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17|回复: 4

关于《消失的檔案》文字一组

[复制链接]

1442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70
发表于 2017-10-25 21: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沒有消失的檔案
           
2017-03-20
吳靄儀

山長水遠三更半夜跑到中大看羅恩惠《消失的檔案》首映,一來是要對這位追求真相鍥而不捨的新聞工作者表達支持與敬佩,同時也是真的想知道六七暴動發生了什麼事。六七年,我剛入讀港大,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在圖書館看書,忽然聽說要戒嚴,大家都要馬上回家了;我住宿舍,當然不擔心有什麼即時危險。此後,零零碎碎耳聞目睹,陸佑堂塔頂垂下大字長幅「打倒港英奴化教育」;學生會和學聯發表聲明支持社會秩序和治安;大學生組織義工團做電車司機等等。學聯、學生會活躍那群,詹德隆、陸鴻基、陸人龍等,是很熟的朋友,但當時我對政府很不感興趣。後來,幾十年後,碎片愈來愈多,反而愈想知道暴動始末,誰做了什麼事、為何做了那些事。2012年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張家偉著的《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及其英文版,對我了解事情很有幫助,但大致上故事的骨幹沒有太大的出人意表之處,重要的是以檔案及訪談,實證和補充了不少具體詳情。顯然,這只是一個較為踏實的起點,史實、觀點的探討與旁證都仍有很多工夫要做的。

首映禮觀眾席上,我問一位年輕朋友主要是什麼吸引他看這套紀錄片,他說,是想知道檔案為什麼會消失,怎樣消失掉。但這反而不是這套影片的焦點。我最強烈感興趣的,反而是羅恩惠發現了的檔案,就是吳荻舟的「六七筆記」。原來吳荻舟是整場「暴動」的香港總指揮和策劃人,每天做筆記,每天向周恩來匯報及聽取指示。恩惠最受震撼的是他在暴動後期阻止了700 打甘蔗刀運港分發給抗議者在行動中使用,是香港的大恩人。我卻可惜她太集中鋪陳這點。其實「六七筆記」是最重要的主要人物第一身的即時紀錄,有了這個紀錄,張家偉的著作必然需重新檢討。我最想看到「六七筆記」的全彩。已知的是英國檔案館有全套當時港督多份向英廷的匯報,當時的香港左中右報章大量報道,今天全部可以看到,雖然音影紀錄不多,幸而不少當年參與其事的人仍在世,回憶錄、口述歷史愈來愈豐富。日前得陸鴻基遺作《坐看雲起時:一本香港人的教協史》,也有觸及。鴻基是嚴謹的史學家,他提出的疑問,值得跟進。總之,六七暴動,最棘手的問題不是什麼檔案「被消失」,而是檔案及資料太豐富,而太多人對真相已不在乎。

http://www.civicparty.hk/?q=node/746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2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1: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記《消失的檔案》映後座談會

六七暴動:香港自主工運的轉捩點

2017-06-23

撰文>蒙兆達、吳智健

六七暴動五十周年,導演羅恩惠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訪問多位暴動親歷者的回顧,更披露不少鮮為人知的解封文件,讓我們有機會重回歷史現場。職工盟今年4月25日舉行《消失的檔案》電影會,八十多人參加,並請來時事評論員程翔和工運研究者梁寶霖分享感想。\n
1.jpg

社會的三大矛盾
程翔分析香港戰後三大矛盾,包括華人受到的差別對待,貧窮嚴重及政府貪腐,形成暴動發酵的土壤。但這些民怨是否足以釀成五個月的暴動?程翔認為,1966天星小輪加價觸發的騷亂,幾天後便無以為繼。將此事與六七暴動比較,他相信親中勢力介入的外因更加重要。

暴動起落,在中共股掌之間
正如影片所說,自1966年文革開始,批鬥奪權的手法首先滲入澳門。「一二三事件」後,香港左派派人到澳門取經。其後工潮漸多,但工人卻不讓勞工處介入,又將毛語錄掛口邊。程形容當年奪權氣氛漸濃,港英又不似澳葡軟弱,結果香港左派升級,發展為「城市恐怖主義」:大肆動武、公佈暗殺名單、對異見者實行民族紀律制裁(二戰時對漢奸的刑罰)。批鬥為綱、人命次之的思維植根「左派」腦海,無怪乎他們至今仍自覺燒死林彬是正義之舉。

除了手段,中共取態令運動急劇變化,足證外因重要。程指出,暴動之初,中國政府以大量人力物力支援香港「左派」,令他們相信萬事有祖國撐腰,於是一往無前。直至後期中國政府立馬叫停暴動,結果便如影片中受訪的時任見習督察陳欣健所言,情形有如「關水喉」,一覺醒來暴徒就無影無蹤。

六七後「談左色變」
暴動完結之初,社會仍然充斥著對工會濫殺無辜的恐懼。六七後參與工運的梁寶霖憶述,當時流行有種說法,「寧要飛仔,不要左仔。」,可想而知社會如何害怕左派。這亦自然令人對工會避之則吉。時值左右派政權所扶植的工會都不成氣候,於是宗教背景的團體就開始投入勞工服務,例如勞資關係協進會、天主教工教職工會及基督教工業委員會。

三道板斧 重建工會
勞工組織要洗脫「工會是共產黨派來放炸彈」的印象,梁寶霖總結有「三道板斧」。首先是勞工教育、製作周報,發放勞工相關訊息以糾正工人對工會的誤解。其次是介入勞資糾紛。當時左派不得人心,好多工潮都不能出面,令自主勞工組織更易介入,高峰時勞工小組遍佈港九,隨傳隨到。過程中既可爭取工人應得權益,也從中重建互信。最後是勞法修訂,不論幾時,剝削總會存在,爭取修訂法例可長遠保障工人。就這樣,工會開始擺脫暴動的陰影,建立爭取勞動尊嚴的形象。

工人自主 守護尊嚴不再沉默
雖然踏出了第一步,但唯有群眾基礎,才能令工人組織走得更遠。梁寶霖表示,要有效擺脫政權,莫過於業內工人自己團結發聲。例如協助事主討回權益後,便鼓勵他們將工會理念帶回職場,更藉此籌組首批自主工會,形成日後成立職工盟的重要骨幹。

http://www.hkctu.org.hk/cms/arti ... =1746&cat_id=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2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1: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導演羅恩惠的話 ——滋擾、嚇唬、抺黑與暴力,永遠不是回顧六七暴動的方法|特約轉載

2017-4-28 11:08

1.jpg

編按:今年是「六七暴動」50周年,資深傳媒人羅恩惠早前推出的回顧紀錄片《消失的檔案》,花了4年時間,重整這段歷史,《消失的檔案》訪問無數當事人,以影像紀錄重塑「六七暴動」這段香港重要歷史。《大公報》曾以兩大版報道批評,引述在影片中受訪的當年部分「青年囚徒」,「怒斥紀錄片歪曲歷史,憤青羅恩惠利用剪接技巧,將他們的訪問片段斷章取義」,將他們的故事變成「反共反華、政治煽動、製造分裂的影片」。
4月23日下午,是《消失的檔案》出台六周以來首個致謝場。所謂致謝場,是製作團隊以看紀錄片、分享製作後續的方式,多謝眾籌捐助者。是次活動亦是我們首次和社區院線合作,大家為了做好分流和接待忙了多天。

《消失》關注組在一月中成立,源於朋友看了試映後心有所感,希望在沒有正常上映管道下能接觸更多人,成立網站、將採訪材料變成可讀的文字,為五十年前的六七暴動補遺。成員有前記者、新聞系老師、志願機構工作者、IT人及退休人士。大家在正職以外處理網站、票務、播映、接待及財務管理,細節一絲不苟,所有進支都有財務監督核數。嚴謹背後是對這段歷史的重視。

一套訊息量大、場地限制多,連訂票也要等待數周才能觀看的紀錄片,是什麼令觀眾願意耐心等待呢?當然是對這段歷史的關切。也因為年長觀眾多,我們對會場能否放置輪椅,走火通道及出入口都特別敏感。

周日的放映,由於多位長者輪椅上落需時,我們晚了五分鐘才能開始。播映後有討論環節,分享嘉賓是經歷者,分別為前培僑中學學生黃耀堃及前香島中學學生曾宇雄。經歷過同一段歲月,兩人的回顧與反思截然不同。

就在紀錄片播放完畢,嘉賓分享期間,「六七動力研究社」副社長陸德成及兩名貼身跟隨的女士,沒有經過登記手續,突然進場。據悉在後排門外尚有幾名他們的同行者徘徊。開放台下交流時,陸德成初時舉手提問,後來完了則上前質問,陪同的兩名女士開始錄映,並高呼她們是「記者」,又聲稱這是採訪。兩人態度惡劣、咄咄逼人,要求我馬上回答陸先生的提問。
陸先生是六七經歷者,四年半前開始搜集六七暴動資料時,曾在不同活動中見過面。但他的問題令人摸不著頭腦:「點解訪問咗我條片無用到?」事實上,我並沒有訪問過陸先生,連不作拍攝的資料搜集也沒有進行過,何來訪問他的片段﹖

「咁點解高兆禎拍左又唔用?」陸繼續追問。高先生確曾是被訪者之一,但他鏡頭前後判若兩人,說著兩個完全不同版本,令人難以置信,故只能歸入無法使用類別。自稱《大公報》記者的兩名女士不停拍攝,呼喝著我要馬上回答陸的提問。

採訪六七暴動幾年,對左派中人的各種特殊行為也長了知識。但故意踩場妨礙正常討論,再加上長期收到相關人士的滋擾信息,我對這種行為實在忍無可忍。

社區院線的朋友和《消失》關注組義工為我開路離場,一名體型健碩的男士拿著攝影機逼近,我們一名義工攔阻,被他撞向牆壁,導致手肘受傷。三人由一樓追至地下,再緊貼我們上車,一邊拍攝,一邊大聲質問。我後來才知道這是《大公報》調查組,曾經用類似或更高規格招呼過梁天琦。

對於有人利用記者身份,以採訪之名施壓、唬嚇的行為,我深惡痛絕,以後絕不會接受這種媒體的訪問。

對翌日《大公報》洋洋兩大版,以抹黑為目的的失實報道,我不會回應。

回顧歷史、尊重史實;有幾分真相說幾分話。希望派遣他們前來的報社高層,和向我人格撥墨的被訪者,尊重事實、尊重自己。滋擾、嚇唬、抺黑與暴力,永遠不是回顧六七暴動的方法。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http://www.post852.com/213963/%E ... %EF%BC%8C%E6%B0%B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2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消失的檔案》別讓真相被消失


1.jpg

今年是「六七暴動」五十周年,在五月七日,一個由當年參與暴動的左派人士組成的「六七動力硏究社」,到和合成墳場公祭當年在六七事件中身亡的左派人士,出席者包括以「洗頭艇」一詞名噪香江的吳亮星、足總副主席貝鈞奇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當年有份被捕的研究社社長陳仕源致辭時,形容死者「慷慨赴 義」,是「民族英雄」和「為捍衞民族尊嚴而犧牲的烈士」。他稱當年參與者沒有做錯,不會要求平反,又提到暴動期間商台主持人林彬被燒死一事,稱林彬被燒死一事仍為懸案,不能將責任歸於參與暴動者。

工聯會副理事長唐賡堯致辭時更表示,六七暴動是「一場有深遠意義的社會運動」,起因是港英政府當年鎮壓工潮,造成血 案,引起反抗,並指60年代本港貪污和民生問題嚴重,暴動後促成港英政府關注勞資關係,於1968年制訂首條《僱傭條例》,亦間接影響港英政府於70年代 關注其他社會議題。他認為,六七暴動的效果在於推動社會進步,希望還事件一個公道。

真相真的是如此嗎?其中有幾多是事實,有幾多是謊言?誰是誰非?《消失的檔案》這齣關於「六七暴動」的紀錄片,為大家由事件的起因到過程,提供一個客觀的陳述,讓大家還原歷史真相。

因著「第四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以這齣紀錄片藝術成份低為由拒播,《消失的檔案》因而成為城中熱話,當然也沒有戲院願意上映,目前只能作社區播放,限制於場地較小,座位不多,一直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有興趣者可到她們的Facebook專頁預訂門票。

面對混淆視聽的言論,只能用真相去篤破他們的虛妄。就以上述「林彬一事仍為懸案」為例,懸案是指找不到行兇者,不過,根據《消失的檔案》的記述,在林彬被燒死翌日,「文匯」、「大公」、「新晚」三分左派報紙,同時刋出以「鋤奸突擊隊司令部」 為名的所謂「公告」:「民族敗類林彬,……為英帝反華賣命,並在商業電台對英勇抗暴的愛國同 胞極盡造謠誣衊之能事。英、美、蔣反動派亦已供認林逆為反共反華的死心塌地分子,罪惡昭彰。雖經我愛國同胞多次警告,但林逆死不悔改,甘心認賊作父,自絕 於我中華民族,為維護民族尊嚴,伸張正義,應港澳同胞的要求,由我司令部執行民族紀律,於八月二十四日晨將林逆正法。」這份公告,和今天恐怖份子公開承認責任一模一樣,是無可推委的事實。

工聯會說的「一場有深遠意義的社會運動」,若是屬實,怎會有「打倒白皮豬,殺死黃皮狗」等充滿仇視的口號,《消失的檔案》也告訴了大家,暴動成因是受到國內文革極左思潮影響,加上澳門的「一二三運動」成功,葡萄牙政府當時願意交還治權,香港的左派人士也照辦煮碗,希望透過抗爭行動,趕走英國人統治,新蒲崗膠花廠工運事件,只是他們發起運動的借口而矣,當毛澤東表明無意收回香港後,整個運動突然停止了,而當時不少參與的左派人士慘被用完即棄,自生自滅。事後港英政府分析事件,亦發覺她們沒有勞工保障法例,積累了社會不滿,所以在法例上提出改善。

「六七暴動」中當然有警察拉錯無辜者,濫用施刑等情況,這也是本片導演盧恩惠在2012年,接觸一批六七少年犯,引發這齣紀錄片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作為一齣以客觀敍述為主的紀錄片,她亦有這方面的平衡報道,讓大家判斷。

本片資料繁多,不能盡述,但其中關於吳萩舟一段資料,相當珍貴,值得一看。

今年內,左派人士還會舉辦展覽,製作電影「五月」去表達他們的觀點,為此,雖然《消失的檔案》已推出一段時間,亦不厭其煩呼籲大家別讓歷史真相被消失,把握時機去看看吧!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493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2

主题

3037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7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21: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羅恩惠

2017年5月22日5032

1.jpg

她有很强的語文能力,用詞遣字絕少中英夾雜,有能耐將一些沉悶複雜的事,變得娓娓動聴。

第一次見到她是在中大鄭裕彤樓L/G放映室,王福義和邢院長正在和她合照,這兩個男人我都認識,有閃念想湊埋去一齊影,念頭一閃即過,我一直是一個狷介的人,然後燈暗下來,開場了。

因為中大離市區遠,又是星期五晚(?)故此七點半才開場,戲放完已經近十點,完全看得出邢博出來之回應是高度濃縮版,他沒有喧賓奪主…..

然後open to the floor,有曾經協助搶救林彬的護士分享,林彬送進醫院時,已經全身焦黑,他沒有再醒過…這夜沒有左派的喧鬧攪事,羅導分享她父親是在大陸1949變色時驚惶逃港的牧師,就避世於大埔牧會,千叮萬囑女兒一生不要沾政治,偏偏恩惠長大後就銳意要讀新聞,父女關係幾瀕決裂….第一個引爆的土製炸彈,原來近在咫尺,就在羅父主理之教會一街之遙,羅牧師一生沒有提到這件事,是女兒後來在煙波浩瀚的資料中無意發現的!

那一年,1967,在荒僻大埔一條舖頭疏落的街頭,曾經有三個街童在玩耍,他們分別是曾華倩,她哥哥曾華徳(後來當了醫生)及羅恩惠!而炸彈就在不遠處爆炸….他們三個稚童,比北角清華街那對當場被炸死的姊弟(他們正在踏車)好彩一點,純粹就是好彩一點。

中文大學因為出席者多是基督徒,故此羅導有更多自由度,去分享上帝在整個製作過程中之屢屢施恩,梁慕嫻女仕(「香港地下黨員」的作者)剛決志信主不久,突破人李淑潔原來是林彬在窩打老道山附近遇害的目擊證人,那一年她是會考生,因為炸彈處處而封路,有些時候,根本去不到試場,試考不成,乾脆遠赴外國讀書,不想再回頭了。

2.jpg
暴動期間藝人石慧揮動《毛語錄》

第二次碰到羅導,地點是銅鑼灣公理堂,此次我有備而來,已經大約知道她是怎樣風骨的知識份子,亦已經嘗試疏理真相和真理的關係!心忖:「香港教會成日信誓旦旦話自己是真理的悍衛者,然而對於真相(雨傘運動、溫州教會拆十字架)態度卻異常温吞閃縮,我無見過任何教會倡議放「亂世備忘」!不錯,中神是六月十九日放「消失的檔案」,那將會是第三次觀賞了!

「刻下香港已經變了是一個怎樣的城市?」這條問題我已經不懂得回答,憂心忡忡四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的感情世界!

可是羅導一直堅毅的眼神,台上進退有度之回應,磨劍四年,三個弱質女流,有本事將歷史博物館一條十多秒缺旁白的六七「暴動真相」,還原成為一條足足兩小時的紀錄片。

然後吳荻舟先生,不再衹是教科書上一個不顯眼的名字,而且香港的恩人,是他力排眾議,一夫當關地決定不准8400把斬蔗刀運進市區,成功地阻止了一場血腥的屠殺,他一家亦因為此決定,賠上了之後的整家人之安寧,隨後十三年,吳先生就是要不斷要寫報告、自我反省,直到含憤屈而終。

今日之後,如果你在電視畫面上,再有機會見到葉國謙、吳康民、曾鈺成、譚耀宗(昨天在城市論壇盲撑周浩鼎)在胡扯什麼,你要牢記,在香港痛的歷史上,有一個人叫吳荻舟,有一個人叫羅恩惠,他們俱沒有退縮,在最關鍵的時刻,將他們最好的拿出來,守護著香港!


http://faith100.org/%E7%BE%85%E6%81%A9%E6%83%A0/42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0:57 , Processed in 0.0296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