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0|回复: 0

文贝:社会以文革为中心的裂痕并没有消除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7-20 23: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争鸣中的历史无法完全达成共识。

就历史而言,存在较大争议的时期、人物、事件很多。比如元朝和清朝是否属于中国,中华民族是否包括各民族。商鞅变法的是与非,秦始皇的历史地位。太平天国的意义,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还是护国。戊戌变法是革命还是欺世盗名,五四运动是反封建还是动乱。中华民国在大陆是否实现了宪政治理,中国社会发展的路径是否需要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等等。

争鸣的原意是竞相鸣叫,是在学术等方面各种看法和观点进行争辩

正如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争鸣既是对历史与现实中的事务讨论,也是去伪存真的过程。

共识的意思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的人所寻求的共同认识、价值、理想。在阶级或者说阶层存在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不同站位和不同利益诉求的存在,对历史问题达成共识的概率很低,或者说这种所谓的共识只能是大多数人的趋同,无法完全达成共识。

对“文革”的中央定性与民间争议

文化大革命虽然已被中央定性,只是主流社会的统一定性。这种依靠权力的思想统一,无法也不可能被全体民众接受,出现争议是正常的。

若以1976年计,文革过去整整半个世纪。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并没有因为中央定性而形成共识,其“颠覆性反弹”愈演愈烈。

有人继续颂扬毛泽东,肯定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认为文化大革命对于中国文化的改造,对于官僚主义的整肃,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对于保持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极其重要。尤其在后来出现政治异化、权力腐败和贫富两极分化等问题后,在对比中发现文革许多方面是治理国家所必须的,从而坚定的认为“文革是正确的”。

有人认为中央对文化大革“全面否定”不到位,只在政治上宣判了文革的“死刑”,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政治思想上仍然坚持毛泽东思想,没有从理论上完全抛弃文革思维。实践上仍然坚持中央集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人事上用了一大批文革的风云人物,这些人物都是文革中的积极分子而只是派性不同。对文革的“灾难”没有进行深刻的检讨,没有对文革进行彻底的清算。这种不彻底的否定很可能带来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占人数最多的是一批持有既不全面否定又不全面肯定的观点的人。认为文革应当一分为二的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说文革之前官僚主义不存在,也不能说没有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因此开展一场运动进行整肃有必要。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居功至伟,以“破四旧,立四新”为标志的对封建糟粕的改造,以文艺为中心的文化领域的革命,都是思想解放和打破旧文化精神枷锁的形式和方法。文革对人民当家作主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发扬,人民的参政精神和实践应当肯定和鼓励。文革机构的精简和优化应当借鉴,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应当肯定。对民众民主意识的觉醒和 “造反”及“反潮流”精神应当提倡,是民众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实践活动。同时,文革存在政治挂帅的绝对化和阶级斗争的常态化不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文化禁箍不利于文化多元化和人性化发展。一党专政和党的一元化领导不利于民众多项选择,单一经济管理体制不利于经济的全面发展。运动群众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生活秩序的建立,法律秩序的无序不符合现代文明等等,这些都应当摈弃和否定。

值得深思的“文革”纠结

文革几乎是一场全民参预的运动,各种人物都有不同的表现。社会对文革的纠结,有政治立场,有利益取向,还有对社会不满带来的反弹。

就普通民众而言,真正在意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如果文革之后政权清廉了,生产力得到解放,人们的幸福感提高了,说明文革真的全错了。如果文革之后权力更腐败了,社会不公平了,人们的幸福感降低了,说明文革还有可取之处。

文化大革命作为一场革命运动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政治运动影响到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文革之后实行的改革开放,在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包括政治氛围宽松,经济得到了大发展。政策的灵活性给经济以更大的发挥空间,国家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思想的解放使人们的观念意识有了较大的进步,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余地。知识得到尊重和重视,政策由务虚转为务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人们的心理要求,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

但是,文革后恶化的社会现状是事实。权力腐败登峰造极,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主义公平理念弱化,经济基础被搞乱。人民既不当家又不做主, 权贵集团、官商勾结、巧取豪夺,腐化堕落等不法勾当在光天化日下横行。四旧回潮,社会丑恶严重。信仰缺失,人生观和价值体系崩溃。社会治安恶化,掠夺式经营使国家发展难以为继。

这些社会丑恶正是文化大革命所要革命的,是后天的全面否定带来的恶果。如果能够理性的看待一场社会运动,本着去伪存真,也许中国的发展会更健康更稳健。

文化大革命过去五十年了,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怀念文革? 那些赞美“文革”的“舆论”来自何方?又是那些人对文革仍然抱有好感?如果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话,为什么主流定性与民间讨论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不能用机会主义的思维看“文革”

在有些人看来,中央决议是最好的理由。然而社会是复杂的,不同利益不同立场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会有自己的看法。

历史是面多棱镜,即使是历史学家由于价值观和站位的问题,也无法从整体到局部完全掌握,更况且思想上的客观了。

认同文革并非是否定改革开放,这是两个历史过程。人们既不是抓住文革不放,也不是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某些缺陷而以偏概全。虽然其中有各取所需的问题,更多的人则是理性的看待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两个历史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问题是改革开放是在总结文革错误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文革需要继承的方面却没有承继下来。文革的许多错误没有真正革除,文革所要革命的东西却出现回潮。这些弊端客观上“印证”文革的“正确”,从而使否定文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

“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显然指的是中国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剑指的应当是文革及以前的路线。然而只是一句“全面否定”,并没有告诉人们具体那些是“邪路”,那些是“老路”。

追求西方价值的右派否定文革是否定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否定建国以来所有的“中国模式”。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左派认同文革是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想象中,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这两种极端意识形态的“内战”都阻碍了对文化大革命的检讨与反思,只会撕裂社会造成族群争斗。

不是文革死灰复燃,而是从来就没有走出人们的视线。

问题在于权力层抱着“机会主义”的态度,企图让时间将两种极端思想边缘化。同时想通过重塑一种全新的国家意识形态为政权服务。

莫让“文革”浑浊社会

不可否认的是文革的纠结是中国内耗之一,要使之对社会伤害到最小限度,最有效的办法是放开讨论。

不管是全面否定派还是肯定派,也不论就事论事讨论还是用屁股说话。让大家都畅开欲言,各说各的理。权力层不进行定调,只是为这种讨论创造条件。

这个条件一是充分放开言论自由,只要不违反宪法原则,不对此问题设限。二是公开文化大革命中所有的档案,包括各种会议记录、领导人的讲话、各专案组审查的资料、文革中被处理者的情况等等。

文革已经过去五十年了,当时的司局级甚至处一级老干部大部分已经作古。除非是涉及到国家安全机密,启封这些文件并无不妥。这样的好处是让文化大革命真实的一面展显在公众面前,防止一些人为了个人利益曲笔或造谣惑众。  

虽然经过五十年的努力,作为全面否定的一场运动在消弭影响上并不理想。

文化大革命仍然是社会纠结之一,以文化大革命为中心的政治和社会裂痕并没有消除。任其下去只会浑浊社会,对社会思想稳定不利。2016.4.5


作者博客
http://wenbei.blogchina.com/298413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3 21:46 , Processed in 0.0346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