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7 04: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中的军队(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介入文化大革命始于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中央文革发布的《解放军支持革命左派群众》文件,要求:“我军全体指战员必须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一)以前关于军队不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以及其他违反上述精神的指示,一律作废。(二)积极支持广大革命左派群众的夺权斗争。凡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左派要求军队去援助他们,军队都应当派出部队积极支持他们。(三)坚决镇压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左派的反革命分子、反革命组织,如果他们动武,军队应当坚决还击。(四)重申军队不得做一小撮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分子防空洞的指示。(五)在全军深入进行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斗争的教育。这一指示要原原本本地传达到每个解放军战士。”
在此之前,军队是全国唯一组织系统保持健全,没有受到冲击和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力量。
虽然文革展开后,许多军队高级将领被打倒或靠边站,但军队建制部队基本保持稳定,除了跟地方同步学习中央文件外,基本置身事外,不参预地方纷争。不管是红卫兵还是造反派,没有敢冲击部队或军事机关的,许多被红卫兵造反的军队或地方领导躲到军营避难。
中央命令的下达,改变了军队的中立地位,面临着政治上的考验,同时对文化大革命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一.军队支左是一种政治选择。
一是作为党的武装集团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坚定不移地执行“三支两军”任务。
二是社会的复杂性和军队高层的态度又使实际工作必然出现倾向性。
三是军队承担的不仅是支左,还要负责生产和社会安定,负责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同时还不能忘了保卫国防的主要责任。
四是军队介入本来是为了稳定形势,由于支左中出现了问题,地方的许多矛盾传导到部队,对军队正常的教育训练产生了坏的影响。
五是军队人员到地方,受社会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违纪问题,降低了军队威信。
六是各省成立革委会后,许多军队主官被结合进入了地方领导班子,长期参与地方事务,军队缺编减员较大,于是就突击提干,许多刚当两年兵就被提拔,干部质量下降。军管人员回来后,又形成了超编。而当时军队干部实行的是那里来那里去,转业后不安排工作,造成军官有后顾之忧,不安心工作。
七是67年没有征兵,68年以后入伍的许多新兵都参加过红卫兵造反,这些人有一定的帮派思想和背景,部队人员思想出现了混乱。72年又没有征兵,这就造成部队战士普遍较老,出现服役八年的战士。
当时部队干部战士非常不均衡,一个班里入伍时间有相差八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同一职位很正常。
记得我被提拔成干部时,连长比我大14岁,连队大部分班长、副班长都是比我老几年的老兵。
二.野战建制部队没有乱。
有一点必须说明,当时军队确实不乱。别的部队不知道,在我们坦克师,教育训练都没有耽误。
虽然是文革政治挂帅的年代,没有出现轻视军事训练的事。我们照样强调军事技能,上级经常组织专业比赛。
我就是因为电台技能在师里考核,连续几年获得第一后被破格提拔为干部的。当然平时表现积极也是一个因素。
那个时期的军民关系相当好,驻地百姓非常支持部队,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和街道妇女到部队帮助洗被子,每到节日都有慰问活动。
部队也鼓励战士到地方做好事。
记得当时徐州的天桥是架空的,许多拉平板车的人拉着沉重的物资很吃力。我部正处天桥东,每个星期天都有战士专门在天桥下等,看到有拉平车的就帮忙。部队经常收到地方送来的感谢信,而且做好事的战士从来不炫耀。
最让人感动的是拉练中的情况。由于毛泽东“11.24”批示(这样训练好,如不这样训练就要变成老爷兵了),部队每年冬季都要进行途步拉练一个月,包括我们这样的装甲部队也不带车辆,而是全部背背包徒步进行。
部队背着背包,举着红旗,以连为单位唱着歌步行。有时白天行军,有时候是晚上,中途还搞野炊做饭。
行军途中上级经常出一些小情况,比如空袭警报、紧急奔袭、与敌遭遇、迅速展开等等。
每到一地,先头宿营到目的地联系住处。通常是先找到村支部领导,由村领导安排各班排住处。
一般都是在老乡家里,从村里拉来稻草辅在地上,一个班或一个排住一间屋。村里有学校的,遇到学生放假就住学校。
我们每到一地,村民们锣鼓喧天出来欢迎,有时还烧好开水给战士们泡脚。
到了第二天,一般村里会给每个连队送一头猪来,村里的妇女开始抢战士的被子和被单洗,一些臭鞋袜子有时藏起来也能被搜走。
那时的被子是绿色棉面的,特别容易掉色。一般的被子经过一次拉练后都洗成了白色,衣服也是白色的。
我们一到驻地,第一个动作就是扫大街,整个村庄一定要扫一遍。然后就是帮老乡挑水,每家的水缸都要挑满。
晚上要访贫问苦,请村里解放前“苦大仇身”的人讲过去的生活。
结束一个村的驻访离开时,要把住的地方打扫干净,把用的稻草或吃老乡的东西结算留下钱。
这不是个好差使,通常情况下老乡都不收,推来推去的,有时要采取扔下就跑的办法。
现在说这些会有人不相信,因为所有的情况都变了。没有人再拥军,甚至想方设法从部队身上捞好处。
有一次我遇到原来服役的坦克团的副团长,问起以前常去的安徽大五柳靶场情况。
因为那是我们团坦克实弹射击训练的地方,已经四十多年了,在部队时每年都要去,跟附近几个村的百姓有很深的感情。
这一期间我参加了几次大的军事行动。一次是“七、一三演习”,这是协同陆军第68军和海空军在东海地区进行的一次海陆军协同实兵实弹演习,主要演练是反空降,全部是真刀真枪实弹。
第二次是“九、一三”林彪事件,部队接到命令紧急疏散到贾汪地区。
第三次是毛泽东逝世,为防止敌军发动突然袭击,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所有装备人员实弹进入临战状态,迅速进入疏散地等候命令。
第四次是79年的“实装拉连”,全团齐装满员先铁路输送到台儿庄,卸载后沿苍山、费县履带行军在临沂北展开。
坦克团实装进行履带行军拉练几百公里在我军很少,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问题。部队经过之处,公路桥梁损坏较大。如果不是当时社会的支持,坦克部队是很难完成这种演练。要是现在根本就不可能。
其它一些诸如徒步拉练、东海打靶、抗洪救灾等都是日常工作,几乎年年都有。
这种军事行动要是文革后的话,兜里不装几百万元钱肯定走不动。
谈这些是证明即使在文革期间,真正的野战部队一点儿也没有乱,战斗力并没有削弱。
文革中的军队(之二)
社会上一些人往往道听途说,认为部队在文革期间也象地方一样的乱。
有的听到发生了军管干部男女关系或是一些违纪案件,就放大问题,否定或歪曲部队。那只是个别现象,代表不了整体。
部队为什么没有乱?因为这是只真正有纪律的集体,最听毛泽东指挥。
就象文革闯将后来被打倒的王力说的“毛泽东曾说过不怕乱的秘密:“我们有军队,军队还得听我们的。军队同地方党委不同,它是全国统一指挥的,全国范围内要听我军委主席指挥。”
确实是这样,毛泽东指向那里军队就打向那里。
当时在部队团级指挥官基本都是解放战争时的老兵,个别老一点的是抗日兵。这部分人经历过战争,跟毛泽东打过天下,是军队的基本骨干力量。
他们对毛泽东是真正的忠心,不会跟任何人走。
真正与毛泽东有隔阂的是权力阶层,而军队的调动权在中央军委,这也是中国不容易搞政变的原因。
象我们这样的战备值班部队,师级与军区和军委都有电台联系,任何风吹草动都不可能避开军委。
四人帮倒台后,部队也曾进行过清查“三种人”活动,并非是军队主导,只是地方在清查中牵涉到部队人员,部队要进行配合。
我部二营营长李保海是68年从山东临清县入伍的,入伍前在地方参加了红卫兵派性斗争,可能是造反一派。这位同志比较有能力(文革造反头头都非等闲之辈),入伍不到十年就当上了营长,是团里比较年轻的营职干部,由于地方找来了,部队只好对他采取了转业处理,也没有受处分。
中国的军事指挥机构自建国以来是非常健全的。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演变:军委主席由党的主席担任。
1949年的军委副主席是朱 德 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 潜、林 彪 、高 岗 。
1954年取消军委,改以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程潜、张治中、傅作义、龙云。
1959年恢复中央军委,副主席是林彪、贺龙、聂荣臻。毛泽东、九位元帅和两位大将(罗瑞卿、谭政)为常委。而国防部副部长则由余下的大将和许世友上将、廖汉生中将担任)。
1969年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新设立的军委办事组组长为黄永胜,副组长为吴法宪,成员有叶群、刘贤权、李天佑、李作鹏、李德生、邱会作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军委办事组被军委办公会议代替。叶剑英主持日常工作。军委办公会议由叶剑英、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等10人组成。
1975年中共中央决定取消军委办公会议,重新成立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叶剑英、王洪文、邓小平、张春桥、刘伯承、陈锡联、汪东兴、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粟裕等11人为常务委员,后来又增补李先念、王震为常委。
1977年恢复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
历任国防部长是:彭德怀、林彪、叶剑英。
历任总参谋长是:徐向前、彭德怀、粟裕、黄克诚、罗瑞卿、黄勇胜、邓小平
文革中军队将领被打倒或受到牵边靠边站的主要是彭德怀、贺龙、林彪这三股势力的人员。
文革期间前部分是由林彪主军,后部分是叶剑英主军。
林彪作为军事将领对军队是爱护的。
1967年1月由于部队受到冲击,林彪提出具体要求是:不准随便揪斗军队领导人,不准冲击军事机关,不准泄露军事秘密,不准影响战备和正常工作,不准到基层部队"串连",不准成立跨单位、跨地区的所谓战斗组织,不准搞打、砸、抢等等,最后一条是部队搞"四大"必须加强党委的领导。报送毛泽东批示,毛泽东加了一条:加强对干部女子的教育,并批示:"林彪同志,所拟八条很好,照发。毛泽东 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八日。"这就是林彪“八条命令”的来源。
后来国家机关受到冲击时,开始实行军事管制。国防科委管辖:二机部、七机部。 空军管辖:三机部、民航局 。总参通信部管辖:四机部、电信总局 。总后勤部管辖:五机部。海军管辖:六机部、国家海洋局 。总参谋部管辖:国家测绘局、中央气象局、国家体育局 。还有一些部则由机关与部队抽调人员实行军管。
虽然后来发生了武汉“二、二0”事件和“杨、余、傅”事件,军队的各级指挥机关和野战部队仍然保持完好,乱的只是一些军队院校或省军区部队。
地方之所以认为文革期间部队乱,第一是因为看到军队参预支左形成了派别,第二是军队一些高层军官卷入了政治斗争。
其实支左只是部分人参加,这些人当时基本脱离了军队,他们在军队的位置已经补缺。
军队高层受到冲击的主要是林彪事件,而且包括林彪事件和文革期间被打倒或靠边站的军队高级将领大部分都在文革期间或文革后重新定性。包括跟林彪和四人帮关系较密切的孙玉国(转业)、张积慧(原空军司令,下放到烟台当第八副市长,后以兵团职收回部队)、宋佩璋(军政委,以正军离休)、洗恒汉(原兰州军区司令,恢复党籍,离休)、陈励耘(退伍)、南萍(退伍)、刘丰(降为正师)等都没有作为“敌人”处理。
文革期间中国军费从1966年-1976年历年为83、94、126、145、169、159、145、133、142、134亿元,一直保持占GDP的4.68%-6.99%之间。这个时期需要养活的是660万军队。
中国在文革如此乱的时候,国外敌对势力及台湾蒋介石集团没有敢乘虚而入,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中国军队仍然稳定的现实。
文革中的军队(之三)
三.军队最乱的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1.军费历年累减。
文革以后,中国军费历年呈累减态势。
军费占GDP比重从1976年的2.14%与降到1998年的1.1%,最低的1997年为1.03%。这个时期的军费,连军队正常的维护费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提出“补偿性增长军费”的原因,是对过去的还账。
1980年我担任财务股长,当时军费总计为176亿,按600万军人算平均每人不到3000元。现在是230万军队,2010年军费总计是5321亿,平均每人23万多。
2.大裁军造成军队人心不稳。
中国在1982年撤销工程兵和铁道兵减员51万,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裁军使部队更精干,更有活力。但是,另一方面却造成了部队思想上的混乱。不安心部队工作,对工作前途担忧思想抬头。
3.军队生活待遇降低使军人生活困难。
此时地方正在进行改革开放,经济活动的放开使生活得到改善。而部队工资仍然很低,部队干部家属普遍是农村妇女或城市职工。下岗失业和找不到工作使部队干部的经济状况恶化,很大一部分农村干部欠债度日。
据1994年有关资料介绍,军队干部的收入在全国20个参加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部门中,50年代位居第三,60年代位居第六,80年代位居第八,90年代初退居到第十八位。某部912个干部家庭调查,仅238户有存款,占总户数的26.1%,欠债在千元以上的有225户,占总户数的34.2%,其中欠债在万元以上的87户。
4.军队要“忍耐”使部队涣散。
对军队伤害最大的是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军队要忍耐”方针。
“军队要忍耐”是邓小平在1985年6月4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
此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给新疆某部的题词是:“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
忍耐成了江泽民时代不重视军队建设,降低军人生活水平的借口。
这个时期正是西方从机械化向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跨越性时期,中国军队建设在“忍耐”主导下处于简单维持状态。我们师1959年定型的苏联T-54A的仿制品“五九”式坦克、“三七”高炮,“五四式”手枪三十年没变。苏式营房,破旧的宿舍,简陋的炊具,一跑就趴窝的解放牌汽车,千篇一律的埋锅做饭。
军队经费除了发官兵的薪金和津贴外,没有新装备的研发,没有兵器生产,没有训练费,生活费不够就由各部队开财来弥补开支缺口。
这个时期军队之所以不受重视与高层有很大关系。
邓小平和江泽民一心想通过经济改革来证明新时期政治的优越性,不搞军队建设和国防投入。虽然卖掉了国家几十年的积累,却把钱都花到其它领域或进入私人腰包。
主政军队的两个“老糊涂”刘华清和张震,都是八十多岁的人,话都说不清楚,根本不关心军队建设。这两个人战争年代就没有多少建树,只是凭借与邓小平的关系而身居高位。
时任总后勤部长的洪学智和赵南起,主要工作不是提高战斗力,而是抓“斤半加四两”,保证军人不饿死可能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这一切都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不惜一切代价争取GDP的高增长率”的“军队要忍耐”下进行的。
5.军队开展生产经营使军队大乱。
由于军费严重不足,军队开始是以广开财源,安置部队家属,后来发展到军队办实体和进入流通领域进行经商。
尤其是1992年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目标以后,军队编制了以管理生产为职能的生产管理局,军队生产工作全面展开。军队钻改革的空子,在生产经营的旗号下,走私贩私、倒卖倒买国家紧缺物资。利用军事装备和军队兵力进行揽财。结果是与地方争利,破坏了军民关系。对部队则是私设小金库,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腐化了军队的肌体,影响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削弱了部队战斗力。
6.军队的混乱使军民关系降到低点。
有一年遇到曾经服役的坦克团后任副团长,说起以前曾经常去的部队靶场驻地几位关系特别好的农村熟人。因为这些村庄的人曾经对部队特别关照。
他说:“别提了老首长,早就变样了!”
我问:“怎么了?”。
他说:“举几个例子你听吧。以前你们在的时候都是坦克直接经褚兰开过来,一路畅通无阻。现在连平板车运输都不行(把坦克装在平板车上,因为平板车是轮胎驱动,与坦克履带相比不伤路)。我们每次去打靶都要交“买路钱”。有些老百姓故意在路上放一些私人东西,等我们过去了就说被压坏了,要高价赔钱。有时还在一些沟沟坎坎搭一个小桥,然后以被军车辗坏为名赔钱,不给或者赔少了就闹,躺在那儿赖着不走。还有就是一个连打炮要一个营警戒,本来我们已经通知了开炮时间,进行清场,可有的人故意不走。有的在我们射击还没有结束,就开始向里冲,抢弹壳。他们知道我们不敢打,稍有损伤就算赖上了。”
比比过去,想想现在,简直是天地之别,除非是真正的战争,否则象我们这样的装甲机械化部队真是寸步难行。
四.军队乱的是机关和院校
大部分人接触的是部队机关、院校和地方部队,其实军队的主力军还是野战部队。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军队院校和各级机关及以省军区为代表的地方部队。这些部队与地方联系大,纪律性较差,容易受到地方影响。
各个集团军、各军兵种有作战任务的建制部队,是中央直接控制的生力军。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最混乱的时候,这些建制部队仍然坚守岗位,照常训练。
部队军管地方后,缺额的干部基本全部补齐。这就是为什么1968年和1969年入伍提干部最多的原因。而70年和71年入伍提干少,是因为军管干部回来后使部队超员,干部饱和。
六.跟军人算旧账是最无赖的政治
世界各国都有不成文的规定,军人凡是按照上级命令进行的任何工作,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负责任,因为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然而在中国有时却不这样。
1984年9月5日广西民政厅曾向国家民政部发请示文:
“今年,我区各地在开展换发、补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工作中,有的市、县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支左”或执行“七三”布告等命令而死亡的人员,部队已追认为烈士。现在,正在深入学习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参加两派都是错误的,解放军支左就是支派等观点,以清除派性,增强党性。据此精神,这些死亡人员是否还继续称烈士?如不称烈士,其烈士资格由部队宣布取销还是由地方宣布取销?如称烈士,其牺牲的原因如何写法?我们对这个问题,曾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写报告,提出意见:属于执行命令而牺牲的人民解放军,已取得烈士称号的,应继续予以承认,烈士证予以换发,其牺牲原因写“×××同志于一九六八年×月×日在××地区执行命令而牺牲”或“×××同志于一九六七年×月×日在南宁执行命令而牺牲”。广西军区同意我们的上述意见,区党委整党办公室“处遗”小组提出:同意民政厅的意见,但全国其他地方可能有类似的问题,建议民政厅请示民政部。现特向部里请示,请批复。”
国家民政部回复“你厅桂民优字[1984]100号请示收悉。 关于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文革”中牺牲的人员是否继续称烈士的问题,经与总政治部研究,原则上同意你厅提出的意见,即:属于执行军队命令而牺牲的革命军人已取得烈士称号的,一般应继续承认其为革命烈士,并给予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牺牲原因可写“×××同志于一九××年×月×日在××地区执行命令而牺牲。”对于个别明显不符合烈士条件而过去错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的,则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纠正,并做好家属的工作。”
对于广西民政厅在决定全国有普遍现象的问题向国家民政部报告是正常的,问题是国家民政部的回复,其中“对于个别明显不符合烈士条件而过去错发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的,则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予以纠正,并做好家属的工作。”
这句话存在很大问题,什么叫错发?谁来鉴定对错?军人是在部队工作的,他的评价只能来自于部队,如果让地方来鉴别对错岂非儿戏?
军人参加“三支两军”即使支错了其责任也不该由军人来负,无论什么情况下牺牲都是因公,如果是违反了纪律其处罚权也只能在部队,只要部队认定的烈士,地方无权改变!
文化大革命错了,不一定参加文革的人都是罪犯。
“四.五”事件平反了,那些参加除清纪念碑花圈和清场的公安、民兵和工人难道也错了吗?
“六.四事件”军队参加了戒严平乱,如果以后平反了,是不是那些曾经参加平乱立功的人员要收回军功章?
记得当年有一些参加北京戒严的部队干部转业时,要求从档案里撤掉曾经受到的嘉奖,原因是怕到地方后受歧视。
事实上有许多文化大革命参加军管的干部受到了地方刑责。比如时任南京军区27军副政委的刘传新、时任陆军第55军215师政委的王更印,因军管时任北京市公安局的局长、副局长,在文革后被北京市中级法院刑事追究。
“军人无自由!”这是世界性的道理。他们只能服从上级的指挥,没有任何选择权。
假若让军人由自已判断对或错来执行上级的命令,那这个军队肯定是一盘散沙。
别让军人受委屈,他们已经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http://wenbei.blogchina.com/111210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