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83|回复: 0

韦民:"文革"期间常州街头的小报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31 04: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常州日报》

“文革”期间常州城街头的报纸,在1967-1968年之间达到了顶峰。那时常州与全国各地一样,党政机关已被夺权,大部分工厂停工,所有的学校停课,政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常州的造反组织分成“主力军”(大联合筹)和“联指”(工农学)两大派系,分别号称拥有着6万和11万人马。各系统又纷纷成立相对应、关联的组织,当时较出名的有“红军”、“工总司”、“建设兵团”、“7086师”、“八·八红卫兵”、“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即“毛红”)、“红公联”、“常无八三一”、“燎红”、“一·八串连会”等,光一个主力军属下就挂靠着50多个全副武装的造反团队,“司令”如同今天的“老总”一样多如牛毛,真的是有枪便是草头王。

两派组织为了标榜自己才是最最忠于“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彼此间除了荷枪实弹大打出手,舆论造势也很足,于是,街头各种派性小报应运而生。这些报纸大多为四开四版,铅字发排,印刷较为粗糙。有的是免费赠送,还有的在百货大楼前放上一张小方凳,一分钱一份,不知账入何处,反正那时也没物价、工商、文化、出版等部门查处。常见的有《挺进报》、《工农学》、《常州工人报》、《常州革命报》,及外埠的《江苏东方红》、《苏南风云》、《东方红战线》、《红卫兵报》、《文攻武卫》等,有时还出一些专刊,林林总总有10多种。

这些小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标题触目惊心,观点截然相反,内容哗众取宠。如《北京五·一六的黑后台潘榇年潜逃来常始末》、《揭开李顺之、戚拯反革命集团在常州地区活动的黑幕》、《何朴同志是如何被绑架的?》、《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化机厂》、《就常州地区大规模反革命暴乱急告苏南人民书》、《联匪先开第一枪》、《停火令下达前后》、《联指龙虎塘夺枪被歼记》等。

而且,同样一件事,断章取义,只挑对自己有利的说。比如中央领导接见南京军区、江苏赴京代表团讲话纪要,主力军的《挺进报》上传达某位首长的话说:主力军人数少,确实是受到压制的。而在联指的《工农学》报上载,某首长却讲主力军里面坏人就不少嘛!也不知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或许都是编造出来的。这在现在看来,非常搞笑。但在当时,撰稿人和办报人的笔端确实是怀有一股强烈的情绪,这给当时的两派纷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时的《常州日报》已更名为《新常州报》,报社内有个“卫东战斗队”的群众组织,也不定期地出有一份叫做《常州革命报》的报纸。到底是报人办报,无论是稿件的文采、版面的安排、栏目的设置,还是印刷的质量,都要高出其他小报一筹,而且还刊有照片,这更是其他小报所望尘莫及的。在一篇《联指暴徒洒向人间都是怨革命小将誓叫曙光火样红》的纪实中,煽情地写道:“……游行队伍所到之处,男女老幼闻讯前来夹道欢迎。在这白色恐怖笼罩全市,乌云压城城欲摧的日子里,群众见到了革命造反派鲜红的战旗,看到了自己亲爱的英勇的战士,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呵!他们有的含着幸福的泪花,有的欣喜若狂,有的拍红了手掌。游行队伍到达市中心区,观看的人群汇成了两堵坚强的铜墙铁壁。联指暴徒恼羞成怒,从供电所那边开来一辆全副武装的卡车,轮番把大量硫酸洒向游行队伍,顿时,局前街上烟雾弥漫,无数革命群众和红卫兵小将皮肤烧伤,衣服烧焦。……面对强暴的血腥镇压,革命小将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清洗头上、身上的毒液,整理好队伍,高唱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语录歌,又勇猛地前进了。”笔法虽然夸张,却从中记录下了那个年月市井街头发生过的动乱一幕。在这张报纸里,还设有个名叫“卫东电视台”的简讯栏目,这在当时绝大多数百姓没有看过电视,许多人甚至不知电视为何物的年代,还是显示出了办报人不一般的眼光。

虽然都是些派性报纸,但有时人们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民生方面的社会信息和工厂的生产情况。如1967年7月9日的《挺进报》上有篇《常州煤球厂主力军一个人顶几个人干》的文章,文章写道:常州煤球厂一共130个工人,到了6月23日参加联指的31个工人,突然离开岗位,流窜农村。煤球厂一旦停产,全市居民烧饭问题会受到严重威胁。决不能让阶级敌人的阴谋得逞,该厂主力军、革命三司、四·一六战士和革命群众投入战斗,举行了车前紧急会议,一个人顶几个人干,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当天下午,机器照常运转,生产走上正规,以23日至26日四天统计,产量达630多吨,发出606吨,略有剩余,保证了正常供应。连日联指挑起武斗,白色恐怖笼罩全市,以致人心惶惶,居民抢购煤球之风陡起。为了尽量满足居民用煤,平常只开一班工,这几天,开满了两班工,还积极筹备开出三班来。

另一篇《保证夏粮加工热情接待农民》一文说:全市十六个油粮单位造反派一致警告当权派,决不许违背制度,擅自拨粮下乡。……第二米厂遇到生产队来换米,就不厌其烦代为按户一次性分好,既省了农民手脚,又免损耗。有些单位还为农民代办膳食,招待洗浴。新新大队一位姓李的老贫农当了解到热情接待他的就是主力军战士时,大为感动地说:“今天上来换米,你们待农民就象一家人!”云云。诸如此类的报道还有《东印厂造反战士机器停下来就顶上去》,《向阳医院主力军护理病人日夜忙》等。

翻阅这些动乱年代的文字,掩卷静思,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对于居家过日子的百姓们来说,是何等的珍贵呵!

(韦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dda4cc80101h0sy.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21:02 , Processed in 0.0294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