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5|回复: 0

叶永烈:万里与北京饭店新楼风波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9-19 2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载 2015年9月14日《中国新闻周刊》)


对于万里来说,在北京市的领导工作中,他最在行的是城市建设。
原万里秘书许守和回忆说,万里当时对北京城市建设的要求是“严肃、美丽、现代化”,另外,还要求北京市严格控制城市人口。
在万里担任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期间,主持了北京十大建筑的建设;在他担任“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期间,主持了北京饭店新楼的建设。建造首都十大建筑,是中央下达给万里的任务。建造北京饭店新楼,却是万里出的主意。
万里怎么会建议建造北京饭店新楼呢?
那是在1972年初,北京饭店又打算扩建。总经理宋新民计划把北京饭店老楼东侧的铁道部楼房改建成对外餐厅,于是他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万里请示。对于城市建设富有经验的万里认为,与其小修小改,不如干脆把北京饭店老楼连同铁道部楼房一起拆掉,改建一幢新大楼。万里这一“大刀阔斧”的建议使宋新民眼睛一亮,立即举双手赞同,于是他们初步商议了兴建北京饭店新楼的方案。不过,这样的大拆大建,非“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能够决定,必须请示周恩来总理。
那时候,中央首长常到北京饭店理发。宋新民借周恩来到北京饭店理发的机会,尝试着提出盖北京饭店新楼的计划。
宋新民是这样回忆的:
1972年5月份,周总理到饭店来理发,我抓住机会,向他提出了拆掉北京饭店的老楼和它东边北洋时代的铁道部旧楼,建造一座新大楼的建议。我汇报说:“饭店利用铁道部楼房改为对外餐厅一事北京市委定不下来。万里同志说与其花100多万改造旧的,不如多花点钱盖个新的。建造北京饭店西楼才花了300多万元。”我接着试探着说:“万里同志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外国人越来越多了,不如把这幢楼和北京饭店老楼拆了盖幢新楼。”总理沉思了一下说:“你找些内行人研究研究,我支持一下就是了。”
我喜出望外,立刻把总理同我的谈话以简报形式向市委作了反映。市领导作为一件大事马上行动起来。分管城建工作的万里同志找我了解了一下情况,迅即召集规划局、建筑设计院研究,组织了包括张镈、戴念慈在内的一批著名设计专家进行设计工作。万里同志在建国初期担任过城市建设部部长,1958年指挥了工程浩大的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和天安门广场的建造工程。他在建筑界有很高威望,有丰富的组织建设经验,由他挂帅领导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再好不过了。

有了周恩来总理的首肯,于是北京饭店新楼工程由万里挂帅,开始筹划。
万里找来他的老搭档——当年人民大会堂的总设计师、总建筑师张镈——请他担任北京饭店新楼总设计师。张镈是清朝末任两广总督张鸣歧的儿子,中国享有盛誉的建筑设计大师。
据原万里秘书许守和告诉笔者,万里担任过城市建设部部长,知道当时北京有这样的规定,市区新建的楼房不能超过45米,郊区新建的楼房不能超过60米。万里考虑到北京饭店新楼离天安门城楼不远,不宜盖得太高,所以最初的设计定为9层,后来改为13层。张镈带领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很快就为北京饭店新楼设计了20多个方案。万里把这些方案呈送周恩来总理审批,周恩来认为其中的20号方案最好。于是,张镈就20号方案着手设计。
就在这时,传来李先念副总理的意见:“城内的空地不多了,北京市今后房屋的建设,要向空中发展。”根据李先念副总理的意见,张镈重新进行设计,北京饭店新楼改为地下3层、地上21层。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改,改出一场风波。
北京饭店新楼的地下3层、地上21层的设计方案,1972年11月经过国务院批准之后,便由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承接施工任务,开始动工。
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非常注重工程质量,每层都设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工程进展既好又快。到了1973年10月,已盖出地面14层,再往上建好几层,就可以封顶,预计1974年春天全部完工。
1973年10月29日,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奉周恩来之命,来到了建筑工地,要求乘施工电梯上已经建好的14层进行观察。为什么呢?因为中南海有人向上反映,从中南海毛泽东所住的游泳池在夜间可以清楚看到施工中的北京饭店新楼的灯光。这表明,从北京饭店新楼也可以清楚看见毛泽东的住所。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周恩来接到报告之后,在夜间在中南海沿着南海走了一圈,果真看到了施工中的北京饭店新楼耀眼的灯光。于是,周恩来派中央警卫团政委杨德中上北京饭店看一下。杨德中一看,果真中南海尽在眼底!
杨德中随即请北京饭店通知万里。万里闻讯,与“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工交城建组副组长、北京市建委主任赵鹏飞以及总设计师张镈,来到北京饭店新楼工地。
万里乘坐电梯上去,到了第10层,就能看见中南海。到了14层,确实能够把中南海看得清清楚楚。不言而喻,按照原设计,新楼建好21层,更能居高临下,俯瞰中南海!
万里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0月29日夜里,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约见万里、杨德中、赵鹏飞、张镈,研究北京饭店新楼工程出现的问题。
万里说,既然总理感到不安,那么原设计在顶层的接见厅、宴会厅及其他配套用房,就全部取消,尽量降低层数和高度。
万里的意思是说,现在已经建到14层,就此打住。
杨德中却从中南海的保卫工作角度出发,主张拆除已经建好的10层以上的建筑,使北京饭店新楼降至10层。
周恩来同意万里的意见。周恩来说,10层以上的房间,应作别的用途,不对外,向西的门窗要遮起来。周恩来的设想,富有建设性。这么一来,不仅已经建好的11层至14层不必拆除,而且还可以再向上建造几层。
这时,张镈提出,可以在故宫西华门北侧建一座长楼,如同一道屏风,挡住从北京饭店新楼投向毛泽东居住地游泳池的视线,张镈称之为“屏风楼”。
周恩来觉得张镈的意见可行,要求张镈尽快拿出“屏风楼”的设计方案。周恩来同意北京饭店新楼继续施工。
周恩来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使大家紧张的心放了下来。
那是在11月2日上午,周恩来总理亲自来到北京饭店新楼工地。很多人担心安装在室外的施工电梯不安全,劝周恩来总理不要上去。周恩来坚持要上去,在万里、杨德中、赵鹏飞、张镈等陪同下乘坐摇摇晃晃的施工电梯到了14层。
中午,周恩来和万里、杨德中、赵鹏飞、张镈等在人民大会堂吃工作午餐,然后又一起到西华门城楼,在现场研究“屏风楼”的设计方案。周恩来建议,要加长“屏风楼”。
当天晚上10时,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万里、杨德中、赵鹏飞、张镈一起,最后敲定北京饭店新楼的修改方案,决定北京饭店新楼减去两层,即从原设计的21层降为19层。另外也敲定了“屏风楼”的设计方案。张镈说,20层、21层的构件都已经预制好,不用可惜了。周恩来总理说:“造成的浪费由我负责。”
就这样,北京饭店新楼引发的一场风波,得到了圆满解决。
北京饭店新楼1974年夏季完工。在装修时,北京饭店新楼西侧公共设施及客房门安装了压花的或磨砂的窗玻璃,挡住西望的视线。这样就使10层以上的客房,也能供旅客居住。北京饭店新楼19层,客房总数达733间。
从此,高高的北京饭店新楼矗立于王府井大街与东长安街的交叉口,成为地标式建筑。
另外,新建的两层的“屏风楼”古色古香,风格与故居建筑统一,用作中央警卫团营房。“屏风楼”朝北的墙做成没有窗户的实墙,但是在外墙上“镶”上一扇扇有棂花窗扇的“盲窗”,既美观,又能保证毛泽东居住的游泳池的安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9 21:25 , Processed in 0.0672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