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1|回复: 0

张光:读 《红军破译科长曹祥仁》

[复制链接]

1447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93
发表于 2020-8-22 04: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军破译科长曹祥仁
曹冶
时代文献出版社, 2014


无名伟业——读 《红军破译科长曹祥仁》

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张光


干革命真的不容易

曹祥仁15岁参加革命。当年,干革命是个危险活儿。参加革命的人都知道这是“提着脑袋”拼命。共产党员入党宣誓:牺牲自己,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因此,大致只要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忠于党忠于革命就算是很有觉悟了。

可是,事情并不这样简单。

就拿“不怕牺牲”这一条来说:曹祥仁当过战士,上过战场,负过伤。他受过真正的战争考验。在长征转战云贵期间,工作紧张、体力透支的曹祥仁在一次行军中掉了队。当时,四周都是民团,他们抓到掉队红军格杀勿论。曹祥仁觉得,这回要牺牲了。关键时刻,曾任红三军团红八军四师政治部主任的黄克诚骑马赶来,发现了躺在路边不能动弹的曹祥仁。他把曹祥仁扶上马。半路上,又遇到一位走不动路的团长,曹祥仁迷迷糊糊地看到他跪下来求黄克诚:老表,行行好,驮我一段吧!黄克诚只能二选一,他狠狠心丢下了那位团长,将曹祥仁带回部队。

黄克诚救了曹祥仁一命。《破译科长》说:曹祥仁后来多次回忆这段经历,总要伤感地说,那个团长多半是被民团杀了。牺牲,还是活下来,很偶然,简单也不简单。

共产党员忠于革命,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但名誉又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把握的。抢渡金沙江前,二局译电科的陈仲山落入敌手。二局从敌人的电报通信中得到消息:敌人从陈的身上搜到已经译成电文的国民党军密电,并报告了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蒋急电龙云,要他每日调换密码,辅以晴天时的空投通信,屏蔽共军侦听。

《破译科长》说:陈仲山在二局曾任党支部书记,颇得二局领导与同志们的好感。据说他在云南被俘后惨遭杀害。他究竟是被俘还是叛变,至今无法查证。

邹毕兆坚持认为:陈仲山被龙云抓去了,当时我们也没有排除陈可能是跑到龙云那里去了的看法。现在证明陈仲山同志是被龙云抓去的,而且工作没影响,也没有从敌人方面传出任何不利于二局的材料。

即使决心为革命牺牲,也不一定能被革命所承认。这是参加革命时没人能想得到的,而这种可能性在特定情况下又是很难避免的。

坚信陈仲山没有叛变的邹毕兆的遭遇很令人唏嘘。

解放战争初期,邹毕兆任中原军区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46年中原突围时部队被打散,邹毕兆一个人在大山里转了一个月,吃野果,喝山泉,最后把手枪藏在山洞里,在一个黄姓老乡的帮助下养好伤病,北上找到部队。刘伯承说,我认识他。邹毕兆这才被收留。

在一个共产党员的履历中,最怕有“脱队”“脱党”环节。无论你在失散期间如何坚定,如何积极地寻找部队和党组织,这一段经历都是你一生中的包袱。如果找不到可靠证明,那就会成为一颗定时炸弹。光凭忠诚,是捍卫不了自己名誉的。

邹毕兆的这段经历,就是因为没有可靠旁证,其工作任用和升迁都遇到了“玻璃天花板”,大家心知肚明,但谁也不说。“文革”期间,这颗定时炸弹爆炸了。邹毕兆被当作“叛徒”审查批斗。他在侦听破译工作中为党和革命作出那么多贡献,统统不算数了。

1972年,邹毕兆在战友的帮助下重返湖北寻访故地,幸运地与当年救助他的老乡重逢,还从山洞中找到了埋藏的手枪。《破译科长》说:“他顽强地挨过煎熬,有幸生存下来。”

这样的性格是很吃亏的

曹祥仁是一位心直口快,坦荡无私,对人对事既严厉又热忱的革命者。曹祥仁的老部下李培基评价他:他人是绝对的好,脾气是绝对的坏。在延安谈话时我们之间发生了激烈争吵,气得他要关我的禁闭!这一生中他仍是我最信任、最佩服、最敬重的长者!曹祥仁知道自己的毛病,他把自己和曾希圣对比,说:曾希圣脾气不好,在长征时和王稼祥吵架,拔出手枪对王稼祥说,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多吃了两年洋面包!老子毙了你!但曾希圣不对我发脾气,他发脾气,我脾气比他还大。有一次他向我拍桌子,我把桌子都踢翻了。

彭富九说:曹祥仁同志是个眼睛里糅不得沙子的人,最讨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邪门歪道,最容不得对工作的懈怠和不负责任。碰到这类事情,他毫不客气,不讲情面。

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千人大会上,曹祥仁对“抢救运动”提出了公开批评,直言“如不纠正对革命危害极大”。许多人都“替他捏着一把汗”,而且他真的得罪了康生。曹祥仁自己也承认“有些后怕”。

这样的性格是很吃亏的。直率、忠诚和效果之间并不成正比。曹祥仁明白自己的性格不合时宜,在此后曾想有所收敛,但毕竟“本性难移”。

新中国成立后,曹祥仁以大使身份出使保加利亚,回国后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又先后任黑龙江和浙江的省委书记。1964年前后,曹祥仁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鼓足勇气,给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就党内民主建设,成立政治学院训练青年干部,成立节制生育委员会(对外可不公布),成立畜牧部发展畜牧业等跨度很大的八个方面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久,周恩来陪同外宾来到杭州,在一个单独谈话的机会对曹祥仁说:你提的那八个建议,我看了。这些问题我们都知道。你以后不要再写这些,这样对你不好。

曹祥仁是一位侦听天才。取得全国政权后,他得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和待遇,但在这些岗位上,曹祥仁虽然很努力,却总是找不到在二局那样游刃有余的感觉,还常被组织上认为“骄傲自满”“右倾”“不安心工作”等。

1962年,曾有一个机会与曹祥仁擦肩而过。当时,二局局长彭富九因病需要治疗,林彪想到了曹祥仁,在杭州当面告诉他,将要让他回部队重掌二局,补授中将军衔。曹祥仁很愿意干老本行,但事后他回忆:后来才听彭富九说,叶剑英、聂荣臻同志一块儿找彭谈过话,说还要他搞下去……

“文革”中,曹祥仁作为地方领导干部,受到冲击和迫害。康生算老账,指责曹祥仁“反对延安整风”。1967年2月,周恩来将各地受到冲击需要保护的领导干部召到北京,其中包括东北的黄火青、欧阳钦,四川的李井泉、廖志高,湖南的张平化,湖北的张体学,江西的杨尚奎,江苏的江渭清,山东的谭启龙,浙江的江华、曹祥仁等。相比之下,曹祥仁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个。曹祥仁受到这种待遇,应当与他的侦听情报工作经历有关,在大乱时节,这样的人需要保护。曹祥仁说:接我走,还不是因为我以前是干那个工作的,运动那么乱,卷进去,越来越说不清楚了。

周恩来的保护是有限的。1969年“战备疏散”,重病在身的曹祥仁从北京“疏散”到了湖北省潜江县城以南15公里的总口农场。在缺医少药的环境里,患有重症类风湿的曹祥仁高烧尿血,危在旦夕,逼得他掀开被子,悲愤地高喊:“死了算了!”

曹祥仁又是幸运的,他熬到活着返回北京。在北京医院病房里,邹毕兆来看望他。当年红军中最杰出的破译英雄曾、曹、邹,曾希圣已于1968年离世。看到曹祥仁的病弱之躯,邹毕兆一番宽慰鼓励,却忍不住在病房外失声痛哭。

1975年8月24日,曹祥仁逝世于北京。29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追悼会。周恩来、康生、叶剑英等送了花圈,纪登奎主持追悼会,罗青长致悼词。8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追悼会的消息。

http://www.globalview.cn/html/history/info_7081_5.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5:39 , Processed in 0.0234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