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24|回复: 0

文革中第一个疯狂的夏夜(转载)

[复制链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6-4 2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公元1966年的夏天。

1966年8月15日的下午(这个日子是我推断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大出入)。一个消息飞速地在校园里传播,引起了一阵阵的骚动,也引起了我们莫名的亢奋。有一个问题至今我都没有想明白: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连私人电话都是稀罕物件的时候,很多重要的消息是怎么跨越几百公里,传到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中学生这里的?在当时,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消息,不容忽视——8月16日晚上,北京大学将召开批判陆平、彭佩云大会。为了让年轻的朋友容易理解,我在这里做个简单的说明:做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66年5月,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师聂元梓等七人,写出了后来被毛泽东称为“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矛头直指校长陆平、校党委书记彭佩云。这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一枪,北京大学就此成了文化大革命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发源地。

到北京去!到北大去!去声援北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战友!怎么去?骑自行车去!我们开始在各个教研室乱窜,找老师“借”自行车,面对革命小将的要求老师们那敢不借?到傍晚五点多钟的时候,一支五、六十人的自行车队组成了。说走就走,一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从校园鱼贯而出,直奔京津公路而去。

天津距离北京120公里,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只有一条京津公路。我们出发的时候天还大亮,等出城上了公路,天色就渐渐的暗了下来。那时的路面没有现在这样平坦,也没有路灯,除了偶尔路过车辆的灯光,只有满天的星光为我们照亮。盛夏季节,郊外虽然有些许微风,但那天晚上还是很闷热的。我们这些沐浴在革命洪流中的年轻人,心中的革命热情比天气还热。大家说笑着、打闹着,夏夜黑漆漆的公路上流动着一群年轻人的喧闹声。按照正常的速度,骑到北京也就是四五个小时,但是我们的队伍太庞大,又一路打打闹闹,骑到午夜才到河西务,路途才刚刚一半。加上天色渐晚,人也开始疲倦,困意又一阵阵袭来,速度渐渐慢了下来。

突然队伍中间一阵阵骚动,大家都停了下来。原来是四班一个外号叫“臭豆腐”的家伙,自行车的链条断了,这小子骑的还是一辆英国进口“凤头”车呢。这家伙平日里就很惹人讨厌,是属于那种“装傻充愣,一分钱不少挣”的主儿。品质恶劣的他,竟然还是共青团员。“凤头”车是大链子盒,没有工具链条根本无法接上。也不知道是谁从那儿找来的绳子,把“臭豆腐”的车和前面的自行车拴在一起,拉着他继续前进。谁知刚刚过了不一会儿,后面传来“啪嚓”一声,我们大家急忙下车,走近一看,差点没把鼻子气歪了。原来“臭豆腐”在别人拉着他前进的时候,竟然还睡着了!我们继续上路。这时已经是凌晨了,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此时是人的状态最低迷的时候,肚子也饿了,大家的话也少了,都默默地一下一下地骑行。

大约早晨五点多钟,我们终于骑到了建国门。那时建国门周围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楼大厦,四周十分空旷。天色尚早,连清洁工人都没有出来。我们放倒了自行车,每个人都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疲惫不堪,恨不得就此睡上一大觉。北京是到了,但从最东头的建国门到西北角的北大,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爬起来,继续前进!我的自行车中轴里面的滚珠全都磨碎了,骑起来咯噔咯噔的。因为长时间攥着车把手,上面的花纹深深地印在手掌上,碰一下就很疼。身上的汗水和着灰土,用手一搓就能搓出一条条小泥棍来。记得大约中午前后,我们终于到了北京大学。北大的大学生十分热情,又给我们打洗脸水,又给我们准备午饭。想想那时的人与人之间,所谓的同志关系确实十分单纯,在同一个革命的目标下,都纯洁的像一张白纸。吃了一点东西,我倒头便睡,醒来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到底是年轻,睡了一觉又是意气风发,革命豪情万丈高。记得好像没有正式吃晚饭,胡乱吃了点东西,大家就匆匆上了大客车,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往北京工人体育场。

若干年后,我曾经多次到过工人体育场,在那里看过许多场足球比赛和亚运会的开幕式及彩排。我也曾经参加过多次全国性综合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许许多多的壮观场面激动人心,甚至催人泪下。但是惟有那一夜工人体育场给我留下的震撼,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那一夜是独一无二的,永远不会磨灭。拥有七万一千多个座位的工人体育场座无虚席。那时体育场的灯光不像现在这样亮如白昼,从高高的看台望下去,黑压压无数个人头的上空,飘扬着无数面红旗。巨幅的大标语,冲入眼帘的全是“批判”、“打倒”这样的字眼。七万多人同时声嘶力竭的喊着口号,震天动地。因为运动刚刚开始,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挂牌子、戴高帽,只是让陆平、彭佩云他们站在会场中间。一个个革命小将的发言都充满了火药味,杀气腾腾。批判大会刚刚开始,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大部分人没带雨具,但狂风暴雨浇不灭人们的革命热情,全场七万多人群情激昂。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

批判大会结束了。我们虽然还没有从亢奋的状态回到现实,但高音喇叭广播的通知,却提醒我们还有120公里回家的路程。通知说,天津来的学生可以到北京站免费乘火车回去。可傻乎乎的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自行车怎么办?加上雨还没停不敢离开,后来才知道自行车可以托运。我们太累了,准备天亮以后再启程。就是这个错误的决定让我们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夏夜。大概到了十一、二点钟,喧闹的体育场才彻底安静下来。我们剩下的十几个人这时也真正从亢奋中平静下来,从昨夜到今夜实在是太累了。我们各自找了几张报纸,铺在看台上,躺下就睡着了。大约三四点钟的样子,我被冻醒了。虽然是仲夏八月,但体育场的看台足有十几层楼高,那时看台的座位又完全是水泥的,冰冰凉。刚刚下过的暴雨使吹来的晚风凉飕飕的,让人感到仿佛到了深秋,冻得我直打哆嗦。我只好爬起来,在高高的看台上面绕着圈跑。体育场田径场地一圈是四百米,最高的看台一圈足有一千米不止。记得我好像至少跑了三四圈,现在让我跑四百米也跑不下来。即使这样也不行,还是冷。晚饭吃的那点东西这时早已彻底消化,这回才真正体会到了饥寒交迫的感觉。冻得我实在忍受不了了,我跑到看台后面的休息区找空房间,但是除了厕所,几乎所有的门都锁着。最后终于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可以打开的门。里面放着一堆堆的碗和碟子,还有几张圆桌面,估计是餐厅的库房。我放倒了一张圆桌面,也不管上面有没有油污,躺下就又进入了梦乡。……

一阵阵大声的喧哗吵醒了我,天已大亮。我走出去一看,成千上万的北京学生正在陆陆续续地入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穿着洗的发白的军装,带着军帽,有的人左臂上还戴着红袖章。红袖章上有的印着“红卫兵”三个字,有的什么也没印。凭直觉我感到一定有重大的事情要发生,赶忙掉回头随着队伍再次进入了体育场。那时不像现在,根本没有什么安保,更甭提什么安检了。随着大部队上了看台,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在特区看台,与主席台只隔着一道护栏。北京的学生们不断地唱着革命歌曲,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红卫兵战歌》。就是那首“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突然,全场骚动了起来。我向主席台方向望去,发现一群服装整洁气度不凡干部模样的人,陆续从主席台后方走了出来。渐渐地看清楚了,走在最前面的是周总理,随后的是林彪、江青、陶铸、康生、陈伯达等人,后面还有姚文元、王力、关锋、戚本禹等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因为那时没有电视,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都是后来从报纸的照片上认得的。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这么多的大干部,心里不免有些激动。记忆中,除了林彪的脸色发黄以外,其他人的脸色都十分白皙。尤其是周总理红光满面,两道浓眉下面,二目炯炯有神,不由人肃然起敬。记得那天好几个人都讲了话,时间太久,内容基本上全忘记了。大意好像都是说的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发动的,希望革命的学生们要积极地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这次大会不太长,也就是一个多小时。最后好像周总理还指挥大家合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北京的十几个小时就这样过去了。灿烂的阳光下,体育场又一次恢复了宁静。蓝天如洗,绿茵茵的足球场上空荡荡的,昨夜狂热、亢奋的七万多人所掀起的革命狂潮,似乎就从来没有发生过。那疯狂的一夜带给我的躁动难以平抚,但脑海里却茫然若失。我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知道将来会带给我们什么。

第二天,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万红卫兵和革命师生。


chenyingji - 和讯博客(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4 01:18 , Processed in 0.04375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