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6-13 05: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德育领先
/ j2 B9 o' k- U( N; _; M一提起‚文革‛前的名牌学校,世人总难免认为是‚分
& A& f, @: k m( J! ?- s数第一‛、‚分数挂帅‛,但华师附中却并非如此。那时的华
b4 x0 n" v+ h# M师附中同全国一样,最强调的是‚政治第一‛,但在‚突出
% U* H' n0 e5 ^* L `8 i6 _$ A政治‛上,附中是比较讲究务实的,强调育人要先育德,要* w, }, L3 O7 t9 r0 S+ z
将学生培养成为忠实于祖国和人民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5 S- b# k: u4 e: ?9 W: W# D0 a/ o D
保卫者。2 q, Q$ r" m1 u7 q+ L: F: h) o
“八字学风”、“三个天天”要求及“三风教育”
% O- o9 I+ \ Y! b9 z# v老师爱护和关心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这是附中的优良
+ r: ~: w: z6 T ?传统之一。强调抓校风、学风,同时注重抓规章制度,是加
: E" V( P; S4 E! ?强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用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学生," K5 j- C$ l) {0 C
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始终是附中德
" J+ J4 k$ i) g育教育的中心。到六十年代初期,附中党总支向学生提出了3 ^/ g( c4 Z8 z: l! n
‚勤奋、刻苦、认真、踏实‛的‚八字学风‛;同时还提出8 k2 l( b2 O# `+ g. L7 T. `6 K3 j
了‚三个天天‛的要求,即天天读报、天天学毛著、天天劳8 I0 _$ Q; U+ b6 _* i" X; f b
动;同时推行了‚三风教育‛,即革命风、学习风、劳动风;/ r0 E2 L+ |' {9 u; ^! O) a, d
在附中,任何一位优秀学生都会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 O% t, o& r$ `! b. j, M2 V
记得我上初一时,我们班右边墙壁上就贴着‚八字学风‛
& o2 B! ]1 M# ^8 n! C* m的座右铭,老师还专门讲解了‚座右铭‛的含义。
$ m0 t6 `& f. [' E/ e4 j$ w9 c‚天天读报‛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从小关心国家大事,
8 o: ?4 o- f8 b. i2 ]2 C博闻多识,众毛攒裘。‚天天学毛著‛是要求每一位学生能# N9 s' W9 t; ^8 H/ \
通过学习革命理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也8 |9 t9 t: Q. u7 A
是与当时全国开展学习雷锋运动及大兴学习毛主席著作之
" t- q) S" w' J% |风密切相关的。‚天天劳动‛是要求学生从小培养热爱劳动
h" u/ X. J% X4 V的习惯,培养尊重劳动人民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8 t" _# H$ f+ @
‚革命风、劳动风、学习风‛是华师附中的一贯校风,& U3 k" K+ a; u; d4 o- H9 ?8 O
—5—
3 Q% K9 W" [& ?: b, L# p& _$ x+ C7 l% t, j
' t/ u7 z: f0 L R# ~
是希望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q4 M: ]0 ]5 b7 U' e& x
1963年8月31日,附中举行开学典礼时,学校用黄色菊花8 _, ]$ N& t, d) G- k5 o7 V
拼成‚革命风、学习风、劳动风‛的图案摆在大门口,迎接
: V+ x% f1 y+ s每一位入学的同学,我就是在这一天走入华师附中大门的,
1 P5 g& g! k3 ]# i8 s# ]- A此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却。
* U5 V( l' W9 o( w 辅导班制度# \# @$ u* g6 W0 B ^# y' _0 G; C
附中注重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传帮带精神,建立了高年级
" d4 q7 T9 x% B: r. J带低年级的制度,即辅导班制度。该制度要求,每年初一新
4 p: D. U2 Q% M- H! ~! Z生入学后,由高一的一个班对口帮扶初一的一个班,一直跟
5 ~* p, t8 Y$ i$ w, f三年。
& n* |' y; n+ l- Z! u; r在这三年中,高年级的同学对低年级同学进行集体帮扶,
; U% o% ]9 G- z; U5 l重点在政治、思想、劳动、学习等方面。其中,高年级每个
; T' V! a* v6 {+ S班还要专门选派一名品学体兼优的‚专业辅导员‛。可以说,
& r7 B* T, X+ M+ N0 h) }* o由于有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呵护,小弟弟小妹妹们自然进步较
- a' {/ | |6 `9 o% T6 e快,也会更早成熟和老练。
( Z. u9 a, T- Y2 z+ i少先队工作、发展党团员及评比“三好学生”: J. {) ^) r5 I6 O) N, ^# K
我在1963年入学时,校领导在开学典礼上就宣称我们; G3 E5 N2 q" e# |' r, Y
本届新生全部为少先队员,其中80%以上为原来各小学的少/ z/ ~# a, u* ?" B% [# Y5 L, e
先队干部。那时,附中在初一和初二年级保留有少先队组织,
, L* Z- `# ^6 k9 ^9 Z! V8 o' m6 m' }+ T每个班为一个中队,学校有大队部,有专职辅导员。五十年
1 x o' o' `1 i' \5 ?, b代,附中大队总辅导员高志光被评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
& n5 e" P' n; Q( T9 T6 s. `, m; N积极分子,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我读附中
# ^0 T3 z! N/ I8 T时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是彭世英老师,他也是我们初中时期
# p8 u. \; `/ n2 U5 V8 A的政治老师。彭老师对我们许多人来说,是树立正确人生观) ~/ m+ a- N: q6 ~
的启蒙者。那时彭老师是全省少先队优秀辅导员,他的事迹1 s* }7 w8 H1 j# \. v0 a
多次上了报纸和电台。一次,报纸上刊登了彭世英老师的先- s% h& c2 d- e+ z6 o( W2 \# B0 F
—6—6 F2 c3 I+ d7 J+ B: H
* [4 j; I! t1 u/ V
0 _3 v! v4 c b
进事迹,我们都争着传阅。彭世英老师会拉手风琴,他善于
* A. g$ V; W1 R利用文艺的形式来教育我们这批青少年。
+ P0 r$ d$ z( m8 [5 ^那时附中少先队大队部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革命传统8 \5 K5 Q' v: F
教育和入团教育。记得1964年为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
: n0 s2 N% X: t5 u- F$ o15周年(1949年10月13日,中国共产党缔造的、全国统' V+ \- B: B2 j* H
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1953年6月,
1 f7 o0 a5 k3 i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在) N" B; T3 s v% E
彭世英老师操办下,附中少先队大队部提前几天(好像是
9 D* Z- b# [1 h: ?10月10日,星期六)在岗顶初一初级和二年级新教学楼前
+ v2 g; w; {7 X$ D4 A6 }' k的小操场举行了以歌颂革命先烈为主要内容的篝火晚会。晚0 K5 e( M3 n' r- c% f
会上,校航模组发射了火箭。在冉冉的篝火旁,有一首表演. \/ s; u! y' Q1 K( f
唱《踏着先烈们走过的道路》,激荡了我们少年的心。数十% L8 O! ]4 ]0 J" G: x# L: b. o
年过去了,我们中的许多人至今还会唱这首歌。这首歌词如% ?$ ^1 z/ ^9 j# P* ^# e9 V
下:‚在波涛滚滚的赣江旁,有方志敏同志战斗过的山岗,
6 s( a' s% R" a: ~: i5 O% g* O在白雪皑皑的森林里,有杨靖宇将军住过的茅草房。多少先" y8 X" C5 h9 x! c; o# I) D m; V
烈,多少红色的战士,忠于革命忠于党。为了人民永远地幸. W5 U# y) p' q0 ~( H
福,他们的鲜血洒在革命的大道上。‛‚我们今天能戴上红领0 B* y0 E5 v* L5 f
巾,能高高兴兴地走进学校的大门,是无数革命的先烈,用) A3 r0 ^9 `+ ?1 U% v) D7 j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踏着先烈留下的脚印,我们继续向
; }" c# A0 c$ [前进。向敬爱的先烈们宣誓,你们的事业我们一定要完成!‛
& e, ?( z; h& i那时,附中学生满15周岁要举行隆重的少先队退队仪
/ U' o* ?4 }7 d% j' x式。我至今保留有1965年10月1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华南
/ C4 q& G! W& x; `3 ^师院附中队部‛颁发给我的退队《贺信》,称:‚少先队组织
7 T$ Q, G6 h* Y3 r3 }3 T. h珍惜您为少先队所做过的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您曾经用您的- O: `9 l4 F8 I8 M( Y$ {0 O
行动为我们的队旗,为您鲜艳的的红领巾增加了光荣和荣
6 E# Z7 f; I0 n! ]" Z' F誉。‛‚希望您在今后的生活中听毛主席的话,读毛主席的书,
, w# R; T0 l' d) d% E—7—( A; Y: e! U0 ~( E
+ b, z9 {7 h( j. R9 l做毛主席的好学生,在革命化和劳动化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g, ~1 A- T8 O! {& Q: ^+ t
‚当您成为先进工作者,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共产党员的
9 _" p4 Q$ _8 r0 Q' X: o时候,当您为祖国树立功勋的时候,您可以骄傲地说:‘我
5 K# m# P1 f. L曾经是带红领巾的人’。‛
" H: e* T k" i华附在初一时就对学生进行了入团教育,对初二已满2 P4 f. R0 h" W
15周岁的优秀学生,开始进行发展团员工作。附中入团的
6 B) F% E& Y& P |要求很严格,程序也很民主。要发展一名新团员,由团支部- y: i/ I' |/ E* q+ Y
召开通表会议,全班同学都可以参加提意见,可以说,决定 R- c: \1 ^, ^* E, T6 O$ }( J
权并不都在老师手里。学校团委在批准新团员前,往往也要+ `8 D. O, U' b
参考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这样的团员,基本上都能起到表率
! ~3 L9 d6 S& @5 o作用。我们年级在初二时最早发展的几个团员,如一班的王
+ H) ?7 y; U: J8 t平生、二班的丁松筠、四班的何苏义等,都是大家公认的好0 k: F' x4 |9 Q+ j0 ^2 ?
学生。1966年5月24日,我被校团委批准加入共青团,当+ l( H( r: p- @* R! d2 I: n
天,我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0 K# E: `: V# u7 v" h
‚文革‛前,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的; g. c( E8 c4 \' Z9 K6 U t, f
分歧开始激化,刘少奇为证明党的教育路线基本上是正确
P4 T- e# A1 `/ P, A' D& \的,他让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在个别学校的中学生中发) o) M# `7 X9 r# X. p) F. N
展党员。1966年 4月,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华师附中在
$ m- F5 l7 r! |1 d. o% Y0 x高三年级发展了杨小村和李束陆两位优秀学生入党,那时他* A; y0 |9 A g- V J K+ j
们刚满18岁。9 B( F; v) N% c- ~& l
毛泽东在五十年代对学生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劳动$ t$ d1 g. I9 s. i8 i& O+ A8 a1 u
好‛的号召后,许多学校每年都要评选‚三好学生‛。附中- K$ P" y7 Z1 [4 |
对此项评比的要求十分严格,一般每年一个班只能评出一两6 Z3 E& ^7 y9 G* S! p8 M
名,先由全班同学提名,再进行民主讲评,尔后通过无记名 e: x6 Q8 e7 r+ x
投票选出。* A0 n! i. Z% z1 t6 a t" y# a5 b
关心政治和关心国家大事
: m- _8 t; ?: _- Q w—8—
0 v" H' v% j' S( O' p0 C% ~4 ~' y
9 d/ ?% ]' V# m) v* F培养学生从小就关心政治和关心国家大事,是使学生树 E. [5 h" H% F4 U m) n" H
立革命人生观的重要途径。附中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学校,在
* k6 V$ ?; |# d% S4 |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师生都曾积极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斗争: u7 P& [# t) A2 ~
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革命者。
0 \9 x: N7 c* w3 _5 |2 T该校的革命历史可以追朔至五四运动时期。当时两广高2 U( y5 J v' m a# p$ A
等师范学校附中(中大附中前身)的师生积极参加了五四爱9 e- z) O6 |3 d9 G* k, t
国运动。1920年夏秋开始,在陈独秀、谭平山等人领导下,0 m, d8 B9 Q; J) C* O2 v1 K
广东开展了有组织的建党建团活动,时任附中教员的谭天度
8 F& g; s" j7 l1 `: b; l等人就曾是第一批的党员和团员。以后在各个革命历史时
& y7 {: T& x" H8 t U期,附中的师生都走在革命斗争的前列。; W- ~( A7 z1 K$ f8 v1 p) c. Y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侵华战争后,当时的中山大学9 U1 l& z9 N5 h; I7 r
附中建立了多个进步学生组织。1935年爆发一二九运动时,
- v+ }5 ]+ m3 f( L中大附中学生曾生、杨康华等打着大旗走在游行队伍前列,. F5 G3 z4 k) T* c: B* X' z
他们后来成为华南地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人民音乐家冼星- E W- M5 T* Y, @( ~
海是原岭南大学附中学生,他创作出许多激昂的抗战歌曲。
' Z5 P3 y1 e' n$ m3 v; E9 ]4 b著名烈士林基路是原中大附中学生,他牺牲在新疆。 ~* @# N$ X7 `- h9 F
1949年广州解放前,中共广州地下党组织在大学和中, L0 z' {) _7 h
学建立了‚广州地下学联‛这一党的外围组织,后来任附中
1 p! E& W) Y. h8 i9 a$ N校长的王屏山就曾是该组织成员。1964年 8月 9日,华师
) s! v; j6 E! L" ]7 H附中举行校庆活动,曾有学生在晚会上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讴
3 b; n2 a! |! o8 }! c' O歌了这段校史,在我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痕迹。4 G: Y5 @, u" `/ H, x+ I+ g
在附中校风影响下,同学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六十年( s: ]6 \! i( |% R8 F) ^3 k
代,每个班都由学生自己凑钱订阅了一两份报纸,挂在读报: Z4 @% u. v; L5 \
架上供大家阅读。
1 X& [. m4 o! z, K% ^1958年 8月,毛泽东下令,由周恩来亲自指挥了金门( u; ~& m7 _/ q9 I) B- {
炮战。随即,中国政府对美国军舰和飞机侵犯我国领海、领
! o3 {) a# r6 T# j" u0 r—9—
8 N. S& X1 k* I0 H( I( ]+ G1 ?, U0 k( @- b @( j
" \8 O5 i7 q8 B
空的行径发出了一次次警告,到‚文革‛前,已达200多次。4 _! X, T- C& _" x( j' N
为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有的班级还制作挂出了对美帝1 F# x6 |) ~8 B
国主义的警告牌,以此提高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
5 o1 o' a7 r4 w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试爆4 P" X5 H. ~6 n+ }+ U/ S9 D
了第一颗原子弹,当广播中传出这一消息时,全校沸腾。加
# B3 `: F5 H% g: o上三天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下台,一个‚防修反修‛的学
/ J8 i) B7 ]% i# t# a/ H y习热潮在附中兴起。
; [; p# g- N- {) r: p那时,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我们许多同学都会到华南师
% ^& o2 E( P; h院大草棚的操场前看露天电影。记得就在这一期间,放映了7 B2 ~( V4 N! H/ P
《英雄儿女》的电影,我与许多同学一样,被电影中的英雄
, n4 S+ x! Q+ W7 U) ~$ w( o2 r主角王成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这也加深了我们的. e: ^7 C- G, [" ~; I d
‚英雄情结‛。当天晚上,我还写下了饱含激情的日记。当
L$ K, @8 j1 _* G3 n' ]然,大家也马上学会了这部电影中的插曲《英雄赞歌》。
8 \, M9 K2 i# L& |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
8 ? C& ^( K" Y' [+ t/ o9 h1964发行了《毛泽东著作(甲种本)》和《毛泽东著作
) g5 p6 ?1 I3 I( j% V) h* Y(乙种本)》,还在内部发行了《毛主席语录》,一个学习毛4 K$ ~+ c. u" g' n; F. f: s3 i
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在全国兴起。那时,附中许多学生都自
; N' F' A' c3 e2 [, F- g费购买了甲种本和乙种本。这一时期,首先由部分干部子弟& U' s0 i+ j; F. a$ R
从家里拿来了《毛主席语录》,大家如获至宝互相传阅。到0 k0 q% J3 H7 d" A+ s' {: \
‚文革‛前,通过干部子弟‚走后门‚,大多数人都有了这
6 B0 T& a8 A$ c# s8 u本‚红宝书‛。每天晚饭后至晚自习前,往往就是大家读报
- `. O" @) `! L和学习毛著的时间。那时,还有个别同学主动学习了马恩列! M7 U" f' H, R& A/ U
斯的著作,扩大了理论学习范围,以至于有的同学很早就成
' p3 r9 A' C0 J为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文革‛爆发后打‚语录仗‛,
. [- k# E: j4 x( ^1 w: G附中绝大多数学生随口就能背诵出许多毛主席语录,在这种) ]6 H* O I" s8 s$ h
‚语录仗‛中往往会占有优势。3 o( X! e5 T! _; S* b( l
—10—
/ Y# t- K" h9 m; E$ M+ Q9 T" F3 J9 u, Z
T# A1 t3 r: S 学习解放军运动
3 Q8 w( m k4 V" v& L1 ?6 ]1 D% Z; X从1963年开始的‚学习雷锋运动‛,发展到1965年毛8 e8 W0 D; @$ A" ~; U
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和‚备- K0 x( ?/ j' k% J+ M, T# f
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结合当时的援越抗美和备战工
M8 v+ n* d ?, r$ {/ V/ d作,一个如火如荼的学习解放军运动在全国兴起,华师附中8 Z* Q/ W2 Z! t: g
在这一运动中一直走在全省中学的前列。那时,解放军涌现
d6 w/ G' c/ j+ W* S& I, F M& w0 D& s出许多英雄人物,如王杰、欧阳海等,还有众多的学习毛著' E) b( e, q; D7 r
标兵,如黄祖示、廖初江等。附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 ^. T5 J+ o+ h6 G7 \% ?( t
‚身体力行‛这三个方面来体现学军的成效。7 I6 Q# w9 i8 ]+ C4 A
‚走出去‛,即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解放军军营参' b3 i7 U4 O$ l+ O) T6 n! c- y9 ~
观。主要内容包括:听部队军政训练和军史介绍的汇报、参( ?" m- A& T: K) b8 x _5 v
观营区及战士整理内务、观看射击、投弹、越障碍、单兵战
& X( C7 G8 G- D术等表演。
; s }5 L' M2 b- p4 @: }( ^7 H4 Z‚请进来‛,即学校每年请一些老干部或解放军指挥员4 }/ k; }. E" I( P1 n
来校传授革命传统,每个班也都请老干部讲述革命斗争历* T4 `' y7 O( o n
史。1965年八六海战后,麦贤得成了著名的战斗英雄,学
$ ^5 N5 |0 k; S. B0 n q5 [校就邀请了他舰艇上的指导员给大家讲麦贤得的故事。
7 F5 \3 T* L/ O3 v( a+ J# i‚身体力行‛就是要学生的学军上注重落实在行动中,5 C( D; v, e% ~" c- ?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兴学习毛著之风。在学习毛著! U$ D! B, i2 o# A' F3 o
的活动中,学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毛著心得交流,强调
! n5 c0 z$ p9 b8 b3 B树立革命人生观。二是开展谈心活动。学校效法部队开展的
( _* n) O3 Q& i‚一帮一,一对红‛的做法,在学生中开展‚400米走谈心- s- V5 q4 T, P0 `
活动‛,即在晚饭后,三三两两的同学在400米操场边走路7 D/ P3 a! i& p6 G* c( @
边谈心,互相帮助,解决活思想。三是整理内务。每个人的- ~+ ]: w8 ~/ G9 @. l5 q$ a
被子都要像解放军战士一样,早晨出操后要整理成‚豆腐块‛, x; I$ b1 S' Z: \! E
状。我同许多人一样,在‚文革‚中住校及之后下乡当知青,
4 P% c6 A, w; |) f# j—11—
9 l: m' T' l% R' U2 t: k- ^$ q
& t# e5 W) c$ ~. ?
# ?5 h; n) `* }1 E+ M6 O9 g还一直保持了这一‚部队作风‛。记得我下海南岛当知青时,, |3 C2 |$ \1 _! X8 y- W* @, ~
一次团首长(那时叫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下到我们连队,
2 ^ S/ R9 m2 N' C; G; d1 ?看到我整理的内务,竟然以为我是复退军人。四是加强纪律。
. D( t8 G3 d4 X% t附中一贯强调纪律,在学军中这一传统得到了加强。附中是+ o( ?6 Y5 o8 ]
全校寄宿制,那时晚10时,只要熄灯铃声一响,所有宿舍
# ^9 q. B: Y& ]( e3 i3 P1 T7 v的灯光都要立即熄灭。早晨6时,起床铃一响,所有人都像
5 _0 m8 I5 U) _0 b# H5 x$ N- f弹簧似的立即跳起,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迅速跑步集合。
$ h7 b2 l( b, ~3 p, }% E+ `年级值班教师点名后,会进行简短地讲评,对最后到的班级
! ]6 Q$ d" Q$ P6 Z0 h9 ^' X和个人点名批评。而后分班级进行两、三千米的长跑,当时6 E7 @* I$ n6 J3 k9 c
出校门正门向东跑到邮电学校,向西跑到石牌桥,然后回到
3 S( l9 l& @$ F学校后再进行各种形式的早运。五是开展军体活动,几乎囊7 s0 t$ i7 _* a. j
括了部队陆军单兵训练的所有项目。六是组织了基干民兵武
. }! |, r* i% |- [" @ m; t2 e" b装连。学校从高年级中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组成基干民5 J s" ~0 }1 ^
兵,对这批人着重加强了军政训练。# N: v" r6 d, z% F& v: J! w% t. Q
1965年全军大兴将军下连队当兵,地方领导也跟着仿
/ T0 z t7 S- [/ M& h效,纷纷到基层蹲点。校长王屏山为进一步抓好学生饭堂的
. m' A# k' e L9 S6 f' o伙食,也在学生饭堂同厨房工人一同劳动了一个星期。那时# o: f1 E8 Y% q- i
‚经济困难时期‛刚过,市场供应仍十分困难,但华师附中, q _( f6 ~! B1 a J
却能让学生吃饭不限量,而且每餐至少能吃上几片肉。在那
" y' a- `+ A2 A个年代,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这与学校领导的努力是分5 J7 [- X G9 _: k0 p2 F- o
不开的。- Z+ t) A8 E; E; T, D" S
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及培养劳动人民的感情
: d0 k7 k" o) |加强学生的劳动锻炼是华师附中的一贯传统。通过劳动
" a. x# m; y4 {! F" G: i锻炼,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 c$ g. Z8 ]* _: X" o' f: j2 v还可锻炼体魄,从中学习劳动技能和生产知识,加强与工农
) O/ z# c( O6 T结合。那时,附中从初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学习毛泽东的《青& I* v" i; x/ B# h
—12—
( L) p s$ R; `8 s
9 G" ^. N c' b. \# p% h: N" @/ ~, L% D9 j# r" |
年运动的方向》等文章,强调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读" _0 a5 O4 ?& N, {9 S$ l
书期间,学生通过到工厂和农村劳动则是与工农相结合的一5 ?3 F5 S, s9 q; E: c' [/ @
条重要途径。: \4 q1 C2 g3 [& `
华师附中每个学期(即7月和12月收割水稻大忙时)都/ u3 B& E8 p) N) r. r# @$ ^, X V
要组织全校同学到农村劳动一个星期,其定点地为广州郊区! _+ f/ p9 J9 k
花县(今花都)新华公社岐山大队。每次下乡,同学们都要
; V; D8 R) w- Y8 u0 h4 x- m( k: {7 d1 m4 |乘火车到新华站下车,而后像解放军一样,背起背包,提着
2 W! ^9 C7 d/ A& V, r- d* v水桶,一路高歌,走好几公里路到达目的地。华附学生到农
1 X0 j! Q1 W. _+ K& {村参加农忙不是简单地劳动,他们都必须按照老八路和解放
. F2 s6 |. [, w1 E% f# `7 H$ v! i军的传统,与农民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并
& q' S2 O: X& w" `预交粮票和伙食费。一般是两三个同学与一户农民‚三同‛。
# F( P; V* s+ n( C在此期间,所有学生在参加收割大忙外,还要抢着为‚三同 ]- `( @4 o- ?# s" I
户‛挑水、扫地、做饭、剁猪菜及浇菜地等。此外,学校往
6 o h) U* \6 g% y, ?) K+ w往还组织农民对学生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这样的结合,使* S6 l$ D3 M' Z) {( Y
附中的学生与当地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已四十多年6 {( W; T8 u ~% k& w: h* j8 q
过去了,有的同学至今还与农民保持了来往。每当农民见到" H! b: w* Z" h) U* f
老附中的同学,都说‚再也见不到这样的好学生‛。附中同
+ a* }7 p, R% l& Z0 k2 S' v! q学的下乡劳动锻炼还为后来上山下乡打下了劳动技能基础
/ w+ Z- [" h9 X- A3 V$ a和对农村生活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加深了对农民的感情。. t' K8 _' B4 J3 M
那时的华师附中还在校内设有机械厂和化工厂,在远郊) r s/ `1 p1 \. K6 g2 |( Y! j
龙眼洞农村建有校农场。每个班在每个学期除参加农忙劳动
j8 d8 x9 K9 D2 N! a# z一星期外,至少还要在校工厂、校农场,或者到广州钢铁厂、0 I8 k5 c2 x0 k
广东柴油机厂(又称广东拖拉机厂)等国有大企业劳动一星: B' }3 D% ?. c5 D
期。
0 O& U8 P# X1 s6 N% J3 R! E此外,华师附中每个班都在校内有自己的菜地。课余时
; ]3 @5 M; }; S0 [+ f间,大家都积极参加种菜活动。我们许多人为了种好菜,专, }( v& G- K% {( m; m& x* Y
—13—1 t# `- Y( H# ^: H
9 d; H4 [4 m7 a
9 a# s7 v# Y- v! S8 F& N门买了一些农业技术书籍,研究种菜的方法,并开展部分园
( u. E( U- ^2 [$ ?3 }' T" G) h艺试验。据统计,1965年度,附中学生自己种植的蔬菜已
+ W/ V2 c" ^3 d5 r( l, Y4 v8 y能满足饭堂总用量的三分之一。2 ?2 |" E! v$ X* z- n" e
附中的这种劳动锻炼,使许多人很早就成为劳动能手,% g3 @0 F( O, U2 N8 v5 X4 T
不少初中生就能熟练地开刨床、铣床,就连初中的一些女同
: s7 {8 O2 L4 ~: |+ Q+ b, ^学也能挑着100多斤的担子健步如飞。
0 F4 _: R( r3 O2 p像华师附中在教学时间内安排这样多的劳动,这在当时
8 s) b7 D( s# U2 Q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那时有一句流行的口号叫作‚怕艰苦+ R! r0 Y3 a2 f4 v3 g
就是修正主义的开始‛,而劳动锻炼正是培养‚不怕苦不怕: C* `2 e& r' M: Q
累‛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当一些老附中回想起这种劳动锻炼
+ e0 A4 A% p6 M* G7 ?* I- F3 H% x时,总不免感到从中获益匪浅。# q" {" ~/ S; g: ^% P- t
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3 j) }* Q. S& F
华师附中培养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大兴艰苦朴素的作风
@* ]7 C' ?- c) A是从小事做起的。
" _% X7 d5 T% _( G8 `- |2 ~那时附中吃饭时是八个人一桌,每桌一盆菜。每当就餐
: P+ Z+ U* v- I* f5 {. d K时都有值班学生巡查。只要见到桌上掉有饭粒,值班生一指,
$ Q3 L; s9 ~$ u- Y: O. W' R6 x0 y站在桌前的人就必须无条件地捡起吃掉。这在今天看来似乎
$ h) t( o5 q+ Y7 B8 c8 ~不可思议,但在当年这的的确确是作风的具体体现。
0 g+ r* E/ \0 a. F9 Y: h那时劳动是必须打赤脚的,有些刚进校的女生穿凉鞋劳
/ B/ E F) _ i, B2 ^. h |% J动,往往会遭到大家的当面批评。
3 Z0 \! p/ c& P9 F3 K6 f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看到课% G8 J z3 X* T4 X) ?- _* \
室无人而开着电灯,路过的人不但会随手关掉,还会向该班
' I3 `: P7 y8 _2 f. o提出批评。洗衣服时,能用两桶水就绝不用三桶水。
- A, G6 S( q( M, G为学习雷锋,自觉不买零食,成为许多积极要求上进同
# I! \- J, t$ T% [0 O学的自觉行为。在两三年内,没买过一根雪条的人是大有人- _4 T. m/ S9 i+ g
在。如果有学生偷偷带食物回学校,那是很丢人的事。# _3 q C b, \: U3 d
—14—. V# c9 l( a' Q! U
: S0 L0 P4 t* }, H( T
" {: @1 X( O& U! ^3 N2 P7 H那时的伙食费每月只有10~11元,学生家长给子女每# Z4 i/ v i( S* e3 J0 ^/ h
月不过十二三元。交伙食费剩下的钱,除买毛巾、牙刷、肥
; ?2 {8 H$ R0 @' M8 x0 {8 ~皂等生活必需品外,附中学生花费最大的就是买书。那时,
% U" T5 V# z: ?( f每个星期五中午学校都组织新华书店到学校摆摊,主要类型, G6 f N* X5 r+ R( z
为政治和革命传统教育、科学技术、教学辅导等类书籍。
$ j7 p5 e: y" Y. w1 {2 R华附学生中的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子弟较多,针对这一% g5 H" K+ }1 ^6 t; Z
特点,学校提出了一些要求。针对少数领导干部用小车接送
/ h% r% i% N$ `0 g7 ~6 R8 t子女上下学现象,王屏山校长除做好思想工作外,还亲自到
! N3 z( D4 q, ^5 }学校门口劝阻。1963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后,这一现象基
1 v4 i7 |( Y8 }7 z% S& B- _本上被消除。6 }: J. A% G' F i3 Z9 f- P
附中设在广州市郊区,学生在周六下午回家及周日下午
# X. b4 [! @" e返校,基本上都是徒步,很少有人乘坐公共汽车。
$ x" h& Z' H. A) i+ i T附中的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并自觉做好事。班里同学家
( S( J0 K- V3 Y) u) P2 q庭如有困难,则会有人主动支援,并不留姓名。1966年 3: J' O- A& G; o6 n
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6.8级大地震,周恩来总理亲
; g7 y" M# D0 d) E/ _4 @2 Z赴灾区指导救灾。附中有一些学生匿名通过邮局捐款,本人
8 o% i5 ~5 L0 g, Y9 a就寄去了5元钱。) m8 @2 U7 z8 T/ ~
“革命时代当尖兵”
, L' E: g+ s6 {9 ]& X1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也是一个令人容易冲动的. M/ e, z& u! t
年代。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许多有志青年都想尽
4 h) R* Y, S5 Y9 Y e j4 q, a早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附中的同学当然也被这团烈火所* U. P G7 w3 X5 Y. s3 S
点燃。‚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 w ]' K: B8 E' C" T0 M9 j( _
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哪里有困难哪里1 x8 H' W* [4 j
有我们,赤胆忠心为人民‛,像这样煽情的歌曲,时时都在
7 n' u4 R) h. \* D( H激荡我们年轻的心扉。
( a$ `, i6 O2 w从1963年开始,全国都在倡导学习务农的典型董加耕、) h9 s! T( c) Y2 w6 r! C9 B
—15—( f: o* S2 `/ _2 f* W6 J
+ K, `- t; P/ J7 P; s. J3 p8 l1 m; p
0 z4 w' D: a4 p4 G邢燕子等。后来,周恩来总理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看望知$ I1 |! E. [( `( M; q% g
青,再加上附中老师曾让全校同学阅读一本描写参加军垦的5 h8 s( E" z. x: f) P2 n* _
中篇小说《军队的女儿》,更加让许多同学热血沸腾,产生
4 T# v. Z/ S7 `4 X3 A/ o7 Q/ O青春期萌动,学生也难免会有一些像‚不考大学就直接务农‛' C4 t; T" e+ ]# ^
的偏激举动。1964年,附中曾出现 100多名应届高三毕业/ A( [: M8 f! v
生不考大学,直接申请下乡务农。后经省委研究,有4人获
( e! F2 J$ R0 F% @8 p7 f8 u( f& p准,其中就有将军的女儿江雁翎,她也一时成为广东省青年2 E, c% w# R; l) q6 d
的典型。我那时读初中二年级,我与同桌女同学智远芳商议
, e0 X7 X2 G9 N! m( O后,她直接写信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一师,我则写信给
/ }3 r: c% _6 r D; y3 w2 |; F黑龙江农垦的八五二农场,要求就是直接务农,参加社会主
$ ~+ k8 ^; R. K7 k4 d* `9 c义建设。后来,我俩都收到了回信。对方说我们年龄太小,
+ `, Z* Q% ]) S; w: [鼓励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准备长大后再参加祖国建设。这些! @% V9 D# T* m. z: g
事,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但在那时,却是
6 o+ ]& ?; ^; T: H& X& a+ I我们那一代年轻人实现革命抱负的一种具体体现。
& F4 }8 U' G6 A& ]附中一直提倡‚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由于有了这样
5 G7 _- [% f2 ]( J7 i" l4 h的思想基础,华师附中在‚文革‛前考不上大学下乡的比例1 @6 }/ S+ X0 o" N% s2 E& L6 g: O
是最高的;‚文革‛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几乎不费吹) _! ]: L3 _ G3 W
灰之力。1968年11月5日下午,随着广州太古仓码头红卫
# V$ b. [/ Q6 i4 s7 C. C6 N6 V三号海轮汽笛的轰鸣,伴随‚红卫兵战友们——战场上见!‛
, G0 X' r4 s! f$ |的响亮口号声,广州第一批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奔赴海南。当# b" `+ x& u4 }7 @6 I
时,《南方日报》把华师附中一批女生在船舷上的青春定格) n# n# a% s, e5 W" t+ S
在历史的画面。
& b0 m% g0 j! l0 h# _ “反修防修”教育、阶级斗争教育及阶级路线' x: `9 Q$ ]* L5 m7 Y3 E8 f
当然,在整个国家都在推行‚左‛的做法时,华师附中% J" e! } }. K! }+ W
的各项工作也难免不受其负面影响,其中的德育教育也必然
, u' V/ p8 i1 S# {6 s( t- k会有一些偏向。
, F" c3 g+ n; z. N1 U7 \" k1 L p1 K6 P—16—& [' H/ P6 M! E- {7 E- M% l \
0 w; S8 b8 b$ \2 Q. P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w0 h- y# M# `, R. D, W7 ?的路线和策略等问题上出现分歧并逐步激化。到上世纪六十+ Q9 I' C# h' T: X: }4 \
年代初,更是发展到唇枪舌剑地步,中共连续发表了几篇针
5 k: }% C4 k. D8 ?8 d5 A4 u对苏共的评论文章。1963年 6月,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 G) \; B4 Z- O+ E3 ]3 e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对中共进行反击。
, b) p' K0 ]) J% f* {# P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5 N/ m3 e& F5 d( g2 a
《红旗》杂志编辑部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
1 p; C; i. Z4 h7 |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苏共继+ a7 x, W. k+ M4 X2 H. i
续发表文章进行还击。1964年7月14日,中共发表《关于
1 S: U3 ?4 X) K$ w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
% v( N d: Y, ^* Q) R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在这篇评论中,中共谴责苏共推行了2 s7 ?5 a. G& B! U' g( e! g5 j
一系列的‚和平演变‛政策,为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开辟了
3 N7 i* ~: Q( u8 q X道路。《九评》还从15个方面提出防止这种资本主义复辟的5 `+ k- O) s- D. R$ y1 ?( A
论述。文章指出,为防止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在中国重演,必1 j% \' B, N4 d
须注意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 r( ?; X" {/ S5 {" b! |) t
命事业的接班人。为此,毛泽东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 K3 G' v1 e* Y& f. X g) r$ y; _# U
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 K. D8 |; s6 ~5 h) p1 P# r% K
华师附中为贯彻中共中央这一精神,从几个方面进行了
; j c+ C5 t ?9 p$ k‚反修防修‛教育。首先,要求高年级学生,凡是与苏联同6 A+ G% D, y+ H2 i: P/ u
学有通信联系的,都要邮寄俄文版的中共九评。这一做法,
) @7 b/ ?2 U4 |1 {+ N- Q/ Z+ \: E彻底断绝了中苏两国青少年之间的民间友好往来。其次,利
9 n% c$ w' \& U) e6 I/ Q用各种政治学习机会,向学生灌输九评中的主要观点。再次,2 [+ ~) m" X; r" A+ _1 m1 W& L* f
要求同学检查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妥,有‚演变为修正主
% Q' {9 r- j6 E( C义‛的倾向。又次,要求学生经常用九评中提出的培养无产: z/ p8 x6 Y$ F3 o/ `
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 U2 V* C6 ]9 K; v通过这些教育和学习,使华师附中同学增强了‚反修防& n* c; e8 v3 j% M6 ~
—17—1 i. J( {5 [1 `6 k9 ]' v8 X! M$ T
8 M+ a( M. i# e% K修‛意识,并提高警惕,防止党内的‚中国的赫鲁晓夫‛篡# {2 O: P( K& `' l7 q0 V
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2 t4 ^5 D4 n) S8 W, ?
在1962年夏召开的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提
, b( k7 G; x* j6 E# {2 ~出‚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观点,全国的
3 h# c' @; l6 V各项工作都紧跟其上。1965年,华师附中在强调‚阶级斗
* v/ n9 f- g2 ^0 i9 M8 j争教育‛的同时,曾在学生中开展了‚向党交心‛活动,要
5 u' ^: i k- s. A) b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检讨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要在‚灵
" b! V/ H) A* P+ U3 n- Z魂深处闹革命‛,深刻剖析自己的‚丑恶灵魂‛。期间,有的# k4 P5 a3 z* ]' }; p' o+ ]. n- _
学生剖析的内容令人瞠目结舌,校领导发现后,及时叫停。
2 P% m$ a- c- t4 V4 R/ S在‚向党交心‛活动时期,尽管附中也在同学中批判了‚自
" W8 y* j/ \' d/ I/ F$ H来红‛思想,但在发展团员等工作中,仍突出了‚阶级成分‛& t5 ~9 l9 C& {* g! o
和‚阶级路线‛,使一些积极上进并表现突出的非‚红五类‛
6 v' }4 v& G x# n* s/ n出身同学不能入团,伤害了这些同学的感情。% T' Q; L A& v. |9 j) S
1965年底和1966年初,全国大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
9 D- }. u" q3 k, `8 b; E% E官》和‚三家村‛,附中紧跟形势,组织张贴了一些大字报,* c3 Z( d# ?* S7 {7 s- z
印发了一些批判资料。学校还组织学生学习了关于开展‚四% ?9 m( t/ k" Y; g) l- T8 i1 K
清运动‛的二十三条,广泛开展了忆苦思甜活动。这一系列
# o/ R# q' x8 `$ b* `' F5 t的活动,使华师附中的老师和同学阶级斗争的弦越绷越紧,+ N p; [: j* N/ r' I
终于在1966年5月27日,在附中贴出了广东‚文革‛的第
( i: O1 p L0 n: D, J, ?一张大字报。; v* C/ r! F# C' D
6月1日晚,经毛泽东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 F0 f2 D+ |) K [
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文革‛
( H' M7 Y2 J c* W- c( i! P狂潮迅速在全国爆发、蔓延,华师附中理所当然地成为广州
) R% E* {0 z. x' q地区的‚文革‛急先锋。紧接着,广东省委向附中派出了第
! x2 q1 Q1 r+ O( Z一个工作队,并引发了学生与工作队之间的矛盾。8月 11
4 X8 I2 x! _: k' s( g( O日,广东最早宣扬‚血统论‛的大字报张贴在附中,同时引! m/ z" t& i- ~# |
—18—
( s& W) H* Q! d
; M6 z3 ]. c! B7 ^起两派学生的通宵大辩论,随即掀起了红卫兵运动。那时发6 w8 _* w. J7 ]7 O: V* q: e
展红卫兵不但要以‚出身划线‛,而且一些低年级的干部子9 h: o7 X0 ^ |: ]3 U% Q
弟甚至动手殴打‚出身不好‛的同学,造成人为的‚阶级伤" B' K# M1 @# t* D1 F
痕‛。为解决华师附中‚文革‛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中, j$ V+ ~. N: ]8 h _
南局竟然在7月和10月连续四次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及一次# Q$ g4 r% |4 Q. \' h
书记处书记会议,其规格之高,次数之多,在全国绝无仅有。# ^3 g. N6 g6 A4 h7 V
华师附中的‚反修防修‛教育、阶级斗争教育及贯彻阶( E6 ?, h- O1 c# E; L8 B( D
级路线的做法,为‚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播下了种子,为华
- T1 V5 g# B8 k9 a/ M R师附中成为广东最早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单位埋下了
7 v" l6 h! z7 V5 N0 l9 ?0 a8 s2 e伏笔,并在‚文革‛中结出了难吃的‚硕果‛。这一惨痛教
/ Q7 a/ [. O& Z% L" d训,则要用另外的文章来阐述和分析了。
+ m2 }8 a) ~1 r* Q' T, m3 f8 p& h
" O" ~" C7 Z- {* x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