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5|回复: 3

纪念北京市西城区党史资料编纂者罗省文字四篇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6-1-28 05: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c5eeec2h9a7929effdfb&690.jpg


---悼罗省



  罗省走了,他走得很突然,却又走得很从容。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和他一起写史的同事们谈笑风生,共庆他参与编写的《西城建设史》的出版。我想,他走得突然,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不愿再给人增添麻烦;走得从容,是因为他对自己80年的人生无怨无悔。

  他是一个小人物,最大的官是北京一个城区党政机关的处级干部。在网络上查不到他的名字。可是,在北京西城区的历史上,他却是一个司马迁式的人物。他生在北京,长在西城,他的不凡在于他以自觉的历史责任感,用自己的笔最大限度地记录了建国后西城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他在退休后,不仅参与了《北京市西城区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北京市西城区志》、《峥嵘岁月——北京西城老同志的回忆》、《文革十年》等区史资料的编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熟悉西城的经历,为西城区书写了大量回忆几十年各种历史事件的文章,大大丰富了西城区的历史档案。正如他在一首叫做《退休回顾》的诗中说的:

花甲岁满身离岗,应聘伊始度余年。

沃土耘生五十载,养育之情应报还。

为筹邮市四区访,可行报告献良言。

撰写建国大事记,单就查档卷两千。

首次编纂西城志,自属数百者一员。

《峥嵘岁月》回忆录,传统教育谱新篇。

   “文革”十年皆怵笔,终审上交伏月前。

专题稿件投刊物,弥补大作难盖全。

  一个人经历过一段历史很平常,但能把记录历史作为己任就不是人人能够做到的了。而老罗几乎就象为记录历史而生的。他虽然走了,却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财富,他的名字会和他的历史记录一样是不朽的。他是书写历史的西城“司马迁”。

  我和老罗本不认识,共同受聘参与西城建设史的编写让我们相识。应该说,我们属于两代人,他的热心,他的经验,他的写史的见地曾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而更让我受教育的还是他自觉担当一个历史记录者的角色,为事实求是反映历史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我相信,老罗离我们永远不会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eeec20100o7l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5: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火龙果: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晨,当都市刚刚苏醒的时候,老人已经准备好所有“家当”,整装待发。去档案馆的路上,要倒一次车。老人并不急促,反而多坐几站,到动物园公交枢纽换车,图的是地下通道的安全和始发车的清净。当大多数上班族走出家门的时候,老人已到了档案馆,开始整理前一天收集的资料了。自1991年退休以来,查资料,整理,写文章,出书,成了工作和生活的主旋律。老人虽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体健智清,热情宽厚。他就是西城区人大退休干部罗省,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罗”。

    祖籍丰台的老罗,1947年来到北京城里当学徒。三年后,学习商业百货的他到西单地区第一个国营百货公司,即华北百货公司北京分公司第三门市部(简称“三门”,今西单商场的前身)作了一名员工。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艰苦创业的岁月里,风华正茂的老罗与“三门”人一道,在商业领域开始了稳定市场,组织货源,服务群众,安抚民生的工作,为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体现出坚定、自信、果敢、拼搏和实干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半个世纪的实践演变与锻造中,成为西单商场人的创业精神,也是老罗一生的追求。

   “三门”象一所学校,让老罗度过了一段充实向上,发奋进取,不断提高的青春年华。1955年,老罗调入中共西单区区委组织部工作。从此,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举足轻重的这个中心城区,他与西城人共同经历风霜雨雪,坎坷崎岖的历史进程,目睹见证了西城的兴衰荣辱和沧桑巨变。

   1968年——在文化大革命的狂潮席卷全国后——深秋的一天,老罗和1300多名西城区的干部下放到昌平县“五七”干校劳动,历时十年。个中甘苦,只有亲历,才能咀嚼和品味。当1978年9月回到区委的时候,当年意气风发的老罗,多了一份练达和些许沧桑。十年“文革”,留给西城的又是一副百废待兴,急需拨乱反正的局面。时任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老罗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时期。面对工作摊子大,任务重,头绪多的局面,老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先后参与了阜外街道办事处的筹建、“文革”后首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整治什刹海等重要任务的领导组织工作,为新时期西城区的建设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回忆这些在西城区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大事,老罗十分欣慰:“这段时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职务的原因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事情。”

   正在什刹海整治现场热火朝天工作的老罗,在1984年被紧急招回,任区人大第一工作室主任,开始筹备西城区第八次人大会的召开。随着区级人大工作逐步加强、规范和完善,老罗也到了退休的年龄。



    1991年4月,办完退休手续的老罗并没有意识到他人生中第三个重要时期已经拉开了序幕——1991年5月,被反聘到西城区党史办至今的13年中,借助党史工作这个平台,老罗开始了查漏补缺,拂尘启封,朝花夕拾的工作。孕育了人生几十年的拼搏奋斗,无私奉献,艰难困苦和探索进取之后,一串串丰硕的果实成熟了。对往事的追忆和随想,也使老罗的人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1995年12月和2001年,总计70万字的《北京市西城区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上、下册,简称《大事记》)先后印刷成书,这是西城区第一部系统记录1949年至1999年社会主义时期西城区重大事件的书籍,虽然是非正式出版的内部资料,但凝聚了包括老罗在内的所有编写人员数年广泛收集,反复考证,多方查阅,精心编纂的心血。即使在目前,它仍具有十分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也是西城区党史资料征集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基础。

   1996年,《大事记》的墨香未干,老罗又被聘到西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人副主任,参与《北京市西城区志》(简称《区志》)资料的收集与编辑。《区志》的编写工作历时9年,成书达150多万字,收集的资料数不胜数,是一项浩繁的工程。1999年,《区志》顺利出版发行。次年10月,老罗又回到党史办。

    2000年底,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西城区委拟编辑出版《峥嵘岁月——北京西城老同志的回忆》一书。作为党的生日的献礼,要求力争在2001年7月1日前出版发行。此书实际上的编辑人员只有3人,年届七旬的老罗是其中之一。要在半年的时间里收集整理相当数量的,既有典型意义又有涵盖面,既生动又有历史价值的史实,并编辑成35万字规模的书籍,其中的艰难和紧迫可想而知。但是,通过老罗他们紧锣密鼓的工作,这本汇集了109名署名作者,87篇文章,较集中反映西城区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长期斗争历程,迎接解放,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回忆录集如期发行,并获得好评。

    刚释重负的老罗,在2001年的机构改革之后,独自撑着党史办这个“门面”。接着,在北京市党史研究室的统一要求下,他开始撰写“文革十年”。这么近距离地写一段特殊的历史,一段执政党建设史中格外崎岖和失败的探索,那种轻重是难以掂量,尺度是难以把握的。据说此稿先后6次修改,多次删减补充,凝聚了老罗理性的思索和辛勤的汗水。

   作为西城区半个世纪发展的见证人和13年党史工作的研究者,老罗在湍急的历史河流中,淘取了一串串珍贵的贝珠。2002年,区档案馆创办了《西城追忆》,为老罗的“珍珠”提供了闪亮的“展台”。在迄今出版的11期刊物上,已刊登了老罗的十多篇文章:《西城区重工业厂——建国轧钢厂回顾》;《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沿革》;《西城区街道人民公社始末》;《李富春同志来西城搞调查研究纪事》;《新建阜外街道办事处回顾》;《整治什刹海20周年回顾》;《西城区“五七”干校的建立与撤消》;《文革后首次换届选举》和《逆境拼搏——西单商场盖楼纪事》,等等。这些文章以题点文,以平实质朴的语言,追忆西城似水年华,拾掇淡远的陈年往事,重温如火如荼的奋斗历程。文中描述的历史事件多为老罗亲身经历,对旧事的重提,不仅使老罗感慨万千,自豪不已,也使许多年轻的读者倍感艳羡,对西城多了一份了解和热爱。

   老罗在2003年2月1日,发表了一首诗——《退休回顾》,总结了13年的工作:

   花甲岁满身离岗,应聘伊始度余年。

   沃土耘生五十载,养育之情应报还。

   为筹邮市四区访,可行报告献良言。

   撰写建国大事记,单就查档卷两千。

   首次编纂西城志,自属数百者一员。

  《峥嵘岁月》回忆录,传统教育谱新篇。

  “文革”十年皆怵笔,终审上交伏月前。

   专题稿件投刊物,弥补大作难盖全。

   
老罗经验丰富,勤恳多思,笔耕不辍。问及西城之事,常详尽具体,娓娓道来,即或不清楚,也能提示线索,追根求源,因此,常被誉为“西城之宝”和“西城活字典”。而他自己常自称是西城的“一头驴”,并做《毛驴赞》自谦:
极其普通,无甚美名,索取水草,尽其所能,------,
背负重物,奔走西东,男女老幼,同样待从,
不公之声,视耳旁风,歹意刁难,亦有抗争,
为人服务,奋斗一生。
这首写于2001年10月的小诗是对老罗“慎思、好学、努力、认真”人生诺言和做人原则的具体诠释,诠释背后波澜不惊,蕴厚丰富的人生则是对诺言一丝不苟的践行。
爱好广泛的老罗,退休后除在党史办工作外,还兼职于什刹海诗书画社。这个社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乐园,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纽带。聚会定期与不定期地召开,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迄今,通过老罗等人的收集、整理,诗社已出了3本诗集,刊印了一批老同志的作品,坦露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赤子情怀,抒发了对山川巨变、世态人情的深切感悟和“老当益壮”的不已壮心。老罗虽重点组织、收集,但也常拈笔赋诗,短小诗作偶见报刊之端。一些自愉自励之作表达了处世原则和生活智慧:“结有德之友,交往能久远”,“势利交难久,用时巧欺骗”(《五字歌》)。“工作均须劳筋骨,苦累之中亦含甜”(《退休回顾》)。一些附和交流之作也颇有意:“馆藏西城千年宝,价值无法‘度’‘量’标。字迹图片皆真品,科学发展也难掏。热情服务知人意,不厌其烦‘觅’‘选’‘抄’”(《致区档案馆》)。三言两语,表达了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和赞赏。
虽然爱写,但老罗一再表示“文化不高”,无心成名家。也许,他的作品没有什么特殊的文学艺术成就,然而,这种爱好和“创作”的意义早已超越其本身。忙而有序的工作,热心助人的乐趣,积极健康的爱好,真诚宽容的为人,使老罗的生活丰富多彩,雅静精致,新鲜充实。退休的老罗不仅使自己从事的党史工作和诗书创作硕果累累,还使人生象一首经典的“咏叹调”,拥有华丽的高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57757010007t2.html

又再次载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577570100nr8z.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5: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奇生:老友罗省与《西城追忆》

载于《西城追忆》总第51期 页10-11 2014年03月出版
准印证号
京内资准字2006-L0013

35362.pdf (1.77 MB, 下载次数: 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5: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闯:悼念罗省

载于《西城追忆》总第47期页26   2013年3月出版

准印证号
京内资准字2006-L0013

46576.pdf (2.62 MB, 下载次数: 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1 01:22 , Processed in 0.0786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