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67|回复: 0

李继政:论“淝水之战”的战争性质(1966年4月论文)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11-17 2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淝水之战”的战争性质
! \+ K1 J) `) {4 ?' ]
/ Y  m6 L9 e$ v4 O5 k, e% A9 w7 O论“淝水之战”的战争性质(1966年4月)
: T4 R, F# s" q# ^1 V(原文封皮和给学校领导的信照片)
$ @/ g! k5 P; k& x7 B( b3 o              提要
7 Q* @. e1 q) q+ g2 Y1 y! i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判定战争的性质,主要看是它是由哪个阶级发动的?它是哪个阶级政治的继续?战争的结果能否导致被压迫的民族或者被剥削的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得到解放?至于作战的双方哪一方出于进攻,哪一方处于防御;哪一方强大,哪一方弱小;哪一方的士兵作战勇敢,哪一方作战士兵胆小;或者战争在哪一方的土地上进行,都不是判定战争性质的标准。/ C: ]% ~# l, H, n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揭开了建国十六年来文艺界黑线统治的盖子,把一批又一批的牛鬼蛇神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他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批判和斗争。
. U* V% \8 |; i% y% S1 d- K这极其严重的阶级斗争在史学界是很激烈的。因为“剥削阶级史学有长期的历史。剥削阶级史学以及作为它的灵魂的唯心史观,绝不可能由于革命的胜利而自行消亡。坚持资产阶级立场的史学家,必然采取各种形式,向马克思主义史学进攻.。”他们以“学者”“权威”自居,打着马列主义的招牌,招摇撞骗,混淆视听,蛊惑人心。他们力图通过史学上的各种问题来抹煞阶级和阶级斗争,攻击“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这一伟大论断,为历史上已经被打倒铲除的地主剥削阶级翻案叫苦。“淝水之战”战争性质的争论则完全说明这一问题。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论述。
, u# b* `. a1 O( N一.如何分析战争的性质( n2 b# p8 ^# ~) @8 q' R' ^
在分析“淝水之战”战争性质的时候,有的同学认为:“淝水之战”参战的双方都是地主阶级集团,无所谓正义非正义。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历史上的战争分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因此,历史上所有战争都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然而,由于战争的发起者不同,战争的对象及战争的参加者、战争的作用不同,又有特殊的区别。也就是说,对于战争的双方可能都是非正义的。
4 o$ T' [( g, B1 L: X2 J" f参加战争的阶级,是饥寒交迫被剥削的阶级,而且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战争就是正义的;战争是剥削阶级集团相互争夺国土或者称王称霸,一方集团较弱,另一方较强大,从而迫使弱方为了保住本阶级集团的既得利益自卫反抗,这不是正义的战争。如果这场战争唤起广大劳动人民参战,而且战争胜利能使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得到解放或者带来一定利益,就可以认为是正义的。
( S4 K2 U) E: k. s% b$ V# }( p/ P1 v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从这个观点来分析,不管是前秦或者东晋,发动的“淝水之战”均是继续了地主阶级集团的政治。战争无论哪方胜利都不会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好处。2 Q  H/ I/ q" {( s. r" R
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正义战争,发生在国内,被剥削阶级反抗剥削阶级则是正义的;发生在国际,列强国家侵略弱小国家,被侵略国家唤起国民起而抵抗则是正义的。非正义战争,发生在国内,剥削阶级集团为镇压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所打的战争,则可以认为是非正义的;发生在国际,国家之间相互侵略即可认为非正义的。
8 N# ~- N0 B; b) P, O+ I什么战争是正义战争呢?
' T  v- L  b  z. g$ S: }  a1.        战争必须有劳苦大众参加,得到广大的劳动人民拥护;而且该战争的胜利能导致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得到解放。) K( x& d+ f) b2 I* m' G. F
2.战争实行一整套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带有人民战争性质的也应在内)。
. J) O+ q* U! c9 H0 X, ^! S6 W3 I: |3.        战争的参加者有一定的觉悟和勇敢精神。3 ^% k& L' c5 ^/ i, J) ~
总之,区分战争的性质,只有一句话:“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1 c/ J, }2 M; G7 @3 T二.为什么说“淝水之战”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R, v6 t! W# k6 |
对于“淝水之战”战争性质的分析,山东大学历史系古典研究一室的郑教授同意我的观点,即东晋和前秦都是非正义的。1 ^9 x; i6 k% R
(一)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历史上的战争分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根据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可以知道,古今中外的战争都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具体到某一场战争,由于情况不同,对于同一场战争,可能一方是正义的,另一方是非正义的;也可能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战。那种认为历史上的战争无法区分或者不能区分“正义”和“非正义”性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F% a6 y' k+ M5 @- t
(二) 毛主席还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古今中外还没有不带政治色彩的战争。判定战争的性质,主要看战争是谁发动的?是哪个阶级的政治的继续?战争的结果能否导致被压迫的民族或者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得到解放?这就要考虑到战争的作用。有的人认为东晋是正义的,主要看到东晋当时处于防御地位,处于弱小,而且战争是在东晋土地上进行的。其实,这种理由是不成立的。因为,作战的双方哪一方出于进攻,哪一方处于防御;哪一方强大,哪一方弱小;战争在哪一方土地上进行,这都不是判定战争性质的正确标准。, p4 `# R& X% }5 `" y
(三) 说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是指某一方而言。双方都是正义的战争从来没有;但,双方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却很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狗咬狗”的战争,因而是非正义的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众多国家反法西斯的战争,因而是正义的战争。
$ Y- x; w3 y. t  H  Z) l由此分析,“淝水之战”战争中的东晋和前秦,双方都是地主阶级集团发动的战争,战争都是继续的地主统治阶级集团的政治。他们无论哪一方胜利,都不会导致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人民在政治上或者经济上得到解放。
6 x% K! C- b% f+ b( i2 H历史也证明,东晋统治阶级在战争胜利后,劳动人民仍然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水深火热之中。
1 p4 s- R7 p: R4 i三.为什么东晋能战胜前秦?7 w  t  x; ^$ b1 L; n* B* @$ [) t
在讨论“淝水之战”战争性质时有不少人认为东晋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就是因为东晋是正义的。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F# F; {) [, {
为什么东晋能以八万人战胜前秦九十万军队呢?到底为什么能以少胜多,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列入史册的名战之中呢?让我们结合《资治通鉴》中的原文来分析。
8 D: `1 g+ w+ L' n! `  ]3 L. J& b1.“淝水之战”一文中,写抵抗前秦的战略战术占有四分之一的篇幅。从文章一开头:“元太八年秋”至朱序对谢石说:“可遂破也”,都是研究的双方的对策,揭开了双方打仗之前的政治、思想、军事的准备工作。战略战术的制定,在作战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毛主席说:“中国如晋楚成泝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都是以自己的局部优势和主动,向着敌人局部的劣势和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又说:“楚汉成皋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6 A4 d+ F) ?4 R% J- E
从毛主席对“淝水之战”东晋所胜利的原因分析看,我们可以知道:东晋的战略战术在战争中取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9 \" m& X0 ?$ N
2.    前秦内部矛盾的剧烈和发生内讧,又是东晋取胜的客观原因。这个矛盾表现在符融和符坚之间,窦冲与符坚之间,慕容垂.慕容楷.慕容绍和整个前秦之间。这些矛盾的尖锐和前秦内部的内讧,给东晋取胜创造了条件。
) F3 ]+ R5 Z" z& M8 `, E4 Q3.   符坚之所以和他部下左右存有矛盾,主要因为他狂妄自大。俗话说:骄兵必败。符坚对符融、窦冲的忠告听不进去。他自以为军队强大,对东晋的防御不重视因而导致军队内部人心混乱。
# f+ d. K$ }; ^. U4.   前秦兵强马壮,但一部分士兵并未由符坚所掌握,而是由企图“建中兴之业”的慕家三人手中。符坚不听符融的忠告,仍命“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使慕容垂野心得逞,掌握了叛乱的兵力。慕家三人看到“主上骄矜已甚”,感到“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慕容垂掌握了这个有利时机,拍着胸膛,胸有成竹地说:“然!非谁与成之!”
% T/ f$ U3 `& e" G
  P/ D/ V) ?- s4 C- g9 C, B  g# `( ]在“淝水之战”中,慕家叛秦,在原文中说的不多。但我们可以推测到,从慕家对符坚的态度上和企图叛军建业的打算看,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东晋之所以取胜,在某种程度上说穆家帮了大忙。东晋的反抗远远超过了他原有的八万军队。
3 K9 @  e0 J: P5.   东晋的朱序在前秦做尚书,在战争中充当了很好的内线作用,前秦的战略战术完全被东晋所掌握。朱序和东晋里应外合,一战而胜。4 @1 ^/ _  Z% m9 M5 Z
     当符坚“引骑八千 兼道就融于寿阳”,朱序就对谢石告密,致使前秦士兵失去锐气,使东晋初胜洛涧。当大战开始时,前秦阳平公劝符坚暂时别打;然而“独慕容垂,姚苌良家子劝之”,因为慕容垂胸有成竹,而朱序也竭力引导符坚打仗,使符坚落入东晋的部署之中。当兵战冈时,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涣散了军心。1 [) Y: f0 \) y) n+ [6 U, {
6.   东晋反抗前秦如得到广大的劳动人民支持,那么谢玄,桓冲对打仗应该持乐观的态度。但是,当秦兵打至东晋时,作为以军事娴熟的桓冲,却对部下大叫:“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矣!”可见东晋的反抗并未得到人民的支持。9 J& e+ S6 q% B* ?" t
7.  历代地主阶级都不会轻视或无视农民。因为,农民既是他们剥削的对象,又是威胁他们统治地位的力量。
2 i8 _8 |% _- [4 c8 k8.   毛主席说:“中国历来只是地主阶级 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农民创造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榨取的血汗。”
$ [8 V( G3 C5 i: N8 }, T尹达同志也说:“史学长期掌握在剥削阶级手里。世界各国世世代代的剥削阶级御用史学家,为其阶级利益,偕其阶级偏见,编写了大量的歪曲历史的史书。……长期积累下来的历史资料,经过剥削阶级史学家的加工、整理、选择、淘汰,删节和阐释,就必然注入其阶级偏见,字里行间无不充满强烈的阶级性。”由于史学家在写历史时,站在当时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必然会歪曲历史,掺入自己的偏见。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时,也写到了“淝水之战”,他把前秦进攻东晋辱骂为“入寇”,很明显就是站在东晋统治阶级立场上的。历史上对“淝水之战”战争性质的分析,很可能是基于司马光的观点。
/ g0 j' S: U' U毛主席教导我们:帝国主义集团之间“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其实,这是一种欺骗。”帝国主义集团如此,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集团亦如此。那么,谁来记录他们的宣称呢?只有代表他们利益的史学家。
  J( C- g% W, N8 Y  E( K四.对认为“东晋是正义的、前秦是非正义”的老师、同学的几点疑问* i- k& V" O0 v% u  R
) n; o$ D7 R7 x2 {6 [2 w

/ P" C* l4 ^( H* @随着史学界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对于我们所学过的和新接触的有关古代战争的性质、民族关系、阶级关系问题,必须用毛主席阶级斗争的学说去分析。我认为“淝水之战”战争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语文组的老师都不同意,历史老师也不同意。针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观点,我提几点疑问,请讨论:
4 R8 B3 B+ f1 I0 v6 Q1.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是什么?! i- B) n" R4 }' }/ d
     具体到“淝水之战”来说,老师和同学们认为东晋战胜前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不这样看。毛主席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是革命的阶级斗争。在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削弱了封建阶级的力量,扫除了对社会发展的障碍,通过农民的流血斗争才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J* m* t" \# v, ~8 c* \    显然,“淝水之战”参战的双方,都是地主阶级集团发起的,根本不是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说它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决不能到“狗咬狗”的非正义的战争中去找。历史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前秦是非正义而东晋是正义的,均是历代地主阶级集团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有所取舍的。
* a; f; t/ I* y! q) ^1 U  J在西晋末年,祖狄领导过收复失地的战争;然而,东晋统治阶级却不保卫收复的土地,仍被羯人占据。在“淝水之战”胜利后,东晋却更严重地掠夺农民。这表现在东晋后期有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如果东晋是出于保卫东晋人民的利益,“淝水之战”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话,农民还起义推翻他们吗?. V) r$ R% w; L" l
2.“淝水之战”中为了反抗前秦的入侵,东晋被迫对农民做了些让步,是这样吗?
% p% o$ y" S8 w# l0 M在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势不两立的阶级。统治阶级为了保住本阶级集团的既得利益,对农民做些让步是可能的,但并不表明剥削阶级的本质有所改变。7 X; b( w9 a1 r" y8 U5 L" T
3.对“非正义”的战争能否找出进步的成份来?1 a3 s1 l* \( c! b6 l
我认为不能。对任何问题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是对的。但是,看怎么分析。如果从反动的东西里找出革命的东西就如同从革命的东西中找出反革命的东西来一样荒谬。/ m( y1 \# n3 ~4 l! Y3 O
论“淝水之战”的战争性质(1966年4月)
1 t( n$ y( B8 C& H给学校领导的信; s& v* U3 w8 V' L! }
1966年4月于泰安二中 1 Q. x8 e9 `( U! ]: ?
( g' T0 R, Z" v2 p4 s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31d39f10101jh2b.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7 03:12 , Processed in 0.1323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