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539|回复: 1

裘燕江:胡乔木词《沁园春·杭州感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0-24 06: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乔木词《沁园春·杭州感事》

作者: 裘燕江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中心工作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又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1957年至1966年5月这十年中“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①
从1941年起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连续达廿多年的胡乔木,在1980年11月6日致邓小平的信中说“毛泽东的晚期思想(后‘决议’中采用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这一提法)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产物,除林、江、康、陈外,党内有些同志也起了助长作用。”②这是正确的,其中也包括胡乔木自己。即以从1964年开始的杭州大批革命文物以及碑、亭、柱、像、牌坊等被拆、被毁事件来说,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64年,胡乔木因为“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③,在杭州西湖汪庄5号楼养病,住了一年半时间④。从1964年10月至11月,胡乔木写了十六首词,后以《词十六首》为题发表在《红旗》杂志1965年第1期。其中有一首“带着鲜明的政治印记”的“习作”:“沁园春·杭州感事”,与上面提到的历史文物被拆被毁事件有密切关系,因特介绍于下:
沁园春 杭州感事⑥
穆穆秋山,娓娓秋湖,荡荡秋江。正一年好景,莲舟同采;四方佳气,桂国飘香。玉绽棉铃,金翻稻浪,秋意偏于陇亩长。最堪喜,有射潮人健,不怕澜狂。
天堂,一向宣扬,笑今古云泥怎比量!算繁华千载,长埋碧血;工农此际,初试锋芒。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羞污半面妆。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
(加“·”处系均毛泽东修改的文字)
这首词送毛泽东润正时加了旁注:
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且与事实不合,故不宜加上那个说明。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⑥
1964年12月5日,胡乔木致信《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编辑部,说词“多关时事……内杭州一首借指文化革命。”⑤力图将这首词和毛泽东加的旁注政治化、中央号令化,变成颁给地方党和政府必须执行的党政命令。在信中他接着说:“但国内至今庙坟如此之多,毒害群众,亦觉须加挞伐……杭州一呼,全国响应的日子,想亦不远。”⑤
1964年12月2日,胡乔木再寄给毛泽东三首词,并报告:“《沁园春》一首,在此曾给林乎加同志(注:当时浙江省委书记)和陈冰同志(当时浙江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看过。后来又把其中提出的意见同霍士廉(当时浙江省委副书记兼副省长),曹祥仁(当时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两同志说了,得到了他们的完全同意。省委决定对西湖风景区进行改造。《浙江日报》已登了十几封读者来信,要求风景区也要破旧立新,彻底整顿,把苏小小墓等毒害群众的东西加以清理。这是你多年以前就提出的主张,在现在的社会主义革命新高潮中总算有希望实现了。(毛泽东批:‘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此事待有具体结果后再行报告,以便能在北京和其他地方有所响应。”⑤胡乔木要把此做法推向全国,助长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
1964年12月2日,在胡乔木致毛泽东信发出的当天,浙江省及杭州市有关当局就迫不及待地采取了行动。当晚,省市领导动用劳改犯在探照灯照耀下,在杭州西湖孤山和西泠桥附近,匆匆忙忙地平毁了三十座古墓。其中部分遗骨被盛入瓦甏中,连同墓碑等扔在龙井双峰村,吉庆山麓马岭坡(里鸡笼山)偏僻的山岙中。
1964年12月11日,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向西湖公社示范大队征用了十五亩土地,把二十余穴老百姓的坟墓拆毁,并砍掉一些杂木,作为辛亥革命烈士和政治文化名人的墓地。至12月15日,草草修建成十座小型合墓,即:
1.裘绍和尹维峻墓;
2.浙军阵亡将士墓;
3.徐锡麟、马宗汉和陈伯平墓;
4.陶成章、杨哲商和沈由智墓;
5.陈模墓;
6.苏曼殊墓;
7.林启墓;
8.徐寄尘墓;
9.惠兴墓;
10.林寒碧墓。
原来的三十座古墓中的各种陪葬物(金、银、宝石、玉器等)和地面附着物(房屋、土地、石材、树木等),统由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处置。其中被毁坏的碑、亭、柱、像、牌坊等有:
1.秋瑾小碑亭;
2.裘绍、尹维峻墓地,石望柱、石狮;
3.武松牌坊;
4.徐锡麟等人石像、石碑;
5.苏曼殊碑塔;
6.王电轮石塔;
7.苏小小石亭;
8.冯小青诗碑;
9.林启牌坊;
10.陈模石塔;
11.林和靖牌坊等等。
从1964年12月3日晚上开始,又在湖滨拆除“八十八师淞沪战役纪念碑”、“北伐纪念碑”、“陈英士像基座”等,至9日结束。12月4日晚上,还拆除了“云栖寺的莲池大师塔坛和佛像”、“六和塔内的三十个菩萨”、“关闭净慈寺并去掉立牌”、“关闭并改装上天竺、中天竺庙宇门面,拆除了佛像”。⑦
12月3日成立了省市文物整理领导小组,由王黎夫、顾春林、陈冰、于冠西、朱之光、张英田、罗永法、徐俊、季炳钧、朱丹等组成。12月4日,市园林管理局写成“关于清理坟墓、碑塔、庙宇情况”战报,呈杭州市长王子达、市委书记万进东、李元贞,报告这三个歼灭战的成果。
12月5日,胡乔木在给《人民文学》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信中说:“令人高兴的是,杭州孤山一带成堆的坟墓,……已经在十二月二日分别情况迁移和平毁,西湖风景区内各种反动的、封建的、迷信的、毫无保存价值的建筑和陈设,也正在有计划地清理和改造。……杭州一呼,全国响应的日子,想亦不远。”⑤
12月8日,《浙江日报》发表了“西湖园林清理坟墓碑塔”的长篇报道。说杭州已经“扫除腐朽反动的思想影响,改变与‘鬼’为邻的不合理现象”,广大人民“热烈拥护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中的这一重大措施”。
继西湖主要风景区清理以后,杭州市中心区和主要干道上的坟墓、石碑、墓道、牌坊、华表、纪念表、佛像、匾额等,从1964年12月下旬开始也分批拆除。到这年年底为止,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批清除的有牌楼五十五个、石碑五块、匾额三块、纪念塔表二个、石刻佛像二处、路牌九处、市区大小坟墓六百余座。至1964年12月31日为止,在各区共拆墓七次:第一次三十个、第二次十五个、第三次五十八个、第四次五百二十七个、第五次二十五个,总计六百五十四个(内二十八个迁葬)⑧。在市郊区的石桥公社,1963年7、8月已迁移坟墓五千二百余座⑨。
所拆坟墓、石碑等,有据可考的有:
1.九里松石莲亭二十个外国传教士墓群(包括原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父母墓);
2.灵隐的紫竹林谭氏墓道牌坊及界石;
3.蒋氏五代墓;
4.浙大支路的丁氏墓道;
5.洪春桥三台山的张葆庆等四个墓;
6.茅家埠的石碑坊五座;
7.杭富路四眼井的叶尔章牌坊及石人石马;
8.玉皇山的“三曹师路”和“光明觉路”牌坊;
9.开元桥的石牌楼;
10.缸儿巷的张光烈旌表及其母牌坊;
11.中山中路的多福将军文天祥庙牌楼及碑;
12.劳动路的重备涌金河石栏碑;
13.四宜路的花牌楼百令寿妇沈周氏牌坊;
14.南山路上的回教哈提亚氏及二从者坟;
15.胜利路上的梅花碑(乾隆题);
16.清泰街上的焦棋杆纪念表;
17.胡庆余堂附近的吴山游览三公祠路碑;
18.吴山的崔府君赞石碑;
19.吴山的太多庙中兴观木牌;
20.吴山的弥勒佛石像;
21.吴山的东岳庙“庙志碑”;
22.吴山的天解殿石碑;
23.吴山的石观音庙三石碑;
24.吴山的承运观直匾;
25.吴山的石刻南无阿弥陀佛;
26.竹竿巷的孝子坊石牌楼;
27.天水桥的大石牌楼及柱史(纪念湖广道监察御史);
28.艮山门外河上的来鹤楼南薰亭匾与碑和石栏干信士捐助名单;
29.万松岭的万世师表石牌坊;
30.万松岭的印尼侨眷魏沈氏墓道碑;
31.凤凰山第一军阵亡将士墓。紒紛矠
1965年1月9日第三批拆除(包括准备拆除的)有:
1.中山公园的朱文忠公祠匾额;
2.杭徽路道古桥李鸿章所立牌坊;
3.花坞果园东岳上寿宫四块石碑;
4.花坞果园东岳上寿宫的道光四年节孝碑坊;
5.花坞果园东岳上寿宫的汪氏墓道石碑坊;
6.营门口的萧山陈康氏的石牌坊、石亭、石碑、华表及墓和俞公泊墓道及华表;
7.留下杨家牌楼的明湖广按察司按察史杨玄荫神道;
8.五云山牌坊;
9.梵村的奉旨禁碑;
10.留芳岭的王氏墓道(清台州府付协统)、牌坊、华表、石亭;
11.解放路金衙庄两浙忠义祠的碑亭、石碑、万古如生横匾和同治御笔“湖山生气”;
12.中山中路资福庙菩萨十三个;
13.云居山的孝女坊牌坊;
14.红门局的武当遗迹小石碑坊;
15.四宜亭的十眼井石碑“郭璞圣井”;
16.四宜亭的前太阳庵残存三个菩萨二佛座;
17.四宜亭的天主教“圣心总院”横额;
18.吴山石刻“忠孝节义”;
19.六公园的钱塘门旧址纪念表;
20.六公园的沈玉书妻李氏牌坊;
21.众安桥的忠显祠岳飞父子初葬处(衣冠冢、有石碑和铜钟);
22.凤凰山的梵天寺前两石塔;
23.金祝牌楼的宋忠烈金祝相公神道;
24.军区招待所内的前孔庙四座石亭;
25.桃园岭的天主教修士墓群;
26.保俶塔的重修宝石塔记石碑;
27.桃源啤酒厂附近的“古方井纪念表及石碑”。紒紜矠
“对杭州西湖风景区改造,破旧立新,彻底整顿,把苏小小等墓毒害群众的东西加以清理。”据胡乔木1964年12月2日致毛泽东信,这是毛泽东多年以前就提出的主张。⑤
但周恩来总理对这种破坏历史文物的做法曾经提出不同意见,他曾委托陈毅给浙江省委打电话,要求某些被拆的墓道等依原样仍旧迁回原处。他又亲自打电话给浙江省领导:“你们想把西湖风景区搞整齐些的原意是好的,但这些古迹是西湖景色的一角,有些人对它还有一定的感情。这次拆迁不要你们作检查,费用全部由国务院负担。”早在1957年,周恩来在杭州的一次会上还曾说过:“你们杭州也是一个革命的地方,徐锡麟、秋瑾等人的墓都在这里。为什么我们要纪念他们?因为他们这一代推翻了满清,是我们的前一代人,也就是我们天安门前烈士纪念碑上有份的人。”当年3月,他陪捷克斯洛伐克总理西罗基游览净慈寺,发现寺前康熙,乾隆的题字碑模糊不清,就说:“不要把它搞得污七八糟,已经看不清楚了,应该搞得干净些。”紒紜矠
1963年2月17日,国务院批转了“内务部关于烈士纪念建筑物修建和管理工作的报告。”明令禁止拆迁烈士墓。文件规定:“已经散葬的烈士坟墓,今后一般不再迁葬。”紒紞矠
1965年1月28日,胡乔木给读者徐拒沿写信说:“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上文的土偶妖骸所指很广,并不限于有形的庙坟,一切旧文化中的偶像骸骨都包括在内,对这些东西必须进行很艰巨的长期斗争。这里用‘倚天长剑’,是为了加强声势和渲染形象,只是一个比喻,当然不是说依靠武力或单纯行政力量。“谁共我”也只是以群众的一个呼吁,并不就是说依靠少数人。”紒紟矠这时,杭州市区、郊区拆毁文物已经基本告一段落,胡乔木要把它推向“一切旧文化中的偶像骸骨”,发动一场持久的文化大革命。
就在这封信发出后几天,春节前几天,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决定拆除西湖孤山西泠桥附近的钢筋水泥砌成的秋瑾墓(1964年12月20日深夜已拆除了秋瑾墓上的小碑亭)。一天深夜,园林局拆墓工人炸开了秋瑾墓,凿开了秋瑾烈士棺材,取出秋瑾遗骨旁的一把短剑、金银首饰、红色绣花鞋等遗物或陪葬物,把她的几根遗骨置入瓦罐中,匆匆送去龙井路边双峰村吉庆山脚马坡岭,埋入早已挖好的土坑中,既没有造墓,也没有树墓碑。
杭州市风景区这最后一座坟墓——秋瑾墓被毁后,1965年3月6日,杭州市园林管理局作了最后一份报告:“西湖风景区拆除和迁移坟墓的情况”,上报省市各级领导。
从以上所叙事实,说明从1964年12月2日开始的杭州文物“清理”运动”,是由毛泽东发起,而由胡乔木推动的。而地方党、政府积极配合,雷厉风行,因此也应该担负一定的责任。

注:
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人民出版社注释本,1981年版。
②胡乔木致邓小平并转中央政治局信,《胡乔木书信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页。
③胡乔木1965年1月21日复耿庆国的信,“胡乔木诗词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205页。
④贺玉泉:“我为毛主席管图书”,毛主席在杭州的日子,杭州市档案馆编,2003年1月,P173。
⑤“胡乔木诗词集”,同上第188、193页。
⑥“胡乔木诗词集”第71、190页。
⑦“西湖风景区破旧立新情况”,杭州市人民委员会工作动态,第八十六期,1964年12月19日。
⑧“关于我局拆除碑坊及坟墓统计情况”,市园林管理局王奕田给市人委办公室沈良和的报告,1964年12月31日下午1时30分。
⑨“杭州市区第二批坟墓、石碑、牌楼的处理情况”的报告。杭州市园林管理局,1965年1月11日。
紒紛矠“杭州市区第二批清除的主要坟墓、牌坊、碑、塔名单”。杭州市园林管理局,1964年12月下旬。
紒紜矠“杭州市区第三批已清除和准备清除的主要坟墓、牌坊、碑、塔名单”。杭州市园林管理局,1965年1月。
紒紝矠陈汉民:“伟人与西湖”,风景名胜杭州西湖专辑,1992年,第7页。
紒紞矠国务院文件,国秘字863号,1963年12月20日。
紒紟矠胡乔木1965年1月28日答读者徐拒沿信,“胡乔木诗词集”,第207页。


浙江文史研究馆 《古今谈》2004年第1期

http://dfwx.hzlib.net/detail?record=113&&channelid=597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4 06: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4年杭州掘武松墓掘出了什么?


       1964年,正当中国社会生活急剧泛政治化之际,毛泽东秘书胡乔木在西湖汪庄5号楼休养时写的一首《沁园春·杭州感事》,成为拆墓风波再起的由头。胡乔木的原词是“土偶欺山,妖骸祸水,西子犹污半面妆。天共我,吼风奇剑,扫汝生光!”该词送毛泽东审阅时,毛泽东“终日把玩推敲”,最后将末句改定为“谁共我,舞倚天长剑,扫此荒唐”。修改后还加了批注:“杭州及别处,行近郊原,处处与鬼为邻,几百年犹难扫尽。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便以为问题解决,太轻敌了。至于庙,连一个也未动。”这阕毛泽东亲笔改过的词,以大字(新四号)在当时的《浙江日报》第一版显著位置刊布,成为“拆墓运动”的檄文。
       于是,杭州开始拆古人墓,除了秋瑾等人的墓之外,还有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武松的墓。
       那么,武松史上真有武松吗?
       地方史籍如《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等都曾明确记载,称武松为北宋时的杭州提辖,原是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并强调“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
       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倚仗乃父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武松对其恨之入骨,于是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门前,待蔡鋆出门之际,暴起猛刺,当即杀死了蔡鋆。而后武松被官兵蜂拥围攻,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其于西泠桥畔”。
      这样说来,史上还真有个武松,与《水浒传》中的描写也大体相当。
      那么,真有他的墓吗?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认识一个人,这个人叫姜丹书。
      姜丹书先生(1885—1962),字敬庐,号赤石道人,斋名丹枫红叶楼,江苏溧阳人,迁居杭州他终生在艺术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为培养我国艺苑中的奇花异卉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姜先生一生写了很多著作,如《美术史》、《艺术解剖学》、《透视学》、《艺术解剖学三十八讲》、《丹枫红叶室诗草》、《敬庐画集》、《艺术论文集》、《建筑通解》等。他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了同年好友吴剑飞见到武松棺椁的情形:“吴剑飞九岁时(1894年),有一天走过杭州涌金门,正巧瞥见一具棺材被修城墙的工人起出来,和头(尸体头部靠着的棺材正面板)上题曰‘武松之柩’,宋体字,每字大约六寸见方,凸刻,贴金,金色未变,全棺完好,比平常的长大,漆色黑里泛红。”“初以为此是空冢、想象冢或衣冠冢。不料一经掘发,赫然有棺,且长大,而棺木已朽,从朽缝中窥见其骨亦颇长大,乃即壅复原状。”姜丹书还提到,后来武松墓迁到西泠桥,由上海滩流氓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三人出资,在原址上建造了墓碑。此事也在《上海老中医眼里的杜月笙》一书中得到了印证。该书称,西泠桥畔“武松墓”当年落款具名的,正是黄、张、杜三人。
      看起来,武松墓也是有的。
      那么,1964年掘开了的武松墓,人们看到了什么呢?里面有武松吗?
      当时的报道这样说——腐朽的棺柩里,确实有白骨,然后工人们把遗骨盛进骨瓮,也由汽车运往鸡笼山的乱坟堆中安葬。
      原来是这样。
      2004年,为充分挖掘西湖的历代传统文化,在广大市民游客的要求以及专家学者的论证基础上,决定在原址恢复武松墓。复建的武松墓位于北山街西泠桥畔,苏小小墓西边50米左右,面对的是秀丽的西湖。武松墓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武松墓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这是由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撰写的。意思是说: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武松都不愧为一代豪客,盖世英公。重新修复的墓都是根据老照片上的图案“依样画葫芦”的,称得上原汁原味。

http://www.zgnongli.com/minsuminfeng/nongliwenhuaxinwen/885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1:48 , Processed in 0.0514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