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565|回复: 1

郑光路  文革中成都天府广场上毛主席塑像和“万岁馆”修建纪实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4-20 15: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中成都天府广场上毛主席塑像和“万岁馆”修建纪实
郑光路


  大片草坪、毛主席塑像、展览馆构成如今成都天府广场画面。这些特殊年
代的产物,既不能体现千年蜀都城市的传统,也不能反映突飞猛进发展的现状
,缺乏作为“城市象征物”的震撼力。因此,四川政府下决心要重修天府广场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之子贝定中、贝礼中也于2001年11月28日携带
贝聿铭亲自指点的天府广场设计方案和设计模型来蓉。
  本人在已完成的《乱世喧嚣一一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文斗”现象奇观》一
书中记录了将成为历史遗迹的省展览馆和毛主席塑像当年修建始末。1、两大
派为夺权争“表忠心”
  天府广场的前身老皇城坝,已是历史名词,却存在了2700多年。春秋
时期由氐成部落首领开明王朝建城以来,这里一直是西蜀政治、经济、文化的
中心。这座金碧辉煌的城中城,时而崔巍宫阙龙凤旌旗,赵女吴姬笙歌彻夜;
时而漫天战火杀声四起,城摧墙毁虎狼栖身….至秦国巧辩之士张仪又在此筑
“大城”后,几经兴衰盛败。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儿子朱椿到成都当蜀王。荒
凉几百年的皇城,再现巍峨雄姿。1644年,张献忠在老皇城建立大西国,
吃败仗后又一把大火将登基宝殿烧得精光。
  大弓长矛的清朝骠骑“哒哒哒”地杀进四川了,巡抚张德地惨淡经营,在
原蜀王府遗址上修建贡院,俗称“皇城”。气派太大,清代驻成都高官,怕有
“僭越”之嫌,谁也不敢在此设衙门,改为“贡院”。悬挂“为国求贤”横匾
,还有乾隆老儿龙飞凤舞“旁求俊×(音义)”的草书匾额,来考试的考生会
开玩笑,呼为“狗来滚叉”,风云变色,1911年辛亥革命了,皇城被尹昌
衡作为四川军政府所在地,在此把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咔嚓”杀掉、鲜血四
溅。虽然“民国”了,老百姓仍民不聊生,老皇城成了堆放煤渣垃圾的“煤山
”、旧军阀杀红眼拼命的制高点战场。
  新中国成立了,大规模城市建没在艳阳彩旗、口号声声中进行。1953
年后,成都市政府建起宽阔的人民南路广场,成为成都标志性建设,同老皇城
古迹相互辉映。
  “文革”疯狂的“破四旧”运动开始了!1967年,成都地区各种名目
的群众组织林立。形成你死我活对立的两大派系山头:一、是“成都地区革命
造反派联合总部”(简称“地总”),它由红卫兵成都部队(“红成”)、红
卫东工人成都部队、工人硬骨头战斗团等联合而成;二、是“成都地区解放大
西南联合总部”(简称“解大”),由川大东方红8.26战斗团(简称“8
.26”派)、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团(简称“兵团”)等联合而成。两派争
权夺利,都想当全省唯一“响当当、硬梆梆”的左派,都恨不得一口把对方吞
下肚里!于是长期武斗不止。
  1967年5月,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省革筹”和各群众组织决定
拆毁老皇城,修造“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简称“万岁馆”。这是文
革中对四川传统文明最野蛮荒唐和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大破坏。
  修建“万岁馆”,全民参与。“红成”派为首的“地总”为表示“最忠于
毛主席”,大张旗鼓地“向全省人民发出倡议”:由成都市的“造反派”,在
“万岁馆”前广场塑造毛主席巨像。
  1967年6月6日,艳阳高照。由成都军区李文清副司令员代表张国华
(省革筹主任、军区政委)、梁兴初(“省革筹”副主任、司令员)等四川领
导,主持隆重的动土奠基典礼。动工后,参与者主要是“地总”一派的人员。
  当时任省革筹副主任、以造反翻案起家的刘结挺,把持了“省革筹”办公
室(简称“省筹办”),他支持“8.26”派,而对“红成”派的“地总”
极不满。“省筹办”认为:“地区总部”俨然以省最高权力机构面貌出现发号
施令,是无视“省筹办”存在!于是,“省筹办”便拉一派打一派,单方面支
持“川大8.26”和“兵团”另起炉灶,另塑巨像。仅塑小样模型,就拨给
“8.26”派贰万元(当时是笔巨款),策划填平“地总”方面所建的塑像
基础。扣压物资阻碍施工。
  与此同时,“8.26”派设在盐市口(当时改名为英雄口)的所谓“解
放大西南广播站”几十个高耸入云的高音喇叭,每天播放震耳欲聋“最后通牒
”:勒令“地总”立即停止施工!否则采取“革命行动”,要打!
  “地总”却不为所动。为显示“红成”派实力,他们调兵遣将、抢运物资
。日夜苦战终于完成地下混凝土基础及基座。
  “8.26”见对方独抢“表忠心”头功,恼羞成怒。早在6月3日,“
8.26”派唆使来蓉助战的“重庆砸派”中“武斗精英”--“西南师大红
卫兵'8.31'战斗团”的“重庆崽儿”,“啊啊呵”怪吼乱叫冲去砸烂“地
总”主席塑像办公室。以亡命徒自居的“砸派”崽儿“砰砰砰”乱打冲锋枪,
几度冲锋。但“地总”人多势众,“砸派”强龙难压地头蛇,悻悻然抢了些东
西呼啸撤退了。
  “8.26”派又企图搞垮“地总”的雕塑班子。他们与重庆联系,从“
砸烂”掌权的四川美术学院调来杨发荣老师搞塑像工作。“地总”这一派搞塑
像设计的叶毓山老师(曾参加重庆大学的主席塑像工作),却受到美院革委会
“通缉”,声称逮到这个“反革命”,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两大派吵吵闹闹争斗不休,“万岁馆”和塑像工程无法正常进行。设计方
案改来改去,耗费无数巨资。一直拖到1968年5月后,成立了正式文革政
权机构省、市“革命委员会”。各群众组织土崩瓦解,这一浩大工程遂由“省
革委”完全领导。“万岁馆”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成
立“万岁馆敬建办公室”专门负责,还不定期出版有鼓吹“破旧立新”的《工
地战报》。
  开初展览馆拟建在人民南路四段的今省博物馆内。1968年11月5日
,省市7000多军民抬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举着大幅横标和大红喜字,高
呼呐喊地在已圈定的施工现场举行隆重的誓师大会,欢庆破土动工。但骤起风
波,有人愤愤然说:“选址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万岁馆'修在南郊,偏离市
中心,革命群众参观不方便;更严重的是,把毛主席塑像规划成坐东朝西,在
方位上存在明显的错误!”。(西方,当时指“帝国主义”此论一出,上下皆
惊,旧方案立即推翻,一场闹剧后,新址选在了古皇城。
  老皇城既有“封建”罪名,文革前四川最高领导人李井泉又在这有“小天
安门”之称的皇城上检阅队伍,被攻击为“独立王国”……老皇城在劫难逃了

  各路人马浩浩荡荡,号称“三忠于”劳动大军迅速开进皇城,仅用15天
时间就拆除了按常规需半年才能完成的“破旧”任务。皇城仅存的石狮、城门
洞、城楼及著名的明远楼,统统化为“遗臭万年”的垃圾堆。在一中、三中等
红卫兵摇旗呐喊鼓动下,身强力壮的石工一个下午,就把广场上一对几千斤重
的石狮子打翻在地,砸得粉碎…皇城内的基石坚硬巨大,为省事用炸药,轰轰
隆隆碎石横飞。
  1968年11月28日,省、市革委会负责人张国华、梁兴初、刘结挺
、张西挺、孙洪道,再次亲临“万岁馆敬建办公室”,审查通过了“敬建设计
方案”,指示:“要突出光跃无际的毛泽东思想,要庄严、宏伟、气势磅礴,
而且在建筑施工上,也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挂帅……”(见《工地战报》196
8年12月1日第3号)。该报还称:“根据这一方案,这一光耀万代的宏伟
建筑,将是全省最高最大的建筑,全川七千万军民都为这项项伟大的敬建工程
欢欣鼓舞!连日来,许多单位和部门的革命职工敲锣打鼓前来请战。守卫边防
哨卡的解放军战士、战斗在工厂、农村的工人和贫下中农,纷纷写信、发电报
,万分踊跃地要求为敬建工程贡献力量,以表达对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的'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2、政治高压下
工程震动了省内外
  所谓“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和“四无限”,是当时压倒一切和最时髦的“口头禅”...
  修建“万岁馆”和塑巨像,主要由建工部一局所属101公司、机械化施
工公司、六公司、一公司、木材厂等单位。他们一边施工,同时每天开“批判
会”和“早请示、晚汇报”(向毛主席画像鞠躬、诵读毛主席语录)。开批判
会时,还把刘少奇、李井泉等人扎成草人焚火烧掉,浓烟弥漫、口号震天。《
工地战报》上载:
  浩浩荡荡的施工大军星夜赶来了。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
白发苍苍的老人、七八岁的红小兵,组成的献忠劳动大军,高擎毛主席画像,
带着“忠”字牌,抬着毛主席语录,兴高采烈地涌向工地,向伟大领袖毛主席
敬献忠心。担任施工的大军豪迈地说:“我们能为这座宏伟建筑,添砖加瓦,
流血流汗,这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最大光荣”。“为了向毛主席敬献忠心,我
们可以牺牲一切!”
  “听!多么闪光的语言,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多么深
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宣传文章煞有介事,其实当时人们都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政治高压下,
不敢有半点不敬之词。
  省内轰轰烈烈、人仰马翻,而且影响到外省。据《工地战报》记载:从河
南调集30吨石膏粉(为塑像模具用)时,三门峡市为此忙得不亦乐乎。当地
的农民纷纷出动,赶马车,拉架车,半天时间就把石膏粉拉到火车站。按铁路
运输规章,要车皮应向成都铁路局申报中央铁道部安排,再转郑州铁路局、洛
阳铁路分局。但关系对毛主席“忠不忠”的大问题,洛阳铁路分局一反常规,
命令车站以急运物资处理。货源提前一个月运回成都。3、成都“皇城”的彻
底摧毁和“万岁馆”建成
  1968年12月1日,天府之国古老文明象征之一的成都“皇城”,在
无情的炸药爆炸巨响中灰飞烟灭。从此,那“老皇城”就只有在市民们飘渺梦
境追寻了……
  这一大破坏情景是怎样的呢?作者从自己收藏无数资料中,找到如今已罕
见的《工地战报第4号(1968年12月3日)》破旧报纸上大字仍赫然夺
目:
  红心奋勇摧毁千年城堡,赤胆全为敬爱领袖毛主席
  本报讯12月1日上午,旧“皇城”大门洞的左右两侧写着“奋起毛泽东
思想千钧棒,彻底砸烂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李井泉及其同伙的独立王国”、“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高标准、高水平、高速度完成敬建工程”的大幅标
语。工人们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深厚阶级感情。把刘少奇、李井泉两个害
人虫扎成草人,推进他们的坟墓--旧“皇城”洞内。报警器一声鸣,这个相
传三国时代的“皇城”旧址,明、清重修,李廖死党搞独立王国视若珍宝的“
皇城”,彻底土崩瓦解,永世不得翻身。顿时,观看的数万革命群众,欢呼跳
跃,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1968年12月12日,在被铲平的皇城旧址上,又一次举行了3万人
参加的“三忠于”誓师大会。10部挂着“忠”字礼花的打桩机同时开动,场
面极其壮观。
  在“大破”的同时,毛泽东塑像的“大立”也在紧张进行。
  对毛主席塑像的设计,颇费周折,如果“丑化”了,后果不堪设想!省、
市“革委会”专门成立由九人组成的“毛主席塑像成都委员会”创作组,19
68年6月3日到北京学习9天。他们先后在清华、北大、中央美院、北京雕
塑厂、《收租院》泥塑出国展览制作组,又学习又实验性操作。当时全国有许
多为“表忠心”要塑毛泽东塑像的情况,成都组又同“兄弟省市队”“交流心
得”,忙碌9天匆匆打马回府。
  毛主席塑像初稿,经省、市“革委会”负责人及“工农兵”代表多次反复
审定终于开工了。全体人员干劲冲天,有的扎钢筋,有的泼水泥石膏浆,为了
使模子尽快干燥,又顶着室内高温轮番守夜,用电炉烘烤,经过连续4昼夜的
奋战,终于提前完成了毛主席塑像的翻制任务。
  耗费巨大财力人力,这座“毛主席挥手指示我们前进”的巨型雕塑,总算
在1969年新年后基本竣工了!
  塑像的同时,“万岁馆”工程也在全省以“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不分
昼夜地进行。学生、工人、市民,都要到府南河搬运河卵石或到工地劳动,浩
浩荡荡。宜宾地区为敬建展览馆,献上了珍贵的楠木和白果木;宝兴县把开采
出来的大理石,专门筑路运到云南去打磨,而后经成昆线运回成都。据统计,
当时参加所谓“义务劳动”的单位有710个。
  四川建筑史上建设速度最快的展览馆在1969年10月前落成,举行庆
祝建国20周年的游行庆祝。当时中国和苏联“珍宝岛事件”严重武装冲突,
为配合宣传,“万岁馆”峻工后举办了《打倒新沙皇》展览。
  “万岁馆”政治色彩浓厚。从地面到三个梯形的台面共8.1米,象征建
军节;毛主席塑像的基座7.1米,象征着党的生日;毛主席像高12.26
米,象征着毛主席的生日;基座四面的各7朵葵花,象征着四川的7000万
人民(当时人口数字);三层台基,象征着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的三个里程碑;正门大厅外的四根大柱,象征着向毛主席表忠心的“四无限
”,工期不到两年,名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万岁馆”整体布局更充满“文革”狂热特色、煞费苦心:从高处俯瞰,
是一个“忠”字。“万岁馆”主体建筑构成“中”字,当中一竖,是“东方红
展厅”,检阅台和周边走道及旁边建筑仿佛“心”字,检阅台正中的毛主席像
,就是“心”字正中一点。这就是当年天天挂在嘴上的“敬爱的毛主席,我们
心中的红太阳!”堪称古今建筑史之奇观!4、“万岁馆”的变化
  在口口声声标榜“一切为人民”的“文革”年代,拆除封建王朝遗留下来
的文物建筑“成都老皇城”,又堂而皇之建立“万岁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象全国无数歌颂毛泽东的展览馆一样,以图片、模型等资料,“再现”毛泽
东的“光辉革命实践活动”,及其“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过程。展览馆里并
罗列许多资料,无情批判了从陈独秀到刘少奇、邓小平等历次“党内反动路线
”的代表人物……
  许多人未曾料到:“红成”和“8.26”两大派群众组织,为争“表忠
心”,夺权抢权、你争我斗,打得你死我活。可是当1968年12月塑像完
成后,红卫兵等群众造反组织,作为文革运动的工具,已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被勒令全部解散。曾被誉为“天兵天将”的红卫兵们,也成为必须“接受再教
育”的“知青”,告别爹娘,含泪经过这座“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塑像,奔
赴各地农村,接受严酷生活的磨练。
  更令人不曾想到的是:曾被称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的“林彪副总帅”
,1971年9月13日坐飞机外逃、魂丧异域后,这座塑像基座上金光闪闪
的题词,讯即被刮平处理掉了。
  毛泽东挥手的塑像,生性幽默的成都人众说纷纭。知青“黑色幽默”说:
“毛主席挥手说:'去吧!到农村修地球、吃红苕吧!'你们这些'小闯将'红卫
兵去当'农二哥'吧!”知青家长安慰娃娃们说:“儿啊,不要太难过!他老人
家并拢五个手指,表示最多在乡下干5年!”时过境迁,全民砌“长城”(搓
麻将),又有人说,那是表示“五番胡”;有人想起行酒令,又说是“五魁手
”....不懂事的儿童问:“他是哪一个嘛?”家长们说:“那是毛爷爷!
”还有人喊作“成都大佛”、“大菩萨”。
  历史有其必然发展趋势。二、三十年后,这座歌功颂德的“万岁馆”,成
为百货展销中心及人头攒动、闹声鼎沸的多家证券交易所!名称也改为省展览
馆。毛泽东也从神坛回到人间,省展览馆也不再充满“吾皇万岁!万万岁!”
封建时代色彩…这里巴蜀名地、繁华之处,已成为中国西南最负盛名的综合性
展览中心。全国糖酒交易会、全国家用电器商品展销会、四川国际电视节、四
川服装节等等在此轮番亮相。
  1997年,只用半年就建成了天府广场。从“老皇城”到“万岁馆”、
四川省展览馆,几经沧桑,许多人早已不知其由来了。只有那尊栉风沐雨的毛
主席塑像,默默耸立,成为特殊岁月永久的历史见证。
  以府南河工程取得国际盛誉的成都,在省市政府大手笔精心策划下,又将
重建新的天府广场。根据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一些著名的建筑往往是越有地方
性、越有传统性,就越有国际性。贝氏家族在踏上这块曾是几代“皇城”的土
地上时,也许会把他们最现代化的建筑设计融入巴蜀传统文化之中;那尊毛主
席塑像已经成为成都历史的一部分,象征着成都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也是“历
史文物”了。要想再建一座如此让人思绪万千的东西,实在很难。或许在将来
面目全新的天府广场上,这尊巨大的塑像有他应保留的位置吧。本书作者简况

  郑光露,笔名郑光路。男,1950年出生,中国.四川.成都人,现为
历史研究者,国内多家刊、报专栏作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长期致力于近现代史、文革史研究。香港《明报》、香港《商报》、《澳
门日报》、澳门《华侨报》、《珠海特区报》、《四川日报》、《四川政协报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多家刊报多次报道过事迹,评介其作品。先后在中
国国内各刊、报上发表百万字以上的文章,出版有数本长篇专著。已发表数十
万字研究文革方面的文章,很多是首次和较系统披露某方面内容,《文化大革
命高潮中的四川》一书,全面、系统、多层次详实而生动地记述了四川文革运
动史。部方章节曾在国内刊报零星发表,如:《天府浩劫》、《中国最后的红
卫兵公墓》、《文革中杜灵师长遇难事件》、《文革中“文斗”现象研究》等
等。作品相继发表在中国《炎黄春秋》等及海外刊报、网站,受到很多读者及
多家报章好评。
  文革高潮中(1966年底至1970年左右),各省市政权机构完全瘫
痪、官方报刊基本停刊,或照抄《人民日报》虚假新闻,所以要披露、研究当
时真实情况,只用当时官方留下的档案资料,只能是为人唾弃的“伪史”。本
人作为当年的红卫兵活跃分子,亲身经历了一系列文革中重大事件,当时记录
下很多日记、材料,还办过小报,从文革中就开始收集文革传单、大字报、小
报、刊物等民间及文革临时权力机构的各种材料,文革结束后又长期花巨金收
藏文革时期各种官方、非官方印刷品,所掌握的私家材料甚丰,为四川很多朋
友、单位重视。
  本书作者致力于文革史研究近30年,费尽心血搜集、研究了大量至今已
十分罕见的资料。已完成:
  1.《乱世喧嚣一一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文斗”现象奇观》:
  本书20多万字。系统、全面地以独家资料研究了文革时期的文化现象:
“文斗”。研究了“文斗”中的大字报、民间报刊〈小报〉、大辩论、文艺演
出、特殊的乱世“文革文学”、介入“文斗”的文化人、美术……..等等。
中国“文革史”、“中国当代文学史”、“报刊新闻史”等各方面都提出作者
独特观点,披露了大量极为珍贵独家所藏史料,应当说充实了中国“文革史”
研究的某些空缺。
  2.《文化大革命高潮中的四川》:
  1950年后,国民党政府垮台,新中国成立。几多风雨,几多春秋。直
到史称“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爆发,中国人口最多的四
川动荡混乱、天下之冠;尤其是文革武斗,连毛泽东夫人江青也承认是“全国
出名”……。“文革高潮中的四川”-书,近30万字,详尽记述中国文革最
混乱的大省四川从建国后到1970年文革高潮结束的全过程。本书主要写四
川省、兼顾全国;越有地方性,就越有代表性。可以这样讲:四川是中国文化
大革命运动的缩影,了解了四川的文革风貌,也就基本了解了中国的文革运动
。而这类的书,目前国内是空白,尚无先例。本书从中共1950年建国后写
起,详尽论述了1966年至1970年中国文革高潮四川的各方面情况,有
专门章节叙述文革中“红卫兵运动”、“破四旧”、“大串联”、“大夺权”
、“二月逆流”、血腥“武斗”直至红卫兵消亡的前因后果、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本书不是空洞的理论阐述,而主要以提供本书作者曾亲历、所见、所闻
第一手极其丰富、详实的资料,生动而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四川那一段特殊的历
史。
  本人研究历史,纯系抱着为后人留一部可信历史的严肃态度,恪守史家“
扬善不溢其美,彰恶不添其丑”的精神,不妄发议论,以可信史料说话。本人
写作态度十分严谨、下笔很难、文章完成甚慢,这两本书从资料积累到逐步成
书,费时已20多年,相信经得住各方面推敲及历史检验。书稿作者花甚多心
血才完成,实非泛泛议论、虚构文章可比拟。


  附:书稿目录.

乱世喧嚣--“文化大革命”时期“文斗”现象奇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怪异、喧嚣的“文斗”现象
第二章五花八门的“大字报”
1.大字报之历史渊源(檄文、揭帖、告示)
2.从“反右运动”到文革初起的大字报
(一)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毛泽东大夸大字报
(二)一张大字报的遭遇和红卫兵的诞生
3.中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4.毛泽东写出《炮打司令部--我的-张大字报》
5.大字报造就王洪文等无数“文革领袖”
(一)带头写大字报的王洪文当了中兴中央副主席
(二)毛泽东之女李讷写大字报“夺权”
(三)毛泽东侄儿毛远新写大字报
6.大字报事件与红卫兵等群众组织的成立
(一)中学生红卫兵的典型一-成都16中学“东方红公社”的成立
(二)四川大学“东方红8.26战斗团”的成立
(三)大字报事件和重大“8.15战斗团”的成立
7.大字报内容变化及发展阶段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中的“大辨论”怪状
1.“献忠心”中的“大辩论”
(一)人民电影院“毛主席画像事件”
(二)报纸“谋杀毛泽东”与报纸“两面看”
2.举国上下关于“红五类”、“黑五类”的“大辩论”
(一)“鬼见愁”对联出笼
(二)谭力夫的“大辩论”风彩
4.“鬼见愁”对联在全国引起“大辩论”混乱
(一)“大辩论”中“黑五类”遭劫难
(二)北京“联动”和四川“土联动”在大辩论中虚张声势的恫吓
5.“大辩论”引起的“事件”天天发生
(一)四川“8.26大辩论事件”
(二)“大辩论的”怪状
第四章“文斗”中的传单、大标语和广播
1.“文斗”轻武器--传单
(一)花花绿绿的传单撒遍全国
(二)传单是突发事件后的“文斗”利器
(三)一张反映文革武斗“坦克战”的珍贵传单
2.墨汁流淌的“大标语”
3.闹响全国“广播”
(一)“战斗性”最强、最快捷的广播站
(二)广播站是群众组织抢夺的“肥肉”
(三)广播站是互相“攻心”的“桥头堡”
(四)广播站为血腥武斗“擂响战鼓”
(五)被文革当局取缔的高科技“广播电台”
第五章千奇百怪的文革“小报”及刊物、专辑(上)
1.什么是文革小报
2.最早的文革小报始于何时?
3.对官方电台报纸的疯狂“夺权”
4.文革小报存在的时间有多久?
5、文革小报的种类有多少?
6.文革小报中的特殊类板型
7.对全国影响重大的北京文革小报
第六章千奇百怪的文革“小报”及刊物、专辑(下)
8.文革小报是哪些人办的?
9.文革小报的编辑和发行
10.文革中群众组织自办的刊物和专辑专刊
11.毛泽东和文革小报
12.一些文革小报参与者的悲剧结局
13.小报至今已成为收藏界“稀有文物”
第七章“文斗”中产生的“文革文学(文艺)”
1.“文革文学”命名的提出
2.群众组织报刊中的“新闻”文学
3.文革文学中的“诗歌”
(一)“歌功颂德”和“大批判”的诗歌
(二)“古典诗词”样式的诗歌
(三)反映现实的“文斗”诗歌
4.“文革文学”中的小说
(一)“批判”、“打倒”的小说
(二)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小说
(三)群众组织之间互相攻击的小说
5.纪实文学、特写、报告文学
(一)打倒“走资派”的纪实文章
(二)群众组织之间互相攻击的纪实文章
(三)各群众组织写的长篇纪实文章
6.文革文学中的杂文、散文
(一)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杂文、散文
(二)两篇“奇文”欣赏
7.群众组织报刊中的“政论文”
(一)红卫兵报刊中的“政论文”上了官方大报
(二)四川红卫兵丰富多彩的“政论文”
(三)引起毛泽东注意的《大局已定,“8.15”必胜-一评四川时局》
8.电影文学剧本和戏剧、曲艺等
(一)电影文学剧本和造反派拍摄的武斗影片
(二)戏剧剧本
a.批判传统戏剧是为了打倒各“走资派”
b.“造反派”创作的川剧剧本
(三)曲艺形式
第八章“文革”中群众组织的文艺演出
1.奇形怪状“忠字舞”
(一)“忠字台”、“忠字田”、“忠字旗匾”、“忠字猪”…….
(二)“忠字舞”旋风席卷神州
2.杀气腾腾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一)“宣传队”演出怪状
(二)最常见的“破旧立新”群口词
(三)“宣传队”的主要演出内容
3.北京红卫兵演出影响全国
4.红卫兵成都部队的大型歌舞剧《路线万岁》
(一)“红成”派“总部宣传队”迅速排演《路线万岁》
(二)《路线万岁》剧情简介
a.“以我为核心”
b.剧中的重场戏《打倒刘张》
c.“二月镇反”
5.川大“8.26派”大型歌舞剧《四川很有希望》
(一)《四川很有希望》场次目录
(二)主要剧情表演
6.两大派“希望”都破灭了
(一)著名电影名星刘晓庆曾是武斗队员
(二)红卫兵退出了文革历史舞台
第九章“文斗”中的绘画和雕塑
1.“文斗美术”风靡全国
2.为献“忠心”敬“宝像”
3.《收租院》、《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等大型雕塑
(一)文革当局将《收租院》作为“文斗”工具
(二)《红卫兵赞》、《空军战士家史》
(三)沈阳的《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群雕
4.天府广场中毛主席塑像和“万岁馆”修建始末
(一)大派为夺权争“表忠心”
(二)政治高压下工程震动了省内外
(三)“万岁馆”的变化
第十章文革中介入“文斗”的文化人
1.老舍之死和“余秋雨问题”
2.“文斗”刊物与介入“文斗”的文化人
(一)四川文化界群众组织山头林立
(二)引起重大“文斗”影响的文化人
3.中国最著名革命小说《红岩》作者罗广斌文革中惨死之谜
(一)《红岩》作者罗广斌“参加革命”的由来
(二)建国后影响最大的“革命小说”《红岩》的完成
(三)罗广斌文革中的“造反”经过
(四)罗广斌被绑架关押突然跳楼惨死
(五)围绕“自杀”、“谋杀”的大辩论惊动全国
(六)对罗广斌的政治审查和江青的胡言乱语
4.乱世奇观“牛疯子”
(一)受压抑有小人物开始造反
(二)近似疯癫的革命壮举
(三)“牛疯子”的苦恼
(四)全国这样的“疯子”不少
第十-章围绕“造反派大英雄”刘张夫妻的“文斗”奇观
1.四川文革运动的“突破口”宜宾历史旧案
2.文革开始后艰难的翻案之路
(一)在北京两军对垒大字报“开战”
(二)提供“文斗炮弹”见到了周恩来
(三)同中央文革小组挂上钩
3.刘张利用报告、报刊、电台为自己树碑立传
(一)外国人也来听刘张的“控诉”报告
(二)对报刊、电台等的控制
(三)控制“8.26”派的小报
4.大吹刘张的“文艺宣传”和电影为全国之最
5.“红成”派大揭刘张老底的“文斗”
(一)同刘张“报告”唱对台戏
(二)“红成”笔下刘张倒霉时的“野史”
6.毛泽东关注“三个简玉霞”的“叛徒”疑案
(一)“打叛徒”是文革中惯用“文斗”手法
(二)“三个简玉霞”谁是张西挺
7.“红成”派披露张西挺的“风流史”
8.两大派互骂对方搞“流氓文学”
第十二章“文革”中层出不穷的“反革命宣传”案件
1.抵制“文革”的复杂社会现象
2.抵制文革运动的“正面典型”案例
(一)国内各地-些“正面典型”案例
a.张志新案
b.史云峰案
c.丁祖晓案
(二)四川省发生的一些“正面典型案例”
a.王正志案件:
b.方运孚案件
c.屠德雍案件
d.白智清案件
2.以“犯罪”形式发泄对文革不满的案例
a.现行反革命武装集团“李向阳部队”案:
b.现行反革命集团“中国人民清政军西南军团二五精锐部队”案:
g.现行反革命集?三教(即老君教,黎山教,王禅老祖教)案。
结语
附录
老照片:有代表性、珍奇稀少的文革小报.刊物.大字报.传单.绘画等图片
文革中宣传队及其它配文图片
以上两本书稿,由于各种原因,尚未在国内出版。


http://a.1asphost.com/chinatownbbs/news/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9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4-21 15: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郑光路  文革中成都天府广场上毛主席塑像和“万岁馆”修建纪实

天府广场就是以前的人民广场,是成都市的中心。广场的标志就是毛主席像与其背后的展览馆。

广场的标志就是毛主席像与其背后的展览馆。

广场的标志就是毛主席像与其背后的展览馆。


文革后,当全国拆除毛像,而成都人民坚持让其屹立在市中心,汉白玉塑像,现在已成历史文物。  
4a514071h7fcb3b80b74e&690.jpg                                                                                         120ddc33f1bg213.jpg

[


底座正面曾镌刻着林彪为塑像落成题写的“四个伟大”的题词.“文革”结束后这座塑像被拆除。
5a0a379945a2b70a094b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23:02 , Processed in 0.02438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