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30|回复: 1

刘龙江口述:从“首都兵团”到中学“红代会”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5-11-9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龙江,米鹤都:从“首都兵团”到中学“红代会”
! i7 ^+ f* n+ Y+ l+ R6 Y. l$ ?$ \, \) k. [$ D  C6 N3 r
       文革中的北京中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兵团,是当时北京市最为庞大的一支跨校际的红卫兵组织,也是中学红卫兵“四四”派的前身。刘龙江是其领军人物之一,曾担任过北京市中学红代会的核心组成员、北京市知识青年安置办公室唯一的一名学生副主任。他在文革中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现将他的有关经历和感触整理如下,以记录当年的一个历史片断。 + v' T/ ?5 i/ i9 r" }6 s+ W( ]
4 Y9 Y- Q! \1 L# v
  红卫兵运动发起的土壤
% d, G3 [8 d5 C  1966年,我是北京二中高三的学生。我的家庭出身是革命干部,我在幼儿园、小学都是住读于干部子女比较集中的环境里。北京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在地,形成了一个为数不小的特殊群体——干部子女群体。因此,在考量这场文化大革命时,不能忽视北京的中学在文革整体层面上的特殊位置。 5 g) v3 U3 e9 Y/ X8 I  G! @+ O; e7 a  k
  在文革及以前17年,整个社会就是赤裸裸的“唯出身论”,地、富、反、坏、右,资本家,历史问题、现行问题、海外关系问题涉及的人员及其家属,早已被分成三六九等。只是在中学这个圈子,还是以分数挂帅,还能在理论上挂着“不唯成分论和重在政治表现”这块温情脉脉的面纱。
; x0 ~. o, N9 C8 f2 p  对北京的中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是党的阶级路线在鼓动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造反。他们认为培养革命接班人就是要在学生入团,当学生干部和考大学等问题上以出身划线,应着重培养革命干部子女。这帮最先造反的孩子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因为他们有红色出身和党的阶级路线赋予他们的优势。另外,他们感到党的阶级路线在中学被“考试”扭曲了,他们要求砸烂“分数制”。
* N2 p3 g- c5 ]" b  在1965年,北京西城区的四中、六中、八中,东城区的女一中、二中,学生们就自发地闹过“学潮”,主要就是这部分人发起的。我还领头参与了二中的“罢考”,但被北京市教育局压了下来,只取得“开卷考试”的局部胜利。这口气没有完全释放,文革就开始了,停课搞运动。于是,一帮家庭出身优势者率先成立了红卫兵的组织,后来被称作“老兵”,成为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开路先锋。
$ p! Z$ b3 N$ P2 v) C' r6 O  G + M1 L5 X. C* d8 ?7 ~" _
  “对联”造成学生分裂 ( X# Q& f2 U/ w
  随着工作组进校,由于我是率先给校领导贴大字报的,于是被选为“校文革”的成员。工作组走后,学校依旧由校文革掌权,组织成立了二中红卫兵,我也参加了,而且,还是“首都红卫兵东城纠察队”的成员。
$ ~" P; _; G! i2 ^2 O2 g  8月18日那天,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我带着全班同学到正义路去维持秩序。也是这一天,北京市最早的“破四旧”的“最后通牒”,由二中红卫兵连夜搞出来,次日在社会上散发,开了冲向社会、“打、砸、抢、抄”的先河。 + r. G. D, z8 S- k0 i4 O# ^
  记得工作组撤走没多久,学校大门口就贴出了“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浑蛋”的对联。对联是从海淀区传抄过来的,我们学校也卷入到大辩论中。多数人,至少在表面上都同意对联,反对的声音比较弱。当时我是“班文革小组”的组长,原来的班长下台了,有天晚上他来找我,反复说着:我们家没四旧了,书我都给封了,请你派人来检查。后来没几天,他就因受刺激犯病了。 ( Q: u$ r! Z1 `4 L) i
  我们班也开会讨论对联,我表明了我的态度。我说:对联提出来是有好的愿望,是为了革命的利益。但是不符合党的阶级政策,不利于思想改造,不利于团结。同学们听了,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后来全班公决,只有一个军人子弟保留意见,其他人都赞成我的意见。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高中许多班的学生都到我们班来辩论。我们班和那些班就对立上了,这时已经不再是认识上的不同了,而上升到政治立场、阶级感情的高度了。
" P( ^% k/ W: T4 g1 _8 [  我们虽然不同意对联,但我选择的是中庸道路。不仅和“老兵”观点不同,而且,和写《出身论》的遇罗克的观点也不相同。遇罗克的《出身论》是第二年在《中学文革报》上刊登出来的。由于他是个工人,对社会的情况比我们体会得深得多。他说,在农村、工厂、国家机关,在用人的路线上,存在着阶级歧视、出身歧视、成分歧视,使一些出身不好的青年受到压抑,非常苦闷。他主张的是革命成功后的阶级和解,要求人和人平等。而我们作为城市里的中学生,没有这个感触,对此茫然无知,反而认为遇罗克反对共产党。而到8月下旬“谭力夫讲话”一出来,对对联的质疑就不见了。“讲话”把对对联的态度比喻成当年毛主席提出的如何对待农民的痞子运动,成为怎么看待新生的革命事物的问题了。谭是大三学生,“讲话”本身有说服力:“矫枉必须过正”嘛,稍微“左”点儿又怎么了?“讲话”在社会上也有热烈反响,甚至好多干部都特别欢迎。我们原来认为对联是孩子提出来的,有偏颇,可是“谭力夫讲话”出来之后,没理的东西变成有理的了。
2 ~3 d9 L/ E) @; V+ N/ F  事态发展到后来,争论完全被情绪化笼罩着,成了“划线、站队”的尺度。因为“对联”的事情,我被二中红卫兵和“东纠”开除了。 / J& m/ S; @% ?1 j9 Z

1 z% ?# C0 |; ~8 |2 V% [+ `  创立“首都兵团” . ?& i1 P& ~6 y4 J2 ?
  我那时在学校里就待不下去了。北京各大学在1966年9月相继成立了跨校际的红卫兵组织:“一司”“二司”“三司”,这形势启发了李冬民,我们联系了其他几个学校的头头,都是不同意对联而回不去学校的人,于1966年9月16日在中山公园召开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兵团”(以下简称“首都兵团”)成立大会,封李冬民为“兵团”第一司令,25中的臧振彪是第二司令,我是第三司令。排第四的是二中的汪世光。还有一个人也是二中的。我们核心小组的5个人都是干部子弟,李冬民是组长,臧振彪是副组长,其余3个人是核心组的常务成员,之下是各区、各校的组织。我们打出的旗号是两个:一反对对联;二搞教改,即搞中学所谓的文化革命。 & X$ y+ |4 _) w; _6 q7 c
  “兵团”总得有个地点,我们发现东城区有那么多民主党派的中央委员会都被勒令取缔,就动了念头。我们连夜发“勒令”,把农工民主党、民进、民革和致公党那些民主党派所在地,由我们进驻接管。进去后发现真不错,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宿舍、电话,一应俱全。还有好几部汽车,我们都给接管了。很快,我们的队伍就发展起来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了我们的组织。接着,我们把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员会的地方也给占领了,成为各个区的“首都兵团”分部。
0 l3 H6 K) q- u" l% C  j' V  李冬民的爸爸是北京市二轻局的副局长,文革初期就被打倒了。因此,在“首都兵团”的局面打开之前,我们兵团开会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在下面喊话、递条子,说李冬民的爸爸是“三反分子”,为什么他还坐在主席台上?所以,臧振彪就提出来,在社会上对出身这么看重的情况下,你李冬民是不是回避一下?我赞成臧振彪。我跟李冬民说:既然大家还不理解,不妨就回避一下,你还是“首都兵团”的领导,暂时公开场合少露面,咱们还得有一个合法性和号召力。李冬民的个性很强,说:我爸不是“三反分子”。   正当这时,外地红卫兵向他发出了邀请,于是李冬民就应邀离开了北京。
* W% \5 y& i4 q8 V, v4 }2 S1 Q% e- g ) n9 t' x4 |7 s3 ]2 J2 m8 q
       “首都兵团”成立后,我们开始回到学校发展,这样就和“老兵”冲突上了。当时主要是肢体冲突,推推搡搡。随着文革的矛头指向各级干部,“老兵”很快涣散了。慢慢地在各个学校把“老兵”都轰出去了,“首都兵团”逐渐占了上风。10月中旬以后,李冬民从外地回来,我和臧振彪去北京站把他接回总部。此时,“出身”在中学生中已不是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了。 : {9 s1 U; ?7 d7 q9 e8 r
  a; |& u" A2 t
  靠上中央文革 : g- t$ C0 ~" K& N2 W
  当时,中央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里建立了一个红卫兵联络总站,专门负责联系各个红卫兵组织。当时,“一司”“二司”“三司”,还有“东纠”“西纠”都从那里领经费。我们也是红卫兵组织,而且我们还是全市性的组织,人数比那些组织都多。所以我们也去要过钱,给钱就等于承认你了。可是人家就是不理睬我们。 + R2 |: ^1 g6 a
  大概到9月中下旬,发生了一件事,使我们和中央文革挂上了钩。那时候,抄家风已经过去,可当地的派出所找上我们的东城分部说,有一个有特务嫌疑的人家,你们能否把他家给抄了?我们去了,结果发现这家人好像是华侨,而且和总理的关系密切,有总理写给他的信和他写给总理的信的底稿,还有和总理的合影。去的人立即汇报到总部,我们让他们赶紧把所有抄来的东西都还给人家,别管了。可是,人家还是告到总理那里了。总理让关锋等人查这件事。于是,关锋和戚本禹就找上门来了。我是在得到消息后赶到那里的。这一阵子,为了找领导接关系,我们日夜在红卫兵联络总站泡蘑菇,现在首长上门来了岂能放过? 4 ~' M# p7 M' s& ^* ~- P0 t7 X! W' Q
  关锋对我们说:小将的革命热情是要肯定的,但这家人是为国家工作的,总理指示,一定要把东西都还给人家,向人家道歉。我赶紧处理了这件事。他们到我们的东城纠察队驻地,起先还以为是“老兵”的“东纠”呢,我赶紧介绍了我们“首都兵团”。关锋问我和其他人的出身。这么一问,什么职员啊、工人啊、贫下中农啊,连小地主出身的都有。他说:你们不都是干部子弟?我说,我们反对对联,我们主张搞教育领域的“斗批改”。我记得他们说:“要批斗走资派。”我说,欢迎首长到我们总部去指导。于是,就一起到了我们的总部。关、戚他们看到我们在这么个大楼里,各科室都贴着标牌:什么“宣传部”“组织部”“作战部”,到处都干干净净的。他们也去过“东纠”“西纠”那里,可不像我们这么有秩序。兵团核心小组的12个人都到场了。他们又挨着个地问我们的学校、出身,结果,什么出身都有。我请他们对兵团的红卫兵做指示。他们到了礼堂,由戚本禹讲了一通话。临走时,戚本禹还安排中央文革工作人员张根成跟我们保持联系。
" t- }5 L* c3 U* |/ a/ |: ~- O" ~  没过几天,我们得到张根成的通知,中央文革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他说:江青同志很关心你们,你们准备好点儿。那时,李冬民也回来了。那天,中央文革全体人员都在。接见时,江青把我们每个人的出身都问了一遍,又问了“首都兵团”的宗旨。 , M( Q" o" F; G, P3 B& h
  在中央文革认可了“首都兵团”之后,没多久,总理也接见我们了,并指定周荣鑫到我们这里来了解情况。
! T: P/ ]2 O) }' M3 G2 l 9 k1 x3 P5 A! V

. I! P% A. K' Z  “首都兵团”的活动 & p  X$ C; {1 L% H, T
  我们和中央文革建立联系以后,开始实质性地介入了文化革命:记得是在国庆节之前,在工人体育场批斗王任重等走资派。那么大个体育场,必须得有人维持秩序呀。当时,中央文革找过“东纠”“西纠”,商量了几个方案,最后找到我们。结果,我们把组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以后,他们就通知我们到红卫兵联络总站办理组织登记,发经费、发床、发炉子、发煤。我们就和初期的“东纠”“西纠”一样,算是一个正式的、被承认的红卫兵组织了。 & q9 j6 b' N- k+ H* m- r1 D5 O
  1966年12月16日,“首都兵团”在工人体育馆召开北京市中学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公开批判“血统论”和“东纠”“西纠”。李冬民担任那次大会的主持人。中央文革全体成员都出席了,总理也来了。大会上,有个代表发言,点了周荣鑫的名,批判他扶持了“东纠”“西纠”,压制其他红卫兵组织,而且还说要“枪毙”他。会上,江青讲话也点了周荣鑫、许明等5个人的名,还让周荣鑫站起来向学生们认错。至此,3个多月前8月18日被毛主席支持的文革开路先锋“老红卫兵”,终于被中央文革公开地抛弃和批判了。此时,这些“老兵”的父母,包括我和李冬民的父母,都已经被打倒了。
* s) F0 ]. x0 V7 M. M: i/ E  这期间,周荣鑫来过总部几次。他非常忙,白天根本没有时间,都是夜里来。看到他那疲劳的劲儿,我们赶紧冲咖啡为他提神。有一次他半夜来到我们这里,很紧张,一进门就说:许明自杀,死了。他表现得非常悲切。我们都纳闷了,许明是谁呀?大概他认为我们跟“西纠”的孔丹会很熟,其实我们并不认识。那时候我察觉到他的压力特别大,非常疲劳,眼袋都掉了下来,累得很可怕的样子。我记得,中央文革还勒令周荣鑫到我们那里做检讨。为此,他到我们那里去了有四五趟。天气很冷,又是夜晚,他穿了件军大衣。我们几个核心组的人每次都陪着他喝口热茶,聊聊天。我们还对在“12·16大会”上点了他的名字向他表示歉意:“让您受惊了,我们那个同志不对。”实际上,红卫兵联络总站就是周荣鑫他们搞起来的,是总理想约束、规范红卫兵在社会上的“打、砸、抄”的行为,把分散的红卫兵组织管理起来。在各级组织都瘫痪的情况下,也想借此来维护社会秩序。 / ~; v9 |# W4 @& \% i# K  Q' ]
  总理和中央文革开始几次接见我们是分开的,我们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儿。有一次总理和中央文革一块接见了我们。江青说:你们红卫兵监督我们,我们和总理都说好了,以后接见的时候,中央文革和总理一块见你们,今后我们不单独见你们了。同志们白天都在搞运动,这么晚,我们见你们一次,总理再见你们一次,也是疲劳你们。我们共同关心你们,共同支持你们。当时,我们立刻感觉到上面存在不和谐的地方,怎么成了“两家子”了?
- Z% a- f: M2 ?  E ! c8 f  c4 N% ^6 A1 D7 g* a. d: x$ \' J
保护胡耀邦
- `8 T% z( o/ T6 ]0 p  J/ }( U6 D* j  “首都兵团”的领导班子还是干部子女掌权,对老干部是持保护态度的。有一次,“二司”要批斗国务院副秘书长雍文涛,并对我们说: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他在工作组时期整过你们,咱们一块儿去抓他、抄他的家。李冬民赶紧派人去通知雍文涛。结果“二司”扑了个空。                                                          还有一次,“二司”通知我们:工人造反派要把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带到工人体育馆去批斗,批斗完了再送往“二司”的哪个学校继续批斗。因为我们跟团中央书记王照华的关系挺好,他是我爸爸的战友。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立即决定要把胡耀邦他们保护起来。但开车到团中央去时,已经晚了。再一看,团中央院里有好几辆跨斗摩托车,我们立即就“征用”了。看门人要阻拦,我们理直气壮地说这是“革命需要”!我们赶到工体,批斗会刚开完。我们的小汽车、摩托车,还有一卡车“首都兵团”战士都到了,谎称我们是“二司”的,要把胡耀邦他们拉到体育学院去批斗。那些工人就把人交给了我们。我们一看,除了胡耀邦,还有胡克实、胡启立等。我们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反正都听过大名,一起都拉走了。把他们拉到在鼓楼的总部,保护了起来。我们让他们都坐在大会议厅的沙发上,派人看着,怕他们自杀,也怕他们跑掉。李冬民、臧振彪和我等5个核心组的人,找他们谈话。他们明白了,我们不是要批斗他们的。胡耀邦说:我睡不着觉,需要跟我家里联系,拿些药和烟来。我给他家打了电话,他的孩子送来了饭、药和烟。我对胡耀邦说:药由我们保管,每次你得把药咽下去,别装兜里头,别攒起来。
& J! k* U5 Z+ _; O4 f9 q4 y* n
6 ^% s* h8 ]3 @7 k$ i) m       谁知这么一来,中央找不着人,总理急了,让卫戍区查,找到了我们这里。我们赶紧说:人,是我们保护起来了,我们也没批斗,正好在这里休息几天,你们可以接走了。
7 ~! E+ J2 X" J3 n : l/ B7 Z$ `1 Z% c" q* [" z( L
  掌控“红代会”
6 R( n, H! a6 X7 H  李冬民那时候曾想要筹建全国性的红卫兵组织来取代共青团。事实上,团中央那时已经全垮了。我们认为如果用红卫兵取代团组织,我们有优势:首先我们是在北京,而且北京红卫兵的“东纠”“西纠”都垮了,就剩“首都兵团”了。于是,我们就策划以“首都兵团”为依托建立全国性的红卫兵组织。外地好多地方都有我们“首都兵团”的分支。我们也给中央文革写报告说这件事。中央文革在接见我们的时候说,你们的建议很好。其实,我们的想法和中央打算成立“红代会”的想法并不一样,而且中央对成立全国性群众组织一直十分敏感。
/ K3 G9 @. X# J* t' V( @  大概是1967年1月,李冬民给在新疆串联的我打来电话,说,北京要成立“中学红代会”,还要成立北京市革委会,你赶快回来。我回来以后,他把我拉到市委招待所,丁国钰、吴德都在那里办公,李冬民也在那里办公。他当时已经作为中学生的代表,参加北京市革委会的筹备工作了。他对我说:你回来晚了。你不在期间,中央文革的戚本禹点了5个人参与筹备中学“红代会”,我是组长。其余的,一个是师大一附中的陈永康,一个姓杨的老师;一个是清华附中的刘刚;另一个叫任公伟,101中学的。“首都兵团”只有我一个,但是,中学的天下是“首都兵团”打下来的,中学“红代会”必须以“首都兵团”为主,要成建制地进入“红代会”。
4 e" v3 E0 S4 T) S( u' w8 s- |  “红代会”筹备期间,卫戍区的群工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李钟奇副司令员总负责,作训处处长刘丰协助的领导中学军训的班子。那时候已经在准备军训了,各个学校正以“首都兵团”为主体复课闹革命。中央文革可能认为复课闹革命的旗号革命性不强,就想把有造反倾向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都弄进“红代会”。那时每次去市里或中央开会都是李冬民、陈永康、杨老师、刘刚、任公伟他们5个人去。“首都兵团”的人对这种安排很不服气,幸亏我们有个有利的条件,就是李冬民是筹委会的一把手,并把我安排为筹委会的组织部部长。   V9 t! V/ ?9 i9 Q0 H7 D
  当然,这也是得力于军训。解放军进学校来协助组织中学“红代会”,在组织上就更加有利于已经成型的“首都兵团”。而中央文革指定的那些学校的代表,仅仅是本学校里某个组织的代表,他们并不具备市级、区级组织的优势。所以,在组织“红代会”的时候,就构成了实权在“首都兵团”的格局。
% t* @, X0 O5 i0 E* H, G% j  在筹备“红代会”的过程中,他们5人是筹备组的核心组成员,下面还设有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各区、县也都设立分组织。臧振彪走了以后,这时,“首都兵团”我是二把手。实际运作则由李冬民的同班同学秦喜昌掌控,他是“首都兵团”的组织部部长。我们乘机就把“首都兵团”在各区、县的组织给弄进来了。 8 x' e3 S3 }- t+ ~7 }
  整体上,中学“红代会”其实是卫戍区在主导。军训部队觉得我们是一个很现成的组织,而且政治倾向相对温和,也支持军训,就乐见其成。另外,在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时的汇报中,军训部队提出,任公伟和杨老师出身不好,不合适。刘刚是蒯大富的支持者,军训部队打着上面的旗号说,从种种的情况来看,刘刚不合适当“红代会”核心组成员,只适合做常委。陈永康是军队干部子弟,又和我们是好朋友,人也很正直,大家对他都没意见。军人这么一掺和,决定把他们3个人换下来,我就被选中了。
6 @2 |" }/ P6 k% j6 h  加上我之后,还缺少两个人——清华附中作为红卫兵运动发源地必须得有一个代表,还得有一位教师代表。清华附中革委会推荐了程金香。后来,戚本禹推荐了地院附中一位叫薛玉峰的老师。之后我找我哥去了解程金香,我去地院附中调查薛玉峰。其实军训部队早就捏咕好了。于是,我们三人一起进入了“红代会”核心组。 1 _9 R" G1 Y1 H5 p
  3月份宣布名单的时候,秦喜昌接替我当了“红代会”组织部部长。现成的《兵团战报》,直接转换为《中学红代会报》。如此这般,首都中学“红代会”的成立过程就完成了。
5 M" F$ i. @) ]: ^  d! P9 b  李冬民是“红代会”核心组组长,他进入北京市革委会,担任了常委;我们4个核心组成员,进入市革委会任委员。大学“红代会”核心组由所谓的五大学生领袖组成,组长是聂元梓,担任市革委会副主任。核心组的其他成员,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都是市革委会常委,都比中学的高一格。
3 v1 d: {9 u( E% m) U4 U. Z1 D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李冬民的那个打算——“首都兵团”成建制进入“红代会”就实现了。与此同时,也为“四三”“四四”两派的分野,埋下了诱因。
7 t, C- y/ u4 u- c. x6 n ' \. X$ [" L+ P. J' B" c- r: r$ U
+ o5 p. f* Q" g# I0 m8 y" T
刘龙江,米鹤都.从“首都兵团”到中学“红代会”[J].炎黄春秋,2015,(第3期).
7 T# D, W& x: ]. ^ & W; n. s7 i! |7 j4 ]( U
http://www.17kqk.com/m/view.php?aid=14896&pageno=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1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首都兵团”到中学“红代会”
) U/ F! ]- M+ A, }/ f1 f  }刘龙江 口述 米鹤都 整理
6 ~; a$ y5 i4 H2 J$ `& a$ n   文革中的北京中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兵团,是当时北京市最为庞大的一支跨校际的红卫兵组织,也是中学红卫兵"四四"派的前身。刘龙江是其领军人物之一,曾担任过北京市中学红代会的核心组成员、北京市知识青年安置办公室唯一的一名学生副主任。他在文革中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现将他的有关经历和感触整理如下,以记录当年的一个历史片断。
& k, ^. v' p5 ]/ F1 Q: F  E) H+ F/ G: Z* f. k
/ U" d  N9 }' T
  红卫兵运动发起的土壤" A4 I. s! r; [. |2 w& p
, ^  U$ Y5 c9 h" F

# c! Z$ [6 d3 |9 \  w   1966年,我是北京二中高三的学生。我的家庭出身是革命干部,我在幼儿园、小学都是住读于干部子女比较集中的环境里。北京是中央和国家机关所在地,形成了一个为数不小的特殊群体——干部子女群体。因此,在考量这场文化大革命时,不能忽视北京的中学在文革整体层面上的特殊位置。
; l3 e/ x6 B9 d3 F5 I. P* v( e/ }. s6 v2 f4 ]

, H0 K* J) c6 _: q  @   在文革及以前17年,整个社会就是赤裸裸的"唯出身论",地、富、反、坏、右,资本家,历史问题、现行问题、海外关系问题涉及的人员及其家属,早已被分成三六九等。只是在中学这个圈子,还是以分数挂帅,还能在理论上挂着"不唯成分论和重在政治表现"这块温情脉脉的面纱。. j- ~, ^* o) ~* H6 V+ H
3 k  M# o, B5 t* P' A9 h
- k! K- ^  E- S
   对北京的中学生来说,一开始就是党的阶级路线在鼓动着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造反。他们认为培养革命接班人就是要在学生入团,当学生干部和考大学等问题上以出身划线,应着重培养革命干部子女。这帮最先造反的孩子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因为他们有红色出身和党的阶级路线赋予他们的优势。另外,他们感到党的阶级路线在中学被"考试"扭曲了,他们要求砸烂"分数制"。
9 |2 j8 I8 G% c) J- @
6 }9 \* r; B+ d" \! ~. v) K
& _  y7 ]- e. L& t: o2 q' S2 r* x   在1965年,北京西城区的四中、六中、八中,东城区的女一中、二中,学生们就自发地闹过"学潮",主要就是这部分人发起的。我还领头参与了二中的"罢考",但被北京市教育局压了下来,只取得"开卷考试"的局部胜利。这口气没有完全释放,文革就开始了,停课搞运动。于是,一帮家庭出身优势者率先成立了红卫兵的组织,后来被称作"老兵",成为全国文化大革命的开路先锋。/ o  N- _2 p' e  Q: ~$ u

3 A7 L. d: p0 b  C: C
7 N" f0 V2 @5 ?7 ?4 k  "对联"造成学生分裂4 m4 |, q5 U* G, p( B
' h1 h8 W5 R6 |; L

! j- i/ J( M, B( o0 h) _, Q   随着工作组进校,由于我是率先给校领导贴大字报的,于是被选为"校文革"的成员。工作组走后,学校依旧由校文革掌权,组织成立了二中红卫兵,我也参加了,而且,还是"首都红卫兵东城纠察队"的成员。
4 i; j7 n5 J; M" e
2 J  w% e  r- n+ k  t* m4 `/ J& M1 L; Y/ R/ d4 x* x. I5 p
   8月18日那天,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我带着全班同学到正义路去维持秩序。也是这一天,北京市最早的"破四旧"的"最后通牒",由二中红卫兵连夜搞出来,次日在社会上散发,开了冲向社会、"打、砸、抢、抄"的先河。# d2 _! M/ |$ w

* M0 N# X% T* R  F) q$ |3 u, }
: `5 j3 ~' P+ N4 M   记得工作组撤走没多久,学校大门口就贴出了"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浑蛋"的对联。对联是从海淀区传抄过来的,我们学校也卷入到大辩论中。多数人,至少在表面上都同意对联,反对的声音比较弱。当时我是"班文革小组"的组长,原来的班长下台了,有天晚上他来找我,反复说着:我们家没四旧了,书我都给封了,请你派人来检查。后来没几天,他就因受刺激犯病了。; d2 }* |% C. {' r1 y

0 O& ?% b' u2 o; T- b* F8 c
. S  A1 x& F) a, L6 }   我们班也开会讨论对联,我表明了我的态度。我说:对联提出来是有好的愿望,是为了革命的利益。但是不符合党的阶级政策,不利于思想改造,不利于团结。同学们听了,也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后来全班公决,只有一个军人子弟保留意见,其他人都赞成我的意见。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高中许多班的学生都到我们班来辩论。我们班和那些班就对立上了,这时已经不再是认识上的不同了,而上升到政治立场、阶级感情的高度了。
7 Y2 G/ L' f+ g# [: }! L" }' C2 l

1 G+ |' S3 ~9 ~6 h6 `- u+ n   我们虽然不同意对联,但我选择的是中庸道路。不仅和"老兵"观点不同,而且,和写《出身论》的遇罗克的观点也不相同。遇罗克的《出身论》是第二年在《中学文革报》上刊登出来的。由于他是个工人,对社会的情况比我们体会得深得多。他说,在农村、工厂、国家机关,在用人的路线上,存在着阶级歧视、出身歧视、成分歧视,使一些出身不好的青年受到压抑,非常苦闷。他主张的是革命成功后的阶级和解,要求人和人平等。而我们作为城市里的中学生,没有这个感触,对此茫然无知,反而认为遇罗克反对共产党。而到8月下旬"谭力夫讲话"一出来,对对联的质疑就不见了。"讲话"把对对联的态度比喻成当年毛主席提出的如何对待农民的痞子运动,成为怎么看待新生的革命事物的问题了。谭是大三学生,"讲话"本身有说服力:"矫枉必须过正"嘛,稍微"左"点儿又怎么了?"讲话"在社会上也有热烈反响,甚至好多干部都特别欢迎。我们原来认为对联是孩子提出来的,有偏颇,可是"谭力夫讲话"出来之后,没理的东西变成有理的了。
0 }& ^* K7 n2 }6 i$ I7 D5 Z3 \  `: s- F4 A- S
' X; B4 t1 q" l7 x* k& @5 W
   事态发展到后来,争论完全被情绪化笼罩着,成了"划线、站队"的尺度。因为"对联"的事情,我被二中红卫兵和"东纠"开除了。5 m1 L  ^( A- A6 Y# t) b

6 `2 Q' h9 y% R3 @+ j. O" n' G( f/ t
  创立"首都兵团"
& R& s2 p6 A) ~/ D3 D, a! w& V& O% _% ?) _, b4 Y
6 D  j# M- z' L
   我那时在学校里就待不下去了。北京各大学在1966年9月相继成立了跨校际的红卫兵组织:"一司""二司""三司",这形势启发了李冬民,我们联系了其他几个学校的头头,都是不同意对联而回不去学校的人,于1966年9月16日在中山公园召开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兵团"(以下简称"首都兵团")成立大会,封李冬民为"兵团"第一司令,25中的臧振彪是第二司令,我是第三司令。排第四的是二中的汪世光。还有一个人也是二中的。我们核心小组的5个人都是干部子弟,李冬民是组长,臧振彪是副组长,其余3个人是核心组的常务成员,之下是各区、各校的组织。我们打出的旗号是两个:一反对对联;二搞教改,即搞中学所谓的文化革命。% U; S! K" U( F3 J6 e! b

- r5 C1 g* B0 o  A
% t) S9 O/ v/ Y% h7 s   "兵团"总得有个地点,我们发现东城区有那么多民主党派的中央委员会都被勒令取缔,就动了念头。我们连夜发"勒令",把农工民主党、民进、民革和致公党那些民主党派所在地,由我们进驻接管。进去后发现真不错,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宿舍、电话,一应俱全。还有好几部汽车,我们都给接管了。很快,我们的队伍就发展起来了,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了我们的组织。接着,我们把各民主党派北京市委员会的地方也给占领了,成为各个区的"首都兵团"分部。" O2 G- x* t9 G! p2 r$ C. z: k
3 t* ?: o: A! k
% G  Z% u$ V2 |6 a% b
   李冬民的爸爸是北京市二轻局的副局长,文革初期就被打倒了。因此,在"首都兵团"的局面打开之前,我们兵团开会的时候,经常会有人在下面喊话、递条子,说李冬民的爸爸是"三反分子",为什么他还坐在主席台上?所以,臧振彪就提出来,在社会上对出身这么看重的情况下,你李冬民是不是回避一下?我赞成臧振彪。我跟李冬民说:既然大家还不理解,不妨就回避一下,你还是"首都兵团"的领导,暂时公开场合少露面,咱们还得有一个合法性和号召力。李冬民的个性很强,说:我爸不是"三反分子"。
, @5 q+ c5 O( t; Q- g6 @- \  q) s% C5 f. h) \  g

, _4 {9 U- \: `9 ]% H& E) z. h   正当这时,外地红卫兵向他发出了邀请,于是李冬民就应邀离开了北京。
# S# l5 Y7 Z5 ]. w$ \
$ v+ l1 _# M3 T3 u! M; ]. {8 Y8 @% {9 _( }5 S3 h$ x! ]9 v$ z
   "首都兵团"成立后,我们开始回到学校发展,这样就和"老兵"冲突上了。当时主要是肢体冲突,推推搡搡。随着文革的矛头指向各级干部,"老兵"很快涣散了。慢慢地在各个学校把"老兵"都轰出去了,"首都兵团"逐渐占了上风。10月中旬以后,李冬民从外地回来,我和臧振彪去北京站把他接回总部。此时,"出身"在中学生中已不是个特别严重的问题了。+ T; z0 `; z6 }8 L) K. s( D8 I  v

- u* t% w3 {; r9 \, J9 o
0 S0 M% Q5 C7 `" E1 m+ g9 x6 P  靠上中央文革" C9 U, ^( }8 e4 Y& K+ a

% }5 v) {! P3 Q8 I! Y3 |$ B$ l. B# ~' @
* {; B3 a) j3 D) u   当时,中央在劳动人民文化宫里建立了一个红卫兵联络总站,专门负责联系各个红卫兵组织。当时,"一司""二司""三司",还有"东纠""西纠"都从那里领经费。我们也是红卫兵组织,而且我们还是全市性的组织,人数比那些组织都多。所以我们也去要过钱,给钱就等于承认你了。可是人家就是不理睬我们。
; ]1 d; @% D# ^4 r
, }3 x' e4 a3 d' l4 t& @$ E, x) y+ L
6 e! |  b4 `) |- f; @2 o; h) P   大概到9月中下旬,发生了一件事,使我们和中央文革挂上了钩。那时候,抄家风已经过去,可当地的派出所找上我们的东城分部说,有一个有特务嫌疑的人家,你们能否把他家给抄了?我们去了,结果发现这家人好像是华侨,而且和总理的关系密切,有总理写给他的信和他写给总理的信的底稿,还有和总理的合影。去的人立即汇报到总部,我们让他们赶紧把所有抄来的东西都还给人家,别管了。可是,人家还是告到总理那里了。总理让关锋等人查这件事。于是,关锋和戚本禹就找上门来了。我是在得到消息后赶到那里的。这一阵子,为了找领导接关系,我们日夜在红卫兵联络总站泡蘑菇,现在首长上门来了岂能放过?
+ W8 R7 b$ U9 W0 ?  s4 j7 @' T8 ^4 h$ a. V/ z
- B) M) l& \+ D6 w% K. e" }( X
   关锋对我们说:小将的革命热情是要肯定的,但这家人是为国家工作的,总理指示,一定要把东西都还给人家,向人家道歉。我赶紧处理了这件事。他们到我们的东城纠察队驻地,起先还以为是"老兵"的"东纠"呢,我赶紧介绍了我们"首都兵团"。关锋问我和其他人的出身。这么一问,什么职员啊、工人啊、贫下中农啊,连小地主出身的都有。他说:你们不都是干部子弟?我说,我们反对对联,我们主张搞教育领域的"斗批改"。我记得他们说:"要批斗走资派。"我说,欢迎首长到我们总部去指导。于是,就一起到了我们的总部。关、戚他们看到我们在这么个大楼里,各科室都贴着标牌:什么"宣传部""组织部""作战部",到处都干干净净的。他们也去过"东纠""西纠"那里,可不像我们这么有秩序。兵团核心小组的12个人都到场了。他们又挨着个地问我们的学校、出身,结果,什么出身都有。我请他们对兵团的红卫兵做指示。他们到了礼堂,由戚本禹讲了一通话。临走时,戚本禹还安排中央文革工作人员张根成跟我们保持联系。
% H' P. |9 I9 o! x7 z% c# G
- o* g5 @" B( M( v8 M) ?. U2 B1 r; ~; ~  f9 ?* Q' t4 i+ }* G9 S
   没过几天,我们得到张根成的通知,中央文革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我们。他说:江青同志很关心你们,你们准备好点儿。那时,李冬民也回来了。那天,中央文革全体人员都在。接见时,江青把我们每个人的出身都问了一遍,又问了"首都兵团"的宗旨。1 n+ p# B6 Q' s  l

" y( p2 O' n# r, _( {+ Q, ~& ]
6 R( L2 E, y: |6 X/ N  q, _3 y/ D   在中央文革认可了"首都兵团"之后,没多久,总理也接见我们了,并指定周荣鑫到我们这里来了解情况。$ o1 O2 F" S' O/ k! B" X" D
" k. L. F/ r& E7 g- n4 y/ ~1 Q
$ J1 ~7 M: A4 j' G1 n; @& g
  "首都兵团"的活动3 i' ~$ b4 `7 m+ @# x* E) O; U
6 m% v  |+ A, m. U. Z& s

( }5 W. `! @) y' ~8 J   我们和中央文革建立联系以后,开始实质性地介入了文化革命:记得是在国庆节之前,在工人体育场批斗王任重等走资派。那么大个体育场,必须得有人维持秩序呀。当时,中央文革找过"东纠""西纠",商量了几个方案,最后找到我们。结果,我们把组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这以后,他们就通知我们到红卫兵联络总站办理组织登记,发经费、发床、发炉子、发煤。我们就和初期的"东纠""西纠"一样,算是一个正式的、被承认的红卫兵组织了。! e3 A$ b7 N/ n/ z, m

5 T/ B+ b; {+ ]3 N6 t( W! D# g# {+ D/ S5 m3 i
   1966年12月16日,"首都兵团"在工人体育馆召开北京市中学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公开批判"血统论"和"东纠""西纠"。李冬民担任那次大会的主持人。中央文革全体成员都出席了,总理也来了。大会上,有个代表发言,点了周荣鑫的名,批判他扶持了"东纠""西纠",压制其他红卫兵组织,而且还说要"枪毙"他。会上,江青讲话也点了周荣鑫、许明等5个人的名,还让周荣鑫站起来向学生们认错。至此,3个多月前8月18日被毛主席支持的文革开路先锋"老红卫兵",终于被中央文革公开地抛弃和批判了。此时,这些"老兵"的父母,包括我和李冬民的父母,都已经被打倒了。
* E( G( q6 ^% a! N" h
% F, u; V( A% H6 l5 I; ~- q/ C- @: ~; c" J3 Z( s
   这期间,周荣鑫来过总部几次。他非常忙,白天根本没有时间,都是夜里来。看到他那疲劳的劲儿,我们赶紧冲咖啡为他提神。有一次他半夜来到我们这里,很紧张,一进门就说:许明自杀,死了。他表现得非常悲切。我们都纳闷了,许明是谁呀?大概他认为我们跟"西纠"的孔丹会很熟,其实我们并不认识。那时候我察觉到他的压力特别大,非常疲劳,眼袋都掉了下来,累得很可怕的样子。我记得,中央文革还勒令周荣鑫到我们那里做检讨。为此,他到我们那里去了有四五趟。天气很冷,又是夜晚,他穿了件军大衣。我们几个核心组的人每次都陪着他喝口热茶,聊聊天。我们还对在"12·16大会"上点了他的名字向他表示歉意:"让您受惊了,我们那个同志不对。"实际上,红卫兵联络总站就是周荣鑫他们搞起来的,是总理想约束、规范红卫兵在社会上的"打、砸、抄"的行为,把分散的红卫兵组织管理起来。在各级组织都瘫痪的情况下,也想借此来维护社会秩序。
8 @& B# g1 d6 @% N5 b0 i- @6 o4 Q% Y. V/ _/ Z9 p
' n- B# ]6 F! }; A4 v
刘龙江(中)与谭力夫夫妇7 v, w8 t" A) r
, V. l$ o" q1 a$ ^0 [8 N

/ Y9 q0 S6 ^$ p6 X* }/ P   总理和中央文革开始几次接见我们是分开的,我们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对劲儿。有一次总理和中央文革一块接见了我们。江青说:你们红卫兵监督我们,我们和总理都说好了,以后接见的时候,中央文革和总理一块见你们,今后我们不单独见你们了。同志们白天都在搞运动,这么晚,我们见你们一次,总理再见你们一次,也是疲劳你们。我们共同关心你们,共同支持你们。当时,我们立刻感觉到上面存在不和谐的地方,怎么成了"两家子"了?
, P3 T. D* n: P( Y
/ p. C# A# B- u2 U# j" v# q% `( e" c. _, ^0 g2 i4 s0 {  u! w+ ?
  保护胡耀邦" i5 \+ O- S7 r7 L& E; W( \7 w
" L: r1 h; L, w1 O: H

0 u% S6 w. j, g$ N   "首都兵团"的领导班子还是干部子女掌权,对老干部是持保护态度的。有一次,"二司"要批斗国务院副秘书长雍文涛,并对我们说: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他在工作组时期整过你们,咱们一块儿去抓他、抄他的家。李冬民赶紧派人去通知雍文涛。结果"二司"扑了个空。7 P6 X4 {7 A  _; g$ R; S- U

6 P( s: D; e8 |7 G) U+ {
: a( O/ u& l0 `$ N) S4 o* u   还有一次,"二司"通知我们:工人造反派要把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带到工人体育馆去批斗,批斗完了再送往"二司"的哪个学校继续批斗。因为我们跟团中央书记王照华的关系挺好,他是我爸爸的战友。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们立即决定要把胡耀邦他们保护起来。但开车到团中央去时,已经晚了。再一看,团中央院里有好几辆跨斗摩托车,我们立即就"征用"了。看门人要阻拦,我们理直气壮地说这是"革命需要"!我们赶到工体,批斗会刚开完。我们的小汽车、摩托车,还有一卡车"首都兵团"战士都到了,谎称我们是"二司"的,要把胡耀邦他们拉到体育学院去批斗。那些工人就把人交给了我们。我们一看,除了胡耀邦,还有胡克实、胡启立等。我们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反正都听过大名,一起都拉走了。把他们拉到在鼓楼的总部,保护了起来。我们让他们都坐在大会议厅的沙发上,派人看着,怕他们自杀,也怕他们跑掉。李冬民、臧振彪和我等5个核心组的人,找他们谈话。他们明白了,我们不是要批斗他们的。胡耀邦说:我睡不着觉,需要跟我家里联系,拿些药和烟来。我给他家打了电话,他的孩子送来了饭、药和烟。我对胡耀邦说:药由我们保管,每次你得把药咽下去,别装兜里头,别攒起来。& @; I- e4 O0 ^- A4 y7 X  l3 q4 L
. }9 [2 }: O+ h! p) u! ~5 m! \

0 ~! [! K+ S. O4 B   谁知这么一来,中央找不着人,总理急了,让卫戍区查,找到了我们这里。我们赶紧说:人,是我们保护起来了,我们也没批斗,正好在这里休息几天,你们可以接走了。
* q$ U5 C, L0 i3 W( ]: L, M) s. u0 Z1 U+ g4 I& C/ K8 ]3 \; s* D* G* ]8 Q9 R
- i% V* L  C, h! q$ t
  掌控"红代会"2 |. @' n/ Y. m" E% `- N
: `& S. H9 z' D( U$ t
. }0 f8 Z. a6 p
   李冬民那时候曾想要筹建全国性的红卫兵组织来取代共青团。事实上,团中央那时已经全垮了。我们认为如果用红卫兵取代团组织,我们有优势:首先我们是在北京,而且北京红卫兵的"东纠""西纠"都垮了,就剩"首都兵团"了。于是,我们就策划以"首都兵团"为依托建立全国性的红卫兵组织。外地好多地方都有我们"首都兵团"的分支。我们也给中央文革写报告说这件事。中央文革在接见我们的时候说,你们的建议很好。其实,我们的想法和中央打算成立"红代会"的想法并不一样,而且中央对成立全国性群众组织一直十分敏感。
& a7 d2 x" G: A& d9 Z
0 W6 X. n" @: z4 \% c. s( O0 K. q* p0 b! v. f: C. V
从左至右为陈伯达、李冬民、薛玉峰、江青、刘龙江、林彪、周恩来、程金香7 T. S' K' b. l& K" A
# q' ^9 w9 M/ _3 _( ^
1 ^( `! s; y1 z
  大概是1967年1月,李冬民给在新疆串联的我打来电话,说,北京要成立"中学红代会",还要成立北京市革委会,你赶快回来。我回来以后,他把我拉到市委招待所,丁国钰、吴德都在那里办公,李冬民也在那里办公。他当时已经作为中学生的代表,参加北京市革委会的筹备工作了。他对我说:你回来晚了。你不在期间,中央文革的戚本禹点了5个人参与筹备中学"红代会",我是组长。其余的,一个是师大一附中的陈永康,一个姓杨的老师;一个是清华附中的刘刚;另一个叫任公伟,101中学的。"首都兵团"只有我一个,但是,中学的天下是"首都兵团"打下来的,中学"红代会"必须以"首都兵团"为主,要成建制地进入"红代会"。+ f/ O8 p" D' l, ]" A3 Q

! l4 d4 e" ], b! |2 [  D# N9 I3 d1 K) z- l% `' x* y; P
   "红代会"筹备期间,卫戍区的群工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李钟奇副司令员总负责,作训处处长刘丰协助的领导中学军训的班子。那时候已经在准备军训了,各个学校正以"首都兵团"为主体复课闹革命。中央文革可能认为复课闹革命的旗号革命性不强,就想把有造反倾向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都弄进"红代会"。那时每次去市里或中央开会都是李冬民、陈永康、杨老师、刘刚、任公伟他们5个人去。"首都兵团"的人对这种安排很不服气,幸亏我们有个有利的条件,就是李冬民是筹委会的一把手,并把我安排为筹委会的组织部部长。. c6 D" E7 w" K  C0 S
/ Q( v; P6 W; Q+ A
8 ~* |3 P6 T# C9 T6 m8 {
   当然,这也是得力于军训。解放军进学校来协助组织中学"红代会",在组织上就更加有利于已经成型的"首都兵团"。而中央文革指定的那些学校的代表,仅仅是本学校里某个组织的代表,他们并不具备市级、区级组织的优势。所以,在组织"红代会"的时候,就构成了实权在"首都兵团"的格局。
& k9 C0 a( n3 K7 T; N3 h
2 T( B9 U* F4 {8 c7 ~, B# u, N$ a
! W2 A- R- u9 r4 Q) u   在筹备"红代会"的过程中,他们5人是筹备组的核心组成员,下面还设有宣传部、组织部等部门,各区、县也都设立分组织。臧振彪走了以后,这时,"首都兵团"我是二把手。实际运作则由李冬民的同班同学秦喜昌掌控,他是"首都兵团"的组织部部长。我们乘机就把"首都兵团"在各区、县的组织给弄进来了。: T  D  T6 B# g- W( r
& H. {9 S9 X; t) ?, S" o
$ c, f5 P4 |- x: `" J
   整体上,中学"红代会"其实是卫戍区在主导。军训部队觉得我们是一个很现成的组织,而且政治倾向相对温和,也支持军训,就乐见其成。另外,在筹备工作基本完成时的汇报中,军训部队提出,任公伟和杨老师出身不好,不合适。刘刚是蒯大富的支持者,军训部队打着上面的旗号说,从种种的情况来看,刘刚不合适当"红代会"核心组成员,只适合做常委。陈永康是军队干部子弟,又和我们是好朋友,人也很正直,大家对他都没意见。军人这么一掺和,决定把他们3个人换下来,我就被选中了。8 j5 E5 U4 O0 Y, v4 \

7 B; f; |* I8 Q8 F% h4 W6 m) w8 \+ L
* k6 C+ q$ T- `   加上我之后,还缺少两个人——清华附中作为红卫兵运动发源地必须得有一个代表,还得有一位教师代表。清华附中革委会推荐了程金香。后来,戚本禹推荐了地院附中一位叫薛玉峰的老师。之后我找我哥去了解程金香,我去地院附中调查薛玉峰。其实军训部队早就捏咕好了。于是,我们三人一起进入了"红代会"核心组。9 y+ `+ q) l" ?% ~

( U' t- j0 K& ~+ D0 {9 _- a5 A
2 c. p' C% ]8 j$ ?4 F( s   3月份宣布名单的时候,秦喜昌接替我当了"红代会"组织部部长。现成的《兵团战报》,直接转换为《中学红代会报》。如此这般,首都中学"红代会"的成立过程就完成了。
. T/ ?8 s" E3 P# @* ?李冬民是"红代会"核心组组长,他进入北京市革委会,担任了常委;我们4个核心组成员,进入市革委会任委员。大学"红代会"核心组由所谓的五大学生领袖组成,组长是聂元梓,担任市革委会副主任。核心组的其他成员,蒯大富、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都是市革委会常委,都比中学的高一格。
7 |+ q& L# J" V& O9 a$ M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李冬民的那个打算——"首都兵团"成建制进入"红代会"就实现了。与此同时,也为"四三""四四"两派的分野,埋下了诱因。■+ E6 f) @) I& X4 }8 M  F
(责任编辑 王彦君)5 ]: y* v/ V$ T' h9 f! q2 E

+ i, M: F. j. n; N- F0 H
: N2 F% c. e- s6 rhttp://www.yhcqw.com/50/9792_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7 07:51 , Processed in 0.1136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