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我们的纲领》,见广州八五公社《八五》编辑部:《广印红旗》,1968年2月。据宋永毅:《文化大革命和它的异端思潮》,第304页,此文的作者是中南矿冶学院学生张玉纲。
11,《“省无联”关于目前湖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若干问题的决定》(1967年12月21日通过)见湖南省农业厅《韶山战团》编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摧毁反革命大杂烩——省无联》。
12,《中国向何处去?》,作者署名:省无联长沙一中钢三·一九兵团“夺军权”一兵,实为长沙一中高中学生杨曦光,成文时间1968年1月8日,见广州八五公社《八五》编辑部:《广印红旗》,1968年2月。又见湖南省农业厅《韶山战团》编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摧毁反革命大杂烩——省无联》。
13,“北、决、扬”派是武汉地区群众运动中的一个小派别,其名称来自他们先后成立的团体和主办的刊物:北斗星学社、“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派联络站”和刊物《扬子江评论》。
14,见广州八五公社《八五》编辑部:《广印红旗》,1968年2月。又见湖南省农业厅《韶山战团》编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摧毁反革命大杂烩——省无联》。
15,《关于组织和建立毛泽东主义小组的想法》作者杨曦光,署名:红中会一中夺军权一兵,1967年10月,见湖南省农业厅《韶山战团》编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彻底摧毁反革命大杂烩——省无联》。宋永毅、孙大进的《文化大革命和它的异端思潮》一书收录了此文,依据上海中学《思潮集》,题目为《关于建立毛泽东主义小组的建议》。
16,《怎样认识无产阶级政治革命》(1968年6月12日),原载《扬子江评论》总第10期,此文摘要见宋永毅、孙大进:《文化大革命和它的异端思潮》,香港:田园书屋,1997年,第353-354页。
17,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见徐友渔编:《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第321-338页。此文应徐友渔之邀撰写,先发表于《读书》杂志1995年第10期。
18,密洛凡·德热拉斯著,陈逸译:《新阶级: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分析》,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2月。这是仅高级领导干部和专业人员阅读的“灰皮书”之一,在文革动乱中少量流散到民间。
19,徐友渔:《蓦然回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82-184页。
20,老红卫兵和四三派是北京市中学生的两个对立的派别,四三派是激烈反对“血统论”和干部子弟特权的激进造反派。
21,托洛茨基著,齐干译:《斯大林评传》北京:三联书店,1963年。
22,约翰·里德(Reed,J.)著,郭圣铭译:《震撼世界的十天》,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此书的主题是关于1917年俄国革命,书中对托洛茨基的有比较客观的记述。
23,墨雷·蒂波尔 (Meray,Tibor)著,何泽施、吴穷译:《震撼克里姆林宫的十三天——纳吉·伊姆雷与匈牙利革命》(供内部参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资料室编印,1964年。此书的主题是1956年匈牙利事件,是“灰皮书”的一种。译自英文书: Tibor Meray,Thirteen days that shook the Kremlin,Translated by Howard L.Katzander,Thames and Hudson.London.
24,1997年4月,笔者与丁东访问魏光奇,谈红卫兵和知青时期的读书和思考。魏光奇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章:《红卫兵与知青时代读书生活漫忆》(手稿),略经删改,以《文革时期读书生活漫忆》为题发表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增刊“中国近现代史专辑”,第160-164页。
25,中文书名应当是《被背叛了的革命》,北京:三联书店,1963年。
26,潘婧:《心路历程——“文革中的四封信”》,《中国作家》1994年第6期。转载于徐晓主编《民间书信1966-1977》,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68-81页。
27,本文尊重当事人的意原,隐去当事人的姓名,代之以任意英文字母。本节加引号的文字,来自批判资料所摘录的他们的通讯;未加引号者,根据笔者访问时,当事人的回忆。
28,这4位青年的理论通讯,有几封被延安的公安部门发现,其余被收信人在得知出事消息以后,自行销毁。北京B所在的单位,为组织批判,油印了在延安查获的几封通讯的原文和部分言论摘录。本节关于通讯的内容,加引号引用的文字,依据这份批判资料,没有加引号的引文是笔者转述文字资料或者当事人的回忆。
29,杨瑞在自己的英文自传《Spider Eater》里写到了产生“新阶级”观点的经过。相关内容见(美)杨瑞著,叶安宁译:《吃蜘蛛的人》(中文译本),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305页。
30,张贴出来的文章有:《南京制药厂锅炉房工人批林批孔小组战斗宣言》(1974年2月)、《关于理论问题的问答》(1975年8月)、《反对特权》(1973年10月初稿,1974年2月和1975年1月修改)以及1975年7月7日和8月14日致《红旗》杂志的两封信。依据是一份封面缺失的53页的批判资料集。资料集的开头是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1975年9月的按语性的文章《徐水良的反动大字报必须批判》,据此推测资料集的编辑者是南京市委宣传部,编辑和印发时间是1975年9月。又据笔者2001年对徐水良的访谈。
31,《南京制药厂锅炉房工人批林批孔小组战斗宣言》,南京市委宣传部1975年9月编印的批判资料,第23-24页。
32,周大觉:《论“阶级”的发展》和《再论“阶级”的发展》,钱如平:《论阶级的发展》,牛汉、邓九平主编:《原上草——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第166-173、182-184页。此外,转引自钱理群:《不容许抹煞的思想遗产——重读北大及外校‘右派’的言论》,同上书,第5-6页。
33,列昂·托洛茨基著、柴金如译:《被背叛了的革命》(供内部参考)(内部发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资料室编印,1963年12月,1963年12月,第186页。Leon Trotsky, The Revolution Betrayed:What is the Soviet Union and Where is it Going?Translated by Max Eastman,Doubleday,Doran & Company,inc.,N.Y.1937。
34,据笔者的访问和邮件询问。
35,郑超麟:《正确认识斯大林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社会形态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问题》和《中国面临的抉择》,见郑超麟:《史实与回忆——郑超麟晚年文选》,香港:天地图书公司,1998年,第二卷,第442-443页和第三卷,第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