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03|回复: 0

杨奎松谈治学:选题与做大事记(共4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1-31 15: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写好大事记
2005年08月04日 11:36 浏览

XX同学:
来信及附件收到。你最近确实做了不少工作,花了不少心血。但是,你目前的工作还是有不少问题,而最大的欠缺,就是没有能够做好学术史的工作。我已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了,无论做怎样一篇学术论文,最基础的,也是第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根据你所选择的研究方向或设想的研究论题,先去做学术史的研究。所谓学术史,就是要全面了解前人在你想要研究的方向上,已经做过哪些工作,或者已经做到怎样的程度。从你现在罗列的资料情况,除了你提到的XX通史中的有关章节以外,你没有谈到任何一篇相关研究的学术成果。你准备研究的这个题目,并不是非常新的题目,即使从地方史的角度来做这方面的题目,也肯定不会是第一篇。XX通史既然已经有了很详细的事情经过情形的叙述,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学者或学生已经做过类似的研究。如果你这一步工作不做好做彻底的话,最后到论文答辩时一定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因为你既然不了解前人的研究情况,你就很可能会再炒冷饭。但没有哪个答辩委员会会轻易通过一篇完全没有新意的论文。到时候你再来解释你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因此没有看到前人的研究成果,恐怕就为时晚矣。
做学术史,关键在查找相关的论文论著索引。我已经提醒过你,以你的研究方向,必须要去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这十几年的相关索引;必须要去查硕博士论文的相关论文索引,特别是XX地区的历史学硕博士论文索引;还要去查阅XX学术期刊,尤其是历史类学术期刊这些年的发表目录,和XX相关图书馆馆藏的有关著作目录等。查到与你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论文论著,全部仔细读过之后,你才能基本确定你是否还有必要再去研究这个题目,或者前人的研究还存在哪些明显的不足,你还可以从怎样的角度,深入去考察和研究哪些问题?这一步工作没有做,就着手搜集资料,做大事记,弄得不好会走很大的弯路,浪费很多时间。
你另一个比较大的欠缺是过去在学校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历史研究的论文,因此还不会做大事记。刚刚开始着手做资料搜集工作,熟悉研究题目,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做好大事记。做大事记的方法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但既然是大事记,也就必定有一些必须的基本的要素不能少。一是时间具体,不能笼而统之;二是排序严格,不能前后颠倒;三是时与事要一一对应,不能把发生在不同时间的事情混记在一起(除非是为了对比和提醒自己);四是尽可能线索清晰,宁可另分专题单列大事记,也不要漫无目标,旁枝杂陈;五是每件资料都要尽可能清楚地注明出处或来源,以便比对和必要时查找细节。
所谓历史,其实就是人在时空中位移的过程。由于时间是线性的,且不可逆转,因此人的活动就是有轨迹可寻的,而这种轨迹又必定是按照时间顺序为其前后逻辑的。此即所谓有A点,才有B点;有昨天,才有今天。我们一些人研究历史,之所以常常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往往容易出于叙事的需要或主观认定的相似性,就不顾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或把不同时间的事情生生捏在一起,或颠倒论据的时间顺序,以今天的资料来论定昨天的事情。做好大事记,就是要尽可能避免发生类似的错误,让自己能够严格地依循时间的线索去寻找证据,去了解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也只有在按照上述要求做好大事记的基础上,你才容易发现自己所寻找的资料链上的不足,并且容易在强化时间概念的基础上,加强自己对事物发展因果逻辑的判断力和分析力。很显然,你目前的大事记太过粗糙,且不讲究方法,从中完全看不出事物的发展线索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更理不出你计划中的研究头绪。
关于研究的切入点,即使依照你现有的点滴学术史情况和资料情况,也应早做打算。硕士研究论文,最忌题目大。找到适当的切入点,缩小范围,会对你完善你的大事记和简化你的资料搜集工作,大有助益。上次见面时我已说过,在地方人代会的问题上,你至少有两个切入点可以考虑,一是代表的产生、素质及其代表性问题;一是代表的职权以及代表会议的权能问题。就前者,你需要了解代表是如何产生出来的?是指定,还是选举?或先指定,后选举?为什么会如此?指定或选举的原因及其政策考虑是什么?指定或选举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指定或选举的具体过程怎样?历届代表会代表的成份、职业、学历、籍贯和年龄结构如何,及其不同情况的代表的政治表现如何?历届代表会代表的更换情况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促成的,这种更换带来怎样的变化?历届代表会代表的代表性如何,与选民或单位街道群众关系如何,在多大程度上熟悉自己的权责并行使自己的权责?中共在代表会及其代表产生过程中如何操控,为什么,目的何在,实际效果及自我满意度如何?如此等等。就后者,你需要了解历届代表会的性质和权力是如何规定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要了解代表们如何行使权力,是纯粹听报告举手,还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为什么?代表会对政府的作用怎样,与明文规定的权力的差距如何,原因何在?中共及其政府通过什么办法左右和引导代表会,并使之服从于自己的政治目标?在那个时候,不同情况下代表们的产生办法对代表本身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影响如何?不同情况下产生的代表,其民众的代表性如何,与民众或选民的关系如何,其协助选民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能力与实际效果如何?选民对代表及代表会及其对代表会与政府关系的期待是怎样的,有多少人了解代表会应有的权力和职责?一般选民对政府的不满通常选择何种途径和方式来求得解决,由此看代表会及代表的作用和意义如何,等等。如果你认为这两个切入点可以考虑,并且做过相应的学术史研究,肯定这方面没有做过深入的考察,我意你可以在搜集资料时注意缩小范围。
当然,研究这个问题,有一步工作你还需要去做。就是要注意了解中共自“六大”以来,在苏区,特别是在抗日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及推行普选制和组织民意机关等等的尝试。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以借鉴来比较中共进城后为什么要推行这样一种代表会议制度,它与中共以往的经验有何不同,其最初的目的何在,以及它们之间是不是有万变不离其宗之处。而这种本质之点又如何影响了这种新型政治体制的变化。虽然你做的只是一个地方史的研究,这方面不用下太多的功夫,但了解这些背景,将有助于你开拓思路,并发现新意。


再谈如何写大事记
2005年08月20日 17:37 浏览


有硕士生对如何写大事记很感兴趣,因此觉得前面的信写得过于简略,不容易掌握历史研究论文与大事记之间的关系,以及写大事记的方法与需要注意的事项。因此,我这里就结合我个人的经验再多谈几句。
首先,据我所知,不是每个学历史的人都那么注重做大事记的。这可能和研究的门类不同有关,也可能和每个人研究的方法与习惯有关。但是,以我个人的经验,尽管可能是笨人的经验,我认为研究事件、人物以及思想变迁的历史,恐怕离不开记述相关事件、人物和思想言论变化轨迹的大事记。因为多数研究事件史、人物史或人物思想发展史方面问题的硕士生,理当在起步的阶段,未必一定比我更有经验。因此我是建议他们应当在写研究论文时,除了做好学术史的工作以外,最好先从做大事记开始。当然,有陈寅恪或钱钟书那样大脑的学生例外。
其次,像我当年还没有电脑的时候,做大事记的最笨的办法,就是写卡片。每发现一件自己不了解的资料,每看到一则自己不熟悉的史实,或是每读到一种对于某一事件或某一人物的新的说法,我就会把它用一张卡片记下来。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有进入写论文的阶段,最初只是为了便于学习现代史,因此所记并不限于一个专题。记的方法,就是在右上角标明资料或史实或相关说法涉及的事件的具体日期,正上方标明这则资料或言论的主题,然后具体记录原文,最后注明出处。这样的卡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大事记了,而且找起来非常方便,一看日期,一看标题就知道可能是什么内容。我从上大学时即开始做,做了十几年的时间,包括用了电脑之后好多年也还在做。我的卡片是从1919年开始排起,那个时候一直排到50年代中期。只要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现的新资料,无论是在书里,还是在杂志里,或是在档案馆里、资料室里查阅到的东西,我都会把它们摘抄下来,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日积月累,直到有了电脑,有了方便的复印条件,逐渐放弃手工做卡片时,我已经做了大概有几万张这样的卡片了。时至今日,虽然有许多内容已经过时了,被淘太掉了,但仍有许多卡片还经常在起作用。
用卡片做大事记,有一个好处,就是容易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和不同的主题进行组合。这是因为,当我们关心的问题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时候,所记的资料就会变得十分庞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应有尽有。研究历史,必须要有较宽广的眼界,要注意到研究对象方方面面的联系和任何可能对研究对象形成影响的因素。因此,尽可能全面地记录下任何可能相关的资料,就成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当资料太过庞杂的时候,要想将一件事情理清头绪,反而会变得十分困难。当我们把所有的资料都尽可能穷尽之后,自然就需要把那些关键性的史料挑选出来,如此才便于成完成研究论文的写作。同样,当资料太多了之后,因为写作的主题和角度不同,使用资料的对象也会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对资料另外进行组合与排列。卡片因为每张记述的是一则资料,要想重新排列组合就非常容易。自我感觉,有时使用卡片,甚至比用电脑记录的大事记还要简便。这是因为,利用电脑所做的大事记,往往因为页面的关系限制了阅读,大事记太长时,难免会看了后面忘了前面,需要翻来倒去。虽然电脑可以很容易地复制相关日期的资料内容,然后另外形成文件重新组合成一新的大事记,但操作和使用起来感觉也还是不如卡片来得方便。
再次,用电脑做大事记,办法其实也是一样的。第一是要有准确的日期;第二是要有相关的主题或文件名目;第三是要有准确的内容摘录或概括;第四是要有完整的出处,第五是要按时间严格排序。五者缺一不可。就研究生写论文而言,自然不需要像我记得那么广泛,只要集中到自己准备研究的专题上来就可以了。但道理和方法并无不同。
既然是大事记,那么详略程度应当如何呢?以我的经验,可详可略,视情况而定。
资料就在手边者,可略。只要把上面五要点都做到了,可以简要概括内容,用很少的文字标注出来,用时随手翻看手边的资料即可。但是,第一,内容概括要准确,因为当资料较多,且复杂时,很可能会因为大事记中自己记述得不准确而忽略并遗漏了关键性的史料。第二是出处要准确,因为相关资料一多,出处一旦不清楚,就很可能找不到想找的资料了。这样做的好处是快,前期较省事。
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我意记述要详。所谓详,就是要尽可能做准确的内容节录和较详细的要点概括。这不仅是因为有许多资料可能不在手边,而且是因为太过简略的大事记不利于我们直接利用大事记来进行分析、研究和写论文。与其每看一条大事记就要翻看一本书或一个复印件,不如将主要内容节录下来或详述其要点。这样,开始时虽然费些时间,做研究时却可能省不少事。因为一般只要反复研读大事记上的内容,就能够大致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知道自己还有什么环节没有资料了。而且,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写作时较简单,因为相关内容已经节录下来,只要复制到文章中去就可以了。
最后,如何利用大事记?记大事记的好处,就是容易帮助我们厘清我们所要研究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不至于发生误判。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我们所研究的历史,其实并不是历史上的一个个静止的点,而是一个过程。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注意到某些个静止的点,而不大容易注意到进行到这些个点的具体经过和原因。点是什么?以思想史或学术史的研究为例,就是某人在某天在某书或某刊上发表的被后人认为重要的某段文字。我们有一些学生,甚至是老师,习惯于把这样的某段文字,和其他时间在其他书刊上发表的相关的文字联系起来,然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解释,断定某人有了怎样重要的思想或观点。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某人的思想言论按照时间的顺序一天天地排列下来,逐一地进行考察,我们很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看法。为什么?因为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某人在A时A地相对于某问题的言论和说法,在B时B地已发生了某些改变,到C时C地干脆就没有了类似的言论或说法,甚或干脆有了完全不同的言论和说法。不注意时间场合,不研究话语对象,微言大义式地对待张三李四的言论,通常很容易导致误读或误判。同样的情况,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对于同一事件史,会有明显不同的说法和解释。而当我们把不同文章或书籍所引用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时,往往会发现,这些不同的出现,纯粹是因为他们中有人在使用资料时过于随意,不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使用造成的。特别是在政治史或者战争史研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天几份甚至十几份电报的情况。如果我们只是根据我们的主观倾向性,随意选取其中的一两则电报作为论证我们自己观点或解释我们自己看法的根据,就很可能会造成误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所有电报搜集起来,并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据当天事件发展的具体状况,将电报往返的情况一一对照起来,才能看清楚什么时间哪份电报起了怎样的作用。换言之,我们研究历史的人看历史,更多看的是发展,是变化,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研究就是要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随着时间的迁移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研究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变化,研究这样的变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和结果,这样的影响和结果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等环境下是如何的,放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来看,又是如何的。我们写大事记,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便于从大事记所记述的事情发展过程中,厘清其具体的发展经过,努力地通过种种珠丝马迹发现其间的变化,寻找并解释变化的原因,进而深入了解变化的结果及意义。


再答有关如何编写大事记等问题
2006年01月23日 10:02 浏览


请问杨老师,如何在电脑里把自己所做的笔记立文件夹或文档?而且一旦笔记做多了,您又如何在繁多的笔记里很快地找到您所需要的内容呢?也就是说如何把读书笔记归类和立档呢?比如说您按年份来做大事记,但同一年里发生的事相当多,该如何归类?
答:其实做大事记或做笔记的方法有许多种。你可以笼而统之地将所有事情都按照大事的方式排列起来,也可以为了方便某一方面或某一专题的研究而将它们分门别类做成不同问题的大事记。比如我所举关于武汉时期大事记的例子,就是我专门就武汉政府时期关于工农运动问题从总的国共关系的大事记中拆出来的一部分大事记。事实上,要把所有自己关心的问题都在一个大事记中记下来,肯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通常我们都只是就某一个研究课题可能涉及的内容来做大事记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如果在同一时期,分别做过不同课题的研究,有时候也需要将不同课题的大事记串接起来相互参考,以便从中发现相互的关连。毕竟,历史的发生不是以专题或方面来展示的。
如果要讲到我自己建文件夹的办法,则我通常是建立三种文件夹。一是大事记,即完全按照时间顺序一年一夹(有时可能要一年按时间顺序分为数夹);一是按专题录入文件及相关资料;一是按时间分段录入或拷入相关研究成果。在写论文时则经常要将这三部分,特别是前两部分重新串连。这样做的便利之处是大事记最初可以略为简单明了,按专题录入的资料虽然也是按时间排列,但不必像大事记那样在其中插入各种一般性的信息,可以形成完整的资料夹。写作时,则将专题资料夹中的资料按照大事记的时间一一对应插入大事记中去,合二为一,整个事件的线索和基本资料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当然,即使是就专题或方面来做大事记或资料夹,也还是会有信息浩如烟海的问题。为了便于查找,不妨在录入时多注意加入一些主题词。这样在写文章时使用WORD的查找功能,就能够将相关的内容找出来。当然,即使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相对而言,在大事记中人名、事件名以及其他自己关心的词组,也还是可以成为查找的要件的。必要时将查找到的相关内容抽出来并连成另一个大事记,也是突出问题线索,方便写论文的一个简单的方法。
如果要使编写大事记及其相关各种资料成为一件更科学的事情,也有一些专门的检索软件可以使用。沈志华教授就购买过一个较复杂的软件,只要在输入文件时将软件所要求的一些特别的符号和阿拉伯数字标注在文件的格式中,届时即可随意在自己的电脑内进行你所需要的检索。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和要花钱的东东。
我的一个学生利用WORD所做的类似的工作,可能是最便宜也是最吸引人的一种尝试。他可以将所有用WORD录入的文件全部格式化成左边是标题(或标题化的大事记),右边是根据点击左栏标题的结果展示录入的该标题下的文字内容的形式。如此对自己录入的文件或大事记即可做到一目了然,检索便利。
其办法是:进入WORD将已录入的每个文件的同类题目转化成同样的格式:先选定题目,再选“格式”下拉菜单中的“样式和格式”,如果用的是office 2003的话,“样式和格式”会出现在窗口的右部,选择其中任一标题样式,或自己制作一种样式均可。如果你用的office版本偏低的话,则直接在窗口上部的“格式”栏中第一个,即“样式”下拉菜单(平时可能显示为“正文”或其它)旁边的向下小箭头,即可发现许多样式,选择一种即可。其关键在于要将同一类别的标题作成同一种标题样式,它们会在右部显示为同等的。如果要分类的话,则可把某一类标题做成高一级的标题样式,如此其下面的低一级标题则成为其子标题。2、在“视图”下拉菜单中点击“文档结构图”,那么会在窗口左部出现。
对其它的任何文本,如正文、表格等,均适用此种方法,使整篇文档的格式整齐划一。
上述办法,对于资料已经录入的太多,又缺少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整理的学者,就显得有些复杂了。但它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初做研究的年轻人来说,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对几个博士生选题问题来信的答复
2005年12月12日 12:51 浏览


我已经入学一个学期了,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的选题。找导师商量过两次,导师只是要我自己多读一些书,多听一些课,按照过去自己硕士论文的方向,去选感兴趣的题目。但我对过去所做的社会史方面的题目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很想利用我在英语方面的长处,在中外关系史方面找一个适当的题目来做,却一直不能确定目标。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答:很抱歉,你的问题太空泛了,甚至没有能够给出你的专业方向,我这里也无法给出什么好的建议来。博士生选题,务必要有所设计。第一,要和导师的方向大体相一致,这是为了便于自己的导师给你进行指导。这样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我们今天的博士生培养的体制决定了你很难因为你入学之后发现兴趣不同,而改选另外的导师来指导你的论文(除非你的导师取得了另外的老师的同意)。这是因为其他的导师也有很繁重的研究教学任务和指导自己学生的工作要做,很难对你负责到底。如果你的导师因为完全不熟悉而无法具体指导你的研究,发现你研究中的问题并准确评价你研究的成果的话,会对你通过毕业答辩非常不利。第二,要和自己未来的择业意向尽可能相适应,这是因为许多博士生未来择业并不选择研究历史或从事教学,读历史学的博士生只是转换工作单位,特别是进入大城市和走上从政或从商道路的一个跳板。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通常会建议他们选择一个较易完成,不必特别考虑将来拓展空间的具体的研究题目。而对于一心想要从事学术研究和进入教学行列的学生来说,我就会建议他们在最初选题时不妨野心稍大一点,避免因为博士论文选题的局限,导致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时,发现拓展的余地太小,不得不重打鼓另开张,从而影响到自己将来的学术成长。你的导师建议你尽可能沿着过去硕士论文的方向选题,可能多半也含有同样的考量在里面。你只要留意一下那些毕业后出成果较快,甚至几年之后便在某一方面突显出来的年轻学者,就会发现,他们中多数都是选题较具拓展性且甚少变换方向的。因为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资料的积累和对于所研究的的史实的熟悉。选题方向变化太大,自然不会太有利。当然,如果你实在对过去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想要改换方向,也并非不可以,但还是以取得导师的同意并和导师商量好指导的老师为先。

----- Original Message -----
我对1937年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的“低调俱乐部”问题很感兴趣,也读过一些有关的书和文章,我想知道我能否以这个问题做为我的博士论文选题?如果可以的话,我应当怎样进一步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答:这个题目应该是个比较好的选题。博伊尔的《中日战争时期的通敌内幕》虽然就此已写得比较具体,但毕竟是过去三四十年的研究成果了。新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近些年透露了不少,应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我想你一定看过杨天石教授前两年在《近代史研究》发表的寻篇考证胡适1937年主张忍痛割让东北以避免开战的文章,以及杨先生和其他学者近几年发表的涉及到战时中日秘密交涉问题的有关论文。两年前湖北人民出版的陶希圣后人所写的《“高陶事件”始末》,也提供了相当新的资料。台湾学者曾经出版过《从函电史料观抗战时期的蒋汪关系》,包括台湾学者和国内学者出版过的其他研究汪蒋关系和汪精卫投敌经过的论文论著,尤其是以研究汪精卫著名的邵铭煌、蔡德金、王克文等人的东西,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他像早些年出版的《汪精卫集团投敌》和《审讯汪伪汉奸笔录》等,也是博伊尔所未能利用到的资料。另外必须要读的,自然就是胡适日记、周佛海日记和胡适、陶孟和以及当年汪精卫有其周围诸多政治人物的各种报刊言论了。这些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都会逐渐显露出其重要性。作为博士研究生,你研究这个问题最大的欠缺就是不大容易利用到台湾所藏蒋介石档案和日本外交省保存的相关档案了。不知道你所在的学校和你的导师有无可能帮助你申请赴台查找相关资料。如有可能,最好争取走一趟。但即使暂时实现不了,透过目前已经透露出来前人研究所提供的蒋档和日档中的有关材料,也还是可以做这个题目的博士论文研究的。因为今天来研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其实还在于如何利用大量新披露的文献史料和回忆史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深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站在当时历史人物的角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其所持观点的依据,弄清楚一个个的为什么。一些更为具体的史实问题,可以在毕业以后争取再去日本和台湾进一步搜集和补充。

----- Original Message -----
    现在,我正处于博士论文的选题阶段,已选择了一些题目,但我最感兴趣的是《××××运动研究(1949—1966)》(暂定名)。新中国成立后,党多次发动××××运动,每次都与当时的形势联系有所不同,分析运动开展的原因、过程、特点,并总结其经验教训,或许对今天建立××型社会还有些现实意义。而现在这一问题研究,成果却不是很多。
    请问杨老师,这个题目作博士论文可行吗?有学术价值吗?如果您认为值得研究、值得做下去。这个题目研究的难点、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中共党史专业的同学选题时容易有两种倾向,一是选题太过考虑即得的现实意义,一是胃口太大,总想一下子解决一个大问题。你的选题就有这样的倾向。首先是题目太大,不同时期的××××运动通常有着很复杂的并不完全相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要想在一篇论文中涉及如此多的时期,如此多的背景,然后归纳出一个同一的带有规律性的观点,难度过大。除非你不是从史实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以论带史,否则的话,任何一次具体的××××运动,都足以构成一篇博士论文的基础。而从史学研究的观点来看,也只有将一次次××××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考察清楚了,排除了不同的情况,才谈得上将历次运动的共同点归纳出来加以总结并得出所谓规律性。浅尝辄止,以论带史,太过着眼于即得的所谓现实意义,很难使自己的研究和结论准确客观。当然,做这样一个题目,即使是只就其中一次运动来研究,也需要改变传统的中共党史的研究观念,即只着眼于中共中央如何看问题,而不注意考察运动的社会背景、现实条件、推行手段,特别是其实施过程及其落实情况和具体的社会效果等等。只着眼于中共中央如何看问题,不仅做不深,而且可能会使整个归纳总结距离历史真实较远。但如果把它变成一个上层和下层互动的问题,立体地多方位地来考察的话,就会有很多话题要进行讨论,也才真正能够深入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所发生的一切,看到运动的深层次的背景与种种无疾而终或中途变异的原因所在。至于这样的题目能做不能做,最主要不在它有没有学术价值。对历史问题的任何深入研究,都无疑会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能不能做的关键,首先在于你能否找到足够多的支撑你从历史史实角度进行研究的各种第一手的历史资料。一个题目再好,现有史料条件不支持,都不适于做历史研究。

来源:杨奎松个人网站,见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36c9c0100d28b.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20:54 , Processed in 0.0373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