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5|回复: 0

红草:倡议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整理阶级斗争文化 (2008)

[复制链接]

1446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88
发表于 2020-7-4 20: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我们一起开辟战场——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整理阶级斗争文化!

(简谈共产主义劳动解放事业的思想文化武库建设)

倡议者:红草
2008年1月中旬


由于20世纪中国革命的特殊的曲折性,“思想”与“实践”在人们的历史意识中被机械地分开乃至截然对立起来了。落后的宗法式小农经济和军阀分治下产业阶级运动无法伸展,惟枪杆子独尊(而且枪杆子表面上是凌驾于一切社会关系之上的万能法宝)。革命实践更被抬高到首要地位。马克思的反讽“一打纲领不如一步实际行动”被颠倒成正解。斯大林—毛泽东主义中的实用主义元素非常迎合新一代中国左派所成长起来的1980年代及其后社会气候,其特征是革命工人斗争缺席,官僚社会主义破产后的集体幻灭,资本复辟导致的虚无浮躁情绪蔓延。许多左翼网民一心想“有所作为”,鄙视“空谈”,而实际上他们往往沉沦于真正的空谈,不屑于从事有时只是举手之劳、但效益长远的思想资料搜集。然而当我们更深入了解工人革命史且更从工人解放前途来看待当代阶级斗争时,却发现整理阶级斗争文化的特别重大意义。而在这方面,互联网应大有作为。

两年多前我就开始了左翼文化资料整理(以共网的创始为开端)。但我的努力是孤立的。不久后我把自己的独力努力与后来遇到的一些同道者的持续努力联合在一起看待,也开始参与了中马库的基本工作和天益马版资料库的初创,在此过程中又有一些新的热忱分子加入资料整理队列。当然我也知道有人离散去了。我逐渐地、不断地从更高角度去理解这项工作的意义。这个队列中早就有同道者开始积极主动地倡议——先是新青年论坛2007年初关于资料整理的号召;同年底,战斗队员网友又在论坛上提议使资料搜集机制化,随后也写了倡议;各相关主持者也制定了指导性的规则。但我觉得,这些文字或太专业太有个性或太细散太枯燥了,不适于青少年的入门理解和系统把握,也缺乏鼓动性。历来,革命工农军队和资产阶级军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建立在充分的民主和觉悟教育认识基础上,因而有胜利保证,后者的本质就是以欺骗、压榨、愚弄和强迫纪律为基础的炮灰集团。共产主义运动这支无产阶级军队中最富有觉悟和献身精神的先头战斗队需要不断征招新兵,虽然不能保证招募到的新丁最终都能合格甚至不能保证他们都是共产主义者,但这个征兵本身应该是建立在严肃的人生观与系统科学认识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参与我们整个工作其中之一部分(最初应从文化整理开始)的工作者——至少是他们中较有上进心的人——具有自觉的献身精神和主动性乃至创造性。另外,我主持的共产主义入门网(http://red1917star.googlepages.com)将以阶级斗争文化建设为方向完成网站定位一年多来的彻底转变,经过整改后共网将与文化整理工作的各细部琏接起来,从而呈现出整个工作的内部关系和全局规模。今后共网将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枚有力量的文化齿轮,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左翼文化中心站。因此,我打算在近年来相关讨论的基础上(直接引用一些论述),结合共网的建设规划,向互联网上的左派——其中一大部分是青少年学生——发出此倡议。(部分意义上这篇倡议也是写给我自己的。我也算个左翼青年。)

一、 阶级斗争文化的意义。几种最常见的反对论。历史经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已不止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的意思:你们整理那些东西,比如马恩列等著作,还有过去的斗争经验等等,不是历史上早就有了吗?这些破玩意多得是!如果它们真的有用,人们早就靠它们取得革命胜利了!但是你也知道)20世纪的历次革命大都是失败了的!——这样,他只是从他个人的狭隘视野和实用主义市井眼光、而不是从工人阶级集体立场和长远眼光去看待人类历史最伟大的解放事业,而且持这样观点的人既没有历史气概,也没有国际胸怀(据我了解,他们不是连共产主义ABC的字母都不认得,就是自以为粗通共产主义ABC是很有理论水平的表现)。他们看不见15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阶级斗争的巨大理论经验宝库,往往自负地“热衷于关起门来发明车轮、酱油和分左右脚的鞋子”。

有人说,有些人甚至能把《资本论》背得滚瓜烂熟,但那没有任何用处。所以你们要从阶级斗争文化中寻找共产主义出路是大错特错了。——我也知道,工人官僚国家的官方都不乏那些把《资本论》倒背如流的学究党棍文胆文痞。但是,首先,我们所说的阶级斗争文化是指什么呢?是指阶级斗争各方的实践与思想的记录、总结、分析、评价,以及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文化知识——包括有产统治阶级一方的记述和解释,包括大量对理解斗争原因及背景十分必要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资料。一句话:是围绕着历史的与国际的阶级斗争的能够为劳动阶级掌握的全部有益资料。阶级斗争文化的外延是极其广博的,不仅仅只是马列经典著作。它的存在形式可以是纸书,还可以是电子文件、影视、声乐、磁带、光盘等等。其次,我们所说的阶级斗争文化本身就有一个强烈的指向性:它是为共产主义革命阶级斗争服务的,是为万千觉醒大众的自我解放斗争服务的,而不是供高级知识分子们玩赏或供职业党棍们愚弄民众来混饭吃的。官僚、精英、文人和精打细算的投机客们当然都不能从阶级斗争文化中找到共产主义的出路(相反,他们要极力扼杀这个出路,以便继续做愚昧大众的高高在上的导师)。我们也不指望他们去发现共产主义出路,我们紧密地致力于帮助劳动阶级的自我解放斗争事业。

但肯定还会有人说,你说得很好,可是,天啊,谁能看完那么多资料呢?况且照我看任何一个人也没必要把那么多东西全看完才能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以及战胜有产阶级。——这个反对论其实和上个说法一样,是不知不觉地中了资产阶级偏见的邪。共产主义入门者常犯的错误,是用非阶级的、个人奋斗的观点来看待共产主义劳工解放运动。我的回答是:当然,没有人能够把所有阶级斗争文化都看完记住(除了万年一遇的天才以外),也不需要任何一个人做到这一点。我们整理资料直接来看也不是为了整理者自己的学习,或者说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学习发展,而是为了使潜在的与未来的工人阶级掌握这些资料。或许在现阶段的入门者看来,把个人与阶级区分来看是令人费解的,因为中国社会现实中还不存在思想独立自主的工人阶级。但是革命史上出现过的阶级运动,中国迟早也会出现的。简单说,我们的整个收集整理工作、共产主义者的进一步分析和编写通俗读物将是工人阶级消化已有斗争文化的最初过程。工人阶级将会配合着自觉的集体斗争通过自己的先进部分来促成吸收和消化乃至创新斗争文化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将会有其他阶层分子包括左翼青年的直接参与和融入,而这一过程的支配者是产业工人,这就将是阶级运动的形成。阶级斗争文化越是全面丰富,就越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壮大,从而更有力地帮助工人走向社会革命解放的道路。工人为了战胜有产阶级必须把自己锻造为一支战斗的阶级军队。这支阶级军队必需的知识和本领是多方面的,肯定远远不是单个工人的斗争直接需要所能比的。而且,一个工人连掌握一定水平的理论分析都很难、而往往只是从自身处境和当前局势来领悟战斗性的原则、结论和口号(别忘了工人特别缺乏工余时间精力)。但是,共产主义者有必要认识到工人提高自身理论文化水平的难处,决不把它说成是本来就该这样、理应如此的,更不能反倒说工人的无知是件有利于革命的好事。

到此,也许还会有人说,可是现在的工人根本不会看你们辛辛苦苦整理的那么多阶级斗争文化。因为他们太缺钱和时间了。——这并不是事实。人们不看左翼的东西,是因为没兴趣,这和钱没有太大关系。现在也不乏很多农民工到网吧上网,他们大多把时间放在聊天和看电影上。当他们有了兴趣,几百万人会自己在网上去传播左翼新闻和文章的。而且他们自己会想各种技术办法。群众并没有对左翼的抽象兴趣。群众的兴趣是具体的,随形势变化。在今天,尼泊尔的群众——无论工人、学生还是职员——对左翼思想的兴趣,肯定比台湾群众要高很多。现在最缺乏的是群众“来了兴趣”以后,我们能拿得出来的“精神底子”。可能我们储备几年的底子几个月内会被数百万人阅读、讨论和自行传播。在1917年俄国革命最紧张的数个月里,“全体的俄罗斯人民都在学着读书,并在读着政治,经济、历史,因为人民想要了解情况。……数以千计的团体,把成千成万的小册子分发到军队、农村、工厂、街道里去。人民群众那种被压制得这样久的对于教育的渴望,随着革命的爆发而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在革命的头六个月里,单单从斯莫尔尼学院一处,每天就运出数以吨计的、满卡车、满火车的文件,充塞了全国。俄罗斯人民吸收读物,就像炽热的沙漠吸收水分一样,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而且,那些读物并不是什么荒诞的神话、伪造的历史、枯燥无味的宗教书籍或毒害人心的廉价小说,而是社会经济的理论、哲学和托尔斯泰、果戈里、高尔基等的作品。”(引文来自美国共产党人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日》)这里面所提及的人民读物正正是我们所谓的阶级斗争文化,而且革命民众之所以阅读它们,很明显不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为了本阶级的自我解放斗争。

又有人可能说了,难道我们所做的仅仅就是为了革命爆发的那数个月吗?那我们进行资料整理工作的意义是不是太狭窄了?——确切说,群众激进化往往都是从局部开始的,因此在形势还没有高涨到1917年俄国那样的革命规模之前,阶级斗争文化的整理工作就开始具有现实实践意义。具体来说,阶级斗争文化能够:

1/帮助工农先进分子尽量系统地了解以前(时间)和其他地区人们(空间)对类似任务——已经有过哪些——理解、尝试、经验教训和思想结晶,提前向先进分子预警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提供了曾有的各方反应、对策及相应后果。

2/使先进分子及影响的反抗群众能直接利用——至少尝试利用——现成答案或避免已暴露的实践弯路、有产者布下的政治陷阱、幼稚者常入的思想误区。

3/类似工作向群运的先进核心提供了节省巨量时间、踩在前辈同道肩膀上加速前进减少偏差的潜在机会。而时间在阶级斗争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催化角色,适当或不适当的觉悟+经验份额/单位时间以及催生的先锋领导核心的状态,可能在阶级决战中分别起到巨大的促进、牵制或误导作用。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俄国革命工人运动开始成形。他们把日常经济斗争、一般工厂生活与左翼地下小组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尽管产业工人生活很紧张,时间精力也很有限,但他们中的有觉悟分子仍极力搜找、储存有利于劳工解放的书籍和文件(在当时的沙俄,这样做被发现了是会被逮捕判刑的)。而且他们阅读从工运理论家拉萨尔、普列汉诺夫到英国自由派历史家鲍凯里的书。工人小组也学习《资本论》,但是是在工厂劳动和斗争实践背景下学习的,而且有自由讨论、争鸣和辩难。一个布尔什维克列宁派的工厂工人回忆说:“这时候,我们在求知方面非常紧张。对我们来说,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放工空闲下来的每一个小时,我们事先都加以安排好,而且每个星期都是这么严格分配的。现在有时回想起那段时期,自己也感到十分奇怪:从前过那样紧张的生活,精力不知从哪里来的?……彼得堡工人很容易从自己的队伍里挑出又勇敢又有觉悟的工人,甚至彼得堡省经常还能提供出十分热情、勇敢、首先是有教养的战士。我们这些当时的彼得堡人,四周围都是知识分子,然而还是常常嚷叫着,要工人自己在小组中抓紧同志们的学习……我们这时候被四周围的各种知识和愿望压得气都喘不过来”(参见《巴布石金回忆录》)。在这段历史中,工人所接受的那些文化知识正正是阶级斗争文化!从广阔的意义上看,一批工人开始与资产阶级主流价值决裂就意味着革命的发端。俄国十月革命岂止是庸人们所说的一小撮人侥幸起义,而是经过了以巴布石金为象征的整整一代俄国革命工人阶级在1/4世纪斗争激流的无数拼死搏击后,在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偶然断裂的历史链条中迸裂出的必然烈焰,结果俄国工人建立起了自己的民主共和国,并且几乎炸崩了全世界有产阶级的统治。回头看历史,如果没有第一、二国际和俄国共运共同地严格积累起来的丰富的阶级斗争文化,俄国工人阶级能够创造出自己的斗争文化和经验吗?更别说取得如此伟大成就了!而目前我国呢,那些“精神底子”太缺人去储备和整理了。正视现实的话,中文阶级斗争文化就是个笑话。极端闭塞、单薄、无知。


二、 阶级斗争文化整理的长期性和基础性。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与相关风险。

关于阶级斗争文化整理的重要性,它对劳工解放的意义和作用,上面已讲得非常清楚了。由这些论述可想而知,这个整理工作是长期性的。只要共运的战略目标——建立工人政权——尚未出现突破,各地共产主义者就有义务最大深度和广度地收集引进全部实践的至少精华部分(无论经验是正是反)。此外,具体的共产主义者同样有极大必要及时搜集整理分析传播当前实践的有代表性部分,尤其是基层反抗分子的自我组织、取得经验的过程、所获经验的细节再现以及相应的思想变化。捕捉阶级斗争深处的细微变化,并及时从无产阶级立场给予相应评价预测,是类似收集工作的一个主要目的。

对于一个共产主义的初入门者(特别是青年学生)来说,他可能才刚刚熟悉上网没多久,也可能在网上独自地参与了一些辩论、或宣传了思想、或学习了理论,但这一切都还只是一种盲目的个体努力。当然,不乏一些在网上宣传思想有所成就的热忱分子,例如“争取”到了一些同情或支持者。不过,据我近五年的“左翼网龄”和接触到的不少左翼分子看来,这种“争取”和“启发觉悟”方法是很靠不住的。上网本身就是一个暂时疏离现实利益关系和工作环境的行为。单纯的左翼思想资料和空对空的辩论完全不可能使人走向真正的成熟,对人的思想转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身投入一定的生存斗争环境。需要指出的是,斗争文化的整理本身也不能保证整理者的觉悟发展。但是参与并学会阶级斗争文化的整理工作却是一个青少年进入共产主义之门的最良好的开端。对以阶级斗争利益需要为中心考虑的文化整理工作的具体考量和相关讨论(比如说讨论这本书是否值得全书扫描?或者只扫描其中几章?理由是什么?又例如资料收集和翻译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引导、锻炼整理者的自身价值评判往往会具有意想不到的特殊影响,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他们对于阶级斗争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另外,新人将有可能获得一个共运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耐心、韧性、责任感、对所承担工作有计划性的意识、使个人生活与共运工作相协调、应对自己遇到的琐碎事务的意志和处理能力、养成如何更有效完成所负份额的思考习惯。我们将有机会学习如何与其他同志求同存异、在一个有机集体里完成各自任务并互相扶持。我们将尝试着具备全局观,学会开发并合理运用圈内及周边同情分子的潜在人力、物力技术资源为总目标服务。我们将了解、学会如何在与同志的日常互动中把个人份额融入、影响和带动整体工作。我们将初步理解共运分子的彼此关系,远非是指挥者与服从者的机械单向关系。初步掌握这些素质,对左翼青年们顺利介入共运其它工作领域,将有很大的助力。

互联网的出现给阶级斗争文化的整理、汇聚、传播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巴布石金那一代的俄国工人把左翼书偷偷带在身上藏在衣服里,抱进工厂区,是冒着被警察迫害的危险的。而今,只需要在工人区凑个四五千块钱可配一台相当高性能的电脑,每月几十块网费,就可以下载整个国际互联网上所有的阶级斗争文化资料,再买一些打印机和复印机就可以大规模批量生产这些文化资料了。不仅如此。资料整理工作也可以更富有效率地进行,哪怕全国只有七、八个工作者(而且地理上很分散)也能借助网络的互动优势联合分工协作在几年里做出很多重要成绩。

但我们并不隐讳:互联网也存在着相应的很大风险。资料整理工作本身是要把大量出版物放到网上,是否可能触犯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资料整理者有必要在开始整理工作的同时,阅读有关版权、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同时对可能面临的风险有足够心理准备。与之联系的是,由于资料整理者难免具有意识形态上的倾向性,正是由于这一点,安全部门有可能以侵犯版权的法律名义(例如“网络集团犯罪”)对资料整理者实行集体迫害。隐藏联系是没有用的。对于互联网来说,只要在网上与人交流就不存在隐私了。如何现实地应对这种局面,以及做承担责任的思想准备,这些都是需要各人考虑衡量的。一般地说,选择做一个效力于劳动解放事业的共产主义者,就必然、迟早、终究要面对统治者弹压的危险,至于这样那样的借口并不是关键问题。一个人选择参与资料整理工作,有可能完全不涉及意识形态,但应该把可能的风险向每个资料整理者讲清,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三、从何做起?从最基本的做起。集体或单独作业的共同注意事项。指导性的基本原则。

在我看来,阶级斗争文化的整理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广阔无边的工作:从最基本的搜索汇编、打字录入、翻译引进、校对以及技术修整(扫描和制作电子书),到需要中等资质的现实斗争观察记录或某一方面的社会调查报告、在已有资料基础上编写通俗读物,等等。紧紧围绕着对阶级斗争深处细微变化的捕捉,倾注自己的想象力并注意观察现实生活,完全还可以开辟出许多资料整理工作的。例如,曾有一位左青朋友对我说过关于拍摄一些反映社会冲突的视频的想法,据说制作成本很低,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料整理工作。目前国内网上已公开出现因为强拆使群众受难的视频,我个人认为应该可以有更多反映基层工厂生活和斗争的视频;或翻译制作外国社会冲突的视频短片电影,例如2000年玻利维亚(科恰班巴地区)反对自来水私有化的群众起义的纪录片。再例如,毛派理论家老田整理的一些当事人的文革口述史,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资料整理工作。稍稍延伸一下又可以想到各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群众访谈录和民间采写。总之,你只要彻底拓展你的思维、充分利用你可以利用的条件,就还可以设计出许多新花样。当然这些工作都以不危害自身活动实践为前提,应学会处处保护自己。

从事资料整理工作,可以加入目前已有的集体协作(以天益马版—新青年与中马库两个据点为中心),与资料整理主持者沟通联系,自主承接任务。心里有数的,也可以单独作业。最基本的: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要留心不要重复作业,避免撞车浪费劳动力(可以依靠自主搜索或论坛问询)。其次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去做,但这里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在文库计划的某个项目上可能会有指导性的时间建议),各人只对自己所担的份额负责,能否坚持完全看个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有1分力气做1分事,不一定非得做10分事。我主张从最基本的整理工作做起。

第一类工作基本是举手之劳,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淘金能力”,可被单独称为资料搜集的工作。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把某一报刊故纸堆里的某一方面专题整理出来,集结汇编,目前的1947到1995年人民日报整理(参见: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就是一个例子。另一种就是以论坛上的帖子为中心,以不断跟帖的方式建立大量的专题资料帖,例如天益马版上目前已有八十多个、还在不断增多的资料搜集专题,参见共网中文左翼文库的总汇编http://red1917star.googlepages.com/theory(本人将坚持不断更新)。这种工作是完全开放性的,任何人只要注册了该论坛,就可以参与到专题资料搜集中来,而且仅仅是复制、粘帖这样的举手之劳。转帖者务必注意标明资料本身的时间、段落分行。最好字体调大一点。天益马版版主有时会对论坛帖子进行合并和设立新专题。这个工作有赖于更多有心人的关注才会形成更大规模。

进一步的基本整理工作主要是打字录入、校对、翻译、修整(做书)。基本流程如下:

1、你首先应在“未进行的工作”(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看到等待进行的工作列表,如果有感兴趣的工作,即可在下面回帖把它承接下来。记住把你的联系方式用论坛短信发给异教徒或biaogang(新青年论坛http://www.youth-sparks.com/bbs/index.php或天益马版http://bbs.tecn.cn/forumdisplay.php?fid=149&sid=5iQmtP)。
2、在“进行中的工作” 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回帖把你的工作加入到列表中。
3、工作完成后请在“已完成的工作”
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回帖说明或单独联系异教徒和biaogang。有任何问题请发站内信或联系新青年资料整理主持者的工作邮箱ziliao1917@gmail.com

如果你不想承接上述工作,只想首先把自己搜索到的好资料传上网,请务必注意两点:其一,你得在网上用搜索引擎(google、yahoo、百度等)找一下,看这个资料在网上是否已存在,避免做无用功,避免和别人正在做的资料整理工作撞车。其二,你认为有必要的话,可以先在资料搜集和讨论帖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中与其他同志讨论是否有录入上网的价值(确定全文录入还是择要录入),再开始工作。

此外,还有一些同样重要的细则规范:

① 打字录入。录入的文档还要交给后面做成电子书,所以请在录入时用几段我们提供的代码标明原文中的粗体、引文、注释等。不但可以明确表示原文本,也方便了后面的工作。“校对”部分有一个录入和校对文稿的统一规范(参见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中的蓝体字部分)。一般录入完成后自己还要校对一遍,保证没有错别字。当然也可以让别人来校对,可把初稿交给异教徒或biaogang以便协调。
② 校对。就是录入的文章要跟原文对照一遍,改掉错别字。可分为校对PDF识别稿和手工录入稿。如果校对文本来自中马库——那里有一个“待校文章一览表”(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Who_we_are-2.htm),请发站内信联系丁一新索取文件,或致信文库编辑(lamchi@marxists.orglamchimia@gmail.com)。其他的文件异教徒或biaogang会发给你。对于OCR处理过的PDF识别稿,除了改正错别字和乱码之外,还要遵守一些统一的规范(参见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中的蓝体字部分)。
③ 翻译。翻译远较其他基本整理工作费时费力,所以翻译资料应抓住重点。不必雄心勃勃非要翻译一整本书,而应先选择最重要的几个章节,把基本事实介绍清楚。最需要翻译的是需要反映运动原生态的文字记录,例如访谈、回忆(含反省、总结也可)、提纲一类文件。假如一本记述某某事件的书,作者是什么教授,资料详细但夹杂很多教授的屁话。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己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干脆以编译的方式,拿教授的劳动做基础,自己编写一个小册子类型的东西,以3-5万字至7-8万字为限,扔掉原作里那些思想垃圾。对于一些国际左翼组织尽量直接找到他们的理论性强一些的文章翻译,时评往往浅薄无意义(有许多只是代表其中的某个支部意见而已)。至于国外关于中国方面的文章,尽量避免出现不中国的地方。如果遇到不中国的地方可以跳过只摘取文章的精华部分。现在大家都主要是英语人才居多(这里也拿英语翻译为例,其他语种可以类比),那么大家可以从MIA文库(http://www.marxists.org/)中寻找。(翻译也是一种资料搜集工作,对于事件性质的资料务必要查清楚时间并注明,以方便引用和查证。翻译应该署以一贯的笔名,表示负责任的态度。)
④ 电子书制作。分为chm格式的书和pdf格式的书的制作。详细规范用法简介参见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extra=page%3D1。做好的书,请把它上传到网络硬盘上。最简单的可以注册新浪的爱问http://iask.com/,这里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1431&extra=page%3D1提供了很多网盘可供选择,最好选取支持外部链接、长期保存文件且不需要提取码的(稍后我们会推荐几个),并把下载地址发到资料下载帖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658&extra=page%3D1。还有不要忘记到“已完成的工作”http://www.youth-sparks.com/bbs/ ... 1542&extra=page%3D1报告工作的完成。

资料搜集、打字、翻译都首先面临着一个如何选材的问题。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搜集呢?

第一等:直接记录国内外重大阶级斗争实践的各方文件集(以工农自我组织的记录为优先选择,有产者的政策对应、精英讨论、实践反应也很重要)。第二等:详细记述国内外阶级斗争实践的书籍小册子(含外语作者对中华古今斗争的研究回忆作品),优先选择有公认深刻分析能力的马克思主义作者或事件本身的参与者、组织者、目击者,或起码也得是公认较严肃的主流学者。第三等:较严肃的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书籍。需要注意尽量避免浪费精力的领域:1、主流文人(包括大多数左翼文人)以理念阐述而非资料记录为主的作品。举例:有个叫米拉斯的,写书大谈“激进民主”,自称研究过菲律宾群众运动,等等。对他的作品,如详尽记录当地群运发展,则一定要收集(翻译、扫描、寻找现成的电子版),如书中以所谓研究成果为幌子,99%的篇幅大谈自己的理念,则毫不客气地抛开。2、过于琐碎的、非劳资群众斗争领域的时事性“大事”报道、书籍(如有现成电子版,屈尊浏览并无不可)。

至于报纸杂志,若有工农或有产活动家的直接文章、采访、回忆录选登,可先在论坛上通报标题、大致内容,以避免浪费时间在一些无关痛痒的资料上。


四、阶级斗争文化的整理与共产主义者的不同人生阶段。

这篇文章是面向所有泛社会主义者、但首先是面向左翼青少年学生写的。青少年本身意味着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身份又意味着他还在上学读书阶段。学生时期较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生)以及他们多数没有后顾之忧的生活境况无疑是非常有利于阶级斗争文化的整理工作,这不免使资料整理工作受到各人的一定人生时间段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是很大的。

就现阶段中国左青来说,从事了或长或短的文化搜集后,随着单纯热情的消退、个人困难或本位利益考虑开始占据首位(在左圈内寻找可依傍的大树山头、以削弱搞垮对立面为首要前提等等常见的左翼干部生存模式)以及毕业谋生的考虑,使搜集工作的队伍不可能、也不必强求维持在非常稳定的水平上。那些较坚韧、决心较大的认真分子,在多少掌握了些共运集体协作的起码经验后,应设法走向工厂,在身心上进一步成为无产阶级一分子。这一鼓吹既带有普遍意义(无论共运是否低落,左青应靠拢无产者),也很大程度来自中国左翼阵营的悲惨现状:迟迟未能形成一个可以带动左青快速、多领域同时接触斗争实践的活生生的革命工运,连最低规模的也没有。因此,左翼青年们只好暂且以个人生活的变化为活动主线,或说线型活动模式:空闲较多的学生时期侧重文化搜集,随着毕业谋生的时间段到来,寻找机会靠拢工厂区。至少,这是一条继续为共运目标服务的正道。

以当前中国的左翼青年而言,我们缺乏一个能主动引领自己往前走的斗争环境或说运动小气候。中国目前显然还不存在成规模的左翼工农学生社会基础、有若干具备稳定核心与行动能量的先锋团体、一定的反资本主义文化土壤。90年代末产生的“第一波左翼”并未创造出这样的运动文化条件。因而左翼青年缺乏机会更快接触劳资对抗实践,并积累直接行动的经验和常识。中国左青主要得依靠自己摸索,肩负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共产主义者并促使共运为自身开辟道路的双重任务。这两重任务艰难可想而知,但它并非抽象分开的,现阶段坚持一定量的阶级文化整理就是同时有助于自身成长和共运工作的一条良策。阶级文化的收集整理工作一方面提供了相对的合法性工作平台(说相对,是因为东厂要找茬永远找得到),同时约束了左青的没头苍蝇乱闯或无休止派仗,使我们不致于完全虚度光阴。

那是不是说对于毕业了、工作之后的共产主义者或在运动有所起色的情况下,阶级斗争文化整理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当然不是这样。如果谁还认为这样,那是表示他完全没自觉到阶级斗争文化对于共运的思想政治意义。如果一个共产主义者已经自食其力并且更深入产业无产阶级地区,他就有义务有责任去观察记录无产阶级深处重要微妙的动态、细节以及事件,并且观察记录本阶级与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这是更高阶的和更有创造性的资料整理工作。在他做这样的事的同时可以且应该参考已积累起来的相关文化资料。如果一个共产主义者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得不为生存而斗争,那么他当然必须暂停阶级文化收集工作,但他可以利用他的切身经历对社会及其中的各阶级阶层进行广泛的留心观察和尝试沟通、学习,以便为相关记录和较深入的分析做积极的准备;同时他应该设法考虑最初级的传播方式,反过来检验并改进阶级斗争文化整理工作的方向和内容。在运动有所起色的情况下,为了使每一步都取得更大成效,就更有必要参考各国运动历史上各个阶段对应各种情况的经验教训;因而,作为一个运动整体来讲,它更有必要加快资料整理工作并将之与当前斗争密切结合起来。从现今最好的传播方法来看,这种种资料都应该优先考虑放上网。当然,类似的搜集必须以不危害实践为前提(一定时间段内对某些资料的适当保密)。

另外,即便在共运有点起色的假定地区,运动的长期性必然带来思想活性的逐步风干、组织僵化与官僚化的趋势抬头。甚至那些并不以运动为饭碗或爬入上层为目标的真诚分子,也存在着“昏聩化”、小圈子自相包庇化与热情消散的趋势。日复一日的琐碎劳资对抗与思想宣传,不仅给积极分子带来经验,也在降低他们的敏感度与灵气。一时的成功也常常难以激起许多干部的往日干劲——今天赢了,明天恐怕多半要输;今天涌来了新鲜血液,过些日子总要慢慢离去。再真诚的积极分子也有承受压力的极限,也需要一个稳固的成功结果或群运大高潮给自己打气而不倒退立场。可惜,这样的机遇一般可遇、可预但不可求。阶级文化的收集,在这方面展示着自己的特殊优势。每一份收集都是一个长久的存在,都将发挥长期的、几乎注定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在这个领域的每一份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战斗意义,催人奋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些在官僚社会主义政权迫害压力下流亡境外的同志,他们并不是消极无为,而是在阶级文化整理方面作出了非常积极的、令人尊崇的表率(例如王凡西、兆立等已故的以及仍健在的向青等老托派同志,他们翻译、校译、记录、编辑了不少好东西,在马列文化断代的今日中国他们起到了普列汉诺夫的播种作用)。他们给了我们青年共产主义者一个最好的回答:阶级文化的整理工作应该是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终身事业!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之复兴,应有你我的点滴贡献积累,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做起,让我们一起开辟战场——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整理阶级斗争文化!


阶级斗争文化整理的主要据点:
中马库:http://www.marxists.org/chinese/index.html
新青年:http://www.youth-sparks.com/bbs/index.php
天益马版:http://bbs.tecn.cn/forumdisplay.php?fid=149&page=1
一个规模化的总览:http://red1917star.googlepages.com/theory(共网汇编)

在网上还有其他一些据点,参见共网泛左翼网站导航页http://red1917star.googlepages.com/navigation

https://sites.google.com/site/red1917star/changy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09:12 , Processed in 0.0407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