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97|回复: 1

羅恩惠:消失的檔案——那些年的人和事

[复制链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51
发表于 2017-10-22 21: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消失的檔案——那些年的人和事

羅恩惠

記憶像一條路軌,我們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往哪裏去。

大埔戲院街是條小街,區外人大都不認識,但對我們一眾頑童,接連着的仁興街、瑞安街都是兒童遊樂場,顯要的建築物是鄉事委員會大樓。小時候精力旺盛,我們放學後都會在那裏追逐嬉戲,父母總是很放心,有時會給我們一兩毫零用錢,累了,會跑到洪記士多買維他奶、餅乾填肚子。

一直以為自己的記憶完整,直至事件發生的四十六年以後,才知道有一塊失去了。

已經忘掉的小街回到記憶裏,「洪記士多」原來上過要聞版,店內的酒樽、醬油、罐頭食品曾經被震得從木架上倒下。

一九六七年七月十三日的《明報》社論,標題為「恐怖世界、人人自危」:「近數日來,香港幾乎成為一個恐怖世界。燒巴士、燒電車、殺警察、打巴士電車司機、炸郵政局、焚燒報館車輛,而左派報紙發表『鬥爭委員會』談話,公然讚揚這一類行動。」

原來童年住過的小區是六七暴動第一個炸彈現場,對此一無所知;採訪了一年多以後才從舊報章找到這一頁。

《明報》要聞標題是:「臂章客擲彈縱火 爆破大埔鄉公所」。內文記錄大埔鄉事委員會支持政府鎮壓暴亂,惹來左派人士不滿。他們將計時炸彈從外面拋入,剛好丟在會議室主席座位下,幸而會議臨時改期,與會人士逃過一劫。

1.jpg
1967年報道,大埔鄉公所會議室玻璃窗紛紛碎毁,十多支光管被震跌地上。
政府檔案處資料

六七暴動那年我五歲,對這歷史沒有印象。爸爸常提及香港滿地菠蘿。每次說完總會加一句:「好恐怖!銀行擠提啦。」接着總是欲言又止,再強調——千萬不要關心政治。

父親於一九九五年去世,終年九十歲。他曾經是十九路軍,參與抗日,戰後又顛沛流離,不關心政治是生存之道。

遺忘與遺失

2012年9月我遇上了「反英抗暴」參與者,他們大部分是六七少年犯,自稱YP(Young Prisoner)。

今天接近七十歲的老人家,當年是十五、十六歲的少年人。他們熱情單純,相信領導、熱愛毛澤東。緊跟號召上街,參加「飛行集會」(即如今的快閃),印製、收藏並散發傳單。一些積極的,更被挑選為炸彈隊,將炸彈投向警車、警署或普通市民,要將港英管治打亂,更揚言要推翻政府。
他們相信「革命要有犧牲」,為了「祖國的尊嚴」即使被捕仍堅守「三不原則」,——不上證人台、不聘請律師、不答辯,否定港英政府管治。 為了了解他們的故事,聽完故事後我於2013年春開始在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漫長的尋覓。

2.jpg
進入閱覽室時要戴上白手套,只能帶紙筆進去抄寫。
羅恩惠提供

「閱覽室將於五分鐘之後關閉,請記住將借閱的參考資料歸還去服務台,同取回存放在儲物櫃內的個人物品。」採訪、查證、拍攝。2013年初至8月下旬,歷史檔案館恍如另一個家。星期一至五,每天下午五時四十五分閉館前都會聽到這段錄音。

不過這一次不再是遺忘,而是遺失。

翻查6月5日的工作日記有以下記述:「從1967 Riots到1967 Disturbances,約有110個檔案。順利的話,一天可搜尋約20個,但大部分可以即日退還,因為內容虛泛,即使以prison or prisoners, annual report, press reports, complaints from prisoners命名俱是廢料。」 內容包括:「各監房主管休假紀錄;某英國官員訪港路線及活動。囚犯方面,某南亞裔殺人紀錄;路人不守法過馬路,他的詳細犯案過程。某殺人犯家庭調查及求情信等,一般和67無關,只是發生在六七年。」

更可怕是文件檔案已破破落落,暴動影像更是完整地消失。無論如何搜尋,只剩下無關痛癢的21秒,和英國國家檔案館完整的藏庫形成強烈對比。
起初訪問的是六七少年犯,納悶於無法找到犯案細節。當時已從六七研究者張家偉處借來一箱從英國訂回來的解密檔案,看到紀錄的本來面目。把心一橫,先放下六七暴動,找一九五六年右派暴動的檔案。

很意外,五六暴動的資料完整得多,不單可以找到左派工會申領賠償的記錄,還可以從犯人家屬寫給感化院院長的信中,看到犯人在獄中的表現,他因而獲得減刑,連案情都因此文件存留而略知一二。

3.jpg

六七暴動入獄者眾,他們是來自工會、機構、學校或其他背景?他們在獄中表現如何?有多少是今天的當權者?具體案情背後和我採訪的有多大出入?這些謎團在檔案館文件中無法解答。能找到的都是外圍證辭,例如監獄長那文於風暴後期對工作人員的讚語,右派工會為打死左派工友李安的三警求情信,沒有公眾熟悉的人物身影。

查證是事件過去四十六年以後,歷史檔案館大樓以國際標準建造,樓高十層,除了檔案庫、閱覽室,還有專責部門處理檔案鑒定、整理、保護與修復。在這裏事事按程序,每一份的文件申請拍攝都要查核年期或禁令,批准拍攝後要由工作人員全程陪伴。閱覽室天花板安裝的四部攝錄機又長時間操作,監視借閱資料人士的一舉一動。

那幾個月的日夜翻查,最後整理出四十個檔案。記錄的不是有什麼,而是缺什麼?

為何關鍵詞聯不上關鍵事件?這裏用暴動起點「新蒲崗膠花廠」做例子。檔案名為「Flatted Factories San Po Kong」,裏面有六四、六五,六八、六九,新蒲崗工廠建設的各項消息,連建築成本都有記錄,獨獨沒有六七年。

4.jpg
記錄新蒲崗工廠的「Flatted Factories San Po Kong」檔案𥚃,有64、65、68和69年的新蒲崗工廠建設各項消息,獨缺67年資料。
政府檔案處資料

紀錄片推倒重來,是因為吳荻舟

2012年秋天開始接觸六七少年犯,翌年發現暴動影像從缺,開始從海外尋覓洽購,過程漫長、波折重重。

部分左派經歷者在「佔領中環」商議期間獲中聯辦召喚,先往深圳舉行集思營,由中聯辦官員親自介紹最新國際形勢,又指佔中運動有外國勢力入侵,需要他們這樣的資深愛國人士協助。2014年8月,「六七動力研究社」揮舞旗幟,加入周融號召的「817反佔中大遊行」,是四十多年來首次回到建制陣營。

本來擴闊範圍至不同光譜人士的採訪,在製作兩年半後可以完工。但吳荻舟先生的《67筆記》令我將紀錄片推倒重來。

5.jpg
有關吳荻舟生平的著作。
羅恩惠提供

我們不認識的吳荻舟,1950至1962年是中共派駐香港的最高領導人之一,負責文化、新聞、電影、出版。公開的身分包括《華商報》讀者版編輯、招商局顧問及《文匯報》社長,吳荻舟在香港的活動,重要任務之一是統戰。由右派發動的五六暴動,他是港共最高領導,坐鎮中國銀行八樓聯合辦公室,和港英政府談判,又指示左派陣營各項應變措施。

吳荻舟六二年調回北京後,出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港澳組副組長。反英抗暴期間,針對香港形勢變化組成的「港澳聯合辦公室」(簡稱「聯辦」或「港辦」),有外辦、外交部同中央調查部人員。吳荻舟擔任「群眾組組長」,負責和香港聯絡,遇到重大問題,即時向周恩來秘書錢家棟報告。
面對中央文革及造反派層出不窮的衝擊,總理周恩來非常被動。但對於反英抗暴,總理一直知情,吳荻舟帶在身邊,記錄開會重點的《67筆記》,是重要歷史紀錄。這本筆記不及巴掌般大,已經沒有封面和封底,僅存84頁,記錄「港辦」由1967年5月26日至8月8日之間的開會重點。

對於港英政府在5月22日的鎮壓行動,港澳工委將調子大大提高,新華社發稿指摘港英警方「打死打傷二、三百人」,《人民日報》轉載時再冠以「血腥大屠殺」的標題,是「大屠殺」和「血腥大鎮壓」。周恩來經外交部查證,知道無人被打死,幾個人被打傷,質問怎能算是「大屠殺」?又指摘有人迫中央上馬,感慨當時迫中央上馬的事實在太多了。

《67筆記》記錄了總理5月27日在北京聽取匯報(其中寫24日是筆誤)。周恩來指示:「我們既不和英國打仗,又不準備收回香港,這樣是強調過頭。」他又重申不能在香港打仗,這只能是群眾運動,還要有理有利有節,政府絕不參與。

6.jpg
吳荻舟的《67筆記》記錄了總理5月27日在北京聽取匯報(寫24日是筆誤)。在筆記中看到,曾有人指示供應700打甘蔗刀到香港,運抵深圳時被吳荻舟阻止。
吳輝提供

吳荻舟的《67筆記》記錄了總理5月27日在北京聽取匯報(寫24日是筆誤)。在筆記中看到,曾有人指示供應700打甘蔗刀到香港,運抵深圳時被吳荻舟阻止。吳輝提供

當天港澳工委最高領導梁威林有份出席會議,不過從後來的發展看到,港澳工委及指揮部若干領導頭腦發熱,從抗暴到動員,各種行動都過了頭,違背了周總理的治港方針。其中最可怕的是六月下旬被吳荻舟阻止送往香港的700打,共8400把甘蔗刀。這批甘蔗刀以華潤總經理名義訂購,當時已經運抵深圳,若成功通過海關,將會派給學生及工人遊行示威時使用。

讀到筆記的這個部分,感到左盲之瘋狂完全不顧別人性命。吳荻舟女兒吳輝多年後整理父親遺物才看甘蔗刀這段,她說:「群眾當時已經是失控狀態,事隔幾十年,四十多年,仍然是驚心動魄。很血腥,令人毛管直豎。」

7.jpg
吳荻舟女兒吳輝,講述父親阻止8400把甘蔗刀送往香港,比劃出甘蔗刀的長度。
羅恩惠提供

「反英抗暴」是正確方針的最嚴重衝擊和干擾 國務院港澳辦前副主任李後在《回歸的歷程》中提及「反英抗暴」,指出是建國以來對中央正確方針和政策的第三次,也是最嚴重的一次衝擊和干擾。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中方在香港的工作受到極左思潮的嚴重影響。在鬥爭中,不是引導群衆適可而止,做到「有理、有利、有節」,而是毫無節制地一味鬥下去,致使事態迅速擴大。

六七暴動vs.2017,左盲回頭了。

民選議員羅冠聰赴台出席活動時在機場被黑社會襲擊,回港時也被「愛國人士」包圍,衣服破損,傷痕纍纍。《環球時報》社評指動粗者「浩然正氣,誠意動人。他們一不求官,二不逐利,一切為了信仰,心懷赤子之情。」

這些文字異常熟悉,只是時空轉換,人物交替。

六七暴動五十周年,想起《一九八四》的名言 —— 誰控制過去就控制未來,誰控制現在就控制過去。香港中史科來勢洶洶,強勢殺進校園。大陸教育部已將「八年抗戰」改為「十四年抗戰」。我們的歷史,要由自己來守護。

本文首刊於1月15日《明報》周日話題

http://www.hk1967.org/thoseviews.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99

主题

4431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5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回应

2017/03/25 22:03
一明    一場大型的社會事件發生一定會有其原因,尋找歷史真相要凡事要問個"為什麼"。羅恩惠製作《消失的檔案》是下了很多功夫,特别是找到當時中共在香港領導指揮"六七反英抗暴斗争"的主要領導者吳荻舟的"六七斗争筆記",豐富了檔案資料,但可惜她沒有公開全部"筆記"內容,只選擇部分内容來製作她心目中(不夠客觀,有明顯反共立場)的《消失的檔案》。為什麼"67事件"的檔案會消失?怎樣消失?
為什麼中共和"港共"要發動"反英抗暴"斗爭或叫"六七暴動"呢?他們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去進行這場斗爭呢?人力物力(如罷工生活費開支,中資機構的開支)用了多少?誰有權力決定發放這筆開支?這筆開支是國家錢財嗎?能動用國家錢財進行斗爭是不是國家行為?這國家行為的目標和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要停止斗爭?怎樣去停止?停止後中央有什麼總結?香港回歸後如果"反英抗暴斗争"是國家行為,参與者是否還要保留刑事案底?中央和"港共"今後是否還要發動類似"反英抗暴"的斗爭?其他政治組織是否要向特區政府發動類似的斗爭?"斗爭"的結果是否會同樣失敗告終?《消失的檔案》可反思什麼?

2017/03/22 10:20
陸德成    評此片無藝術感並不是推搪,而是實在如此。所謂藝術感,就是要使人看後會感動、觸動心靈,令人回味。此片需長達兩小時,但東拼西湊,左剪某人一兩句講話,右接某一小段影象,毫無連貫,務求他想表達的意思。此片立論偏頗,多講左派不是,少講港英錯處。只講發生某些事,不深究事件的前因後果,片名為消失的檔案,但失望的是並沒有什麽関鍵的、敏感的檔案搜尋得到。這不是一部有深度的具歷史价值的紀錄片。但也不能説此片一無是處,从吳荻舟的日記中,看出當時某些領導的左派幼稚,慌報情況,誤導中央。對吳荻舟,我心存感激,他的理智,挽救了不少戰友的生命。當然,理智冷靜的大有人在,据我知道,還有幾次過激的大行動被取消。

2017/03/16 21:31
陳江雄    我對「消失檔案」的意見及個人看法:
「六七抗爭」事實在六十年代,由於港英政府實施的是高壓政策,以及官商勾結、又貧富懸殊,加上英國人在香港高高在上、趾高氣揚,而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卻受到鄙視、成了二等公民,致使社會上早已有極大不滿,之前發生的一些社會運動,已隱藏著莫大的反抗情緒,所謂「有壓迫就有反抗」;同時,在那個年代,港英政府帶著有色眼光仇視其所標韱的「左仔」,並且對這群人進行打壓及迫害;可以從我的個案看到:
當時我只不過是在一間經營國產成藥公司裏打工,這已被視為親中的原罪,而本是一宗普通的所謂「違列泊車」案件,卻可以以「非法集會」入罪,更加荒謬的是如此案件竟然被判刑三年監禁,在當時類似案例比比皆是。
再說:在當時的港英政府由於過份濫用武力,警方不只是用催淚彈,還有木膠彈,甚至荷槍實彈,就是因此射殺了人,即在事件發生後(五月至七月間)死了十數人,致使激發了以暴易暴的抗爭,由六七年當年的七月間才開始出現了真假*菠蘿*,根據後來資料統計:在五千多人被捕而二千多人被檢控中佔2%是真假炸彈案(即有50人是真彈被拉,有60人是假炸彈被拉),而98%被捕的都是被控告為非法集會、或是藏有煸動性標語等罪⋯。
至於燒車,燒死了林彬兄弟,以及炸死二名小孩,以當時港英警方如此濫捕都捉不到兇手,可以說這是「無頭公案」,怎可將此種懸案全部推向所有「六七」受害者身上,並說成是「暴徒」,這是不實、有欠公允的,這就是我所說的必要探討的是「發生抗爭的社會背景及因果關係」;
事實在一九六七年發生的事件,原本是一般的勞資糾紛,但是由於當時的港英政府,橫加暴力干涉,對和平抗議的工人、學生、群眾進行血腥鎮壓,因而演變成的「反英抗暴鬥爭」,這才是史實。
而「消失的檔案」,我看不到有認真的去找尋一些消失的檔案,而看到的大部份所搜索的片段,已是有人報導過的或受採訪的,我想看的一些史實,以及去探討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卻看不到而是看到將事件完全在歸究「文化大革命」的影響,甚至克意將幾個*叛將*的自話自說片段用來否定這場抗爭,又加上程翔這類反共的人上場演譯,更加着意在攻擊這場鬥爭的參與者,受害者是一群*沒獨立思考*不懂反省自己的人,並借此在謾罵共產黨⋯,更在意是在否定一九六七年這場抗爭⋯。
事實「六七」這場抗爭,我們旗幟鮮明,是一場「反英抗暴鬥爭」,為的是國家民族的尊嚴,為的是我們同胞不被人欺凌,的確是一場反迫害的民族愛國鬥爭,我絕對不同意被人扯上到內地「文革」的鬥爭,一群愛國者被講成沒有獨立思想,成為黨派鬥爭的工具,其實這些人,由於對內地中央政府和共產黨不滿,於是借此事件不理因由、任意醜化、妖魔這場抗爭,幾十年來一次又一次在這群受害者身上灑鹽,實在有欠公道!
盡管這場抗爭有受內地「文革」的一定影響,或在抗爭中出現一些爭議的地方,但是,不可以因此否定這場鬥爭的必然性及正義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6 20:58 , Processed in 0.1243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