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4|回复: 1

解放军少校转业的北京六中校长——王少勋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4-9-28 17: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珠海风云


学校里的印象

“文革”前在北京上中学时,我和同学们在课间偶尔会遇见学校领导王少勋。王少勋大概喜欢与同学们交谈,见同学们围拢人多时,往往会就势站到高台上,即兴发表一个简短的演讲,内容多为:继承革命传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发扬解放军“三八”作风等。那时,我们只知这是学校的王校长,曾经是解放军的少校。

王校长中等略低的身材,冬季常披一件棕黄色、有毛领的军用大衣,相貌端庄、目光炯炯,讲话时颇有军人的气质和老革命的风度,受到学生们的高度敬佩。当时正值“文革”前夕,学习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政治的做法日益受到推崇。

解放军少校转业的中学校长——王少勋

1.jpg
王少勋在北京八中

“文革”爆发后,学校成为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主战场。北京市委被毛主席批为“水泼不进、针插不进”,成了“黑市委”,很快垮了台。就在这时,有人揭发王少勋曾给北京市委教育部长张文松写过几封信。信中的意思是:希望得到市委教育系统领导的理解、获得更重要的领导职务。王少勋在信中把自己放在谦卑的地位上,对张部长很恭敬。

学生不懂得世事的复杂,不明白一身正气的王校长为何会向“黑市委”的头头卑恭曲膝;不理解从部队转业的王校长为何一面向学生大讲革命理想,另一方面却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头头眉来眼去;因而王校长在学生们心中的良好形象一落千丈。

在我的印象中,“文革”开展不久,学校里的主要领导作为“黑帮分子”就被拘禁起来,不断受到打骂和虐待,直到1966年末中央文革来人制止才罢手。这时,学校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作斗争的任务,因为“红卫兵”、“破四旧”、“大串联”、“支左军训”等事件的出现,已经被置于次要的位置上。在1966年后期和1967年的校园里,我们也很少见到王校长的身影;他也没有受到严厉的“批斗”,更没有被关押,尽管学校的“斗争锋芒”及“劳改所”都很有名。

王少勋在六中没有受到过多责难,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王校长是1963年来校的,是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党支部书记是汪一净;1965年学校来了负责全面工作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朱隐逸,王校长的地位又有所下降,承担的责任也少了。二是,王校长长期在部队工作,后来从部队转业到学校,个人历史应该没有问题,出于对部队干部的爱护尊重,给王校长留了情面。

对“批斗”王校长有较深印象的一次,大概是1968年某日,那时我已到北红汽报到,只是偶尔来学校转转。那天,正碰上学校在大操场开王校长的批判大会,罪名大致是“黑帮分子”、“两面派”之类。那时,“文革”已开展几年,各种“批斗会”人们见得多了,所以我对学校的“批斗”活动也没了兴趣,没有特别关注“批斗会”的情况。虽如此,但我的内心里一直有个结:不知王校长为何要给“黑市委”的领导写这样的信,王校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校长的革命一生

前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了有关王少勋的履历材料,大致了解了王校长的历史。这促使我打开过去的记忆,对王校长做个简单的个人评价。

王少勋, 1921年10月2日生于陕西省韩城县(另一说:陕西蒲城县——作者注)。1937年3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7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2月16日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82岁。

1936年秋,王少勋在陕西省省立第三中学(现三原县南郊中学,由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于1919年倡导建立,始名“渭北中学校”,后相继改名为“陕西省立第三中学校”、“陕西省立三原中学校”、“陕甘宁边区三原中学校”、“陕西省三原中学”——作者注)参加西北青年救国会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3月参加了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陕西三原安吴堡学习革命理论,经碑组织保送到延安鲁艺学习,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8年从部队转业地方。

王少勋参加革命工作后历任:陕西安吴堡青训班二营四连战士;延安抗大三大队四队学员、延安军委三局任技术书记;一二零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民运干事、团政治处党支部书记;一二零师独立二旅政训队班长;晋绥军区独二旅九团特务一连政治指导员、九团骑兵营代理政治教导员、团政组织干事;绥蒙军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军区通讯连、侦察连政治指导员、军区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晋绥野战军十一旅三十二团政治教导员、三十三团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长;西北野战军八军教导团组织股长、八军七十二团副参谋长、八军二十三师六十八团二营营长、八军二十二师教导大队队长、二十二师六十五团政治处副主任、师后勤部副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二师后勤部副政委、二十兵团六十七军教导团政教副科长;军委公安军山西总队经保大队副政委、速成小学副政委、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内卫一师三团副政委。

1938年7月在延安抗大时受物质奖励两次,1939年在延安中央军委三局大生产运动中被评为劳动英雄。1944年12月代表所在部队参加晋绥军区第一届群英会和晋绥军区政工会议,1951年4月参加绥远省军区第一届党代表大会。1953年全军向文化进军,因工作成绩突出,经军委公安军批准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获国家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一枚。

1958年转业任北京第八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副厂长、厂党委委员,北京第六中学第一副校长,北京四十一中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局巡视员。

解放军少校转业的中学校长——王少勋

2.jpg
王少勋1955年戎装照

工作方法不被理解产生了内心波动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知道:王少勋早年追求进步,加入共产党后,长期在部队从事革命工作;建国后转业到地方,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然而,地方工作和教育工作有着部队工作所没有的复杂性,这一点可能是王少勋始料未及的。

解放后,我国教育制度一直处于探索、完善的过程。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教育界经常在如何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争论不休;在管理体制上,围绕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也在不断进行着政策的调整。

1957年,随着“反右斗争”的深入,“外行领导内行”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各行各业更多地强调“政治领先”和“书记挂帅”,而此前重视业务发展、突出校长权力的做法则被否定。

就在此时,王少勋以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来到了北京八中。王少勋长期在部队工作,熟悉部队的训练活动与政治工作,在当时的形势下,学校的政治工作自然会受到更多重视。

据1963年进入八中学习的陈毅之子陈小鲁回忆:王少勋“原来是解放军少校,大约在1960年(王少勋自称1958年3月到八中,北京八中网站称王少勋1959年——1961年在八中担任校领导。——作者注)转业到八中,担任党支部书记。他把部队那套“三八作风”带进了八中,要学生们像士兵一样操练。当时是经济困难时期,学生普遍营养不足,要减轻负担。学校的其他领导因此批评了他,后来他调到六中去当校长了,但他始终对这个事情不满意。八中也有一些老师支持他,对八中后来的领导不太满意。”

用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是王校长所擅长的;但恰逢困难时期,不被同行所支持。王校长可能觉得,这套做法符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党的要求,因而对他人的批评无法接受。

王少勋从八中出来后,到了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担任副厂长。王少勋在第一通用机械厂任职期间,分工管理什么业务已无从知晓。不过对王少勋来说,机械行业距离王少勋在部队的工作实在相差太远。所以,王少勋在第一通用机械厂任职两年就调走了。

1963年王少勋重回学校,来到北京六中担任第一副校长。王少勋到六中任副校长时,六中党支部书记另有人选;王少勋虽然主持学校的行政工作,但没有了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显然会感觉比在八中时的职务降低了。在当时的干部管理体制下,被无缘无故地降低职务,旁观者会怀疑你犯了错误或者工作失败,王校长自然背负着一定的个人压力。

1965年,在市教育局任处长的13级干部朱隐逸以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来到六中。虽然此举凸显教育局对六中的重视,而对王少勋来说,只会感到更加失落。面对此情,王少勋给市教育系统的最高领导张文松写了几封信,就是顺理成章、可以理解的事了。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适当考虑个人的一些境况是应该被理解的,向上级领导反映个人意见也应该是被允许的。文革中发生在王校长身上的事情,反映了极“左”政治路线的不良后果和当时惯用的“小题大做、缺乏调查、不作分析、无限上纲”的不当做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b944b10100u9zp.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4-9-28 17: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93

        王少勋来六中之前曾经上访过中办,在中南海外静坐过。64-65年四清中以及文革初期表现都很激进,明显有别于大多数老干部。他虽然上过延安抗大,但资历与汪一净、朱隐逸比还浅了些。组织上对他曾经做过哪些结论,不得而知。人早走了,烟灰俱灭。2011-8-19  17:02举报删除分享回复(1)
一凡
已经四十几年了,回忆得如此清晰,真是难得。2011-8-20  21:41举报删除分享回复(1)
新起点
博主和王少勋少校是什么关系呢?2011-9-4  16:15举报删除分享回复(1)
新起点
博主你好你也应该是干部了,王少勋少校的一生,不能以似乎去评论。2011-9-4  21:31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新浪网友
1967年2月北京市中学红色造反团到市教育局夺权,王以该组织头头的身份率领该团夺权成功,并当了7天局长2011-11-10  17:01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新浪网友


"在我的印象中,“文革”开展不久,学校里的主要领导作为“黑帮分子”就被拘禁起来,不断受到打骂和虐待"
照这段文字看,作者应该是六中的人,他该知道王是唯一没有被"拘禁起来"的校领导,因为他是六中四清的左派2011-11-10  18:31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新浪网友

      看来遇到六中同届老同学了。到陕汽的算走远的,比我们下乡强。几班的?我是1班的。
      王校长认同并支持“六中存在阶级路线问题”,这对于六中开展中学“四清运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他推行了一条“左”的路线,六中教
      看来遇到六中同届老同学了。到陕汽的算走远的,比我们下乡强。几班的?我是1班的。
      王校长认同并支持“六中存在阶级路线问题”,这对于六中开展中学“四清运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他推行了一条“左”的路线,六中教师和同学很多蒙冤,六中“文革”实际是前两年“四清”的继续。他负有责任。
      他对安排当副校长不满意,但是当时校长是杜君惠,中共八大代表,在家休养。六中当时的主要领导都是13级以上高干,他的资历显浅。
      当然王校长后来受到“左”的打击。作为我的校长,对他的去世哀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14:55 , Processed in 0.0678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