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72|回复: 0

文革中的首都工宣队

[复制链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4-27 17: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8年夏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完成了“夺权”,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但各地两派的武斗,仍然影响着政治局面的稳定,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和经济生产的恢复。中共中央发布命令,解散武斗队,拆除工事、据点、关卡,上缴枪支弹药。同时毛泽东向武斗严重的高校及中学派驻工宣队,以从源头上制止武斗,统一、协调学校中两派红卫兵组织的关系和冲突。除了组成人员不同外,从形式到内容都与文革初期的工作组一样,而且它所拥有的权力还更大。

       1968年7月26日北京市60多个工厂3万多名工人组成“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为“工宣队”。被称为工人阶级管理上层建筑的文革“新生事物”。
       “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北京各大专院校,接管学校的领导权。8月5日毛泽东将外国来宾赠送的芒果转赠清华大学工宣队,13日接见工宣队代表,8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联合发出《关于派工人宣传队进驻学校的通知》,给工宣队以强大的政治支持。26日《人民日报》发表姚文元署名文章《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公布了毛泽东最新指示:“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工人宣传队要在学校长期留下来,参加学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务,并且永远领导学校。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d25-28.jpg
128e0ec6d79g214.jpg

  除了学校,他们还被派遣到文联、作协、新闻出版、剧院、体委、医院等上层建筑单位,科研院所、城市街道和这些单位的五七干校。远离城市、产业工人不多的地方,这一角色则由农宣队(农民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充任。

      要求选派的工宣队员是产业工人(家庭出身好)、党员、有文化,老中青三结合,没有派性。在学校以政治领导为主,“不要陷于行政事务”。工资、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工宣队进校后,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帮助对立的两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拆除武斗工事,收缴武器。领导开展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建立、调整革委会,整党等“斗批改”工作。参加学校党支部和革委会的工作,领导教育革命,参与备课、教学。由于有工宣队,方便了1969年开始的厂校挂钩、开门办学。
      工宣队进校后,红卫兵组织迅速衰落,对解决派性冲突等一些老大难问题有所帮助。但他们执行的仍然是左倾政治方针和路线,加之对教育工作和进驻单位的业务工作不熟悉,自身文化程度低,无法融入、领导学校工作,成为游离于单位实际的一极权力,仍然染有派性观点,还有负面作用。工宣队员常常处于自身能力和担负职责不匹配的尴尬中:文化水平不高,却还要讲话、传达文件等等;尤其面对都是科技、教育、文艺界高学历的臭老九。

e12-631-detail.jpg
      1970年代以来工宣队留在所驻单位的人越来越少,已近乎名存实亡。根据邓小平1977年9月 “工宣队问题要解决,他们留在学校也不安心”的指示,同年11月6日中共中央转发教育部党组报告,各地进驻大、中、小学的工宣队全部撤出学校。

    文革后重新认识工宣队的政治批判中,指责其“把工人阶级领导同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把工人阶级同知识分子对立起来,把工厂同学校对立起来”,“成了高踞于党和群众之上的‘特殊人物’,随意迫害知识分子,干扰教学及科研工作,毁坏实验设备,把高等学府变成残酷斗‘走资派’、整知识分子的‘大本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7 09:04 , Processed in 0.0513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