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35|回复: 1

光明日报刊文解读习近平“两个不能否定”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3-5-7 23: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年05月07日04:19
光明日报

齐彪

20131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凝聚统一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入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两个不能否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政治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深入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如何认识二者关系,成为人们深入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节性难点。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全面回顾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鲜明地提出防止割裂二者关系的“两个否定”倾向,确定了“两个不能否定”重要原则。“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坚守住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和成就。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起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
  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倾向和观点,不仅抽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基础,也必然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是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根本成果。否定了这一时期,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就会得出我们压根不应该搞社会主义,甚至不应该搞革命的结论,那就谈不上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7)
  “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能用改革开放前那种僵化的观点看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用僵化的观点看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必然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样,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一代不如一代”,什么都是过去的好,甚至站在改革开放的对立面,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
  总之,“两个不能否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在中国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要不要搞改革开放的问题。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否定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两个不能否定”的要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历史认识上的表现。
  二、“两个不能否定”进一步明确了维护党的历史、巩固党执政根基的重点问题
  坚持“两个不能否定”,维护党的历史,涉及的问题很多,必须有针对性地抓住重点难点。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正确认识党在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党历来不回避这一时期发生的“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和错误,也历来不忌讳批评。但应该看到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失误、错误,是历史长河中的片段和支流,不能把这些错误与整个时期等同起来。即使在“大跃进”时期及“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也还做了许多其他事情,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原则立场。
  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是党从革命转向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过渡。世界很多国家在探索自身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曲折过程。我们要建立从根本上消灭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较之以前的历次革命都要深刻而艰巨,要求我们党从一开始就不犯任何错误,不经历失败和挫折,几乎是不可能的。经过29年的艰辛探索,党终于找到了一条全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这样的历史转变和过渡,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
  改革开放前党的全部历史与毛泽东紧密联系在一起。正确认识党在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必须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作为我们党、我们国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创造者,如果否定毛泽东,必然要否定党和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也必然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些人否定毛泽东的真实用意。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了在作第二个决议时邓小平坚决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重大意义,指出,如果当时全盘否定了毛泽东同志,那我们党还能站得住吗?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还能站得住吗?那就站不住了,站不住就会天下大乱。这朴实深刻地道出了否定毛泽东必然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敌对势力和错误思潮借以攻击党的重要方向。党历来不回避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什么时候问题都不会少。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许多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国工业化、现代化所处的发展阶段有着直接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出现是我国发展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发展在几十年走完西方国家二三百年的时间,西方国家在二三百年发展中渐次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几十年的时间里可能集中出现。同时,我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其工业化、现代化的规模是任何西方发达国家无法比拟的,这也是矛盾和问题可能较多的重要原因。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并没有出现一些西方国家工业化时期矛盾、问题那么突出和尖锐的情况,也远比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矛盾和问题解决得好。这些都说明,我们党作为社会最先进的力量,是能够领导并不断推进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我国的制度体制从总体上是与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决不能以出现矛盾和问题为由否定改革开放、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总之,对改革开放前历史时期的评价、对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评价,不仅是党的历史的焦点,也是现实政治的风向标。对其中任何一项的动摇和忽视,都势必给党的执政和国家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决不能让某些敌对势力在党和国家的根基上构筑“蚁穴”、打开缺口。
  三、“两个不能否定”是进一步统一对党的历史的认知,把全党全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基础
  总结历史,是为了“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是党推动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两个不能否定”的提出,对于统一对党的历史的认知,把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更好地开辟未来,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又是党90多年特别是党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对党的历史的认同,就不可能达到对党指明的前进方向的认同;没有对党的历史的共识,就不可能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活生生现实的共识;没有对党的历史的自信,也不可能建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两个不能否定”的根本要求,是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到党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上来。党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主要体现在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中。“两个不能否定”与党的这些基本文献的精神是一致的,是这些文献精神的简洁概括,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继承党的事业、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胜利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的鲜明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两个不能否定”,就是坚持党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把对党的历史的认知统一到“两个不能否定”上来,也就是统一到党对历史问题的基本结论上来。“两个不能否定”实际上提出了党员干部在重大历史问题认识上的基本政治纪律要求。
  总之,习近平同志提出“两个不能否定”,不仅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符合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要求,更是站在政治、现实高度思考解决历史问题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所具有的高超的政治洞察能力、政治智慧和政治定力。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04: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慎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2013-05-13 19:06人民网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笔者认为,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一样,都科学、正确、准确地评价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功绩,这深得党心、军心和民心,具有重大意义。

  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毛泽东根本不会搞经济建设,只会搞阶级斗争。这是一种误解。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也确实有失误,我们应认真记取。但说毛泽东不懂经济,不会搞经济建设,不是事实。毛泽东时期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相比,成就不仅是主要的,更是伟大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新中国一建立,并不是我们要闭关锁国。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多次谈过,革命胜利以后,他要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到美国去,要向美国学习如何搞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农业。还在我国解放战争之时,西方强国便协助蒋介石政府对我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8月30日,毛泽东在挥笔写就的批判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友谊的《“友谊”,还是侵略?》一文中明确指出,解放区比如上海,解放以后本来是开放的,现在却被人用美国的军舰和军舰上所装的大炮,实行了一条很不神圣的原则:门户封锁。新中国一成立,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便实行更加严酷的经济封锁,美国等西方强国对我国科技禁运的项目比苏联东欧国家竟还多出500多项。但新中国建立后一直到毛泽东逝世的新中国前27年,一是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成功化解了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对我国进行的“核打击”。这实际上相当于三场较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有力地捍卫了我国的主权和神圣领土。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霸权主义利用我国的自然灾害和工作中的失误,逼迫我国还债,企图压迫我国屈服。当时中国欠苏联的各项借款和应付利息共计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其中60%以上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借支的军事物资的贷款和利息)。按照原定协议,这些外债于1965年全部还清。当时新中国成立仅10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只能用猪肉、鸡蛋、苹果等农副产品来偿还。河南省一直是全国生产粮食和生猪生产的大省。现任郑州市金水区一基层单位党总支书记的宋丰年曾告诉笔者:“20世纪60年代,我曾在郑州市肉联加工厂生产一线劳动过。该厂连续几年每年冬季前后的半年时间里,每天都要宰杀5000多头优质肥猪,当即运往苏联还债。”这就更加重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但是,我国人民有志气,到1964年,我国提前一年还清了20世纪50年代欠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


  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出“两弹一星一潜艇”。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2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不少人对“两弹一星”关注多,对核潜艇了解得少。这里所说的核潜艇不是核动力潜艇,而是意味着具备了具有战略意义上的第二次核还击能力的核潜艇,是最后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者企图威慑我和平发展的最有力的“杀手锏”。邓小平1988年明确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三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其中有大量的自主科研成就与研发技术。

  四是建成国计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本基础设施。李先念明确讲过,基本建设是投入七块产出一块,而加工工业是投入一块产出七块。毛泽东时期的短短27年中,我国主要靠人力修建的84000多座水库,至今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最基础和中坚性作用。

  五是排除种种干扰加入联合国。由于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正确指导,我国与美国、欧洲诸国和日本等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打破外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我的严酷封锁,真正跨入了大国的行列,并迎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上五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十分耗时。这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财富,又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六是毛泽东时期,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当然,我国不借外债,一度没有内债,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说这是当时工作中的一个失误,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改革开放就汲取了这一教训。但从当时的客观情况看,那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引进外资的国际环境。从两分法的角度看,没有内外债,也就没有为后人留下还债的包袱。

  以上成就的取得,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勒紧“裤腰带”、“过穷日子”、从嗓子眼里抠出食物和节省必要日常生活开支而积攒下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所换来的。这也是我们大家在毛泽东时代“过穷日子”的主要缘由之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来说,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前进和发展的基础。邓小平说得好,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在多种场合也多次高度评价毛泽东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和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对党、国家和人民的这一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将永载史册,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将永远铭记在心。

  笔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就曾吃过草籽和榆树皮等,但笔者认为,我们审视历史,决不能简单地站在个人得失立场,必须跳出个人局限,站在人民和历史乃至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方可能得到事物的真谛与本质。不能在毛泽东时代自己曾经饿过几天肚子,过了几年穷日子,就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时期前27年的艰辛奋斗与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决不能否认新中国前27年的失误和错误,决不能为毛泽东的错误辩护,一定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教训。但失误和错误也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现在有的人把新中国毛泽东时期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暗无天日,这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甚至别有所图。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要搞垮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首先就要攻击这个国家执政的共产党;要搞垮这个国家执政的共产党,首先就要丑化这个执政党的主要领袖。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西化、分化我们的最直接、最便捷、花钱最少但却最有效的手段。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根本教训之一,就是苏联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投入大量金钱,创办和引导各种媒体恶毒攻击、抹黑进而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乃至列宁。

  什么叫历史?历史由时间与空间组成,是相对于现在的过去式时空的存在。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所读的叫着“历史”的课本或书籍或相关文章等这些纸质记忆,仅仅是历史中特定人物的记忆、记录或认识。这些记忆、记录或认识是不是历史的本来面貌,揭示的是不是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是需要认真地分析与甄别的。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就指出,资产阶级把一切变成商品,对历史学也是如此。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福柯说,谁控制了人们的记忆,谁就控制了人们的行为的脉动,因此,占有记忆,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关的。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麦卡锡时代”,美国当局总共抓捕甚至杀害了多少美国共产党人及其同情者,这是铁幕,无人知晓。1965年,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下,印度尼西亚军事当局杀害约50万至100万印尼共产党及其同情者,连当时的美国媒体也报道说,甚至河水被染成红色,在当今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却几乎也无人知晓。而所谓的斯大林在肃反中杀了三千万,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这“两个三千万”地球人都知道。但这“两个三千万”都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当然,说明这一点需要写专文论证。1957年的反右,划了55万右派,无庸讳言,其中有不少受冤枉的同志,但没有处死一个,却全部被描述成“血淋淋”的,地球人都知道。而他们在印尼杀死的50万至100万人,地球人却几乎无人知晓,更无人谴责。国际资本控制的种种媒体就是这么和这样的“客观”、“真实”和“公允”吗?!

  1994年,海外出版了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笔者曾在中南海工作10多年,与毛泽东多名身边工作人员有过接触。看到此书中对毛泽东的攻击特别是所谓私生活的描述后,即找到毛泽东去世后仍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整理毛泽东图书的周福明。早在1960年,周福明即是毛泽东身边的卫士,并兼管毛泽东的理发。周福明看了李志绥所谓的回忆录,十分气愤地说:“这完全是胡说八道,我看是恶意编造。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主席身体很好,很少吃药。要吃就是安眠药。安眠药都是我们警卫战士去拿的。李志绥基本接触不到主席,何来他所看到的主席的所谓私生活?!”李志绥1988年到的美国,带去的仅是一本薄薄的手稿。当时,有美国中央情报局背景的人找到他,说你这一回忆录没有可读性,没有市场效应。李同意润色,一种说法是100万美元,另一种说法为50万美元。至少李志绥是为了个人的生活,他所谓的回忆录即由别人捉刀代笔,变成了厚厚一本。书中把他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的时间,从1957年6月提前到1954年4月,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描述他根本没有到中南海门诊部工作之前的事。所谓的事实即完全的杜撰。笔者建议读过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这本伪历史著作的能够读一读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林克、吴旭君和徐涛为批驳李志绥谎言而写的专著《历史的真实》。

  英国情报机关也资助英国华裔女作家张戎与其英籍丈夫合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年出版。1991年笔者见过张戎本人。2008年,笔者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剑桥大学几位教授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可以不讨论张戎的书。里面的逻辑矛盾就比比皆是。这本书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讨论。”连法国一家报纸在报道此事也说,在张戎等人看来,希特勒和斯大林早已声名狼藉,而毛泽东的肖像却依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戎要移动这张肖像。李志绥的《毛泽东的私人医生回忆录》和张戎与其英籍丈夫合著《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国际资本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不少国家出版发行。中文版也从香港、台湾等地带回到大陆不少。这两本所谓的历史著作,在国内外都产生过轰动效应。现仍在国际国内都有相当的影响。

  拿破仑说,一支笔杆子胜过两千条枪。艾森豪威尔说,一美元的外宣费用等于五美元的国防费用。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中受挫,差点受到弹劾。他慨叹,三份不友好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更可怕。国内外别有用心的人肆意夸大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甚至不惜伪造事实,极尽造谣、诽谤、污蔑之能事,恶毒攻击毛泽东,这绝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的问题,而是他们企图进而否定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我们党的其他领袖人物和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盘否定我们党和人民艰辛奋斗的光荣历史、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质是为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重新拉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制造思想政治舆论。

  早在几年前,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工作会上就明确指出,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特有危害,并提醒全党要高度警惕。笔者认为,目前国际垄断资本基于其搞垮苏共和苏联的“经验”,在竭力贩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虚无主义”之时,把主要矛头集中放在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这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在近期甚至近几年围剿、演变、颠覆社会主义中国战略部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是其“软实力”、“巧实力”十分重要的组成。尽管这仅是极少数人的行为,但他们能量很大。加上各种资本控制的种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扩散与扩张作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恰当应对。能否恰当应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国际资本操纵的对毛泽东以及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我们党的领袖人物的攻击,这对在现在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抵御他们的西化、分化,以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一定意义和一定范围讲,敌人比我们强大的只有一点,就是他们可以不顾人类起码的良知与道德,用造谣这一极其堕落和卑鄙的武器攻击人,并以强大的资本,给这些谣言、诬蔑和攻击插上翅膀,在全球各个角落“飞翔”。

  但历史的经验也已反复证明,谁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打得越痛,谁就会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攻得越烈,但广大人民群众最终会对谁越亲,把谁记得越牢。

  2013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第二任就职典礼的讲话中指出,作为美国公民,有义务塑造我们时代的辩题,不仅是通过我们的选票,而且要为捍卫悠久的价值观和持久的理想发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的指导思想,而且同时也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捍卫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价值观上,就其清醒和坚定性而言,我们应该向奥巴马“学习”。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http://opinion.huanqiu.com/thought/2013-05/393005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9 07:36 , Processed in 0.0400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