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01|回复: 0

王明贤:红卫兵美术运动及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9-4 04: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卫兵美术运动及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王明贤

内容提要

红卫兵美术运动是文革中重要的艺术现象,它与毛主席语录歌、革命样板戏共同构成文革艺术的三大神话。红卫兵美术既是集权主义、现代迷信的狂热产物,又是带有“红色现代主义”特点的艺术形态。从学术角度来认识、反思红卫兵美术运动,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潮流中,我们对西方及中国的现代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再来重新审视红卫兵美术运动及对当代艺术的影响,颇感意味深长。

关键词红卫兵美术 文革艺术 当代艺术

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红卫兵美术运动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但是,红卫兵美术运动几乎被艺术史家忽略了,在各种美术史书中大都找不到红卫兵美术运动的记载。而20世纪“85美术运动”又翻开了中国艺术史新的一页。1985年、1986年,“这两年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中的一个突变阶段。可以说半个多世纪以来,至少是10年来,中国美术发展中的许多中心问题都在这两年迅速凝聚爆发,它形成的一个新潮流已经改变了当代美术在观念和风格方面的整体格局。这短短两年的美术现象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复杂的映象。”[]85新潮美术运动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出现了一批与文革艺术有关的作品,不少当代艺术家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红卫兵美术及社会主义经验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呈现出文革艺术的影响。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样的当代艺术呢?而这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怎样看待“文革”10年的美术运动呢?“我们可以否定这个政治运动,也很容易批评或嘲笑那种千篇一律的高、大、全与红、光、亮式的作品,或者我们可以干脆认为它们根本不是艺术。然而,这些‘伪艺术’在当时却是由许许多多怀着虔诚信仰的艺术工作者创造出来的,于是,嘲笑它就是嘲笑我们的父辈或我们自己。与其如此,还不如首先深刻地分析和反思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文化、怎样的社会心理和怎样的人性所导致的怎样的艺术。”[]
笔者认为,对当代艺术中的文革美术影响,可以从事三方面的研究:一是对红卫兵美术运动及文革美术的历史研究;二是对当代艺术家及作品的个案研究;三是对当代艺术中文革美术影响的整体研究。我觉得只有在第一、第二方面都取得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后,才有可能进行第三方面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本文主要对文革中的红卫兵美术运动作一简要的回顾,并讨论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来参与这项研究。


红卫兵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红卫兵赞》写道:“红卫兵的革命首创精神,震动了全世界。”“在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坚决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同一切牛鬼蛇神,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成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闯将。”“红卫兵是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的新生事物。”[]今天的党史研究工作者则认为:“红卫兵的政治方向是错误的。但参加红卫兵的多数青年人是真诚地、满怀革命激情地追随领袖和党中央而走上‘革命造反’之路的。”[]
美术界的青年人掀起一场红卫兵美术运动,为文革推波助澜。红卫兵美术运动是文革中重要的艺术现象,它与毛主席语录歌、革命样板戏共同构成文革艺术的三大神话。20世纪60年代,世界处于巨大的变革中,艺术也在动荡中经历了裂变。在西方,艺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在东方,文革也使中国艺术发生激烈的转化。[]红卫兵美术既是集权主义、现代迷信的狂热产物,又是带有“红色现代主义”特点的艺术形态。从学术角度来认识、反思红卫兵美术运动,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潮流中,我们对西方及中国的现代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之后,再来重新审视红卫兵美术运动,颇感意味深长。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于1966年5月16日通过了关于开展文化革命的《五一六通知》,通知号召:“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五一六通知》发出后,全国点燃了文革的烈火。5月25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在北大校园贴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的大字报,毛泽东认为这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要求立即广播并在第二天见报。毛曾说:从批判吴晗开始,虽然有那么多的文章,许多同志也没看,也不大去看。中间,5月16日,又发了一个《通知》,可是,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我看,还是大字报、红卫兵一冲,你们不注意不行。一张大字报(北京的大字报)一广播,就全国轰动了。[]
8月18日,北京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次日清晨起,北京城开展“破四旧”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红卫兵纷纷走上街头,到处张贴大字报和传单,到处集会演说,向一切“四旧”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抄家、游街、戴高帽成风。8月22日,新华社记者写的《“红卫兵”猛烈冲击资产阶级的风俗习惯》广播并在报纸上发表,北京和全国红卫兵带头掀起破“四旧”立“四新”的创举,得到全国广大工农兵群众、干部的坚决支持,横扫“四旧”的风暴席卷全国各城市。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洪流中,“革命”审美理想占据了一切。红卫兵在充满豪情的《向旧世界宣战》宣告:“我们是旧世界的批判者。我们要批判、要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所有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理发馆、裁缝铺、照相馆、旧书摊……等等,统统都不例外,我们就是要造旧世界的反!”
美术界的青年人掀起一场红卫兵美术运动,为文革推波助澜。在文革初期,美术界的红卫兵冲杀上阵,贴大字报,散发传单,抓“反动美术权威”游街,制作宣传画、漫画。但是,红卫兵美术运动的真正发展则是在1967年,众多的红卫兵美术报刊的问世以及红卫兵美术展览的开幕,说明红卫兵美术运动达到高潮。


1967年的红卫兵美术展览颇为频繁,以下是当时几个重要的展览。
1967年2月5日,由北京20多所大专院校以及一些工厂、机关的造反派组织和解放军战士共同筹办的“砸烂刘邓反动路线漫画展览”在北京天文馆开幕。参加这次展览的大部分作品都曾以大字报形式张贴过,因此这次展览被认为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战地美术作品的一次大检阅”。展览的前言部分,用醒目大字摘引了毛主席语录:“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展览的第一幅作品,是毛泽东挥手向前的巨幅画像。它和另外几幅作品一起,共同表现了毛泽东亲手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火的壮举。此外,许多幅辛辣的讽刺画,表达了“革命造反者对提出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的极端蔑视和无比愤恨”。有一幅漫画画着:象征毛泽东思想的一轮红日光芒四射,光焰无际,而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打着一把百孔千疮的破伞,抗拒毛泽东思想,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展览的第三部分,“揭露了经济主义的反革命实质”,描绘了革命造反派响应毛泽东“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已经取得了胜利。其中的一幅漫画,画的是在飞奔的火车前面,一小撮“牛鬼蛇神”在狂跳乱舞。记者这样解释:“反革命经济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任何阴谋诡计,都阻挡不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展览的最后一部分中,陈列着这样一幅漫画:两只标着“革命造反派”的粗壮的大手,紧紧地握住一个坏蛋,“象征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顽固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家伙”,在广大革命群众的联合进攻下,正在走向灭亡。在展览会上,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的红卫兵还放映了由他们自己绘制的《抓革命,促生产》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编)》等幻灯片。一些外国人也参观了此次展览。新华社记者认为:
整个展览洋溢着强烈的革命激情,形象地表达了广大革命群众无限热爱毛主席、誓死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真挚感情,热情地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大夺权的革命造反精神。一幅幅漫画,犹如锋利的投枪、匕首,毫不留情地痛击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淋漓尽致地暴露了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导恶嘴脸,显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远意义和终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光明前景。[]
由于当时的正式报刊等新闻媒介对刘少奇、邓小平还未公开点名,故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只能称此次展览为“砸烂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漫画展览”,实际上这次展览的多数漫画就是直接攻击刘少奇的。那位记者虽然对这批漫画的手法及特点未作介绍,但还是点出了这次展览在当时激烈的斗争中的作用。
1967年5月,在文革发动一周年,又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的日子,首都工代会、农代会、解放军、红代会和革命文艺团体所属84个革命造反派组织联合发起主办“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革命画展”,该画展于1967年5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据《美术战报》第4期介绍:“画展预定在5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展出,展出前一天将举行誓师大会,会上要把文艺界主要黑帮分子揪出来示众。”《美术风雷》、《满江红》、《北航红旗》等报刊都报道了此次画展。首都工人《无产者》画刊编委会与《美术战报》编辑部还联合出版了《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革命画展》专刊。
这次画展规模较大,展出版画、漫画、宣传画、新语录画等作品数百件。其中有《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前进》(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军博革命造反团),《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解放军后勤学院星火燎原革命造反团)、《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前进》(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反修兵团)、《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人民革命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北京车辆段二七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战斗队)、《把全国都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电子革联红太阳宣传队)、《欢呼伟大历史文件5·16通知的发表》(工代会机床一厂红色造反联络站、电子革联红太阳宣传队、工代会北光电子管厂革委会红画笔、人民美术出版社红小兵)、《毛主席来了》(电子革联红太阳宣传队),这一类是歌颂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作品。还有大批判的宣传画,如《打倒刘邓》(工代会北京丝绸厂红色造反总部)、《打倒刘少奇 、批臭黑修养》(工代会北京汽车公司东方红公社)、《彻底砸烂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工代会北京第二机床厂红画笔)、《打倒彭真》(工代会北京机床一厂红色造反联络站、电子革联红旗红太阳宣传队、工代会北光电子管厂革委会红画笔、人民美术出版社红小兵)、《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砸烂黑修养》(农代会东北旺公社无产阶级联合指挥部)等。这次画展的漫画也很多,画展筹备处曾选编了部分攻击刘少奇的漫画成册--《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革命画展漫画选集》,可见漫画在画展中占了很高的比例。漫画有《刘记渔具店》(北京市印刷公司东方红美术兵)、《耍花枪》(人民出版社、农村读物出版社遵义兵团)、《秘史剪辑》(人民美术出版社红小兵战斗兵团)、《什样景》(人民美术出版社红小兵战斗兵团)、《念修经》(工代会首都实用美术红色造反兵)、《轴心》(工代会首都实用美术红色造反兵)、《刘氏“修养”自我心解》(中央美术学院燎原兵团)、《一脉相承》(工代会首都实用美术红色造反兵团)等。在展览会上这批火药味十足的作品中,却出现了彩塑《老俩口学毛选》(北京彩雕厂红色造反纵队临革会),运用民间艺术手法,塑造了颇为诙谐的老俩口形象,显得格外幽默。
?这次革命画展引起了很大的影响。报道说:“作品充满了对毛主席的爱戴和崇敬,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胜利。还有相当数量的漫画作品,以巧妙的构思、犀利的笔锋,揭露、讨伐了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的罪行,作品充满了战斗气息和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造反精神。”[]这次展览被认为“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丰硕成果!是我国美术史上的大喜事!它忠实地记录了震撼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光辉史诗,是世界上最新最美的画图。”[]
因为这次是“革命”画展,所以不是请美术评论家来评论,而是请工农兵来鉴定。当时著名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模范尉凤英、李素文等人参观了画展,尉凤英“万分激动”地说:“广大的工农兵拿起画笔,歌颂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每一幅画都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都能反映出我们伟大领袖最相信群众,和群众心连心的动人场面。这一展出的成功,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工农兵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结果!是毛主席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李素文说:“这是向全世界革命人民庄严宣告: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广大工农兵群众真正占领了艺术阵地,拿起画笔歌颂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充分反映了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最相信群众,最依靠群众,永远和群众心连心;也反映了我们广大工农兵群众无限热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强烈感情。”?
1967年5月25日下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巡回美展”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幕式以后,就开始在北京郊区工厂、农村人民公社、部队进行巡回展出。这次画展的作品有150多幅,其中有毛主席语录画、木刻版画、漫画、剪纸等形式。描绘的内容包括毛泽东形象,林彪号召学习老三篇,向江青学习,歌颂红卫兵,宣传毛泽东思想,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样板戏人物,以及揭发刘少奇、彭真的“三反罪行”等。主要作品有《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万岁》(水粉画),版画《要把老三篇做为座右铭来学》、《让社会主义新文艺占领一切舞台》、《无产阶级革命派牢握大权!》、《打倒刘少奇!批臭黑“修养”!》等。这次画展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革联”和“红旗”兵团沈尧伊创作的《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木刻版画作品,是毛泽东肖像影响最大的作品。参加这次画展筹备处的主要单位有铁道部丰台桥梁厂“革命造反公社”、北京热电厂“红旗”、中央美术学院“革联”和“红旗”、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井冈山”、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公社”、北京电影学院“井冈山”等。
在天安门广场展出时,有个观众说:“这样的展出很好,方向对!过去我们哪有时间去看画展,这样下班回家的路上,用十几分钟就可以看了。”丰台桥梁厂有的工人说:“过去在‘三旧’的统治下,文艺不为工农兵服务,今天你们送上门来为我们工人服务真是太好了。”有个老工人说:“你们举办这样的画展,是解放17年以来的第一次,也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过去看画展都得进城到大展览馆,我们工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有的工人说:“过去的画展都是专家办的,他们不愿意往我们工厂、农村送。你们把画送到工厂来,也是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有位老工人看了展览后说:“解放17年了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的画,大长了我们的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威风,你们要多多地画。”有的解放军战士说:“这些画非常好!就像刺刀、手榴弹一样,威力大,拿着方便,我们最喜欢。过去画展都是专家在展厅搞的‘大洋古’那一套,根本不是为咱工农兵服务的。”[]
如果说前面谈到的展览都是北京的红卫兵造反派举办的,那么到了1967年10月,举办全国性美展的条件已经成熟。“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美展在共和国18周年生日之际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规模空前,包括国画、油画、版画、宣传画、泥塑和工艺美术品1600多件,“毛主席革命路胜利万岁”美术作品展览巡回展出队还带着部分美术作品和幻灯深入到农村山区展出。中直文艺系统美术评论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颂歌--评“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美展》一文中写道:“这些革命的美术作品是广大工农兵、红卫兵小将和革命美术工作者,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在与中国赫鲁晓夫和他所代表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殊死决战中,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来自文化大革命的中心北京,来自一月风景的发源地上海,来自贵州,来自青岛,来自武汉,来自部队、农村、工矿和学校,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充满向资产阶级司令部开炮的火药味,满载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颂歌,今天的中国美术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阵地。”[]
中央直属美术系统革筹小组评论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的颂歌》中写道:
美展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革命化。美展的所有作品,集中地表现了这一伟大的主题。从大型泥塑到小巧的纪念章,从巨幅油画到精细的剪纸,每一件作品,都是为了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歌颂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
美展的第二个特点,是它的战斗化。这次展览,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在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产生的。它反映了广大工农兵群众和红卫兵小将紧跟毛主席的战略部署,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的壮丽图景,反映了广大工农兵群众在两条路线激烈斗争中的英勇场面。这些作品已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派对敌斗争中的有力武器。
美展的第三个特点,是它的群众化。这次美展60%以上的作品都是工农兵的作品,作品的内容也大都是反映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上海的毛主席语录画,其中有70%都是工农兵业余美术作者创作的。《红卫兵赞》泥塑群像,也是解放军战士、红卫兵和革命的专业雕塑工作者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这次美展是革命的美术创作在广大工农兵群众中的一次普及,一次提高。[]
这次展出的油画有《东方红》、《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毛主席和革命群众心连心》,版画有《伟大的历史文件》、木刻组画《万岁毛主席》、巨幅国画《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等,工农兵用自己的画笔,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无限信仰,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崇拜”。《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毛主席来到金水桥》、《千万颗葵花向阳开》、《毛主席和红卫兵在一起》、《毛主席在连队建党》、《红日照亮了安源》、《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北京归来》、《跟着毛主席,世界一片红》等画,也都是集中地表现这一主题。巨幅油画《东方红》,以金光四射的灿烂色彩,描绘了毛泽东以及林彪、周恩来、江青、陈伯达、康生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的情景。北京新师院的红卫兵创作的组画《万岁毛主席》,用11幅木刻,集中地描绘了在我国革命斗争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领导革命群众运动波澜壮阔的场景,以中国革命历史中几个重要时期的斗争为背景,从建党初期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引导中国胜利的革命路线,直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动文化大革命,以最通俗的形式作了里程碑式的历史记述。在《伟大的历史文件》这幅画中,表现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5·16通知》,“吹响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进军号角”。画面背景刻划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革命行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三个里程碑。油画《伟大的战略部署》,“歌颂伟大领袖胸怀全中国、放眼全世界的伟大胸襟,在决定中国和世界命运的关键时刻,写就‘我的一张大字报’,对摧毁资产阶级司令部的世界意义,作了着重表现。”?
文革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也成了广大工农兵、革命美术工作者学英雄画英雄的对象,蔡永祥、吕祥璧、周国斌、王士栋这些当年的英雄形象都出现在美术作品里。?
这次展出的大量的语录画,形象地、通俗地宣传毛泽东思想。上海语录画的作者,为了把毛泽东思想画成生动的画面,为学习毛主席著作大普及运动的轰轰烈烈展开,作出了努力。天津的《老三篇万岁》,创造了张思德、白求恩、陈永贵的形象,通俗易懂,宣传了毛泽东思想。
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王杰、焦裕禄、陈永贵等无数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占领了美术阵地。舍身保卫黄河大桥的王士栋,英勇抢救红卫兵的蔡永祥,一心为公的吕祥璧,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红卫兵小将陆荣根,这些都成了大画特画的对象。?
从普及街头的版画到每个战士胸前的纪念章,从巨幅壁画到窗花剪纸,从气势雄伟大型泥塑到精雕细刻的玉雕牙刻,成千上万的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来描绘毛泽东的光辉形象。首都钢铁公司的工人,以来没搞过版画,为了歌颂毛泽东,用钢筋自制刻刀,创作了毛泽东的全身彩色画像,荣宝斋工人创作了木板水印绢本毛泽东画像;北京郊区人民公社社员创作了毛泽东向亿万群众挥手致意的画像。?
美展中另一重要作品是大型泥塑《红卫兵赞》。《红卫兵赞》以连续的情节,着重表现了毛主席的红小兵,做文化大革命的闯将,在破四旧、立四新,捍卫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英勇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最使人难忘的一个场面是:被打成“反革命、小黑帮”的红卫兵,有个身已负伤的小将,在牢房的墙壁上用血写下战斗的呼声。参加创作的有解放军、工人、红卫兵和革命美术工作者,仅仅经过了20天的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完成。这是继《收租院》之后,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型泥塑形式,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在中国雕塑史上,《红卫兵赞》第一次用大型泥塑及时地配合了当时的“文化大革命”。阿尔巴尼亚的同志参观后称赞这次创作说:“用大型的泥塑,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完成,及时表现革命斗争,这在世界雕塑史上还是第一次。”[]一位来自山西的红卫兵说:
这个展览,说出了我们红卫兵的心里话。我也是一个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的红卫兵。当我看到展览会上那个带着‘小黑帮’牌子的革命小将,不禁热泪盈眶,想起同工作组和走资派斗争而受围攻的情况,想起在白色恐怖下,唱着‘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的场面。看了泥塑,更加激发了我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决心。
“文艺领域里已经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花鸟鱼虫、山水风景的陈旧题材的作品,已经从展览会中清除了出去。”红卫兵激动地宣布文艺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


从1990年至今,我从各地陆续搜寻到不少散失在民间的红卫兵美术报刊资料,相信这批弥足珍贵的美术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可以对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非常时期会有新的发现。
1967年,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各地美术院校(系)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1967年5月,正值文革高潮,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等八个革命样板戏同时在北京舞台上演。此时,全国红卫兵美术报刊纷纷创刊,美术展览也拉开帷幕。
1967年当年红卫兵美术报纸数量之多,可谓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在1967年,仅北京和天津两地的红卫兵美术报纸的数量就相当可观。其中最有影响的有中央美术学院燎原兵团等10个组织主办的《美术战报》、中央美术学院革联红旗兵团主办的《红色美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东方红公社主办的《满江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井冈山兵团主办的《井冈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革命造反委员会宣传组主办的《红画兵》等等。此外各地还有不少红卫兵美术报纸,如辽联(辽宁造反联合总部)鲁迅美术学院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红色造反团总部《红鲁艺》,长春市红色美术兵革命造反团《红色美术兵》,江苏省暨南京市无产阶级革命派《新江苏》报编辑部《新江苏画刊》,红卫兵成都部队宣传部、红色美术兵合编《红涛》,开封市红造司一军美校“6·16”《美术战报》编辑部主办《美术战报》,山西大学“8·18”红旗战斗队、山西人民出版社红卫兵战斗队《山西红画报》,河南二七公社郑州工学院革联《郑工画刊》等。
红卫兵美术报刊分为两类,一类是美术界革命造反派主办的战报,另一类为社会上的革命造反派主办的画刊。美术界的报刊主要面向美术界,着重批判刘少奇在美术界的“代理人”,批判美术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意在揭开美术界两条路线斗争的盖子,夺回无产阶级美术阵地。中央美术学院班系大联合代表会等主办的《美术风雷》杂志《发刊词》明确指出:“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夺权!夺权!!夺权!!!我们就是要把那些盘踞在美术界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统统揪出来,把那小撮忘八蛋所把持的一切权力,统统夺到无产阶级手里来!把美术界的天变成光焰无际的毛泽东思想的天,把美术界的地,变成‘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工农兵的地。”[]
这充分说明 红卫兵美术报刊是大批判的匕首投枪,是砸烂“刘邓反动路线”、砸烂“美帝、苏修及其一切反动派”的千钧棒,也是歌颂毛泽东、歌颂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红色战歌。在美术革命的呼声中,它们成为美术战线中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
《5·16通知》提到睡在我们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正被培养为接班人,这段话是毛泽东亲笔加上的。当时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此话矛头对准谁,就连刘少奇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中国的赫鲁晓夫”。
在“打倒刘少奇”的狂潮中,美术界对刘少奇的批判接踵而来。1967年,对刘少奇的批判成为美术界的最重要活动之一。这些批判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丑化刘少奇形象;2、对刘少奇在美术界推行的“文艺黑线”的批判。
在紧跟政治形势批判刘少奇方面,以铺天盖地而来的漫画为主。在各红卫兵美术报刊,在普通红卫兵小报上,都登载攻击刘少奇及其“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漫画。在《美术战报》、《红战刀》、《八·一八红卫兵画刊》等红卫兵报刊中,都有整版批判刘少奇的漫画。《群丑图》的出现,是中国美术史上漫画创作变化的一个标志,它说明中国漫画由20年代丰子恺的幽默小品、五六十年代华君武的国际政治讽刺漫画已演变成为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武器。
《群丑图》是中国政治漫画中的重磅炸弹,作者为中央美院国画系66届毕业生翁如兰。翁如兰是著名学者翁独健的女儿,其父毕业于哈佛大学。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翁如兰极富个性,她从父亲的朋友中了解到中央高层人士的各种情况,这些情况为她创作《群丑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画在海内外掀起轩然大波。《群丑图》发表后,这一类型的漫画创作发展迅速。1967年9月出版的《美术革命》第9期2、3版为“革命大批判漫画参考资料”,上面刊登的是中央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文艺界齐白石、梅兰芳等,“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如美帝、苏修、蒋介石的漫画头像。1967年10月出版的《山西红画报》第五期增刊(山西大学“八·一八”红旗战斗队、山西人民出版社红画兵战斗队编印)也刊载了这些“革命大批判漫画参考资料”,并正式写上“百丑图”三字。1967年10月出版的《红工农》创刊号第2、3版刊载了另一幅《群丑图》,图上有刘少奇等36人的漫画肖像(大部分人是全身漫画肖像)。《红工农》第2期第一版整版刊载“刘记裴多菲俱乐部”,这是文艺界《群丑图》,但构图、人物造型、勾勒手法等不如《群丑图》。这些都说明《群丑图》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仿效者甚多。
除了像《群丑图》这样的群像漫画外,当时更多的是批判刘少奇的连环漫画,包括对“黑修养”、“清宫秘史”的批判,以及对王光美的批判。《美术战报》创刊号登载了攻击刘少奇的漫画14幅;第2期登载45幅;第3期登载36幅;第4期登载41幅;第6期登载6幅。整个战报几乎成了刘少奇漫画专刊。《满江红》载《刘修丑史》、高教部《北京公社》换新天编绘的《刘修罪史》《工农兵画报》载的《打倒刘少奇,批臭黑修养》等都是长篇漫画连环画。红代会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宣传部的《打倒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共120篇,更是“壮观”。据刘少奇子女回忆:1967年8月5日,江青等人在中南海内策划了场批斗刘邓陶的大会,造反派把刘少奇和王光美押到会场一角,硬把他俩按下去向两幅巨型漫画上的红卫兵鞠躬。“那些人把一幅画着绞索、红卫兵的笔尖和拳头的漫画套在爸爸的头上。在这一片谩骂和围攻之中,谁能想到漫画的绞索套中竟是我们八亿人民合法选出的国家主席。”
这些漫画目的是从政治上把刘少奇搞臭。但是,很多造反派组织及漫画作者则把这些创作作为一种艺术发泄,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通俗艺术。为此,有人写了《街头大字报、漫画出现不良倾向》一文,引起中央文革的重视,江青、戚本禹作出批示,中央文革文艺组给红代会写信,要求研究改善办法。[]
文革前期的美术信息主要是靠红卫兵美术报纸和刊物(当时的红卫兵美术杂志,有《美术风雷》、《新美术》等)保留下来,美术史家很难找到更多的美术原作及其他原始资料来研究文革前期美术状况。


正是1967年的红卫兵美术运动,构成了文革美术的主要的特征。红卫兵美术运动是文革中重要的艺术现象,它与毛主席语录歌、革命样板戏共同构成文革艺术的三大神话。文革第二阶段的美术,以1972年“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全国美展”为开端,创造出了一批红色经典。如果作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红卫兵美术更充满叛逆精神,粗糙但有力量;而1972年以后的作品,以歌颂为主,更讲究技法,显得“阳春白雪”。实际上,文革后期的美术,含有很大成分是对文革前期美术(主要是红卫兵美术)的反拨。文革以后,中国艺术界又开始了对文革美术的批判,以一种更艺术的方式对文革后期美术的批判,而红卫兵美术在美术家眼中根本不是艺术,只是政治垃圾。
官方的《当代中国美术》(王琦主编,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是这样评价文革美术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人民的一场灾难。文化大革命美术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并且将来也难以再重现的十分特殊的艺术。文化大革命美术显然背离歪曲和篡改了《讲话》的基本精神,尽管打着《讲话》的旗号,实际上对传统的中外文化进行了全盘的否定,而以美术的方式进行着一场极左思潮的竞赛……文化大革命美术是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一种残害和倒退。它对艺术规律的违背几乎使美术失去自身。”
然而,艺术审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1980年代以后,中国艺术出现多元化的格局,新的艺术家以当代观念来看红卫兵美术,他们的作品开始呈现出文革的影响。1985年在中国曾掀起一场现代美术运动(史称85美术运动),当时浙江“红色幽默”画家群体举办的红黑白展览就很典型地体现出文革艺术的影响,后来吴山专又创作了《红色幽默》系列第一组《赤字》,整组作品从地上贴到天花板上,红色为主,而后又不断覆盖红纸,再随意撕下,犹如文革中的大字报。而在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上,王广义的《毛泽东》和徐冰的《析世鉴》同样流露出文革艺术的痕迹。
《南方周末》记者曾问徐冰:最初进中央美院的时候,你的大部分作品还是乡村的景物,是什么让你突然想到要去做一部《天书》那样的作品?……
徐冰是这样回答的:其实和当时的中国文化热有关系,“文革”以后大家荒芜了很久,都很饥饿,对知识的渴望特别强烈,就拼命地吸纳,然后读各种杂书,我也参加各种文化的讨论,但这种讨论最后给人感觉挺不舒服,挺烦的。一个人长期饥饿以后,有一天你突然吃了很饱以后就会不舒服,我隐隐约约就想做一部自己的书来改变这种感觉。当时对书有一种厌恶,有一种反感。我很清楚我必须做得很认真,当你认真和假戏真做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艺术的力量就从这儿开始了,你随便写一些字是不管用的,你必须把你的字很有逻辑地设计出来,然后再刻出来,印出来,最后那种荒诞性就会变得很强。最后那书做得很漂亮,就像圣书一样,这么漂亮,这么郑重其事的书,怎么可能读不出内容?
都是我自己手工刻的。当时文化热,外边活动特别多了以后,就觉得特别累人,参与多了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因为那种文化讨论都是没有结果的。你在屋子里把房间一锁,每天刻这些字,就觉得脑子还很清楚,挺踏实的。所以我一刻就刻了一年,刻了2000多个字,1988年有机会在美术馆展览,但那时书还没有真正做出来。我这书是要在古籍复制的工厂,完全按照古籍的格式来做的。开始西方对这件作品的解读是很政治性的。十几年前第一次拿到西方去展览,政治上的解读比较多,有人说这是大字报这种形式在艺术上的一种反应。包括我的这些页号的设计其实都跟画正字差不多,有些西方学者认为让人想起民主选举。这都是他们瞎联系。解释很多,千奇百怪的。有些芝加哥学者查过古代字典,后来发表了论文,说在天书里找到了两个古代民间使用过的字,但没有出现在字典里。文化这事儿就是要谈论出很多东西来。
误读得很厉害。最后我发现这个作品其实是我特别认真地做了一个什么都没说的事儿,其实它是一个空间,因为它确实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性,因为它充满矛盾和荒诞。有些人说它是解构的和反文化的,是因为我把整个文字彻底解构了,对文化有一种不尊重和戏弄的态度,但是它在装置的状态上,又把书放在一个特别受尊重的位置上,进了展厅以后,大家都会屏住呼吸,大家都很安静,因为这里像个祭坛似的。有的西方学者说在这个作品面前有要跪下去的感觉,把文化放在一个很受敬重的位置上,但它本身又是一种戏弄。这里边有很多矛盾的东西。
徐冰2002年创作了《金色苹果送温情》的观念、行为作品。 在作品中,他将一代人记忆中存留着的“社会主义温情”方式,作为一种材料和因素,转化为一种艺术的方式和语言。“它以不同人群在中国现实与历史位置的转换为切入点。使人们警觉中国社会深刻的变化。这种改变不是颜色上而是实质的改变。”[]如果说,从《析世鉴》可以隐约感觉到北京大学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的影子,那么,《金色苹果送温情》则直接阐释了“社会主义温情”。
当然,直接以文革图像创作并坚持到底的是王广义,他90年代的作品《大批判》,把文革中的政治招贴和今天的西方著名商标广告并置在画面中,“以矛盾的方式叙述了在消费时代中,文化面临的真空状态,”(黄专语),是对全球化的反讽,又是对历史的一种反讽。
2000年以来,王广义创作了《唯物主义者》(雕塑),它和《大批判》的有些人物造型相似,但它没有了消费时代的标志物。王广义想“还原一种社会主义精神”,“我不把这些东西置于二元对立当中而让它们独立的显示出社会主义视觉经验的单纯与复杂的可能性。我要表达这个东西,它自身所具有的力量。”[]
王广义认为从视觉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精神在作品人物这种肢体和动态里边、外边沾的小米。“当然,小米是很重要的,因为小米在中国也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的。你如果想理解这个问题,你就必须进入中国的文化。打个比方说,波易斯的作品‘毛毡’所具有的文化含义及欧洲精神,对于一个没有介入欧洲文化的人而言,是完全看不出来的,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因为毛沾也不过就是一块毛沾而已。反过来说,你如果没介入中国文化,我的这些‘小米’也就不过是一些小米而已。”[]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经验是当代艺术家创作的来源之一。徐冰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他说:
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营养及经验中的主要部分,并不是传统文化的,而是社会主义的或说“文革文化”的。随着那个时代的远去,而影响却在更深的层面上显现出来,作品是自己的镜子,它们使我意识到这一点。比如1999年MOMA的大旗和2000年的《荷尔辛基·喜玛拉雅的交换》都表现出很强的“人民性”的特征。其实“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这类作品也与这种倾向有关。所以有些西方艺评人指出我艺术中的社会主义背景的因素。我在一些文章中也谈到过,“文革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以及我们必须积极面对这个背景,为未来大的文化建设所用的问题。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太多其他选择。“丰收”这个展览给艺术家提供了一个思考这类问题的条件。[]
王广义也认为:“关键是站在哪种角度,站在艺术家的角度,文革对于我的意义和站在一般人的立场,文革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发展它所具有的意义我认为是不同的。对艺术家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主义经验化的一个视觉样式,这个样式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站在一个普通人的立场上,文革对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它可能带来某些停滞的作用,我想这是不同的。”[]
实际上,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充满活力的作品,与文革艺术,尤其是红卫兵美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我们只有进一步研究这段历史,才能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有更完整的认识,也能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层结构有新的理解。但是,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文革美术、特别是红卫兵美术的资料已经被破坏得所剩无几。如不尽快抢救,恐怕这段美术史的重要史料就会永远消失。十几年前,我曾提出建立文革美术博物馆的呼吁,今天,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如果建立了文革美术博物馆,那么对文革美术史(特别是红卫兵美术运动),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就有了深入研究的基础。


[1]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高名潞等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红旗》杂志评论员:《红卫兵赞》,《红旗》杂志1966年,第12期。
[4]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5]当时东西方艺术并没有机会进行对话,但两者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比如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罗德·罗森堡(Harold Rosenberg)认为当代艺术早已超越了形色处理的框框,超越了纯美学的范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一体。他还认为艺术家只有从“审美的圈子”跳出来,才具有真正的社会意义,他主张艺术到大众中去,现代诸流派的艺术理论过分脱离大众,为美术馆、收藏家、书商所操纵,为少数有知识、有教养的人所垄断;又由于现代派画家过分强调艺术家的独特个性,鼓吹创造天才,把艺术家和艺术品神化,使群众对艺术可望而不可即。怎样才能克服传统艺术的不足?他主张集体创作(参阅邵大箴:《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西方当代美术思潮述评》,《外国美学》,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而从红卫兵那里,我们也能听到类似的理论。
[6]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第17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7]新华社记者:《砸烂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载《千钧棒》第2期,1967年2月。
[8]《革命的大联合,战斗的新美展》,《满江红》,第3期,1967年7月。
[9]《美术风雷》第1期,1967年6月。
[10]《巡回美展画刊》编辑部:《〈巡回美展〉好得很!》,《巡回美展刊》,1967年6月。
[11]《新美术》,第一期,1967年
[12]《新美术》,第一期,1967年
[13]蔡青:《永远跟着毛主席闹革命--评泥塑〈红卫兵赞〉》,《新美术》第二期,1967年12月。
[14]《美术风雷》,第一期,1967年5月
[15]《街头大字报、漫画出现的不良倾向》,江、戚的批示及中央文革文艺组的信见《美术革命》第5期,1967年10月。“街头大字报、漫画出现不良倾向街头大字报或漫画有很大一部分为揭发刘少奇、王光美或其他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糜烂生活、丑恶灵魂类,特别是近一个时期,漫画与日俱增,画面涂有红绿杂色,更引人醒目。各类大字报和漫画,很少有或几乎没有提高到政治斗争高度去批判,仅仅(应为“标”字,引者加)以糜烂生活,丑恶灵魂之类的题目,内容部分是宣扬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如何乱搞男女关系,腐化堕落,花天酒地。各类大字报和漫画事实上并不能起到积极战斗作用。恰恰相反,在客观上传播了不健康的东西,这样做,既不能从根本上批倒批臭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又不能从政治上教育广大人民群众。”
[16]《丰收:当代艺术展》,第35页,香港建筑业导报出版社,2004年
[17] Wang Guangyi , timezone 8 , 2002
[18]Wang Guangyi,timezone 8,2002
[19]《丰收:当代艺术展》,第35页,香港建筑业导报出版社,2004年
[20]Wang Guangyi,timezone 8 , 2002

参考书目
014 《新美术》1967年第1期
016 《美术战线上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 1949--1966》 1967年出版
018《美术风雷》1967年第3期
019《美术风雷》1967年第4期
60 《美术战报》1967年第6期
061 1967年出版的红卫兵美术报纸《只争朝夕》
092 毛泽东版画肖像 沈尧伊 1967年
097 红卫兵宣传画打格放大法

http://www.gdmoa.org/zhanlan/zha ... 2_5/21/01/10985.j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5 09:10 , Processed in 0.1316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