斗争的错误实践,刘少奇也参与了。庐山会议是阶级斗争在党内发展升级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标志。当时刘少奇也参与到对彭德怀的批斗中,他同意毛主席讲的彭德怀是有
野心的,要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党和世界,这是根本的问题。打到彭的时候,党内还有一
部分人包括彭的部下表示不满和想不通。但阶级斗争逐步升级,愈演愈烈,到打倒刘的时
候中央就只有陈少敏一人了。

  刘在第四次批斗后,说不要再抱幻想了,要做最坏的准备。包括他的最后一问,是否
是对自己以往未能积极纠正错误的反思呢?是否就是他期待的人民的书写呢?这是可以进
一步思考的问题。

  现在我们回到如何通过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句话来解读历史人物这个开头的问题。
我想讲三点。

  第一,通过中央在不同时期的三个文件对刘少奇的不同评价,我们知道与政治关联的
历史书写会随着政治的变化和历史的进程发生变化。执政党的历史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与时俱进的。所以不要相信“永远”,像刘少奇在1968年被永远开除出党了,但
最终在1980年还是平反了。执政党的认识随着历史的进程也在向前进步,从这个意义
上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也是课前有同学提的问题。

  第二,我们讲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强调的是人民史观,不是帝王史观、不是英雄史
观,不是某一个群体的史观。中国古代有非常丰富的历史书写的传统,有史官的传统,每
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历史,所谓二十四史。我们习惯的官方的史书中,有本纪有世家有列传
,但是我们今天来评价汉武帝、唐太宗,我们不会照搬汉书或者新旧唐书中的结论,后来
的史家不会从刘家、李家的立场和视角来解读汉朝唐朝的历史,因为完全摆脱了官家,摆
脱了一姓,就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我们要强调的是人民的史观。

  第三,因为人民是一个众声喧哗的群体,作为人民的历史书写,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历史本身除了专业的史家,一般的大众能不能参与?当然能够参与。我讲历史是人民书
写的,没有一个人能够垄断历史的书写。如果垄断也是短暂的、不长久的,就像1968
年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公报暂时垄断了历史解释权,给刘少奇带上了叛徒,内奸、工贼的帽
子,好像是板上钉钉了,永远开除出党了。但是,12年的时间就完全平反了,现在都认
为那完全是诬陷。因为历史是一个公共的话题,我们允许众声喧哗,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所以众声喧哗的合唱就是人民的属性。我们常常说历史是无情的,但道是无情却有情,因
为不断的书写延续下来的话,慢慢地就会越来越贴近历史真实的面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
音,那你就不可能找到历史的真相。所以我们讲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这也意味着,历
史书写不应该是定于一尊、只有一种解释的。

  最后我想用悲惨世界音乐剧中的歌名‘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来结束这个讲
座。接下来我们大家可以开始互相交流,谢谢。

◇ 互动环节

  Q:历史是不是一直以来被工具化,试错成本太高,就是“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确实是说历史被工具化有这种现象。但是作为历史学者来说,我们是希望能够尽
可能的恢复历史学本来的面目。它是一门学问,当然不能说和科学完全一样,因为科学可
以不断地实验试错,历史做不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当然在现
实的社会中有时候确实还很难做到。
  也有同学问,是不是好像看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大家都不去接受教训,对今人来
说,读历史还有没有用?不是说所有的历史教训都没有被后人很好的汲取。德意志民族对
出现希特勒这么一个独裁者的历史教训他们就很好的汲取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希特勒
、戈培尔这样的人,在德国再也不可能出现了,这是德意志民族从历史汲取的一个非常宝
贵的教训。我们说历史教训还是看你怎么去汲取它,我们这方面做的还不够。
  怎么看公共史学对促进人文历史认识的意义?它对历史学走出象牙塔和公众去沟通确
实非常重要。我自己也对公众史学也有很大的兴趣,也做过一些相关工作。现在公众史学
面临两个问题,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舆论空间不够,尤其我们当代史要做些公
共史学的工作,有较多的制约。比如说上海电视台的纪实频道以前有一个栏目叫往事,主
要做的是共和国的历史,我帮他们一起策划过一些选题,也做过他们的访谈嘉宾。但这个
栏目现在就没有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第二个问题,公众教育中间,尤其面临当代历史,大家会碰到非常尖锐、对立的争执
。如果碰到这种争议的话,大家应该站在一个求真的基础上。我借用一个学者的话,我们
只认事实,不讲道理。比如说对刘少奇的评价,他是叛徒吗?拿证据出来。不是叛徒,这
个问题就放到一边去,就不要来争。那么他在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批判,是好还是坏?
我们先不讲。他批判过吗?批判过,就讲事实。然后事实明白以后的评价怎么样,你可以
保留你的看法,他可以保留他的看法。我们不要强求只有一种看法。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Q:历史应该为政治服务吗?应该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吗?

  A:我想我在给我们历史系的本科生上当代中国史这一学术专业课的时候,这个问题
我都要讲。在历史系我上的是整个中国通史的最后一段,叫中国近现代史(下)或者叫中
国当代史,从1949年讲到八零年代,时间最短,三十年。我是把它作为中国通史的一
部分来讲,我遵循的是古代史老师、近代史老师讲历史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失去了真
实,历史学没有存在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历史教育首先应该强调史学的本质,就是追求真理,追求真相,
只有真相追求到了你才能接近真理,否则任何的所谓的真理,没有真相支撑,它就不能叫
真理。作为我们现在通常会说的政治教育,历史有政治的功能,我也不否认。因为任何一
个统治阶级,不管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当代的,都会希望巩固统治。但是我作为一
个历史学的工作者,我会清楚的知道历史学者应该做什么。这个是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从
司马迁开始就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Q:人民史观是否只是一种理想?我们看见随着时间流逝,真相逐渐被挖掘,但这或
许不过是权力转移,亦不再是相关的结果。历史是否本质上还是由当权者唆使?

  A;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如果用后现代的理论来说,这个当权就不仅仅是政治当
权者,有文化权力的人也是当权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书写都是权力的运用。
但从历史长河来看,最后就是大浪淘沙,留下来的肯定是符合人民大众的东西,因为人心
都有一个基本的向真向善的倾向,所以最后留下的肯定是经受了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历史叙
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说人民史观不仅仅是一种理想。
  当然人民史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牵涉到如何来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是你自己
站在什么样的视野上。你可以站在帝王,或者站在国家,或者站在某一个群体的立场上来
看一些事情。你可以认为这件事情是很重要,比如说大跃进,我们有这样的评价,认为这
个是中国工业化必须付出的代价,为我们现在的经济腾飞打下了一个基础。
  但是如果站在人民史观,我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任何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权,谁
可以做谁的代价?我们的父辈们经历过大跃进以后的困难时期,饥荒死去的人可以成为我
们这一代幸福生活的代价吗?如果不可以,那这些丧失的生命,我们就要把它记录下来,
这个就是人民史观。如果你从国家史观,你可以说这是整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代
价。所以我们强调人民史观实际上强调的就是从百姓的立场来看历史。

  Q:刚刚讲过历史的教训,其实就是从来不吸取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
发展中各种遗忘的竞争?如何看待低级的声音总是被当时主流的声音压制的这种现象?

  A: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我刚才就讲不完全是这样,像德意志民族,他们汲取了。
当然我们没有做好,但是这是整个民族的事情,大家都要做,你一份我一份,大家都来做
,慢慢地我想还是能够做到。
  如何看待遗忘的声音?现在说话的手段很多,我们也会去不断的发掘那些被遗忘的声
音。比如说有一个美国的学者贺萧,她在陕西找了很多妇女,因为我们的历史书写中间很
多是男性书写的,是有权的人书写的。那些无权的妇女在历史上没声音,然后她就曾到陕
西做了很多很多人的口述,然后又根据她们的口述,记下那些有文化的或者文盲的妇女记
忆中的农村合作化的进程。她的这本书叫《记忆的性别》。对于遗忘,大家要一起努力,
历史学家更要努力把这工作去做好。

  Q:应该怎么看待没有唯一的真相,只有多元的真相?

  A:所谓历史的真相,有几个层面。比如说一般的具体的史实,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于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在城楼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事情不存在
多元的角度,当然如何来描写可以有不同的描写,但是那天的事实是存在的。历史中间还
是有一点基本的事实是客观的,这一点我们还是要认识,因为现在很多的所谓后现代的解
释都讲,说是一旦你使用语言了,就没有客观性了等等。我是认为一些基本的史实还是有
的。刘少奇诞生于1898年,逝世于1969年,这个都是事实,无所谓多元的真相,
只有一个真相。
  如果碰到一些涉及如何解释的事实,比如刘少奇为什么会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毛泽东打
倒,那就有多元的叙述。一些简单的事实,它就是存在的事实:哪一天发生的战争?哪一
天谁死了?哪一天谁夺取了政权?至于他怎么夺取政权的,他是靠卑鄙的手段还是高尚的
手段等等,那就存在着你站在哪一个视角来讲这件事情,所以我对真相的理解大概是这样
的。

  Q:历史应该为政治服务吗?应该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吗?

  A:基础史料的话,讲座前有一个同学问的问题就说,他要了解周恩来,他先看年谱
,然后再看传,他认为是不是先看年谱比先看传好。年谱是以史料编撰的形式出现的,实
际上一旦经过编纂了,又经过裁剪,它展现的事实就是经过裁剪的事实,已经带有主观的
判断了。
  比如说周恩来的年谱,他所有提供的事实绝对全是真实的,但是这里面展现出来的周
恩来,就是100%的周恩来吗?不对。他大概给你展示了80%,有的地方给你展示了
50%。如果你把50%看成100%,那你的理解就有错了。所以我刚才讲的历史真相
,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也要注意那些官方编撰的史料包括有些史家编的史料等等,都是编
撰过的,所以我们阅读时要谨慎。
  关于基础史料的话,比如说如果大家了解毛泽东时代的话,毛泽东建国以来文稿12
卷,这是一个基本的东西,大家可以看看。如果不是历史专业的话,量就大了一点。讲到
好点的著作的话,我们下次推荐。如果大家要了解文化大革命,我比较推荐麦克法夸尔和
迈克写的那本《毛的最后革命》,在香港和台湾都有译本,我自己也有英文本,这是讲文
革的历史比较好的一本书。如果是讲整个毛时代比较精练的一本书,应该是去年出版的魏
昂德的《脱轨的革命》。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不太厚,大家比较容易读。

  金老师:我最后再讲一句,看到同学们的提问,我非常开心。我感到复旦的学生不愧
是复旦的学生,我们这个民族有希望。谢谢大家!

□ 来源:复旦大学“星空沙龙讲座”

http://www.cnd.org/CR/ZK20/cr1053.gb.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7-27 11:30 , Processed in 0.0411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