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862|回复: 0

梁守福:我在批林批孔运动中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2-5 1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批林批孔运动中

梁守福

〔编者注:本文摘自《乱流浮沉半生缘》一书中第十章:“浪遏轻舟”,标题为编
者所加。〕

批林批孔因何搞起,它不像开始搞文化大革命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舆论准备工作
。批陈、批林已经搞几年了,没有什么新鲜话题,群众对此已无兴趣。从批林突然
与批孔联系起来,至少我当时感到没来由。我记得最早的发端是“走后门”的问题
,什么“后门兵”、“后门工”等等。以后突然批起了“中庸之道”,还有一篇份
量比较重的文章叫《孔丘其人》,这篇文章的出现,有些像《评新编历史剧“海瑞
罢官”》,接着又要清查与林彪有关的人和事。

这场运动又是以“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为名。有了文化大革命的经验,
谁也不愿意再当保守派了,大火一下就漫延起来,大有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之势。因
为毛泽东说过:“七八年再来一次”这样的话。从六六年搞文化大革命算起,到七
四年已有七年多的时间,群众作这样的理解无可厚非。但这次运动目标并不明确,
只好参照六六年的“经验”,炮轰省委总是没有错。但也有人把“孔丘”、“周公
”这些见诸报端的话与周恩来联系起,把矛头指向周恩来总理。但这在当时不占主
流思潮。主流思潮是要揭以李德生为首的安徽省委、省革委会的盖子。一时间,合
肥又是大字报满天飞。由于李德生、宋佩章等省委的主要领导同志都是军队的,林
彪一直主持军委工作许多年,清查与林彪事件有关的人和事,群众把批的矛头指向
李德生、宋佩章等是很自然的。结果省委的工作很被动,加上地方革命领导干部有
了六六年的经验教训,谁也不敢说半句压制群众的话。常委中的几个青年干部除郭
宏杰外,其余无实权,也不能站出来说话。有点实权的郭宏杰是农民出身,又是李
德生培养的,他的大字报比李德生的还多。在这种情况下,宋佩章又想到我和其他
几个青年代表。大约是七四年三月中旬,宋佩章突然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他问我
对形势有什么看法?省委怎么做比较好?

我当时主要建议省委常委要分担子,不能大会、小会都是你一个人讲话。常委
中的王有香、吴从树等他们也可以说话。他们讲,群众有意见,你可以出来转弯子
;你讲话,群众不理解,把矛头指向你,谁来给你转弯子?总不能叫李主任来吧?
这样,你说话越多,群众意见越大,反而更乱。宋插话说:“我让他们站出来讲,
谁都不站出来,我有什么办法?”

我接着说:“那你尽量少讲话,群众运动失掉了靶子闹不长”。宋佩章认为我
的建议很好,但他做不到。听到不同意见,就要顶,而且在大会上与群众顶牛。这
样安徽的局面更乱,派性也开始抬头。这次派性抬头有个重要特点,就是没被“三
结合”的部分造反派头头同参加“三结合”的造反派头头之间产生矛盾。在他们看
来,被结合的都是被招安的宋江式的人物。我们这些被结合进“两委会”的头头说
话没有力量,而且有的还成了革命对象。合肥的局面官方控制不了,民间也无权威
控制,不像六六年的局面。街头上出现:“打倒当代孔老二!”和“打倒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等直接指向周恩来的大标语。但由于周总理在群众的心目中享有崇高
的威望,这股炮打周恩来的思潮受到多数群众的抵制,至少我在“两委”成员中,
在一部分群众中就多次表示过:“如果这次批林批孔运动是打倒周总理,我就解甲
归田当农民。总理辛辛苦苦为革命一辈子,连个亲生子女都没有,最后落个被打倒
的下场,政治有什么干头,不如当农民。学陶源明终身不从政。”

七三年底,由于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李德生从北京军区调到沈阳军区任司令,
但仍然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总政治部主任也未免去。在批林批孔期间,总政的
不少传闻也传到了安徽。什么李德生是“大军阀”、“李德生吹捧林彪”之类的消
息。当时批林批孔又是打着毛主席发动并领导的旗号,为表示对毛主席的忠诚,我
和李胜利、曹在凤等人联名写了几份李德生的大字报。尽管大字报中没有什么重要
内容,但在当时条件下,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其实这件事我很快就感到后悔,我
后悔并不是政治原因,而是做人的原则。李德生处处保我,多次为我说话,我怎么
可以跟风落井下石呢?实在感到愧对于他。所以,在七五年元月召开四届人大时,
李德生以政治局委员的身份看安徽代表,我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去看他。因为我这个
代表就是李德生在周总理那里为我争取的。但李德生并未因为我的过错而不高兴,
他让其他代表去喊我,说要看看我。我带着非常愧疚的心情去看他。我不好意思地
站在门外,李一定要我到他面前去。我觉得这一刻是我有生以来最难受的一刻,有
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在去会议室拍纪录片的路上,他把我拉在他的身边,问我在
那里工作,没等我回答,宋佩章就回答说:“省电子局副局长。”李只是“嗯”了
一声。这一声“嗯!”对我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李德生为他扯起的风帆打了
结。

http://www.cnd.org/CR/ZK09/cr521.gb.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11 20:58 , Processed in 0.033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