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73|回复: 0

陈老头子  《文艺战报》、工宣队和评弹团的潜伏特务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2-15 1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陈老头子的博客

《文艺战报》、工宣队和评弹团的潜伏特务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的文艺界造反派,办过一份《文艺战报》,是上海众多小报中,最具可读性的小报,因为它主攻文艺界,涉及过所有上海老文艺名人,几乎无一漏网。该报时不时会爆出明星、名家、名角被批判揪斗及剥“画皮”新闻,人们关注“心中偶像”的命运,销路一直很好。纵观此报,常会心惊肉跳。
1966年10月19日,上海戏剧学院 “革命楼”中的造反派红卫兵,联合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越剧院、上海杂技团、上海舞蹈学校、上海红霞歌舞团及海燕、天马、江南电影制片厂的造反派组织,宣布成立“上海艺术院校文艺界造反司令部”(上艺司)。 “上艺司”先后击溃了“上海市文艺界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总部”和“上海文艺体育红卫兵联合战线军部”后,成为上海文艺界独大组织。
“上艺司”成员大都是艺术院校学生和各剧团的青年演职员,人们以为文艺人都文质彬彬,而“上艺司”对文艺界的“牛鬼蛇神”一贯棘手棘脚。有的说,可能同他们从小练功有关;有的说,是小字辈欲废了老前辈以利早出头。
“上艺司”主办的一份报纸,开头叫《风雷激》,1967年3月5日出版的第二期改名为《文艺战报》,所以要找该报的创刊号是没有的。1968年初,经过“大联合”,主办组织又改名为“上海文艺界革命造反委员会”。《文艺战报》发过“启事”,声称可续订到120期,但我只见到1969年4月2日出版的102期,以后还未见过。《文艺战报》影响很大,许多原创内容,被其他组织办的报刊转载。



《文艺战报》在1969年1月18日出版的第89期中,刊有工宣队《利用矛盾,各个击破——我们怎样挖出(评弹团)潜伏十九年的特务组织的》一文,引出一个故事,很有传奇色彩,特作介绍。

1968年下半年,正当“全国山河一片红”、要从“大乱”向“大治”过度时,红卫兵却依然走火入魔,还是内斗不息,严重干扰了“大方向”。毛主席发出最新指示:“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工宣队)应运而生。工宣队大举进军“上层建筑”,对“上层建筑”开始不懂,有人讲:三层楼以上都算“上层建筑”。我说:五层以上才算“上层建筑”,因为我的家住在四楼,后知都搞错了。
工宣队进军“上层建筑”后,对包括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统统进行再教育。用“忆苦思甜”、‘天天读”、 “献忠心”、“唱革命歌曲”,同“拳头不是吃素的”相结合,在“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清查516分子”等一波又一波的运动中,挖出了许多阶级敌人,各单位“牛棚”客满。在这过程中,几年下来,当然存在“斗争扩大化”的问题。随之,又进行“给出路”、“落实政策”工作,最后留下的“敌人”,只有一点点。从“揪出”到“解放”,这个过程在文艺界最引人注目,其中,评弹团的“潜伏特务组织”案,特别使人哭笑不得。



工宣队进驻评弹团,挖空心思要挖阶级敌人。评弹团总共不足百人,大多走江湖出身,经历曲折,社会关系复杂,凡有运动,均因“庙小妖风大”,成为整治重点。评弹是一种以苏州方言说唱的曲艺,发源于苏州,流行于江苏浙沪,评弹擅长说、噱、弹、唱,很受欢迎。 举个例子:1958年余红仙演唱的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是以评弹曲调改编,传唱至今,江青指责过“评弹曲调是靡靡之音”。
工宣队只用十几天,就挖出一个潜伏十九年的特务组织,作为“清队”成绩宣传。 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有几个评弹名艺人受邀到香港唱“年挡”, 包银是十两黄金一个月,堂会收入归演员,管吃管住管接送,包三个月。他们利用了当时大陆同香港还未闭关,就赴港“走穴扒分”去了。挡期满就回到上海。以后,他们加入上海评弹团,历次运动中,对赴港演出都作了详情的交代。文化大革命开始,他们作为评弹名艺人(现在称为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被“靠边”,从打扫卫生、清洗厕所开始,到扫马路、挨斗游街。到一九六八年“清理阶级队伍队”,有的拘留审查,有的进了“牛棚”,前后七八年。
  工宣队翻老帐,认为他们去过香港,接触过各种各样人,拿过金条,又回到上海,无疑是派遣特务。于是成立专案组,搞过“‘车轮战’、‘疲劳战’,逼供、诱供,常常半夜提审,还是无法攻破”。工宣队经过学习总结,采取:“发动家属内外夹攻,利用材料虚实结合,运用矛盾各个击破”。只十几天,终于一个“潜伏十九年的国民党派遣特务案”被破获。通过报纸宣传,人们无不大吃一惊。
案虽破了,人虽关了,但一直没能最终结案,捕风捉影怎能当真。一九七三年,工宣队向他们宣布:“撤销特务专案组、回到人民队伍”,算是平反了。这个消息报上没公布,所以几年后,当他们又出现在舞台时,观众们先一惊,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有老听众叫:碰着之赤佬哉!

最“噱”的是,虽宣布“解放”,工宣队不说自己逼供定破案的错误,反批评他们:不应该欺骗专案组,编造假口供承认自己是特务,如果是敌人拷问,你们必定是要做叛徒的!
上海评弹团原在南京西路,上海杂技场、花鸟商店边的一条小弄堂里,这一带闹中取静,“文革”中一度形成过小报的交换市场,我也去过。现在,这一带早已建起高挡大楼,面目全非,故事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9-8 07:30 , Processed in 0.0379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