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0|回复: 0

北大《1949-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2004年)

[复制链接]

896

主题

1099

回帖

74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74
发表于 2021-3-5 17: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现代史(1949-200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04年)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
时间:2004-09-11


教 学 大 纲

一、课程意义:
    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中国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可以说是我们这几代人共同经历过的历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学好这一段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全面地认识我们中华民族近五十年来走过的道路,理解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认清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所要实现的宏伟目标,所以又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基本课程,也是我系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课程。

二、课程沿革:
    海外一些著名高等教育机构一直密切注视着新中国的成长和发展,从五十年代开始,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问题的教学和研究的重心。教材和研究论著层出不穷,两卷本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其代表作,是海外大学生攻读中国历史的必读教材。
    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囿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长期不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作教学和研究的科学对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领域的研究才有起色。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国内一些高等院校陆续开设国史课程,我系也将中国现代史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扩展到改革开放时期。在1994年修订教学计划时,已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从现代史中划出,单列为基础课程的一支,并计划进一步开设专题课。在1996年进行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程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中,重新将相应的专题选修课,作为重点课程之一列入新的教学计划。该课同已有的各个断代史专题课相配合,形成了从先秦到当代的一套完整的中国史课程体系。据我们所知,这也是国内外目前最完整的体系。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
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基本知识,深入解析若干重大事件和人物。讲课重点不在于详细介绍历史发展的过程,而在于掌握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的各种途径和方法。详细的历史过程应通过学生自学读书来了解。课堂讲解将贯彻“史论结合”与“少而精”的原则,通过对各种论点和重点史实的介绍和讨论,深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特点和规律,掌握进一步发现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段课程尽可能将课堂讲授与读书、讨论相结合。减少灌输式的教学,采用研讨式教育法,发挥自主学习、钻研、交流的积极性。注意锻炼学生运用工具、搜集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预读基本教材和重要参考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撰写有批判性的读论报告或书评一篇。将邀请校外专家讲座,观看教学录象或组织教学参观。
学习成绩将由读论报告或书评(15分)、期末考试(30分)、考勤(10分/学期)构成。



四、教学进度(将根据实际情况略做调整):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956年
         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恢复
         热气腾腾的国家经济建设
         逐步加速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录象
(二)探索道路上的曲折前进,1956-1966年
         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探索  民主整风  反右运动
         反冒进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反右倾
         经济调整与国际斗争
         阶级斗争:四清、社教、文化批判
(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夺权
         庐山风云与批林批孔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与粉碎“四人帮”
(四)历史性的转折,1976-1978年
         新的挑战与历史契机
        “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五)改革开放的历程,1978-2000年
         拨乱反正与农村的改革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南巡讲话与市场经济的确立

五、基本教材(必读):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
庞松、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六、主要参考书(带*号者必读,其他供选读):
   *薄一波:《若干重大事件与决策的回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
   *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马若德)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郑惠、林蕴晖等主编:《五十年国事纪要》(多卷本),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邓力群、马洪:《当代中国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林蕴晖、高化民、丛进、王年一等:《强国的方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萧克、李锐、龚育之:《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韦君宜:《思痛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年
武俊平主编:《时尚五十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
谢春涛主编:《共和国50年图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
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
第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949-1956年)

一、新中国的巩固与经济恢复
    1、新民主主义(非资本主义形态)
    中国革命两步走  转变(社会、制度)特点:资社并存、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义
政治制度:一党领导  多党合作  人民代表会议  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制度:五种经济成分:国营(国资)主导、集体(合作社)、私有(民族)、个体、公私合营,土地改革―小农制―合作社  分配制度按劳按资分配并存。“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  多党合作  人民代表会议  无产阶级专政
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农业合作化―公社化
3、新中国的巩固
全国大进军(中南、西南、新疆)  海南岛(50.4)  西藏(50.10)  大统一(51.5)
政权建设  中央政府副:宋、李、张、政务院副:郭、黄 政协《共同纲领》
          地方:军管  军政委员会  人民政府  人民代表会议  区域自治
外交:一边倒,中苏同盟  美国遏制  与各国建交
朝鲜战争,“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互助合作运动
镇反  三反五反

4、国民经济的恢复
没收官僚资本  保护民族资本  稳定物价  调整工商业  国家干预、国家资义

二、热气腾腾的国家经济建设
    1、大规模的国家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53-57) 重点156建设项目  694个限额以上建设项目  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农、手合作社  改造私营工商

2、国际关系与国内政治
日内瓦会议(54.4-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尊领主 互不侵犯 互不干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第一次亚非会议(55.4) 求同存异 反帝反殖 十项原则 万隆精神
中苏蜜月  苏共二十大
台海危机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一江山岛  大陈岛  中美大使级会谈
高饶事件53-55

三、逐步加速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中央对“新民主主义阶段”的认识变化
2、1953年下半年提出新修订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PRC 成立到社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和资工商业的社义改造。(一化三改)
3、预期18年(三五计划)的逐步改造  一举完成

第二讲  在探索道路上的曲折前进,1956-1966年
一、 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新探索
调查研究,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义道路。论十大关系  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的尝试  党与人民的矛盾:民主整风  反右运动

二、 经济政治上的激进路线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大跃进
“钢铁元帅升帐”,农业经济体制跃进―人民公社化
庐山会议―彭德怀意见书―反右倾350多万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大跃进、反右倾给国民经济和政治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
国民经济的调整
七千人大会(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
中南海西楼会议,确定调整恢复时期,以农业为基础,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压缩基建规模,缩短重工业,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加强农业,稳定市场,回笼货币
除西藏外,全国各省自治区通火车,公路里程增长一倍多,科学技术成绩显著,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重积累轻消费。
此后十年,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比“一五”没有多大改善。

四、冷战国际环境与中国对外关系
两大阵营  一边倒  三种力量(美帝、发达资国、亚非拉)  中间地带
中国对外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帝国主义(三反),备战(立足于大打早打)
中美关系
    武装插手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扩大侵略越南(威胁中国安全)
    中美大使级会谈  1954年台海危机-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1958年炮击金门
中苏关系
    苏共二十大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  斯大林评价  南斯拉夫问题  战争与和平  帝国主义本质  国际共运战略(三和与革命)
    布加勒斯特会议(6/60)  长波电台  联合舰队  飞机护闽
    美苏缓和  炮击金门  撤走专家  废弃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  九评(和平演变-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复辟)
中印关系
    西藏避难  传统习惯线  麦克马洪线  实际控制线  各自后撤20公里  蚕食推进  边界冲突  自卫反击(10/20/62)
中国同亚非拉国家关系
    1954年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  1964年1月中法建交  刘少奇亚洲五国行(63)  周恩来亚非十三国行(63-64)

五、左倾错误的发展与阶级斗争扩大化
重提阶级斗争  1962年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  八届十中全会  反对黑暗风  单干风  翻案风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农村四清(帐目工分财务仓库)城市五反(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63-65年  前十条后十调  以阶级斗争为纲  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权力不掌握在我们手里  中国出了赫鲁晓夫怎么办  要警惕中央出修正主义  “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
思想文化批判  三和一少(撤汪稼祥中联部长),三自一包(撤邓子恢的农村工作部),阶级投降(撤李维汉统战部长),文艺团体是“裴多菲俱乐部”  文化部是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外国死人部  电影戏剧小说批判  哲学界杨献珍的“合二而一”  经济界孙冶芳的价值规律  史学界翦伯赞的“让步政策论”  知识界白专道路  技术挂帅  专家路线  学生下厂下乡社会实践  “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

第三讲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一  起因
党内存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建设道路的不同认识。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的偏差,教条化。消灭商品、货币、等级制度,绝对平等,俄国民粹主义、斯大林主义、中国传统(俗)文化(张鲁传、一大二公)等影响
苏联模式的影响  重工业优先  集中国力资源  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行政管理体制  中央集权  阶级专政  阶级斗争  党内斗争
制度缺陷  高度集权  破坏民主生活  轻视法制  个人专断
对革命战争的成功经验机械地套用  人民战争  群众运动  大规模的群众动员  政治挂帅  思想领先  军事化  集中兵力突破重点  指挥模式
世界范围风起云涌的左翼运动和革命高潮  世界性的学运带动的左翼社会运动: 美国国内反战运动  德国左翼运动  日本反对安保条约  印尼  民族解放斗争  美国陷入越战  格瓦拉  非洲的觉醒  游击战  苏伊士  巴拿马  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信仰危机  精神空虚  道德堕落  吸毒  性乱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帝修反大合唱  四海翻腾) 对国内形势的判断(和平演变  修正主义  走资派  赫鲁晓夫式的人物) 骄傲  脱离群众  脱离实际  主观  专断  打击不同意见
社会矛盾  党群矛盾  政治教育的理想化革命化  尝试一个完美社会的激情  党同伐异  反对帝修反承担世界强国的冲动  党的领导还是群众当家

二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国山河一片红”(1966.5-1969.4)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11)  “二月提纲”(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  《林彪同志委托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66.2):彭罗陆杨反党集团  五七指示亦工亦农亦文亦武限制商品生产物质利益自给自足
五一六《中共中央通知》  文化领域和党政军各界都混进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林彪:防止政变  句句是真理  全党共诛之  中央文革小组  江青集团发轫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学生“斗黑帮”  红卫兵三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  造反有理  刘邓工作组  北大六一八事件  镇压学生运动绝没有好下场  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八届十一中全会  《炮打司令部》  十六条  运动重点走资派  自教自解  四大
红卫兵杀向社会  破四旧立四新  大串联  八次检阅  造反派与保守派  血统论与遇罗克  四三与四四  十月中央工作会议刘邓检讨靠边站  抓革命促生产
一月风暴  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打倒一切”  砸烂公检法  派性组织  无政府主义  大联合  三结合  革命委员会  “二月逆流”  围攻中南海   武汉720  文攻武卫  王八七讲话  外交部夺权  火烧英国代办处砸印尼缅甸使馆  “揪军内一小撮”  “带枪的刘邓路线”  隔离审查王关戚  军委八条  大联合  解放干部  批判无政府主义  清查“五一六集团”
反右倾翻案  杨余傅事件  军委办事组  七二一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军宣队)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  复课闹革命  五大学生领袖的下场
    八届十二中全会  刘邓陶的命运  “全国山河一片红”  珍宝岛之战  立足早打大打打核战  九大  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合法化  “亲密战友和接班人”

三  “斗批改”与“九一三事件”(1969.5-1971.9)
文革难收场:建立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  大批判  清理阶级队伍  整党  精简  斗批改  六厂二校  教育革命  工农兵上管改  知青上山下乡   干部下放劳动
四届人大修改宪法国家主席  三个副词  庐山九届二中全会  天才论  《我的一点意见》  批陈整风  读马列  抛石头掺沙子挖墙脚  五七一工程  毛南巡 913事件

四  从“批林批孔”到粉碎“四人帮”(1971.10-1976.10)
批林整风  纠左  形“左”实右  国民经济的起伏  外交战略调整中美中日  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十大  王洪文  “四人帮”  评《水浒》,批宋江,投降派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第四讲  历史性的转折
改革开放为什么会在文革后发生?
人心思变  告别极左极点  经济困境  落后差距  打开眼界  国际契机
邓小平  胡耀邦  万里  赵紫阳  谷牧

一  新的挑战与历史契机
    戏剧性的1976年  9/9毛泽东去世  粉碎“四人帮”  华国锋
需要走出文革误区  干部群众要求平反文革冤假错案  首先是天安门事件和批邓反右  “两个凡是”(维护决策遵循指示)  3/77中央工作会议  陈云直言天安门  邓恢复工作  理论动向(肯定按劳分配  唯生产力论  三株大毒草  《理论动态》)
国民经济复苏  整顿铁路 煤运  抓生产规章制度积累按劳分配引进新技术等 生产回升  长工资  新跃进 “大干快上”  普及大寨县 全国农业机械化 要有十来个大庆  八年内建120个大型项目
党和国家政治生活恢复正常  各地党委改组(老干部逐走造反派)  民主党派重建组织  “新内人党”平反  海外关系纠偏  宗教信仰自由  工青妇大会换届

二  真理标准大讨论
意义:促进思想解放  加快拨乱反正  打破两个凡是  确立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历史转变的思想准备
促进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对外交往的增加也为探索提供了条件视野  78年华邓李汪出访  邓四次访问8国  感受到我国在经济科技的巨大差距  国务院成立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  国务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赴发达国家考察  西方投资过剩  中国引进资金和技术  邓:以世界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我们不但技术落后  管理水平也低  体制落后要重新考虑
李先念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组织经验来加快我们的建设,决不能错过这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邓北行9/1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批两个凡是  千万不要搞禁区  华国锋:“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一齐抓起来”
    西单民主墙  思想解放  民主现代化平反天安门等冤假错案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11/78  中央工作会议  明年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工作阶段的转变还是指导思想的转变  重大是非问题(真理标准  冤假错案)  华自我批评两个凡是  会期36天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指导思想
12/18-22/78三中全会  停止揭批林死群运  今后严格区分正确处理两类矛盾不许混淆(限定阶级斗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改革开放(经济)方针  有错必纠  平反  重评重大历史是非和领导人功过  民主法制  邓实际成核心
标志着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开始对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社义道路的新探索  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四  全面的拨乱反正
    1-4/79  理论务虚会  批两个凡是禁区禁令  介绍真理标准讨论的由来  中宣部停用继革阶纲  会上出现怀疑社义专政党领毛思  西单墙“思想解放社会改革”“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反饥饿要人权”  出现游行示威
邓小平3/30在理论务虚会讲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构成新时期中共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限制取消西单民主墙
调整国民经济的新“八字方针”
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  陈云:开国以来经济建设方面的主要错误是左的错误  主要来源是左的指导思想
81年11月-12月  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国务院新的经济发展道路的设想和指导方针:切实改变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十条方针三十年总结
1982年大体结束经济调整
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
1979年1月,中纪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胡耀邦:冤假错案一经发现,就要坚决纠正。一切不实之词,一切不正确的结论,一切错误的处理,不论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出的,不论是哪一级组织、哪个领导人批准的,都要纠正过来。此后,平反全面展开,包括文革前乃至建国前的冤假错案。
十一届六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2)实事求是评价建国以来的历史是非,负责人的功过,3)总结宜粗不宜细,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六全  华国锋辞去中央主席军委主席  胡主席邓主席  常委胡叶邓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通过历史决议  完成拨乱反正

第五讲  改革开放的历程

一  起步
农民自发的行动  包产到户的兴起  78年大旱  万里:让农民“借地种粮”  诱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凤阳县小岗村18年12月18日18户包干到户  万里:“让它干”  凤阳兴起包干到户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四川书记赵紫阳78年12条:自留地  家庭副业  定额到组评工到人=包产到组  养猪养牛多种经营发展副业
79年1月中央文件p104  全国推广  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经营权问题还是体制突破:生产责任制(社队组――户=个体)
中央和各地对“包产到户”的争论  华邓没肯定也没否定  80年4月  邓肯定“也”可以包到个人  各地行动不一  9月中央75号文件允许包产到户  中共第一次明确用“包产到户”来解决农村的贫穷问题
1982年中央1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纪要》  各种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都是社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双包责任制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国
乡村巨变: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  回归正道  增长  部分富裕户  经济作物林木副渔  专业户村镇市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企业扩权试点  四川先行  允许自产自销利润留成独立经营自主发展  1981年国家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12个方面  解决国家与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试行经济责任制  解决国―企间的责、权、利关系和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  
梳理流通渠道  计划经济下的单一渠道统购统销―多渠道少环节产销结合  长途贩运  自产自销  贸易货栈  联营商店  小商品批发市场  农工商联合企业  增加各种商业网点
商业内部改革  扩权  经营责任制
突破单一所有制发展多种经济形式  一大二公轻视集体经济消灭个体经济―就业压力―广开门路多设渠道改革单一所有制解决待业问题  民办企业  集体企业  街道企业  个体商业  个体经济  集体经济  中外合资企业  外商独资企业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建立经济特区  78年谷牧两批考察组  港澳  西方  《港澳经济考察报告》  广东宝安珠海出口基地(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吸引港澳人的游览区)  广东出口加工区的想法  习仲勋汕头对外开放为出口加工区  广东要求试办出口特区中央放权让广东先行一步  邓小平明确办特区中央没有钱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中央79年4月决定有条件的省市试办出口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崇明)  谷牧主持  允许华侨外商投资办厂  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市场导向  经济特区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出口加工优惠关税  租界论  83年中央决定以对外开放促进海南岛开发
邓小平84年视察深圳、珠海、厦门,题词肯定特区经验  指导思想要明确是放不是收  技术管理知识对外政策的窗口  考虑在开放几个港口城市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沿海开放新格局
政治体制改革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  民主集中制中强调民主  公民权利  集体领导  法制建设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顾问过渡  权力过分集中的官僚主义常常以“党的领导”、“党的指示”、“党的利益”、“党的纪律”的面貌出现  个人说了算
改革党的领导体制  中央书记处  《准则》《党章》强调集体领导防止个人专断

二  全面展开
    十二大(82年9月1)  新领导  总任务  战略目标:本世纪末翻两番  两步走  前十年打基础  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学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外交方针调整  和平发展大趋势  大战争打不起来  抓紧时间搞建设  维和反霸是根本目标  独立自主加不结盟(对美苏)  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坚持和平共处五原则  加强与第三世界与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  运用安理会地位促进和平友好
军事战略转变  大打早打打核战―利用和平建设现代化军队  裁军150万  军区合并  集团合成  特种兵  后勤保障  武器装备  协同作战整体作战能力  精简民兵建设预备役制度  教育训练
提出“一国两制”  争取和平统一  历史原因  意识形态  1979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宣布和平统一尊重台湾现状首先实行通航通邮通商  1981年邓小平传话台北:台湾不搞社义社会制度不变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  力求和平统一但也不排除武力解决即使武力解决台湾现状也可不变  9/30/81叶九条  两党对等谈判三通交流台湾特区自己军队现行制度对外关系不变可任全国领导职务  等于一国两制
6/26/83邓六条特区独立制度不同司法独立自己军队台湾自管党政军参加中央  一个国家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资社)
香港先行  49年暂时不动香港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82年确定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  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行政区港人治港 中央管理外交国防 现行法律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以中国香港名义单独同各国及国际组织保持发展关系
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沿海开放带向内地滚动  对内也开放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  辽东半岛  胶东半岛  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梯次推进发展战略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改革的纲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改变计划与市场的对立  统一到商品经济上来  标志着中国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转变已经开始  是个转折点
城市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
培育市场体系  价格体系改革
农村第二步改革  乡镇企业兴起  人民公社走向解体  政社分开  建立乡政府  总农户15%成为专业户  1985中央1号文件提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十项政策  改革购销体制  除个别品种外,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  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  多种经营
科教文化体制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中共十三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二届三中全会反自由化之争  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

三  波折
深化体制改革面临的矛盾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急剧扩大  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性矛盾农业又成薄弱环节  经济秩序混乱官商不分  “官倒”  原因:
价格闯关受挫  价格改革酝酿已久  风险太大  长痛不如短痛  88年上半年  从放开副食品价格到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  提高调整工资适当增加补贴。
引发抢购风潮波及面之广涉及品种之全盲目性之大卷入阶层之多挤兑存款之烈均堪称共和国之最  国务院决定停止闯关  选择了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年份来闯价格关是形势判断上的错误
十三届三中全会  治理整顿  控制物价稳定市场保值储蓄压缩投资削减基建清理整顿公司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制止通货膨胀消除经济过热
1989政治风波  民主化浪潮  方励之上书要求大赦  释放魏京生  陈军邀名人上书并开记者招待会  王丹民主沙龙  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  4/15胡耀邦逝世  天安门广场悼念潮  北大学生上书人大的七点要求  大小字报  学潮蔓延其他城市  18-19日新华门事件  20日再围新华门反暴力  21日悼念大会  24日北京市委报告  当晚政治局开会认为“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动乱已经摆在面前  邓小平听汇报后指出这不是一般的学潮,而是一场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动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必要时准备流血  426社论  427北京大游行  当天下午答应对话  429对话  54大游行  赵紫阳讲话绝大多数学生绝对不是要反对我们的根本制度  冷静理智克制秩序  在民主与法制轨道上解决问题  学生陆续复课  要求同中央对话  513北大绝食抗议  17日中央常委会根据邓小平意见决定在北京部分地区实行戒严  19日党政军干部大会宣布  63深夜解放军部队入城受阻  开枪突进  64凌晨到位清场
清查清理  整党  党员重新登记  反腐败
反制裁  西方暂停政府军队间高层互访  经济制裁  延缓贷款  邓小平: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不示弱讲策略)  美国密使访华  尼克松基辛格访华
坚持改革开放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希望  声明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变
治理整顿  延到三年  经济过热需求过大速度过快通胀过高经济秩序混乱  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降低通货膨胀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87/8-88/4)  决策开发浦东(90/4)

四  深化
邓南巡谈话(2/1992)p371  判断改革的三条标准(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加快发展市场经济,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
十四大10/92  改革目标:建立社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有产权制度改革  扩大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全面启动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实现香港、澳门回归
十五大  后邓时代的领导核心和方针  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https://www.hist.pku.edu.cn/ztlm/bxkcdgkjjyyskydsm/28442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20:47 , Processed in 0.0306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