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38|回复: 5

感受新疆文革

[复制链接]

0

主题

28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发表于 2009-11-1 1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专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d681940100dvkl.html

1967年初到1968年9月1日自治区革委会成立,发生了太多的事,武斗也曾经猖狂,几近腥风血雨。我到现在仍然不知道全疆有多少人在武斗中身亡,也没有统计过有多少我的同学或父辈们在文革中意外身亡(包括武斗、批斗等)。有几件事情印象深刻,记录并回顾。

    1. 周总理在文革期间对全国的文革,特别是对新疆文革的发展极其关注,整日操劳,协调化解,呕心沥血。也许是因为新疆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也许是新疆有着多民族的特性,那里发生的一切都时时牵动着周总理的心。他几乎每个月都要过问新疆的形势,给指示,讲话、接见,在武斗最严峻的岁月里,他甚至每几天就有一次讲话或接见新疆各派群众组织代表,特别是在1967年10月1日、10月6日、10月13日、10月20日、10月29日,一个月内共5次给新疆指示或接见群众代表,以平息那里一次又一次的派别之争、武斗以及骚乱。总理真的是共和国的大管家,具体、细致而且不辞劳苦。

    2. 全国武斗的第一枪是在新疆石河子打响的。1967年1月25日下午,石河子毛纺厂等八个单位的群众组织约2000人,进入汽车二团配合该团一个群众组织夺权。汽车二团的掌权派请求独立团支援。独立团派了92名指战员到汽车二团。1月26日零时开枪,造成人员伤亡。随后,农八师将一部分部队调进师部,对要求进入师部的一派进行武装阻拦,在冲突中又进一步有人伤亡。这一天共死24人,打伤74人。1月27日,周恩来即接见新疆群众组织代表,以解决该问题。
    3. 1967年5月初,两派争夺新疆日报社。当时我在场,因此印象深刻。只记得我们和对立派一开始还面对面站着或坐着,我见到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对立派的同班男生,还互相微笑示意。但时隔不久两派就开始斗殴,后来两个队伍拉开距离,互扔石头,鸡蛋般大小,随即密集起来,我旁边一位女生头部不幸“中弹”,鲜血直流,于是扶她去包扎,并就此离开现场。5月8日,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全军文革小组办公室关于《新疆日报》报社事件的电报,规劝群众组织停止武斗,并要求由新疆军区协办解决。
    4. 1967年7月26日,新疆医学院武斗。当时记得局里的职工们也去增援,在办公大楼看到一位我熟识的平日很文气的叔叔穿了一件棉袄,棉袄里穿了一个自制的铁背心,拿了一只红缨枪,准备出发。那天我的一个同学在新疆医学院大楼着火的一刹那,跳楼并躲过“围追堵截”,得以逃脱。曾经医学院那些有着黄墙绿瓦,给我们带来无限美好想象的苏式建筑,霎那间被烧的乌黑、浓烟滚滚。7月28日周恩来总理为制止乌鲁木齐市武斗给新疆军区的指示,要求协助办理,迅速平息此事。
    5. 1967年的夏秋季是武斗最猖獗的时期。这期间还发生过很多记忆深刻的事件,双方为了争夺某单位被某派占领的建筑物而战斗。为了赢得战斗,一些组织去抢过军队的武器。我的一些同学因为武斗或抢武器,被流弹、被走火的子弹、被意外引爆的手榴弹、被自制的红缨枪等致死或致伤。局机关所在地常有追悼会,常能听见哀乐在总是显得紧张的空气中荡漾。
    6. 1967年10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京接见了参加全国铁路会议的新疆铁路各派代表并谈话,促进了新疆铁路两派组织的大联合,并因此启动了全疆在1968年的大联合,最终成立了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结束了新疆文革武斗的历史。
    那次铁路会议之后,总理要求“乌鲁木齐局两派都不要走,留下来解决问题”,在一次谈话和讨论后,总理说:“铁路是关键的企业,今年只剩下两个月了,任务很重,运输抓不上来,要影响整个建设。你们要搞大联合,办好毛主席著作学习班。过春节以后,再把全路的同志们找来学习一次‘斗私批修’,再看看情况”。
    后来,各派果真办了学习班,我也被学生组织选中参加了在第一招待所举办的群众组织学习班,和小伙伴们一起第一次有机会住在了那时条件优越的一招(现在的5星级酒店——瑞豪国际酒店),安静、温暖的房间,柔和的灯光,我们一个小组5-6个人一起学习、读报、讨论,是那个疯狂的年代中难得的享受……
    1967年11月9日,周恩来接见铁路系统代表时又讲话以解决哈密铁路问题。并指示,"委托7335部队派出部队监督哈密铁联、红联于10月14日已达成的四项协议的执行,保证哈密站运输畅通。” “哈密XX厂,XX厂两个工厂和工务段、机务段只能在厂内闹革命,不准到铁路线上去串连,不准在工作时间辩论,不要影响铁路运输”,“今后不准任何人向铁路上打枪打炮,维护交通安全这是当前国家的最大利益。”
    1968年1月5日,周恩来接见铁路抓革命促生产会议代表讲话中有关新疆问题指示说:“听说你们协议当中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武器上交给谁的问题,刚才我和铁道部军管会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室的同志商量了一下,新疆的问题我比较了解,我很了解你们的心情。新疆军区嘛,主要是相信不相信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新疆军区出两名代表,空九军出两名代表,红二司(指铁造司)出两名代表,一、三司(指铁联总)出两名代表,共八人组成查封、收交、保管武器小组。”
    1968年1月26日,新疆铁路工程局两派群众组织代表,在北京率先达成了“革命大联合协议”,27日召开了实现革命大联合的庆祝大会,国务院发来了“关于新疆铁路两派在京达成革命大联合协议并实现革命大联合”的贺电。铁路两派的大联合产生了“瀑布效应”,促进了全疆各派群众组织随后的大联合。
    1968年6月15日,新疆地方的两大派组织在京达成《关于立即全面、彻底制止武斗、上交武器的协议》。两派群众的对立情绪逐渐缓和下来。
    1968年7月28日,新疆两派组织产生关于革命大联合的协议。
    1968年8月29日,总理等接见新疆代表团并再作指示。
   7. 19689月,新疆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随后“全国山河一片红”。
    1968年8月31日,新疆军区党委拟定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
    1968年9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批示:1968.09.01;中发[68] 137 号,毛主席批示:照办。中央同意中共新疆军区委员会关于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报告。中央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常委委员名单,批准由龙书金同志任主任,王恩茂、赛福鼎等九位同志任副主任,另缺副主任三人待补。
    中央热烈庆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的胜利诞生。
    1968年9月5日,我们参加了庆祝自治区革委会成立的集会和游行,那天人民广场红旗招展,人群激荡,大家情绪兴奋,在经历了长期的武斗和骚乱之后,总算要平静下来了。我们长久地在广场外等候,下午游行结束时,开始下雨,有些冷。第二天一早看到屋外的世界变得白茫茫一片,乌鲁木齐在那天夜里下了一场中雪。早上天气虽然雾蒙蒙,但却显得宁静而美丽,我们几个小伙伴一早便踏雪到五一商店外买牛奶,听说北京路上冻死了人,还去看了一下。那该是乌鲁木齐最早下冬雪的一年。
    8. 196810月底复课闹革命。10月31日我们铁中在军代表的领导下召开了会议,各派组织的同学们坐到了一起,选了干部,准备“复课闹革命”,但不到一个月,随着军代表的撤离,这种尝试就戛然而止了。直到当年12月底,毛主席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文革中曾活跃一时的中学生们开始纷纷上山下乡,离开那曾经喧闹异常的城市。
    9. 在全国流传甚广的歌曲《造反更觉毛主席亲》是田歌先生作曲的。读了王力德老师的杂文——“武斗进化史”("大漠孤烟"的网站,网址:http://wanglide.cn/list.asp?classname=杂文),我才知道原来那首旋律极美的文革歌曲是田歌作曲的,至今我还能顺畅地将它唱下来,“抬头仰望毛主席像,心中升起红太阳。有多少贴心的话要对您讲,有多少热情的赞歌要给您唱。哎——革命方知北京近,北京近;造反更觉毛主席亲,毛主席亲。您给我们撑腰,我们为您争气。为了捍卫您的革命路线,为了捍卫您的光辉思想,刀山我敢上,火海我敢闯!”。
      文革武斗的历史随着全国山河一片红(全国各省市大联合的革委会成立)而就此终结了,但文革左倾的思潮仍然还在继续,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才有好转,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便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8 19: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文所写的"全国武斗的第一枪是在新疆石河子打响的"那一段,恰恰是摘录自四人帮爪牙丁盛上报中央,欺骗中央领导,制造49人入狱的大冤案的诬告材料的内容。目前互联网上到处是这样的文章。
事实是:
1、1967年1月25日下午,汽二团没有发生夺权。是农八师发生了夺权;
2、1月26日零时开枪,从你的上下文看是发生在汽二团,实际是发生在毛纺厂;
3、此次事件自治区党委在1978年底定性为武装镇压,即单方开火,不是武斗,也没有发生武斗,不能称为"全国武斗第一枪",只能称为"文革第一枪";
4、该文引用的文字最早的来源,应该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州诺曼岱尔社区学院(Normandale Community College二年制专科学院)的一名华裔教授,名字叫丁抒,发表在《华夏文摘增刊》文革博物馆通讯(二○九)期上的《文革死亡人数的一家之言》。这篇文章流传甚广,害人不浅。
正确的描述,请参考本栏目其他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0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在网上进行搜索,关于一.二六事件的描述大同小异,比如下面这段更加具体:

转自:http://bwh2006.bokee.com/viewdiary.18608361.html

最先使用枪支的武斗
文化大革命中最早使用枪支的武斗事件是发生在1967年的新疆石河子流血事件。据记载:从1967年1月17日到1月27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有7个造反团冲击了武装部门,有8个单位的造反团强行接管了武装部门管辖的通讯总机。1月25日下午,毛纺厂等8个单位的造反派约2000人进入汽车二团,配合该团造反派夺权,汽车二团掌权派请求独立团支援。当独立团的92名指战员赶到汽车二团时,造反派抢夺枪支,夺去步枪19支、冲锋枪7支、手榴弹64枚、子弹1307发。1月25日下午7时,造反派增至4000余名。1月26日零点,在夺枪与反夺枪中,双方开枪,11人伤亡(5死6伤)。当日,农八师武装处将一部分部队调进师部,对师机关进行保护。造反派要进入师部,双方发生武装冲突,死2人,伤27人。在公共汽车站等处,双方进行枪战。当天共打死27人,打伤78人。[7] 关于石河子流血事件的性质,曾有过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中央文革小组的一些人和有关的新华社记者认为这是一起镇压革命群众的严重的反革命事件。《文化革命动向》第225期(1967年1月31日)刊登了一篇《新华社记者评述石河子反革命事件》的稿件。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负责人丁盛、裴周玉于2月1日向中央文革小组写报告称事件是因群众夺枪而发生的。[8]新疆军区给中央军委的报告认为,事件“是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镇压了歹徒”。[9] 毛泽东出于边境安全的考虑,在此事上没有支持中央文革小组的意见,而是支持了军区的意见。[10]后来将此事定为“反革命事件”,先后被逮捕的有49人,被株连1000余人,被逼死6人。[11] 文革结束以后,对“一·二六”事件性质的说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978年12月27日,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原生产建设兵团几个问题的决议,其中写道:“1967年石河子‘一·二六’事件,……完全是丁盛阴谋篡党夺权,调动兵团值班部队血腥镇压革命群众的反革命事件。”[12]1979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布:“对因此事件无辜死难、受诬陷和曾被捕入狱的同志,应公开彻底平反昭雪。”[13]丁盛、裴周玉等关于群众夺枪而引发事件的说法被称为“诬告”。[14] 不管怎么说,新疆石河子事件都是文化大革命中最早使用枪支的武斗事件,事件中打死27人,也是文化大革命中死人较多的武斗事件之一。

以下则是作者的资料来源: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页。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中引用的材料说,这一天双方共打死24人,打伤74人。(该书第212页)。
[8]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1998年版,第282页。 [9] 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2页。
[10] 1968年5月4日,周恩来在接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人时说:“处理石河子事件,不是我的意见,完全是主席的。王关戚几次想翻石河子的案,我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这样干,石河子问题是主席亲自处理的。”
[1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283页。
[1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第332页。
[13]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校编:《中国共产党新疆历史大事记》(1966年5月至1991年12月)下册,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1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第282页。

由此可见直至目前为止官方对一二六事件的描述,仍然是对事实进行了扭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11 10: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卜伟华《最先使用枪支的武斗》的全文就可知道,所谓"据记载",是指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中引用的材料。
注意: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中引用的材料出自哪里呢?据王年一自己讲,是出自一个小报的记者。王年一虽然是有名的国防大学的文革史学者,却也不得不使用这些来路不明的资料。卜伟华悟出了这一点,所以不得不使用"据记载"的说法。
凡此种种,真乃史学界的悲哀。
由于找不到原著,不知道卜伟华是不是把这一段也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六)》中了,如果写了,那就更加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09-11-11 1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qmwn于2009-11-10 16:44发表的 :
的确,在网上进行搜索,关于一.二六事件的描述大同小异
.......

大同小异?错!
俨然是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曰:"汽二团夺权,双方交火,武斗";另一个版本曰:"农八师夺权,单方开火,镇压"。
只是在出版界,互联网,前者波涛滚滚,后者涓流细细。是谎话掩盖真相。
这正是当今学者们要努力去做的事情,如何去伪存真,如何还其历史本来面目?可惜真正知情者一个个仙逝离尘,为此,当只争朝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

回帖

5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1 14: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我说得不够清楚,应该说即便是网上,关于是“双方交火”,“武斗”的观点也是占据了大多数。毕竟目前为止,除本栏转载的那几篇专题文章外,一二六多数情况下只是如上引用般作为时年大事记,例证,仅占全文的小部分比例出现在各类文章中。而此时引用资料来源基本就是如上述,丁教授的文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还有其来源,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无一例外都提到“双方冲突”,“交火”。即便有提到关于此事两种说法的,主要还是为张仲瀚等领导干部平反,虽然也提到了“血腥镇压”,“诬告”等语,但在事件经过的具体描述上,仍然采用了《大动乱的年代》中说法,很容易引导人通过所述过程来进行论断,自然偏向“武斗”之说。

在这上面,如何拨乱反正,去伪存真,的确是个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16:15 , Processed in 0.0442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