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31|回复: 0

关于文革中一副对联的回忆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

回帖

215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15
发表于 2010-4-28 05: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叶志江的博客

杜欣欣
记得当年俺跟俺娘去干校,后来算初中毕业,可嘛也不懂,分配到机修厂,厂里的人都是来自空军第一研究所,他们说某某“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处处为零”,被俺敬畏得呀。

叶志江
欣欣,文革初,那副“曲率半径处处相等”的对联我也获赠过,横批是“又圆又滑”,就贴在我住的宿舍门口。我看着觉得挺好玩,还后悔自己怎么没想出这么妙的对联,后来编“救鬼秘方”,也是想和这对联PK一下。
但下联好象是“处处可导”什么的,都是数学上的概念,不是上联讲数学,下联讲物理。不知哪位老兄还记得?

连果义
称“晚辈”不当,叫弟妹也罢,姑且给欣欣补上点小课:
这叶公其人,当年可是清华园万字号红专典型,虽才高八斗,可清华才子多如牛毛,才高七斗、六斗的,多得很。甚至九斗、十斗的,谁也不敢说没有。所以,文革伊始,冲着叶公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调侃、挖苦、攻击,应有尽有,且大多短小精悍,才气横溢。
所说那对联,我印象中是:运动轨迹处处可导,摩擦系数点点为零。横批是:又圆又滑。的确是“上联讲数学,下联讲物理”。当时还有针对叶公导弹飞行原理和级数判敛准则的对联,都是送叶公的。这些对联,小品,多是学生自创,很少抄袭。我的感觉,清华学生是原创者。哈!

叶志江
报告连长,你这副对联和横批对不上号,上下联都是讲“滑”,没有“圆”的概念。送你一个横批:“滑上滑下”,哈。

林海

“处处可导”是说其“圆”,不是说“滑”。连长说得对。

叶志江

哎呀,都老了,微积分都忘得差不多了。“处处可导”是对“光滑曲线”的描述,“曲率半径相同”才是对“圆”的定义。
那副对联可能是:“曲率半径处处相等,连续函数点点可导。”。

林海

叶志江说得对。“处处可导”是对“光滑曲线”的描述,“曲率半径相同”才是对“圆”的定义。用“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就符合“上联讲数学,下联讲物理”了。

叶志江

在我的记忆中,才高X斗的清华学生送我的这副对联中用了“曲率半径”和“可导函数”两个数学概念。连长的那副对联“运动轨迹处处可导,摩擦系数点点为零”虽然可能有误,但也印证了我的记忆:当年的对联用了“可导”的数学概念。而横批“又圆又滑”和欣欣的记忆都说明“曲率半径”这个概念也被用在对联里的。
因此,我猜想清华学生的原创对联应为“曲率半径处处相等,连续函数点点可导”。我既然曾被吹嘘为“数学才子“,上下联均用数学概念显得非常精巧和击中要害。问题是用“连续函数可导”来表示“滑”,毕竟只有学过微积分的人才能理解。因此这副对联被推向社会后,有人将下联换成“摩擦系数处处为零”,变成上联讲数学,下联讲物理了。这“阳春白雪”走出高等学府后,成了机修厂的工人都能理解和受欢迎的“下里巴人”。
我还记得“曲率半径处处相等”和“连续函数点点可导”仅仅是一副长联的上下联的下半部分,上下联的上半部分是历数我的劣迹。但我的劣迹太多,已不记得有哪些入选对联了。各地应用这副对联时也应当会和具体的“敌情”相结合,将上半部分自由发挥的。

侯国屏

引用一篇文章吧,其中可能算谈到这件事。原文在建9。
我进清华的时候,老式厕所早已不见。满园里急急忙忙跑着的学生,书包里都装着计算尺,三角板,清华是所理工学校。文革爆发,数理化也读不成了。大礼堂前,科学馆旁,层层叠叠贴满大字报。红红绿绿的,有些文章也甚有文采。偶有诗词联句出现,骂“保皇派”,也带着理工特色:“曲率半径处处相等,一阶导数点点为零”,加横批是“又圆又滑”。清华园里上万人,读此抿嘴一笑: 学了,也就如此致用?

叶志江

国屏兄引出的“曲率半径处处相等,一阶导数点点为零”这副对联和我记忆中的很接近,上下联都是讲数学,且下联用了可导函数的概念。“一阶导数点点为零”是“连续函数点点可导”的特例,为水平直线,自然是滑的,但需要拐个弯联想一下。“点点可导”本身带有“光滑”的意思。

连果义

看来,还是当事人叶公的记忆更准确。
不过,若按横批“又圆又滑”要求,则以大侠归纳的“曲率半径处处相等,摩擦系数点点为零”,更为贴切。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7 09:33 , Processed in 0.0648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