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克
BBC中文网 2016年 5月 12日
在文革开始50周年到来之际,专门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者冯克(Frank Dikotter)的新书《文化大革命:人民的历史,1962-1976》(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People’s History, 1962-1976,by Frank Dikotter, Bloomsbury Press)出版发行。冯克之前的著作《毛泽东的大饥荒》2011年获得英国最著名的非文学作品图书奖。
中国官方将文革称之为“十年浩劫”。1966年5月16日发表的所谓《五一六通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指出“党内走资派篡权”的危险,发出了要清洗“走资派”的信号。《五一六通知》被认为文革正式开始的标志。
但冯克的书从1962年写起,一方面在时间上衔接他的《毛泽东的大饥荒:中国最具毁灭性的灾难,1958-62》,另外一方面顺理成章地解释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动机及其同之前事件的联系。
三大暴君之一?
冯克认为,毛泽东发动文革是他争取国际共运领袖地位的第二次努力。在毛泽东看来,中国的文革是继列宁1917年10月革命后第二次意义深远的革命。10月革命在斯大林死后葬送在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之手,而中国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则为确保无产阶级专政不被修正主义颠覆开辟了新的道路。
毛泽东争取国际共运领袖地位的第一次努力是搞“大跃进”,但是大跃进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大批人口死于饥荒。之后毛泽东受到批评。冯克认为,大跃进后引退的毛泽东更加担心自己会像斯大林那样受到继承者的否定,因此在党的总书记邓小平主持反对修正主义清洗和1962年后国家主席刘少奇主持党内严酷清洗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在策划发动文革。
冯克通过搜集档案资料和采访努力描述普通人经历的文革,包括他们的恶行和受害经历,其中不乏令西方读者感到震惊和意外的细节。
美国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华志坚(Jeffrey Wasserstrom)在《金融时报》发表书评认为,冯克的书引导读者把中国的文革与德国纳粹的“大屠杀”和斯大林时期的“古拉格”相提并论。华志坚说,通览冯克的中国三部曲(《解放的悲剧:中国革命的历史, 1945-1957》,《毛泽东的饥荒》和《文革》),作者认为斯大林、希特勒和毛泽东是三个本质相同的暴君。
资料反映现实?
美国大学环境政治学教授朱迪思·夏皮罗 (Judith Shapiro)在《纽约时报》发表述评中认为,冯克书中一些地方有些煽情,注重一些不同的资料来源究竟有多么可靠也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另外对于一些关于死伤的统计核实也是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朱迪思·夏皮罗认为,文革记忆许多来自遭受苦难的受害者和复仇者,他们希望警示后人,希望防止恐怖重演,因此这些回忆叙述充满了主观和有选择记忆。
冯克在伦敦发布新书时,BBC记者在也问过冯克,在中国各地档案馆查阅文革档案资料描述文革受害者经历的苦难,是否同中国大多数亲历者的感受有差距?就像你在伦敦警察局查阅刑事案件资料,那种对罪行的聚焦和放大能否客观反映同时期的现实吗?
冯克的回答说,他在广东省,中国西北和内地省份的档案馆查阅的文革资料当中本身种类极多,加上他本人在中国做过不少亲历者采访,保证了书的来源多样化,因此他认为客观性没有问题。
否定中共与否定文革
西方作者一般认为文革是中国的讨论禁区,因此没有官方对于文革的叙述。但是文革被当局彻底否定后,中国官方在不同时期推出过文革的书籍和其他出版物。
1986年时任中国社科院政治研究所所长的严家祺同严皋合编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出版。其后有《大动乱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史稿》,《文化大革命简史》等。许多控诉和反思文革的文章也出现在官方报纸上。
从否定文革的意义上讲,冯克的新书《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的出版物主旨相同,只不过冯克的叙事手法不同,而且他的书引用西方关于文革研究的最新文献,一些中国地方档案和对一些普通当事人的采访。
冯克自1949年中共当政后历史的三部曲是对中共政权合法基础的三次批判,即中共建政的历史并非由黄金时代和疯狂时代构成,而贯穿始终都是独裁、人祸,专制的历史。这恐怕是冯克所著文革历史与中国官方允许范围内文革讨论的区别。
(责编:路西)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 ... revolution_dikott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