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06|回复: 0

张旭东:改革开放是革命在生产关系领域的再确认和深化

[复制链接]

1450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606
发表于 2020-6-4 04: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月31日-4月1日,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会议之“新型工业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海淀区召开。观察者网采访了与会学者之一,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张旭东教授。】

观察者网:您在演讲中提到,改革开放不是革命的断裂,而是革命在生产关系领域的再确认和深化,现在的中国仍然是一个“革命”国家,这些说法很新颖也很有震撼力,您能否再展开说说?

张旭东:这个要从共产党的性质去理解。共产党对自我的理解很明确,有民族和阶级两个维度。现在的中国共产党突出的是“民族”这一方面,但对另一个维度“阶级”始终没有放弃。

从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形态来说,是“人民民主专政”。既有民主,又有专政。在人民内部是民主的,在人民这个定义之外的则是“专政”,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这个民主。传统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政国家没有做这个区分,只要你被定义为公民,都有权享受这个民主。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希特勒通过民主的选举和法制颠覆了民主。

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革命建国的,要处理“革命”和“后革命”的连续点。毛泽东对革命有一个经典论述:革命就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革命建国之后,享受公民政治权利的国民不包括“人民的敌人”。老百姓一般不会感受到专政的铁拳和被这个国家所排斥,但这一点在基本的宪法结构中是一直存在的。

观察者网:也就是说,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是一直延续的,内在一致。

张旭东:是的。一直到今天,没有断裂。从基本原理来讲,社会主义运动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这一点不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但这个问题很重要,生产方式的变革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生产力的发展,比如人类社会从石器到铁器,从工业革命再到后工业革命等等;还有一个是所有权,即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在社会的生产组织里面占有资源。某种社会组织,我们平时以为是上层建筑领域的内涵,但其本质是生产方式的一个部分。

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例,资本的运作不是完全自发的,它需要为自己打造出来一个为其运行的社会空间和政治空间,包括法律、军队、法庭和监狱等等,这一套东西是为资本运行服务的。反过来,资本的运行会强化这个国家机器,这个整体叫做生产方式。

中国的革命就是一种生产方式的革命,至于它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最大的不同,毛泽东曾在1958年的读书笔记《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到过这一点。

他其中讲了一点很有意思:有一点苏联的革命者已经忘了,我们没有忘。中俄两国的革命道路都是先夺权,先从政治领域夺取国家权力。这一点和马克思原典讲的很不同。因为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首先应该是经济发展,消灭了农民和封建等级制,建立了市民社会,才有产业工人和无产阶级,然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关系内部颠覆资本和劳工的异化。

但是俄国和中国都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资本主义还没有胜利的条件下,先进的知识分子领导农民,夺取政治权力。毛泽东说,那些所谓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老是攻击我们,说我们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但毛泽东提醒他们,在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客观现实条件下,不掌握国家政权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资本主义永远搞不起来。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你搞。

所以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起点,但夺取政权之后呢?原来集中在夺取政权的能量,当然马上就会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毛泽东有些失误的地方在于,把这个转型持续的时间太久,用革命战争的方式,暴风骤雨阶级斗争的方式停留在了上层建筑这一块。

观察者网:他有一个“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

张旭东:对。但是他在这个问题上平衡度没有搞的很好。即便是这样,很多学者还是对毛泽东有很多误解。毛泽东实践上的一致性和理论上的一致性,还需要进一步被探讨。

观察者网: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曾有像李泽厚这样的知名学者提出了“告别革命”这样的口号,在文化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张旭东:对此我的理解是,狭义的讲,他们是要告别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持续不断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原则,即要在人民内部不停地要寻找阶级敌人的这个“革命”,这个是狭义的“上层建筑”的革命。但是由于当时这些知识分子讨论问题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受到某些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对“革命”的理解不是很准确,要对“社会革命”做一个完全告别。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我在演讲中提到,“行动中的人”,是一个集体的人,是民族的史诗和英雄。英雄首先是劳动者,是中国的工人和农民,这是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如果有神话的塑像,模版就是他们。同样我们还要知道,这个英雄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党是行动中的人,这个人既是精神的也是肉体的,是整个的动了起来。这个形象和气质以及他表现出来的道德价值,都是有强力的内在联系的。

(观察者网武守哲采访、整理)

https://www.guancha.cn/ZhangXuDong/2018_04_16_45382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17:39 , Processed in 0.0367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