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11|回复: 0

海外文革学研究

[复制链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4-18 02: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文革学的研究队伍,主要有两支。一支是西方学者;一支是海外中国学人,华裔学者。
     早期的文革学者,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洋人。除了少数情报部门和智囊团之外,大多数活跃于大学及其研究机构。著名文革学家麦克法夸尔就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他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2: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是一部研究文革的综合性专著,很有分量。被中国三个出版社以三种译本出版,都十分畅销。其参与者全部是洋人。他的文革专著《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二卷,也早在中国出版。据说第三卷也早就写好了,作者因为新材料不断出现迟迟没有定稿。目前我还没看到,可能还没出来。
     除了专门研究文革的文革学家,或者以文革研究为主的学者,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其他领域或者问题,涉及文革学的,也是这支队伍的重要力量。
    例如,研究中国问题的,特别是研究毛泽东的学者,往往对文革有研究。文革与毛泽东的关系,路人皆知。两者是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因此,毫无疑问,研究毛泽东的专家,也必然要不同程度涉及文革,往往对文革学有贡献。尽管这两个领域只能说是交叉而不是重合。
    例如,著名的毛研权威斯图尔特•R•施拉姆教授,是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系的美籍教师,曾任该校东方和非洲研究院现代中国研究所所长。他长期从事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研究,是西方国家在这方面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他曾多次来华进行学术交流。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相继发表许多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论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马克思主义与亚洲》、《毛泽东》、《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毛主席同人民的谈话》、《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参加撰写)、《毛泽东:初步再评》等。他的文革研究是作为毛研究的一个部分而存在的。
    迪克•威尔逊(Dick Wilson),早年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加州大学,后担任权威刊物《中国季刊》主编。主要著作有《毛泽东》、《周恩来》、《长征,1935》、《亚洲的觉醒》和《人类四分之一》等。他的文革研究也是在他的毛研究之中占一席之地。施拉姆和威尔逊所著的毛泽东政治传记,都出版了中文译本。
    R•特里尔算是毛泽东研究和文革研究的后起之秀。原系澳大利亚人,1979年加入美籍。他长期在哈佛大学执教,讲授中国政治,是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中国问题专家。他曾多次访华,并采访了许多会见过毛泽东的外国政治家。他撰写的《毛泽东传》,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其中关于文革的部分很有价值。施拉姆曾评论说,认识毛最后10年的部分是这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特里尔还写过与文革关系更密切的《江青传》。

    除了研究中国问题或毛泽东的政治学专家之外,还有从其他学科领域来关注和研究文革的西方学者。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沃尔德(Andrew Walder)教授,就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文革的。他曾经将中国上千个县的人口统计资料,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然后加以科学的统计分析。结果他意外地发现,文革中死人多的时期并不是造反和动乱的时期,而是“清队”和“一打三反”等时期。
    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正是西方左派在大学校园里兴起的时候,一批左派学者对发生在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深表兴趣和希望。许多学者都承认,西方的68年学潮和造反浪潮,是受红卫兵运动影响或者与之呼应的。对他们来说,文革是有重大意义的意识形态斗争。很多人认为是一场有意义的革命。八十年代之后,这种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一方面,大陆官方公开否定文革后,一大批揭露和批判文革的文献和作品出版,以及许多有关文革负面的档案和回忆录面世。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东的巨变,冷战的结束,使得西方世界的左派明显衰落。这种宏观的变化导致文革研究更加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与局面。
    海外文革学研究队伍最强大的生力军是海外中国学人。

   这支队伍包括两部分人:一是旅居海外的华人或华裔学者;二是部分国内研究者在海外发表研究成果。我之所以把这部分人也算作海外文革学的队伍,是因为他们的主要或者重要文革研究成果,是在海外发表的。他们之中有些人,也可能有短期海外经历,比如出去做访问学者、开学术会议等。(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文革学在海外”的情况已经根本改变。他们的依据,可能就是这部分学者的成长和成就。但我认为,他们的主要成果既然是在海外发表,那就还算是海外文革学的范畴。――2006,10,25注)
 
    海外从事文革学研究的华裔学人,在九十年代异军突起。他们多数是自中国大陆赴欧美留学的。由于他们有中国文化背景,有某种程度的文革经历或准文革经历,在接受西方先进的理念、方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之后,其研究不仅远超国内的水准,而且迅速获得学界内外巨大反响。形成海外文革学研究的新高潮。
    例如,王绍光的《理性与疯狂》以中英两种文字出版,这部有关武汉文革史的专著,就是研究地方文革和文革事件的难得著作,也是从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解读文革的学术性著作;崔之元的《毛泽东文革理论的得与失》等文章,是新左派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文章。以研究文革异端思潮而闻名的宋永毅,则是目前海外最知名的文革学家之一。他的《文化大革命中的异端思潮》一书,改变了许多人的简单化的文革图景,是文革学的一部力作。不过,我觉得他忽略了张木生关于农村和农业问题的思索的内容,这是一个缺陷。69年,我从北京知青那儿了解到张的言论,极为震撼。我认为,当年张的思索应该是文革中异端思潮中的佼佼者。

     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博士王友琴,发表了关于66年红八月的系列文章,其研究凸现文革暴力和普通人受难,并以专业性高水准闻名于学界;吴法宪的女儿金秋,在美国获得历史博士,也成了文革研究专家。她的研究几乎就是紧紧围绕林彪事件来进行的。
    今年刚去世的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文革中是个中学生,他因著名的《中国向何处去?》的大字报坐了十年牢。在监狱里向右派狱友学习英语和数学,文革后赴美攻读经济学,成了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据说是最有可能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经济学家。他虽然不是专门的文革学家,但由于他的经历和他的德识才学,他所发表的有关文革的论著,我认为是最高水平的成果,是我最看重的。

    另外还有一些在海外发表研究成果的大陆人士。号称大陆80年代四大思想家之一的金观涛和刘青峰有关文革的论著,就是在香港出版的。他们现在也在香港中文大学工作。刘青峰主编出版过文革研究的论文集,其学术性和深度远在国内研究之上;国内研究文革(自称是业余的)的哲学家徐友渔,也在香港出版了他的文革专著;甚至国内外著名的文革学家、国防大学的王年一教授,其有分量的成果也是在海外发表的。 

    还有一些以纪实方式记录文革的文学作品,虽然并非真正的文革学著作,但由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某些文革史料,也在一定程度为文革学研究提供了一些信息,因而我们在观察海外文革学的时候,也不妨把它们包含在视野之内。这包括与官方观点大体一致的作者,如权延赤的《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和《走下圣坛的周恩来》,也是先在香港发表的。也有与大陆官方不一致的,如李志绥的《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张戎的《鸿》等。这些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者,他们的书也不是学术性的著作。对于其提供的信息,当然在不同立场的人看来,是非和可靠性是绝然不同的。

    我个人认为,在香港出版的这类作品中,师东兵的《文化大革命纪实系列》,是最有影响的文革纪实作品。他自称是谁也不能与他比,因为别人都没有觉悟的时候,他已经行动了。他采访过的人都已经死了。他的著作不仅数量巨大,有3千万字之多;而且信息量巨大,潜藏的信息价值极高。我很感可惜的是,他掌握了那么巨大的宝藏,却总是以文学的方式来利用这些材料,而没有以科学方式利用。
                                                

来源:新浪博客(半佛半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2 20:09 , Processed in 0.0350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