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45|回复: 1

文化大革命中的省委第一书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1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发表于 2009-11-10 11: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http://bbs.ourzg.com/bbs/simple/index.php?t31115.html
网友: 钟馗


省委第一书记中的开国将帅

在所有任过省委第一书记的革命经历中,绝大多数都曾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洗礼,功勋卓著,名震天下。建国后历次授衔中,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36人。占总数的29%。其中:
元帅 1 人: 陈 毅
大将 1 人: 张云逸
上将 11 人:许世友、陈锡联、韩先楚、韦国清、苏振华、杨得志、叶飞、乌兰夫、阎红彦、宋任穷、谢富治 ,
中将 7 人:王恩茂、赛福鼎、曾思玉、曾绍山、张国华、刘兴元、洗恒汉
少将 15人:李德生、尤太忠、谢振华、汪家道、刘光涛、王淮湘、南萍、铁 瑛、程世清、丁盛、鲁瑞林、任荣、康健民、刘贤权、龙书金
88中将 1 人:阴法唐,1988年9月授予中将军衔。
二次授衔 2 人:李德生、尤太忠 1955年授少将军衔,1988年9月授予上将军衔。
无衔将军 2 人:兰亦农,1955年授衔为大校,副大军区职。宋佩璋,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曾任第12军政委、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


文化大革命中的省委第一书记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担任各省最高决策者的省委第一书记推上了风口浪尖。文革十年担任各省(区、市)的第一书记共84人次(包括易地重新任职),是省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更换最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第一书记,大多都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风雨。几乎没有一人能全身而退。说明了这场政治运动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下面依据组织史和简历,对这一时期任职的第一书记,作以下归类,欢迎批评、争鸣。
先落后起的第一书记:文革初期被点名批判和“靠边”,文革中后期又复出和易地重新任职的第一书记。
彭 真、乌兰夫、林铁、欧阳钦、李井泉、李雪峰、汪锋、文敏生、赵林、杨植霖、王延春“文革”初被点名批判、打倒,文革后平反复出。
陈丕显、江渭清、江华、李葆华、叶飞、杨尚奎、谭启龙、王恩茂、王任重、张平化、赵紫阳、廖志高、黄火青、霍士廉、王谦、白如冰、李瑞山、杨静仁、乔晓光、安平生、彭冲、赵辛初、贾启允“文革”初被点名批判受冲击,文革中期东山再起,复出或易地任职。

先起后落的第一书记:以军队干部为主,因支左和军管介入地方文革,兼任省(市、区)第一书记,文革中犯有错误被撤职、免职或调离。
文革中被免职或调离的,陈锡联、许世友、韩先楚、杨得志、曾思玉(以上为文革中的大区司令对调)、谢振华、汪家道、兰亦农
文革中被撤职的,南萍、程世清、龙书金、潘复生
文革后被免职或受处理的,王淮湘、解学恭、洗恒汉、鲁瑞林、康健民、刘贤权、刘兴元、丁盛、
宋佩璋、刘光涛、曾绍山

先红后黑的第一书记:林彪、四人帮集团主角,张春桥、谢富治,文革中红极一时,文革后受到审判,被开除党籍。

文革中去世的第一书记:张国华、周兴、张体学、胡继宗、吴芝圃

被迫害致死的第一书记:陶铸、阎红彦、卫恒、王昭,文革开始后,受到迫害,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文革期间任职较为平稳的第一书记:华国锋、李德生、尤太忠、吴德、刘子厚、任荣、韦国清、赛福鼎、刘建勋

(任职平稳指职务没有变化,不等于没有错误或受对立面冲击)


省委第一书记的籍贯分布

担任过省(市、区)第一书记的籍贯分布于22个省(区),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革命根据地为多,井冈山、湘鄂赣和陕北苏区所在地江西、湖南、陕西分列前三位。统计如下:
1、江西省 14人 名单 谢振华 黄欧东 王恩茂 陈国栋 谭启龙 杨尚奎 舒同 曾思玉 丁盛 李井泉 张国华 周兴 刘贤权 赵 林
2、湖南省 14人 名单 欧阳钦 苏振华 江渭清 江华 曾希圣 杨得志 周小舟 张平化 毛致用 陶铸 宋任穷 兰亦农 胡耀邦 龙书金

3、陕西省 13人 名单 高峰 汪锋 张仲良 马文瑞 李瑞山 张德生 阎红彦 安平生 习仲勋 白如冰 白栋材 强晓初 刘光涛
4、山东省 13人 名单 林乎加 金明 潘复生 王淮湘 张春桥 南萍 万里 刘兴元 刘顺元 阴法唐 宋平 李学智 梁步庭
5、河北省 13人 名单 吴德 李锡铭 刘子厚 任仲夷 李葆华 宋佩璋 刘建勋 刘杰 王任重 王延春 胡继宗 王昭 乔晓光
6、山西省 10人 名单 华国锋 彭真 李雪峰 解学恭 卫 恒 王谦 霍士廉 文敏生 贾启允 池必卿
7、河南省 8人 名单 尤太忠 许世友 铁 瑛 李德生 程世清 吴芝圃 张体学 赵紫阳
8、安徽省 6人 名单 汪家道 曾绍山 柯庆施 张劲夫 周子健 冯纪新
9、湖北省 5人 名单 谢富治 黄火青 陈锡联 韩先楚 赵辛初
10、福建省 5人 名单 陈丕显 彭冲 张鼎丞 叶飞 项南
11、四川省 4人 名单 陈 毅 廖志高 李大章 任 荣
12、江苏省 4人 名单 陈伟达 陶鲁笳 周惠 许家屯
13、广西壮族自治区 3人 名单 陈漫远 洗恒汉 韦国清
14、甘肃省 3人 名单 鲁瑞林 杨静仁 康健民
15、内蒙古自治区 2人 名单 乌兰夫 杨植霖
16、辽宁省 2人 名单 高扬 杨易辰
17、吉林省 1人 名单 郭峰
18、贵州省 1人 名单 周林
19、天津市 1人 名单 马力
2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人 名单 赛福鼎
21、海南省 1人 名单 张云逸 ,
22、重庆市 1人 名单 林 铁

走出第一书记最多的县
河南省新县,出了四位省委第一书记,他们是:许世友、李德生、程世清、张体学
陕西省清涧县,出了三位省委第一书记,他们是:白栋材、白如冰 高峰(如果包括取消第一书记设置的省委书记白恩培、赵苍璧,清涧是省委书记第一大县)
江西省永新县,出了三位省委第一书记,他们是:王恩茂、张国华、谭启龙



没有当选省委第一书记的“一把手”


在文革初期,从上海“一月风暴”开始,各省(市、区)的“造反派”经历了一场从原省(市、区)委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取代旧省(市、区)委的过程。这一阶段的革委会主任兼党的核心小组长,集党政大权于一身,行使一元化领导,是各省(市、区)实际上的第一书记。现将各省(市、区)成立革命委员会到成立新省委主要领导人的情况收录如下:

省(市、区)名革委会成立时间 核心小组长 省委成立时间 第一书记批判对象

北京市1967.4.20谢富治1971.3谢富治彭 真 邓 拓 刘 仁
天津市1967.12.6解学恭1971.5解学恭万晓塘 张淮三
河北省1968.2 .3李雪峰1971.5刘子厚林 铁
山西省1967.3.18刘格平1971.4谢振华陶鲁笳 卫 恒
内蒙古自治区1967.11.1滕海清1971.5尤太忠王 铎 乌兰夫 王逸伦
辽宁省1968.5.10陈锡联1971.1陈锡联马明方 顾卓新 周 桓 喻屏
吉林省1968.3.6王淮湘1971.3王淮湘赵林
黑龙江省1967.1.3潘复生1971.8汪家道欧阳钦 李范五
上海市1967.2.5张春桥1971.1张春桥陈丕显 曹荻秋 杨西光
江苏省1968.3 .23许世友1970.12许世友江渭清 陈 光
浙江省1968.3.24南 萍1971.1南 萍江 华
安徽省1968.4.8李德生1971.1李德生李葆华 黄 岩
福建省1968.8.19韩先楚1971.4韩先楚叶 飞 范式人 候振亚
江西省1968.1.5程世清1970.12程世清方志纯
山东省1967.2.23王效禹1971.4杨得志谭启龙 白如冰
河南省1968.1.29刘建勋1971.3刘建勋文敏生 赵文甫
湖北省1968.2.5曾思玉1971.3曾思玉王任重
湖南省1968.4.8黎 原1970.12华国锋王延春
广东省1968.2.21黄永胜1970.12刘兴元陶 铸 赵紫阳
广西自治区1968.8.26韦国清1971.2韦国清贺希明谢王岗
四川省1968.5.31张国华1971.8张国华李井泉 廖志高 任白戈 黄新廷
贵州省1967.2.21李再含1971.5兰亦农贾启允
云南省1968.8.13谭甫仁1971.6周 兴阎红彦 赵健民
西藏自治区1968.9.5曾雍雅1971.8任 荣周仁山 王其梅
陕西省1968.5.1李瑞山1971.3李瑞山刘澜涛 赵守一 李启明
甘肃省1968.1.24冼恒汉1971.2冼恒汉汪 锋
青海省1967.8.12刘贤权1971.3刘贤权刘澜涛 王 昭
宁夏自治区1968.4.10康健民1970.3康健民杨静仁 马玉槐
新疆自治区1968.9.5龙书金1971.5龙书金武 光 吕剑人 张仲瀚 伊敏诺夫 包尔汉

从上述名录看出,当时的省(市、区)革委主任兼职核心小组长,即“一把手”。有的在后来成立的省党代会上当选为第一书记,有的则被取代出局,成为昙花一现的人物。其中未能接任第一书记的有:山东的王效禹、山西的刘格平、内蒙古的滕海清、湖南的黎原、云南的谭甫仁、贵州的李再含、西藏的曾雍雅、河北的李雪峰、黑龙江的潘复生和广东的黄永胜。
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兼广东省革委会主任的黄永胜因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办事组组长,于1969年6月卸任广东省革委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职务。(林彪事件后撤职)。
河北的李雪峰,文革前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兼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文革开始后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文革中任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1年1月,李雪峰因“陈伯达案 ”被撤职。文革前的河北省第一书记、当时的省革委会副主任刘子厚接任。
黑龙江的潘复生,文革前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为第一书记)。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文革开始后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文革中任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军区政委。九届中央委员。1971年6月被撤职。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副主任汪家道接任。1982年4月中共中央同意黑龙江省委的结论:历史问题已经查清,没有问题;文革中的错误不做组织处理。


本来最有可能继任省委第一书记的是云南的谭甫仁,这位时任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兼昆明军区政治委员,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封疆大吏”,是一位1928年加入中共,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的老革命,1955年授中将军衔。1968年5月中央将他从工程兵政委任上调到云南才不久,原定 1971年6月召开省党代会,1970年12月18日凌晨,突然在警卫森严的军区大院内被暗杀,成为震惊全国的“新闻”,以至没能顺理成章地当选第一书记。
还有山东的王效禹,这位曾任山东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青岛市副市长的领导干部,文革初期公开支持红卫兵,带头夺了青岛市的权,被毛泽东表扬,随后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到济南夺了山东省委的权,1967年5月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济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兼山东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成为当时响当当的“革命领导干部 ”,并在1969年4月当选九大中央委员。由一位地厅级干部一跃而上,成为风光一时的“山东王”。然而好景不长,"九大"一结束,中央发出中发 [69]26号文件,开始揭发王效禹的问题。1969年11月被停职检查。1970年6月被免职。成为文革中上得最快,倒台最早的第一把手。1979年被开除党籍。
山西的刘格平,是文革中最早站出来的领导干部。这位1926年加入中共的老革命,战争年代,2次坐牢,1936年在北平军人反省分院,其他人按上级指示,履行反共手续出狱,唯其不肯,宁可把牢底坐穿,气节令人称道。建国后,曾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民委副主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等职,1967年3月被中央任命为山西省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山西省革委会主任、山西省军区第一政委。然而山西派性严重、武斗不断,局面控制不了,中央只好另派谢振华为山西省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将刘格平、张日清等调离山西到河北省办学习班。后遭林彪、陈伯达等人的政治迫害,下放大厂劳动改造。直到1976年底才经中央领导同意,解除劳改回京。1992年3月11病逝于京,终年88岁。
内蒙古的滕海清,193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开国中将,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内蒙古军区司令员。1967年1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1968年2月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在内蒙古清理阶级队伍时,制造“内人党”冤案,大搞逼、供、信,不得人心,造成局面混乱,1969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组成前线指挥所,对内蒙古自治区实行分区全面军管,实际上代替了革命委员会的职权。1971 年5月滕海清被免职,调回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1975年11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
贵州的李再含,四川富顺人。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时任贵州省军区副政委,文革开始,带头支持造反派,成立革委会被任命为贵州省革委会主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一九六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关于解决贵州问题的批示指出:贵州自1967年2月造反派夺权成立革命委员会以来,掌握革委会权力的一派与另一派不断发生激烈争斗,动乱持续发生。中共中央于10月26日批示决定,调整中共贵州省领导小组成员。调昆明军区副政委兼任贵州军区第一政委,在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贵州省核心领导小组组长李再含留京学习期间代理核心小组组长,此后,李再含实际上已离开了领导岗位。 1971年5月被撤销职务。1975年8月14日在大连逝世。
湖南的黎原,1938年参加八路军,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少将。文革前任47军军长。文革中在湖南“支左”,1968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4-5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9-11届中央候补委员。1970年调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47军军长。由文革前的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当时的省革委会副主任华国锋接任。
西藏的曾雍雅,1931年12月参加革命,走过长征的老红军,1955年授少将军衔。文革前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68年9月任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西藏军区司令员。1969年9月任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九届中央候补委员。1970年12月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由西藏军区政委、自治区革委会副主任任荣接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回帖

1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3 08: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晒一晒文革中毛主席划了多少“走资派”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508916.html

晒一晒文革中毛主席划了多少“走资派”   发表于 2009-03-31 21:16:30
   
1966年8月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明确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十六条”曾经被当作文化大革命的指南,但是“十六条”并没有定义什么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没有提出判别 “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客观标准。“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概念以后被简称为“走资派”。毛泽东直到去世之前还在谈论“走资派”,说“走资派还在走”。但是,直到去世,毛泽东也从来没有提出过一个可供操作的判别“走资派”的标准。
那么哪些人是“走资派”呢?毛泽东最初的想法是把所有的“当权派”都放到文化大革命的群众运动中去“经风雨”,让广大人民群众来鉴别谁是“走资派”。但是,这个方法很快就被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群众一经发动起来,几乎所有的“当权派”都被指控为“走资派”。这当然不符合毛泽东最初设想的“走资派”“也就是百分之一、二、三”。
既然没有判别标准,就只好依赖“列举法”了。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刘少奇、邓小平无疑是“走资派”,毛泽东也说过煤炭工业部部长张霖之是“走资派”。但是,毛泽东不可能列举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的“走资派”,于是中央只好列举出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 “走资派”,再往下就没有办法了,就由各地各部门革命委员会去决定了。
1967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报刊上点名批判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决定:“为了把这场革命的大批判更好地同各地区、各部门的斗批改结合起来”,批准在报刊上已经点名批判的中央和省、市21名“走资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公开点名批判34名“走资派”。这55名“走资派”的名单和当时的职务见附录一。
其中没有刘少奇和邓小平。从1967年4月起,公开的报刊上都是以“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中国的赫鲁晓夫”来指代刘少奇,用“党内另一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来指代邓小平。直到1968年10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以后,公开的报刊上才以“叛徒、内奸、工贼”的头衔点名批判刘少奇。邓小平则一直没有在公开的报刊上被点名。
从1967年开始,尤其是在1968年,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成立革命委员会。在各地上报的有关革命委员会组成人选的文件上,中央往往在批准的文字中列出中央以及当地的“走资派”。在这些文件中,“走资派”的排名大体上是: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彭德怀、贺龙、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有时会加上谭震林、薄一波、安子文。对这些人的称呼是“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或者“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此外针对不同的地区还会加上不同的人,如西北地区的各省、自治区会加上高岗、习仲勋、刘澜涛,西南地区的各省、自治区会加上李井泉,中南地区则加上陶铸、王任重。接下来便是这些人在相应某个省、市自治区的“代理人”或“追随者”,见附录二。
“文革”前,全国共有副省长、副部长以上干部1253人。附录一、二列出了82人,加上刘少奇和邓小平共是84人。这还只是经中央批准在报刊上公开点名批判的、以及部分在中央文件中点名的,就已经达到了6.7%,大大超过了毛泽东最初设想的“百分之一、二、三”。事实上,由各地各部门立案审查而被定为“叛徒”、“特务”、“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司令部代理人”的有453人,占总数的36%。受到冲击范围更大,达到1011人,占81%。
在1966年10月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汇报会议上,周恩来曾提到被打倒的干部“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百分之一、二、三。毛泽东回答说:“多了不怕,将来平反嘛!有的不能在本地工作,可以调到别的地方工作。”然而,毛泽东没有预料到的是文革之后所有这些人全数平反。
参考资料:(略)

附录一:1967年8月,中共中央批准在报刊上点名的走资派:

彭真 (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
彭德怀(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元帅、前国防部长)
陆定一(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部部长、文化部部长)
罗瑞卿(八届中央委员、书记处书记、副总理、总参谋长)
杨尚昆(八届中央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
周扬 (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宣部副部长)
萧望东(文化部代部长)
薄一波(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家经委主任)
吕正操(八届中央委员、铁道部部长)
林枫(八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安子文(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
杨秀峰(八届中央委员、最高法院院长)
蒋南翔(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吴冷西(人民日报总编辑)
张闻天(八届中央委员、前外交部副部长)
张劲夫(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科委副主任)
韩光(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陶铸(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常务书记、副总理、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央文
革顾问)
王任重(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湖北省委第一书记)
李井泉(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
贾启允(贵州省委第一书记)
阎红彦(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云南省委第一书记,1967年1月自杀)
汪锋(甘肃省委第一书记)
欧阳钦(八届中央委员、前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
李范五(黑龙江省省长)
乌兰夫(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委第一书记)
王铎(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
王逸伦(内蒙古自治区委书记)
王昭(青海省省长,1970年2月去世)
任白戈(重庆市委第一书记)
王鹤寿(八届中央候补委员、鞍山市委第一书记)
刘澜涛(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西北局第一书记)
习仲勋(八届中央委员、前国务院秘书长)
胡锡奎(西北局书记)
马明方(八届中央委员、东北局第三书记)
陈丕显(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曹获秋(上海市市长,1976年去世)
杨西光(上海市委书记)
万晓塘(八届中央委员、天津市委第一书记,1966年9月去世)
张淮三(天津市委书记)
林铁(八届中央委员、河北省委第一书记)
李葆华(八届中央委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叶飞(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福建省委第一书记)
文敏生(河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省长)
赵文甫(河南省委书记、副省长)
赵紫阳(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方志纯(江西省委书记、省长)
廖志高(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四川省委第一书记)
赵林(吉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
杨静仁(宁夏区党委第一书记)
马玉槐(宁夏区党委第二书记)
陶鲁笳(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国家经济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卫恒(山西省委第一书记,1967年1月自杀)
王谦(山西省委书记、省长)
王大任(山西省委书记)

附录二:1967至1968年,中共中央文件中点名的部分走资派:

贺龙(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国家体委主任)
谭震林(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副总理)
萧华(八届中央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杨成武(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代总参谋长)
江渭清(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江苏省委第一书记)
陈光(江苏省委常务书记)
王延春(湖南省委书记)
黄岩(安徽省委书记、省长)
赵守一(陕西省委第二书记)
李启明(陕西省委书记、省长)
顾卓新(东北局书记处书记)
喻屏(辽宁省委书记)
周桓(八届中央候补委员、沈阳军区政委、辽宁省委书记)
黄新廷(成都军区司令员)
郭林祥(成都军区政委)
赵健民(云南省委书记)
范式人(福建省委第二书记)
侯振亚(福建省委书记)
贺希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谢王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周仁山(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副主席)
王其梅(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副政委)
武光(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副主席)
吕剑人(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
张仲瀚(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生产建设兵团第二政委)
伊敏诺夫(新疆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包尔汉(前新疆人民政府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09:28 , Processed in 0.0390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