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1|回复: 0

佚名张志新(1930——1975)年谱(初稿)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帖子

1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2-18 04: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主按: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关注张志新。一天,我在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一本发黄的书——为真理而奋斗---优秀共产党员张志新的英雄事迹,就买下来了,后来上网发现张志新事件炒得很热。大家的感情都很丰富,可是对于她的经历却只知一鳞半爪。于是我花了点时间给她整理了个年谱。这是2005年12月份的事情了。
: s) O* B! H, d. ^0 _7 X7 `现在翻出来再看,这是一个凄惨的故事:一个漂亮的女子,有着一个不爽的老公,脑子固执了一点。敌人残酷了一点。死了也就死了。最后却变成胡耀邦打压毛远新的工具。还让诸多多年没写诗的诗人找到了激情。活着不像个人样。死了还要做人家的工具/素材。悲哀莫过如此。, R7 U0 @3 T. [8 d) {
/ i: v, P5 ]6 r& r6 o' j: v5 T( n* i

3 y5 s4 g9 R$ n' P' H5 \+ m3 X8 W) n. s0 O; W5 ^' u; h  C
张志新(1930——1975)年谱(初稿)( ]% l3 D/ G1 Y# ?2 k0 x# g, ^
. V4 |& h, `9 ?" c( `4 }

' y' ~# F5 h1 {3 V  C, E- W. t( j4 ~. q8 K# F2 }7 K
1930年,10月12日出生于天津市,父亲是河北省立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员,母亲郝玉芝是教师,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后来又有了两个妹妹张志勤和张志惠,家境甚好。0 V% Y: w# q' X2 h( I# u

: P! I$ r9 l. `$ w7 E: x- y8 {8 L1936年,父亲被解聘,向法院控告未果,受此刺激后患上神经衰弱症以致不能工作,姐姐去世,从此家道中落。: F# f" h) \( |! i3 ^9 ]% s9 q6 m

% X7 Y* m/ k- U0 @. E" p1941年,插班天津达文小学三年级。) K* R1 @1 U* Q0 x! [2 d

2 Y1 z. O. [# I; t" h1943年,辍学在家,后来陆续念完小学和中学。
# r) W5 h( f5 B+ x. t9 f# V; s& J
1947年,在冬天的一次家庭围炉夜话中,立志当一名地质勘探队员;以她为首的“张氏三姐妹”小乐队参加天津当局为蒋介石当选总统举行的庆祝活动。
5 H7 p5 n4 K3 k: h) g  b4 h3 j
! d- y6 Q" Q0 A. i/ q8 m0 S1948年,初中毕业。对国民党失望,但对共产党也持观望态度。: v! ~4 Y" K  h

5 R/ B) [8 Y" E) ]2 u: s9 n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看到一些同学积极宣传,唱解放歌,大喊口号,扭秧歌等,觉得他们太盲目。
- D' Z& u* t3 _4 B9 s/ {9 g8 r3 A- _8 r2 N; A
1950年,7月,天津女一中高中毕业;夏天市郊发生水灾,参加市里为此募捐举办的音乐舞蹈会;暑假随父亲到解放军205师火线剧社半个月;然后保送到天津师范学院教育系;年底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干部学校,
) h# K& ^3 P3 t6 Y+ O, L' [# h1 q5 x. Z8 s8 Q; }" O* P4 j
1951年,1月10日加入共青团员;1月20日,因急需俄语人才,由军委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学习,因入党问题认识时为哲学系团委书记的曾真;下半年后,整党开始。
% a$ s. {6 y8 ~0 r. d8 L1 {, F: s
1952年,整党结束后,提前毕业任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资料员;11月3日申请入党。
; I9 i' B# c' U* y& P8 P$ I" Y) b$ f* {  ]
1955年,夏,调任北京俄语学院翻译室资料员,10月1日,与曾真结婚;12月25日,加入共产党。! s3 E$ ?0 j4 H
' i  b9 X. }; f* ]8 t0 u- x
1956年,第一个孩子曾林林出生。
2 d2 E2 w2 _4 i& S6 d1 C. c2 P5 E) }% y8 S3 m
1957年,历任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干事,中共沈阳市委党校教员,中共辽宁省委文化部、宣传部文艺处干事。
, z6 a4 `% t: W5 W2 E9 L0 J( C8 _4 m+ g% z
1965年,第二个孩子曾彤彤出生。! \% Z7 I& l/ o- q+ b  g
1 n+ l3 i) k# b$ C, E& m
1968年,11月,下到盘锦省五七干校十二连,曾真在十七连,家中只剩下孩子和保姆;12月20日,因女干部告发以“现行”问题,被送到没有行动自由的“学习班”,在此期间,她向组织写书面材料明确表示自己对林彪不信任,对江青有怀疑。此间其婚外情被大字报揭发;12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天,曾真去看望她,两人只呆了约莫二、三十分钟。两人关系已经很淡。: h' Z+ k! I$ n! H8 o) {$ ~1 T

5 P& f+ x4 {; b3 d1969年,元旦时,曾真确知她已经出事了,但没有去看望她;1月5日晚,写信给曾真,说“几十年我对你没痛没爱,犯过的错误已结束了。彻底把我忘却,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此信被扣押没发出;1月9日,写下遗书,准备自杀,被发现后,严加监视,召开批斗会,批判她“以死向党示威对抗运动”;1月10日,在“学习班”上怀疑江青的历史,反对林彪的“顶峰论”;5月17日在学习班上与人辩论中说“我不相信会出这么多坏人”;8月11日、12日、17日、18日、25日、9月2日被专门批斗;9月24日10时,在胡家农场红旗村的一块空地上,召开了逮捕“现行反革命分子”张志新大会,然后被押送到沈阳省看守所,从此再未见过家属,除离婚前见了丈夫一面外;( J5 M( G$ t" a( y) Y5 d

. u; Q8 Q, P, H! V  O5 K5 G10月,写万言书,说通过学习毛主席以及鲁迅的著作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要想革命吗?你就应该是个强者”;10月10日,谱写歌曲《路》;11月,已被监视、审查的曾真被遣送建昌县农村插队落户,他带着两个孩子离开沈阳; 11月3日,被审讯;11月6日,谱写歌曲《谁之罪》;12月25日,谱写歌曲《迎新》纪念入党15周年。( ~) W5 }1 K  Y0 P
0 T" s" c* h! z- q( X# Q
1970年,1月3日,再次被审讯;2月,向省看守所抗议不给钢笔和卫生巾,抗议哨兵的凌辱以及黄馒带有煤沙子;5月14日,被盘锦地区革命委员会人民保卫组判处张志新死刑,立即执行,案件呈送沈阳市中院,中院同意后呈报高院,先是一处副处长高振忠审,后换成周某某,改判15年,呈报军代表,军代表连写6个“恶毒攻击”,结论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最后呈报到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审批一致通过,但辽宁省最高负责人、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口谕:“留个活口,当反面教员,不杀为好”,8月,改判无期徒刑,投入沈阳监狱强迫劳动改造。' f8 N0 R% p/ {% L# ^4 I$ |
, k" U7 T6 s! w8 L
1972年,曾真提出离婚,当法院下达的离婚判决书送到监狱时,张平静地说:“离不离婚,对我来说已没有什么意义。”2 k1 N1 D6 m0 X% k$ Z

9 r8 \' R* p2 G, G(据曾经于1979、1980年两次采访张志新事件的原《人民日报》记者刘宾雁回忆:“张与其夫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后者是一苟且庸碌的小官僚,前者坦率正直有主见,文革时,张怀疑江青,在家常表异议,其夫严厉制止;婚前其父母、妹妹、哥哥一致反对;来沈后夫妻关系不是很和睦,文革前夫妇本已达成离婚协议,只因争要女儿才未能办成;张对于党校一位教员(不是文艺界人)感情很深,文革前已遭批评,关系中断,但张还把那人的照片偷偷地缝到军大衣的领子中,被捕后,自责对不起丈夫,这才告知其夫取出烧掉;张入狱后其夫一直未去探监,直到她提出离婚才去见了一面,给张刺激很大;文革初期大字报揭发此事,对张冲击极大,精神已经有失常迹象”;刘最后总结说:“总之此事乃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二代人之悲剧。一、倘若中共在两性问题上不持清教徒主义,以致造成对个人的强大压力和人的自我压抑,以致张志新在离婚的问题上拖延甚久;二,倘若此事不被用作政治攻击的武器;三,倘若张仅受到政治迫害而无这一精神痛苦,则张的政治悲剧不致产生。”)
& l% s) C) q7 O3 N- x5 l  `) V6 `% l  A
1973年,沈阳来人到北京叫家属做劝说工作;11月16日,犯人参加一次批林(彪)批孔(子)大会,当报告人批判林彪推行“极右路线”时,此时精神已失常的张站起来喊:“中共极右路线的总根子是毛泽东”。因此被认定“仍顽固坚持反动立场,在劳改当中又构成重新犯罪”,被提请加刑,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张的三哥来到沈阳监狱,但被拒之门外!/ F9 m" T6 B' P9 m7 R" E

% S* A, k1 e9 B( x1974年,沈阳法院来人到北京对其父母姐妹进行“外调”。8 C, e) ?6 t  `

! a; g3 p& R0 |! C1975年,2月26日,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审批张案,毛远新、魏秉奎、苏羽等17人出席,蔡文林作《关于现行反革命犯张志新的案情报告》,毛远新最后说:“在服刑期间,这么嚣张,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多活一天多搞一天反革命,杀了算了。”其他人一致同意;2月27日,高院核准死刑;此后被改押在只能一人坐的"小号"里。经过多日的"小号"折磨,被逼疯,用窝窝头沾着月经血吃,在床上大小便;3月6日,监狱向上级报告张 “是否精神失常”;3月19日,上级批示:“洪××同志不考虑,她的假象,本质不变,仍按省委批示执行。”;春,沈阳法院来人到建昌把曾真及其儿女叫到县招待所办“死囚家属学习班”,以下是对话记录:
  O4 v4 r& z7 N
3 L5 L5 u+ I3 {, N; N$ j曾林林:刚听说张志新犯了反革命的罪行,我当时感觉会影响我进步的,这下可完了。但经过学习提高了认识,母女关系是有阶级性的,她虽然生了我,是我的母亲,可她是反革命,就不是母亲了,已是我的敌人了。她反党反毛主席,我们就和她斗争到底。我后来经过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我已认识到她反革命,我和她划清限界,并不会影响我的进步。/ V* m. h6 }9 q

5 k' ?' D" i! W6 v6 m+ ?问:张志新实属死心塌地,罪大恶极,你们有什么想法,看法?' ?# U4 E6 ^/ Y! }9 `: _6 M

$ y6 Z; I; c0 `+ ?" B, e* F( D林林、彤彤:坚决镇压,把她处死刑,为人民除害。我们连尸体也不要,政府愿意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我们都拥护。对于张志新在监狱的还有什么财物,我们什么都不要,这有(由)政府处理。
  I% K" \4 H, ~7 i$ \  h3 |" a7 o2 M0 s
4月4日,被切喉管,痛疼的咬烂自己的舌头。10时12分,在大洼刑场被枪决。
/ g- F; U! n" X3 h
5 |" \5 L0 g& l9 \1976年,6月6日,沈阳再次来到北京,叫家属取遗物。
! R: \; u7 I8 w" E& Y5 }1 i
4 n0 g$ Q: Z; \# |1979年,张案由原办案人王某某复审,王认为,张案是“没有什么可改的”,她“反对毛主席,事实确凿”。粉碎“四人帮”后中央下发的文件规定:反对林彪、“四人帮”的要平反。但反对毛主席的,仍定为反革命;省委让王回避,改由赵文兰复审,赵认为翻案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看能否冲破“禁区”,即指所谓反对毛主席,另是张在狱中被逼疯;3月9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张案复审汇报。省委书记任仲夷绕过“禁区”,主张平反昭雪;3月26日,省委作出“关于为张志新同志彻底平反昭雪、追认她为革命烈士的决定”;3月31日,举行“张志新同志的平反昭雪大会”,省委书记徐少甫、宣传部长刘异云出席;( c4 I9 E& F+ L5 b; ~+ o( Q9 Z
% |: Y: e5 @4 p5 f
5月25日,人民日报转载《为真理而奋斗》一文,6月5日,光明日报全力推出张志新系列报道,从《一份血写的报告》开始,到9月12日登载《论张志新这个典型的时代意义》结束,3个多月中,共刊登长篇通讯、怀念文字、理论文章、编者按语、新旧诗词、照片、绘画、歌曲、题词以及各种报道86篇(幅),约15块整版,14万字;
# g& Q; [" n4 @! @0 ]" \; n2 n) V0 X1 W; L- x
陈禹山的《一份血写的报告》先交给部主任卢云审,而后由副总编殷参和总编杨西光审,最后送呈胡耀邦审阅,据杨西光传达,胡耀邦一字未改,准予发表,但要求 “把行刑前割喉管的那句话去掉”。因此见报后改成:“把她按倒在地,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在被读者追问下,一个月以后的《走向永生的足迹》直言不讳写道:“1975年4月4日,枪杀她之前,她被按在地上割气管。她呼喊挣扎,她痛苦至极,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 {6 @$ ~1 q) ]. F" \0 \$ z3 j( n+ x3 y+ V
由此引起读者怒不可遏的 “娘杀孩子”讨论,引出郭罗基的“谁之罪”的全民“天问”,把悲剧根源推向体制,导致讨论被中央下令停止;
1 r! |- r: ^/ r- h' g7 \9 b1 b. O7 z2 n6 m# h% C9 w
其间涌现了特别有影响力的歌曲:
6 S/ T2 o! I1 y* ^$ o$ j, [9 y1 d
1、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6 l  ^- D6 X5 {; R( ?6 B1 t( X2 ]- h6 U0 N# Y
2、熊光炯的《枪口,对准了中国的良心》:“一枝无产阶级专政牌号的枪,对准了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胸口!……中国的良心啊,岂能忍受这种奇耻大辱,清明雨,洗不净不清明的时候——野心取代了良心,兽性代替了人性,权力枪毙了法律,暴政绞杀了自由……”;
& S  X- y6 u, z! ?! [6 ~! t/ Y  H7 n1 V( k
3、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我们有八亿人民,我们有三千万党员,七尺汉子,伟岸得像松林一样,可是,当风暴袭来的时候,却是她,冲在前面,挺起柔嫩的肩膀,肩起民族大厦的栋梁!……”;
' k4 r- T3 @2 G$ {0 f
; d* ?7 n  Y: L7 g4、公刘的《纪念》,此乃1979年8月12日诗人踏访沈阳北郊大洼张志新被害处有感而作;
) x/ b: e$ Q$ o3 [) O" ~! [5 _2 i
0 k- h  g8 J# J4 X- l另外辽宁日报披露了很多张案的原始记载以及张的万言书;张的母亲写诗悼念:“生汝者母,教汝者党;母生汝身,党赋汝魂”,张的丈夫曾真、女儿、妹妹也相继作文怀念;
4 @. K3 ~: c8 ?' P2 F+ T. Y
. T7 C& I4 P$ N5 q. B5 ^- I$ u但随后张的娘家和张的丈夫曾真公开反目,中国青年报内参《青运情况》登《张志新同志的女儿对张志新宣传报道的意见》质疑报道对曾真的不公正态度。(张平反后,法院撤消了过去的离婚手续,但娘家人不承认),郝玉芝认为这份《意见》是曾真所写,而以林林的名义发表,并进行回击。
  }4 W1 v9 c/ _- p  o& e
8 S: d) U, M( ]/ r  P  B9 `1998年,8月7日,南方周末刊登朱建国的《张志新冤案还有秘密》,陈禹山披露张不是第一例行刑前被割喉管的"罪犯",而是第三十多例、张案当初是逐步披露的、张行刑前已被逼疯、张确有婚外情以及胡耀邦批准宣传张等细节。
% |" _$ G3 [+ \( O
( ]6 B7 q1 {2 Z9 u2000年,6月16日,南方周末发表陈少京的《张志新冤案还有新的秘密》,披露张被杀的主因是对毛主席有看法、并曾企图自杀以及死囚家属班等细节;同一天李庆西写《面对张志新的遗像》;6月26日,南方周末发表陈少京的《张志新蒙难之后》,披露张的家属近况,两个孩子都在国外、 张的遗体至今没有下落、张的娘家和张的丈夫曾真反目、任仲夷绕过“禁区”平反张案等细节。- m0 f, M/ H  J+ M5 m0 `

$ m: _3 D; `% e最近,网上关于张的文章很多,其中MAI(麦子)的《说起张志新》(中山大学网络中心)、韶华的《噩梦年代里的张志新》、茉莉的《张志新的凄然清泪》(香港“开放”杂志)、李庆西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纪念张志新》以及摩罗的《张志新的白骨与沈阳监狱的骄傲》对“张志新事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Y( ~8 I5 Y- ^2 N3 ~3 o* x+ c. H6 }8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6 20:27 , Processed in 0.1108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