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11|回复: 1

王恩眷:人民大会堂“枪击事件”调查始末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10-12 08: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恩眷

窗户上发现枪击弹孔

人民大会堂北窗玻璃遭“枪击事件”发生在1966年2月2日。
2月3日上午8时,公安部于桑副部长通知我(我当时任公安部三局副局长,主管刑事侦查工作)速带技术人员前往人民大会堂勘察“枪击事件”现场,调查此事。当我带着技术员王广沂等人赶到人民大会堂时,已有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汉臣、治安处副处长朱培鑫在现场。据初步了解,2月2日下午2时许,大会堂服务员发现大会堂北侧西头二楼半的双层玻璃窗被打了两个洞,像是枪打的。经勘查外层玻璃有两个孔洞,有明显成蜘蛛网状放射形裂纹:里层玻璃只有一个孔洞,一个未击穿的弹着点痕迹,在夹层玻璃窗之间的底部有一个弹头,提取检测为5.6毫米,弹头顶端倒转成小蘑菇形。初步判断,像小口径枪弹头,放大镜下可见弹头上有6条枪膛纹线。

周总理亲临现场指示

2月3日上午10时,中央警卫局副局长杨德中同志陪同周总理来到现场。总理进门就问: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来人了吗?杨答来人了,当即把我与刘汉臣同志介绍给周总理。我简要汇报了初步勘查情况。周总理接过技术员手中的放大镜观察窗玻璃的孔洞和弹头,又把窗外的环境了望一遍,随即对“枪击事件”的调查工作做了指示。
首先批评调查工作缓慢。他说,案子发生快—天了,基本情况还没有搞清,查案工作这样慢腾腾的怎么行!总理指出,人民大会堂遭枪击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个房间的后面就是宴会厅,要从政治上考虑是不是敌人破坏。对这件事要高度重视,当成大事来办,绝不能等闲视之。
接着总理对查破工作做了指示。他说,看了玻璃上孔洞的裂纹和弹头,像枪击的,但要找验枪专家对弹头进行技术上的检测,弄清究竟是小口径步枪还是无声手枪打的。又说,要研究是从什么方向、什么位置打来的,要从几个方面调查,主要查小口径枪和无声手枪;查当天从西长安街通过的敞车,从中发现线索,进行追查。
总理问,这事通知总参、总政、北京卫戍区没有?马上打电话通知他们的主要负责人来人民大会堂看看现场,再开会研究组织查破。由公安部统一负责,各有关单位参加,组织查破工作,明确任务,分头去办,要火速行动,昼夜不停,要在一两天内查出个结果来,向我报告。
总理还批评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思想麻痹,报案太晚,2日下午发现玻璃窗打孔洞,不及时报告,不保护现场,还打扫卫生把一个弹头给扫没了。接着指示,要组织大会堂工作人员、警卫部队的干部战上,都来现场观看,敲敲警钟,以提高警惕,克服麻痹思想。

发现重要线索

当天下午2时,由公安部于桑副部长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北京市公安总队长兼市公安局副局长吕展、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高富友、大会堂党委书记刘剑和总参、总政、北京卫戍区的部队首长,以及有关单位的公安保卫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作了布置:一是查2月2日当天通过南长街南口岗亭的所有敞车; 二是各单位都要查有无小口径枪支和无声手枪?若有,查是否丢失或近期使用过;三是对中山公园、南长街南口的高层楼房住房进行调查摸底;四是由公安部三局组织技术人员再对现场弹头和玻璃孔洞进行检测。要求各单位火速行动,尽快查清本单位、本辖区的车辆、枪支情况,发现线索及时上报破案办公室。并宣布办公地点设在人民大会堂及联系电话,还规定每天晚8时召开指挥部碰头会议。
当晚9时许,公安部六局办公室主任胡鸣孔来到大会堂办公室,汇报了一条重要线索。他说,住在南长街南口的全国体委首长家的看门老头反映:这几天首长的孩子和几个高中同学在房上用小口径枪打过麻雀。指挥部闻讯后,即由胡带着于桑、吕展和我一起到这家察看。见前后两层院,前院是车库、门房,后院是二层小楼。看门人指出,学生打麻雀是在车库屋顶上,用小口径猎枪向南打停在柳树上的麻雀,枪口正朝着大会堂北门窗户。从房上观测至大会堂北窗约有600米左右,是小口径猎枪的有效射程。为进一步检证,我们提取了挂在门房墙上打麻雀用的猎枪和几盒子弹。
当晚,即由公安部三局刑事技术员进行检验。他们一面用提取小口径猎枪射出弹头样本,同现场弹头对比;一面用这支猎枪进行打玻璃射击试验。经过十几小时的紧张工作,于2月4日上午出来对比结果是:用猎枪射出弹头样本,同现场弹头在显微镜下比对,两者膛线条纹相一致,并拍了照片。通过检验认定:现场弹头是从某首长家提取的小口径猎枪射出的。同时,打玻璃的射击试验,也在玻璃上打出蜘蛛网状裂纹。

高于子弟要严加管教

2月4日晚7时许,周总理让我们去中南海汇报。杨德中同志带着于桑、吕展和我来到中南海西华园总理办公室。于桑副部长扼要汇报了南长街南口某首长家孩子们用小口径猎枪打麻雀的情况,对具体的枪弹检验工作要我汇报。总理见我坐的位置离他较远,就把我叫到跟前坐在他的左手边。我刚打开技术鉴定书,念到:孩子们打麻雀是用的西班牙牌小口径猎枪时,总理伸手把鉴定书拿过去自己看了。当看到鉴定书上写的小口径猎枪的牌号是“西班雅”造,他发现不对,说是“西班牙”吧!接着又说,当然翻译用同音的任何字都是可以的,不过还是用“俗称” 用语好。随即在鉴定书上把“雅”改成“牙”。又拿起猎枪看了看枪上的拉丁文后才继续阅完鉴定书。看到鉴定书结论是:两个弹头膛线条纹对比结果相一致。由此认定“现场弹头是这只小口径猎枪射出的”。总理深思了一分钟,亲自用放大镜看了两个小盒分装的现场弹头和对比样本弹头;又看了对比显微镜下的照片;当看出有三条纹线是完全一致的,而另三条纹线不是完全相符时皱起了眉头。我赶忙解释说,这是由于弹头受撞击成蘑菇状,纹线受到轻微损坏的缘故。
周总理听后,指示再搞一次模拟试验。他说,就用这支小口径枪,在射击位置与弹着点的高度和距离相似的条件下进行射击试验,按理是能够打出蘑菇状弹头的。但组织科学试验必须严谨,力求同现场情况相同。
当汇报认定大会堂“枪击事件”是小孩子打麻雀的“飞弹”造成的时,总理严厉地说,怎样能在城市打鸟呢!城市到处是人群,“流弹” 到处会伤人的,高干子弟要严加管教,“清朝八旗子弟”是有历史教训的。
当汇报到某首长家的猎枪及子弹是放在传达室,小孩子可以随意拿去打鸟时,总理眉头一皱,说枪支不加管理怎么行!想了想又说,看来,各地枪弹无数,保管不善的情况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公安部要尽快搞出枪弹登记管理办法来。我答,公安部三局正在拟定,但对如何管法还拿不定主意。总理说:“各种枪支(包括小口径枪、无声手枪、自卫用枪、运动用枪等)都要管。可分头管,部队系统的枪支由军队自己管,民兵枪支由人武部管,体育运动用枪支由体委管,自卫枪支和社会上枪支由公安部门登记管理。可搞出个管理试行办法,先发下去执行。要在十天左右搞出来,直接送给我,由国务院颁发。”
总理结束讲话,已经是八点多了。当总理把我们送出门口时,碰到炊事员正给总理送饭来,总理说你们在这里吃饭吧,不过没有什么好吃的!于桑同志答,我们已经在大会堂吃过了。我看见炊事员端着的漆制的方盘内盛着一大碗木樨饭,一碗汤、一碟咸菜,吃的非常简单。总理看了一眼笑着说:“能常吃上木樨饭已经不错了!”

《枪支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出台

我们回到大会堂,立即召开追查“枪击事件”的指挥部会议,传达周总理新的指示,做出部署。
当晚10时,由城市建设部部长带一个工程师,来到人民大会堂,测量了枪击玻璃窗离地面的高度,弹着点同射击位置距离的长度,仿制同现场相似的窗框,装上了能拆换的活动玻璃,用于模拟试验。
2月5日晚9时,完成试验准备工作,我与刘汉臣带着试验小组陪同建设部安装工人一起,前往西郊北京体委射击场,安置好玻璃窗框,进行试验。在零下20度的室外,试验经过8个小时的射击拆装,反复22次,打坏了21块大玻璃,终于在6日晨6时,打出了同现场弹头相似的蘑菇状弹头,达到了预想结果。当日下午2时,由杨德中同志拿着两个成蘑菇状的弹头向周总理汇报,总理看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可以认定就是这支枪打的。至此,大会堂“枪击事件”调查有了完满的结果。

http://bbs.tiexue.net/post2_9436413_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08: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密:人民大会堂国宴枪击事件真相

[史海钩沉] 1966年,首都人民大会堂在举行国宴时遭到枪击,此案曾轰动一时,惊动了中央的最高层。

  当时年仅26岁的陈建华参与了案件侦破工作。通过进行大量认真、细致的取证工作和反复多次的刑事技术试验,陈建华推翻了众多专家根据教科书得出的结论,从而很快找到了枪手。
 
  在外界谣传北京警察枪杀了某国驻华使馆车内的儿童时,陈建华对使馆车勘验后证实儿童死于劫匪之手。陈建华还主持并完成了枪弹痕迹计算机识别技术(弹壳部分)的研究,发明了至今仍普遍应用的“502”指纹显现器。

  近日,已经成为北京警界刑事技术领域顶级专家的陈建华向记者介绍了人民大会堂枪击事件的始末。

  璃破打碎两卡车 神探智破枪击案

  1966年2月的一天,周恩来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招待外国元首,突然,二楼朝北的一扇窗玻璃发出轻微的破碎声。警卫人员循声查看,发现在外面一层玻璃上有一个洞,里面的第二层玻璃破裂,在两层玻璃的夹层中有一枚小口径子弹弹头。在没有惊动周总理的情况下,“立刻查明”的指令被火速传了下去。来自公安部的枪弹痕迹专家、部队保卫部门的专家、轻武器研究所的专家火速赶到了现场,其中就包括北京市公安局的陈建华。

  勘查现场,查勘弹头、破碎玻璃,检验枪弹痕迹……专家们按照当时苏联教科书的记载,两弹点之间划一条弧线,线的另一端便是射击点,很快划定枪击应来自长安街的快车道,应是有人在长安街快车道行驶的车内向宴会厅射击。在专家们取得一致意见时,年仅26岁、连列席案情分析会资格都没有的陈建华提出异议:勘验结果显示,玻璃破碎不均,弹道变形,可以肯定是远距离射击造成的。在击穿一块玻璃后,力量减弱的弹头会改变方向,不走直线;因此,可以判断子弹应来自北面更远处的居民区。

  然而陈建华的意见并没有得到重视,有关部门立即调动警力,按照专家的意见对当时经过长安街的1000余辆汽车进行调查。一辆车一辆车地查找后,1000多辆车全部被排除。此时,陈建华面对专家再次陈述了自己的意见,为了验证推论,专家们被请到了西郊靶场,整整打碎了两卡车玻璃后,检验的结果完全再现了案发现场的情形。警方立即派人在居民区查找,很快就找到了打枪人。原来,那天这个学生正用枪打鸟,谁知,一粒子弹却飞向了大会堂。

  神探勘验使馆车 真相还警察清白

  除破获人民大会堂枪击案外,陈建华勘验使馆车弹痕还警察清白的故事也曾引起轰动。

  1994年9月20日,一名歹徒在通县持枪作案后疯狂向北京市区逃窜。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将歹徒堵在建国门桥上。正当双方僵持时,歹徒突然劫持了一辆路过的轿车。警方调查发现,这辆车属于某国驻华大使馆。歹徒遭到了车主的激烈反抗,竟开枪向车内射击,使车内的两名外国儿童中弹身亡。北京警方火速调遣大批警力,最终将歹徒击毙。但是,事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谣言,说是警察开枪错把外国儿童打死了。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该国驻华使馆也派出了他们的验枪专家来华。

  为正视听,陈建华和战友们接受了勘验死者死亡原因的任务。他们对大使馆的车进行了详细检验,最终证实只有在右后门开启的情况下,在凶犯站的位置上开枪才能形成车上的弹痕,从警察的位置上不可能将子弹打到外国儿童的身上。此鉴定结论得到国外方面的认可,谣言迅速被平息。

  完成弹痕自动识别系统

  30多年来,陈建华除在枪弹痕迹检验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外,还对玻璃击碎痕迹的规律作了系统的研究,攻克了国际上公认的区分击碎玻璃物体的难题。

  此外,陈建华还主持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枪弹痕迹计算机识别技术(弹壳部分)的研究,该系统总体上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在陈建华的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基础上,我国已建立了全国未破涉枪案件现场弹壳、弹头数据库,建档枪支痕迹档案库及26省市枪弹痕迹样品库等。

  2000年7月、9月,北京先后发生两起持枪袭警案,警方利用枪弹痕迹数据库很快查找到了枪支的来源,从而迅速破案。2002年,警方又利用该数据库侦破了湖北、新疆发生的3起特大持枪杀人、抢劫案。

  发明最常用指纹显现器

  除了在枪弹痕迹方面取得显著成就,陈建华还发明了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指纹显现器。

  1982年5月,美国首次报道了用含有氰基丙烯酸甲脂超级胶熏显隐性指纹的新技术。70年代末,有人在装有日本某种牌号胶水的大型容器内壁发现一枚白色指纹。美国军队刑事侦查痕迹专家和指纹专家据此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发现显现指纹的效果很好,甚至可显出用激光都未显出的指纹。

  陈建华得知信息后,立即投入研究。由于国内不生产这种超级胶,陈建华跑遍了北京大小几十家单位,走访了十几位专家后,终于,他们找到了与美国超级胶性质相似的含氰基丙烯酸乙脂的“502”黏合剂。经过大量试验,显现方法获得成功。但显现手印的时间需要几小时甚至数天时间,这种方法难以在现场勘查中使用。与此同时,美国人开始用各种胺类、脂类、醚类进行催化试验,显现指纹时间被缩短到1小时。受到启发,陈建华也找到了一种叫氰氧化钾的催化剂,经试验,灵敏度要比美国人的高1倍,但因程序太复杂同样不适于现场使用。

  催化剂和“502”发生聚合反应的过程,给了陈建华一个重要启示:聚合产生热量,能使“502”的分子大量逸出。美国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把灯泡加热器、超级胶和待显客体一同放在玻璃缸内,显现时间被缩短到10分钟。陈建华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一个大塑料袋、一个土造的加热器,只听“吱”的一声,“502”冒出了一股白烟,数秒之后,一枚清晰的指纹出现了。此方法,即使“502”已经干硬,亦能照常使用。

  就在美国人还在灯泡的温度上徘徊不定时,北京已生产了6600多套“502”指纹显现器并装备至全国公安机关,利用它破获的案件不计其数。1990年安徽黄山一外宾失窃6千美元案中,被盗钱包从厕所内捞出后经干燥处理,用“502”法仍然迅速显现出了一枚清晰、完整的指纹,经指纹比对,案犯很快被抓获。

http://www.boxun.com/forum/lishi/2818.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9 21:11 , Processed in 0.0485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