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00|回复: 1

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时身着军装臂戴袖章的挥手像片趣闻(转载)

[复制链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7-20 17: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品简介:                                                                 
W020060513127570203413.jpg
1966年作 毛主席接见红卫兵 银盐纸基  
作 者: 吕相友  
类 别: 当代艺术 > 摄影  
尺 寸: 42.6×59.8cm  

作者简介∶吕相友(b.1928),生于吉林柳河。1947年参军;1948年任战地摄影记者;1950年在抗美援朝前线从事战地摄影工作并荣立战功;1957年起任人民日报社和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拍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国家领导人。中国老摄影记者联谊会副会长、中国老摄影家协助会理事。
作品简介:                                                                 
作品简介∶这张毛泽东身着军装臂戴袖章,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的影像,被人们熟知是因为曾经贴在中国城市、乡村千家万户中的彩色宣传画,而且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出版的毛泽东像中印刷数量最多、发行范围最广的一种。鲜为人知的是这张宣传画的原始影像是著名摄影师吕相友先生在1966年拍摄的一张黑白照片,是在江青的授意下制作成彩色版本的。关于这张影像,背后还有一段更鲜为人知的故事。1968年4月,福建、四川、河南、江苏、山东、湖南、湖北、河北、陕西等九省十四个专区、市、县新华书店纷纷向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来信来电反映,这些地区的群众中传说,“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彩色像,在毛主席头发的纹路里发现有‘修党’两字,传说这张照片的摄影者已被逮捕,军队传达要把这张像收回”,等等。很多群众信以为真,纷纷到新华书店要求退像,有人甚至将像从墙上撕下来毁坏,有的地方公社干部也布置把这张像摘下来,“目前这股风仍在蔓延”。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接到各地反映后,派人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和有关印刷厂了解这张像的摄制、印刷过程。从原照片的底片到在印刷厂制版、印刷的全过程,凡是群众中传说有问题的地方,均未作任何改动,仍保持拍照时毛主席头发的纹路,办公室于4月30日向中央文革小组作了书面汇报。5月l0日,陈伯达、姚文元在报告上批∶“这是无中生有,明显系反革命分子破坏活动。”办公室向有关地区的出版发行部门发出通知继续发行这张像,并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制止谣传。

〔网摘〕默人BLOG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挥手照拍摄始末


   1966年8月18日。北京,天安门。
   这天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簇拥在天安门城楼周围,手中举着《毛主席语录》,有节奏地呼喊着:“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
  《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吕相友来到天安门城楼时不到9点钟,比平日还早,但却意外发现毛主席已来到大厅,正坐在中央大厅休息室的沙发上抽着烟。

    他急忙架好摄影机,镜头中:毛泽东一改平时穿中山装习惯,竟穿了一身绿军装!这身军装的衣服尺码明显偏小,穿在高大的主席身上紧巴巴的;军帽戴在主席头上也显得不够平整。
   在《人民日报》工作9年,吕相友从未见过毛主席在公开场合穿军装。据他所知,这还是毛主席进城之后第一次穿军装。他没有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当出席大会的其他领导人陆续来到城楼上,庆祝大会即将开始时,毛主席熄灭了手中的香烟,开始整理自己的军装。李讷快步走过来,帮父亲整理头上的军帽,并系好风纪扣。当站在一边的摄影记者们被李讷批评不应将主席衣着不整齐的样子拍下来时,吕相友这才知道毛主席也是临时才决定穿军装,所以衣服是从中央警卫团里借来的,衣帽都比毛主席本人的小了一号。吕相友一边点头,一边心里嘀咕:除了作为女儿的李讷,谁敢动手帮主席整理衣帽啊。
   在这段日子的天安门城楼大厅里,吕相友拍下了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谈话的照片:与陈云交谈,与董必武交谈,与陶铸交谈…… 在拍摄过程中,吕相友发现:陈云因身体原因穿着呢外衣,刘少奇穿着中山装,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是穿着便装来到大厅,与毛主席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就匆匆走出了大厅,原来80岁高龄的董老也去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绿军装。
   为了拍好毛主席身穿军装向红卫兵挥手的照片,吕相友在离毛主席不足一米的城楼栏杆边探出身子进行拍摄,由于被挡在毛主席和红卫兵之间,他听到城楼下的人们不停地喊着:"我们要看毛主席,不看记者的屁股!"
   照片冲出来后,望着毛主席身穿军装、向红卫兵挥手的照片,吕相友心里掠过一丝遗憾:照片中毛主席的身影衬着空阔高远的蓝天,将他高瞻远瞩的气概、广阔如海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毛主席挥手的前方,却因摄影环境的制约,镜头无法延伸,使毛主席挥手的前景稍显窄了些。当时吕相友所站的位置是摄影师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此周总理还亲自吩咐警卫人员注意摄影记者的安全。
   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这张照片的政治性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性。照片发表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毛泽东臂上的红袖章醒目地传递着一个消息:毛泽东支持红卫兵的运动。
   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一共8次检阅红卫兵,平均每12天接见一次,历时3个月,总共接见了1300万人。
   就在这次拍摄之后,报纸上大幅刊登这张毛泽东身穿军装、臂戴“红卫兵”袖章向群众挥手照片。
   这张照片很快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制成千万张宣传画在全国发行。照片本身是黑白照片,印刷品进行了上色处理。解放军很喜欢这张照片,将它大量制成纪念章,后来甚至连茶杯、书包、笔记本上都有这张照片。它被制成邮票,大量发行。“文革”结束后,以这张照片为图案的邮票在香港售价高达数千元。  



资料来源:中新网 2008年07月20日 图片编辑/默人

参见博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像片趣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11-2 19: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摄毛泽东军装照风波 左手帽子像被"脚踢"(图)



(图片来源:今晚报)

1966年8月18日。北京,天安门。
这天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数以千万计的红卫兵簇拥在天安门城楼周围,手中举着《毛主席语录》,有节奏地呼喊着:“我们要见毛主席!我们要见毛主席……”
《人民日报》摄影记者吕相友来到天安门城楼时不到9点钟,比平日还早,但却意外发现毛主席已来到大厅,正坐在中央大厅休息室的沙发上抽着烟。
他急忙架好摄影机,镜头中:毛泽东一改平时穿中山装习惯,竟穿了一身绿军装!这身军装的衣服尺码明显偏小,穿在高大的主席身上紧巴巴的;军帽戴在主席头上也显得不够平整。
在《人民日报》工作9年,吕相友从未见过毛主席在公开场合穿军装。据他所知,这还是毛主席进城之后第一次穿军装。他没有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当出席大会的其他领导人陆续来到城楼上,庆祝大会即将开始时,毛主席熄灭了手中的香烟,开始整理自己的军装。李讷快步走过来,帮父亲整理头上的军帽,并系好风纪扣。
当站在一边的摄影记者们被李讷批评不应将主席衣着不整齐的样子拍下来时,吕相友这才知道毛主席也是临时才决定穿军装,所以衣服是从中央警卫团里借来的,衣帽都比毛主席本人的小了一号。吕相友一边点头,一边心里嘀咕:除了作为女儿的李讷,谁敢动手帮主席整理衣帽啊。
在这段日子的天安门城楼大厅里,吕相友拍下了毛泽东与其他领导人谈话的照片:与陈云交谈,与董必武交谈,与陶铸交谈……
在拍摄过程中,吕相友发现:陈云因身体原因穿着呢外衣,刘少奇穿着中山装,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先是穿着便装来到大厅,与毛主席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就匆匆走出了大厅,原来80岁高龄的董老也去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绿军装。
为了拍好毛主席身穿军装向红卫兵挥手的照片,吕相友在离毛主席不足一米的城楼栏杆边探出身子进行拍摄,由于被挡在毛主席和红卫兵之间,他听到城楼下的人们不停地喊着:"我们要看毛主席,不看记者的屁股!"
照片冲出来后,望着毛主席身穿军装、向红卫兵挥手的照片,吕相友心里掠过一丝遗憾:照片中毛主席的身影衬着空阔高远的蓝天,将他高瞻远瞩的气概、广阔如海的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在毛主席挥手的前方,却因摄影环境的制约,镜头无法延伸,使毛主席挥手的前景稍显窄了些。当时吕相友所站的位置是摄影师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此周总理还亲自吩咐警卫人员注意摄影记者的安全。
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这张照片的政治性远远超过了它的艺术性。照片发表在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毛泽东臂上的红袖章醒目地传递着一个消息:毛泽东支持红卫兵的运动。
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一共8次检阅红卫兵,平均每12天接见一次,历时3个月,总共接见了1300万人。
就在这次拍摄之后,报纸上大幅刊登这张毛泽东身穿军装、臂戴“红卫兵”袖章向群众挥手照片。
这张照片很快被人民美术出版社制成千万张宣传画在全国发行。照片本身是黑白照片,印刷品进行了上色处理。解放军很喜欢这张照片,将它大量制成纪念章,后来甚至连茶杯、书包、笔记本上都有这张照片。它被制成邮票,大量发行。“文革”结束后,以这张照片为图案的邮票在香港售价高达数千元。
但不为人所知的是,照片发表之后,还曾经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起因是照片中毛泽东将帽子握在左手里,由于黑白照片和印刷的问题,帽子的轮廓看起来就像一只脚。在那个年代竟敢发表脚踢毛主席的照片,对伟大领袖不敬,这还了得!红卫兵们很快纠集了数十人,手拿皮带冲到人民日报社门口要找吕相友算账。他们在报社门口一堵就是好几天,报社领导拿出照片耐着性子向年轻气盛的红卫兵们解释半天,说明是印刷问题才算是过了关,而吕相友本人则一连数日不敢出现在办公室里,就连午饭都是请同事帮忙从食堂里带回来吃,若有拍摄任务,他只好从报社的边门出去。(邱丰)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8-07/21/content_1604007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6 03:21 , Processed in 0.03892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