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43|回复: 0

王明贤:文革建筑二题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10-3-12 12: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建筑二题

王明贤

http://cn.cl2000.com/history/wenge/



  "文革"建筑史是很特殊的领域,问津者甚少。然而它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史不可缺少的一页。不仅仅是研究中国现代建筑史,就是研究中国现代艺术史、文化史、科技史,政治史、经济史等,也都一定要了解"文革"时期的建筑现象。

  尽管史料散失,迷雾重重,经过"挖掘"还能发现"文革"建筑史的线索。在我们寻找到的红卫兵报刊中,其中有建筑史的重要资料,如《风雷激》(建工部革命造反总部《风雷激》编辑部)、《城建战报》(北京市城建系统革命造反联络总部)、《建筑革命》(首都建筑批修联络站、首都设计红旗)、《城市规划革命》(北京市规划管理局革命大批判材料选编〕,《园林革命》(首都批修联络站〕等。这些纸页已发黄的资料可以"复原"当年建筑界大批判的情境。

一、建筑界大批判狂潮

  1966年6月,清华大学建筑系有人贴出梁思成的大字报,说他是与彭真同伙的反党分子,7月底,梁思成被人从建筑系馆推了出来,胸前挂着一块巨大的黑牌子,上面用白字写着"反动学术权威粱思成",还打了一个大X,8月份开始的"破四旧"运动,红卫兵抄了梁家,没收了所有的文物和存款,随意抄走或毁坏他们认为是"四旧"的东西。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花圈纹饰草图,遭到肆意践踏。心情沉痛的粱思成让夫人林洙把这些图抱到院子里去,点燃火柴默默地把它们烧了。

  林洙在1986年回忆到,粱思成最珍惜的一套英文的《哈佛古典文献全集》、一套《饮冰室文集》全部送往废品收购站。为了应付红卫兵可能提出的质问,当晚林洙在笔记本中作了这样的记录:"为了处理那些封、资、修的书籍,雇三轮车拉了一整天,共运45车次计售人民币35元,"一代建筑大师就这样在文革的无情摧残之中同病魔搏斗、挣扎着、1972年1月9日黎明、粱思成先生带着种种困惑与遗憾离开了人世。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产阶级道路的当权派,是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所以更"热闹"的活动当然在建工部与中国建筑学会。1966 年10月出版的中国建筑学会机关刊物《建筑学报》(1966年第6期),新编辑部发表公告接替前编辑部,并认为前《建筑学报》已经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新编辑部批判"建筑界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纲领"-刘秀峰的《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建工部成立革命造反总部,各地、各部门造反组织也相继成立。

  广州"批陶联委华南工学院红旗联合兵团"编印了《陶铸在建筑领域的罪行批判集》,他们自称:本集第一篇《评陶铸的建筑"理想"和"情操"的反动本质》"较全面地分析批判了陶铸在建筑领域的罪行及点出其要害"。其他文章"对陶铸在城建、园林等等方面的罪行综合进行揭露批判"。"对陶铸经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体建筑或建筑群进行具体的分析批判",后面并附陶铸在"城建方面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摘录"。今天看来,这倒是研究陶铸建筑思想的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陶铸被指责为:步苏修赫秃的后辙,通过城市建设的渠道来扩大三大差别,妄图把广州建成为修正主义的温床。""叫嚷要把广州建成冬都-与首都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批判"陶铸一直把广州的城市建设工作当作他进行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城市规划方面,北京市城市规划系统的批判最为激烈。对彭真在1960年提出"把我们的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庄严、美丽、现代化的城市"进行了批判。造反派反诘这是"哪个阶级的庄严"?哪个阶级的美丽?为哪个阶级服务的现代化?把北京建成什么性质的城市?是社会主义城市,还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城市?他们剖析道:"彭真之流狂热地吹棒旧北京'城市布局气魄庄严',简直到了五体投地、无以复加的地步,旧北京是个封建皇城,它的布局是'以皇宫为中心,外边加上一层层的城墙,'要说庄严,那就是显示了封建皇帝的'至高无上','唯我独尊'。为彭真之流所拜倒的旧北京的庄严,其实就是封建帝王的威严"。

  造反派对"美丽"也有不同看法:"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这是无产阶级的审美观。……彭真之流心目中的"美丽"、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皇宫、寺庙、王府"的"高度艺术水平",就是以大观园为蓝本的"密云水库规划",就是"森林夹岸"的"蓝色多瑙河",就是"莫斯科的花园环路",就是在"美丽"的"哈瓦那晚霞"映照下的由大洋楼、霓虹灯、广告牌所组成的一幅幻红酒绿的"美景"。一句话,就是竭力追求封建主义的"闲情逸致"和资本主义的"繁华、刺激"。

二 "政治挂帅"的建筑设计

   "文革"时期建筑设计工作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当年值得重视的建筑有二类:第一类是表现政治意义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江西南昌展览馆、四川成都展览馆、江西吉安井冈山大桥、江西井冈山火炬亭、南京长江大桥、河南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等,这些作品表达了强烈的政治含义,建筑符号带有很夸张的波普色彩。第二类是"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的产物,代表作有北京外交官公寓、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饭店东楼,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大楼、广州白云宾馆、广州流花宾馆等,这批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传达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精神,对中国建筑界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一类作品颇为特别,特举二例介绍之。

1.井冈山大桥

  井冈山大侨建于江西吉安, 1969年2月,毛泽东和林彪批准建设井冈山大桥, 1969年5月建设工作开始, 1970年5月1日建成。大侨全长1100m,宽10m,为公路桥。井冈山大桥建桥指挥部印制的《简介》说:"英雄的井冈山儿女发扬自力更生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经过一年来的艰苦奋斗,在巍巍井冈山下,滔滔赣江水上,架起了一座雄伟壮丽的井冈山大侨。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思想又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是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的又一丰硕成果!"井冈山大桥飞架赣江南北,成为北通南昌、南通赣州的交通纽带。在大桥两瑞的桥头堡上,写有毛泽东诗词《西江月·井冈山》、《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桥头堡顶端高耸钢枪红旗,据《简介》阐释:"标志着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真理象光芒万丈的灯塔,指引着全中国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为彻底埋葬帝、修、反,打出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而英勇奋斗!"

  井冈山大桥桥堡、栏杆和灯具设计为蔡希熊建筑师。他尽可能把一些政治语汇变成形象,搬到上面去。桥上的红缨枪灯和毛主席语录牌、桥栏杆的三种花饰,内容为"十万工农下吉安"、"井冈山红旗飘万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惜语录牌和桥栏杆花饰现已拆除。在我国现存的"文革"建筑代表作中,井冈山大桥颇具特色,在建筑语言上,它创造了一种带波普意义的政治艺术符号。是中国建筑史上罕见之作。井冈山大桥具有保留价值,万万不可轻易拆毁。

2、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

  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设计时用名,群众习惯称为"二七"纪念塔〕1971年5月开始,1971年9月29日竣工,设计单位为郑州市建筑设计院,前后参与建筑专业设计的有林乐义、胡诗仙、蒋邦馨、林少卿等10人。为纪念1923年"二七"大罢工之后在郑州牺性的两位烈士,特在烈士牺牲处,原郑州长春桥修建此纪念塔。

  1971年初,建筑师胡诗仙从五七干校调回建筑设计院,郑州市委书记王辉向胡诗仙和他的几位同事交代,为了安全起见,要把"二七"广场原有木塔(以往交易会宣传塔,群众称为"二七"纪念塔)拆掉,拟建一座27m高的钢筋混凝土中式亭子。但胡诗讪等建筑师认为不太恰当。经过数次反映意见,王书记说已和省委书记打招呼了,就建"二七"纪念塔。他叫建筑师搞中式双塔,搞个并联五角星平面,象证在此处牺牲的两位烈上。建筑师反映说因广场很小,塔平面也小,如真做两个五角星平面,内部能利用的面积非常少,且两星尖对尖,无法连通。王书记叫市里搞美工的同志按其意图做了个模型,其实是两个不等边六边形并联体,建筑师只好照做,后来把塔顶两种亭屋顶平面做了改动,才体现出意图。具体作施工图时,胡诗仙负责搞立面造型,蒋邦馨负责画平面,林少卿主要画剖面,其他几位各有分工。塔身要求7层,双塔各7层象征"二七",且要求27m高,也象征"二七"(但后来施工时发现,双塔正面嫌矮胖,又临时决定塔身加两层,就谈不上象征了),塔平面南北角对角线净长7m,双塔则又象征"二七"。当时北京的著名建筑师林乐义下放到河南省建筑设计院,也借调来一起槁设计。

  据1985年该塔中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时写的简要说明"联体双塔的俯视平面为两个五角星,象征两位烈士,立面看更像两位烈士手挽手、肩并肩挺立看,战斗着,有着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上述两个建筑是"文革"建筑的代表作,又是目前中国少数保存较好的"文革"建筑,它们的特殊的建筑语言表现了特殊的时代,应当说具有现代文物建筑的保存价值,应予以重点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19:00 , Processed in 0.1192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