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61|回复: 0

首师大附中《百年回首》文摘

[复制链接]

902

主题

1100

回帖

7520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520
发表于 2020-5-29 13: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师大附中《百年回首》文摘




林小仲




2014年是首都师大附中百年校庆,受校长沈杰、书记金晓莉和校友会委托,我主持编辑了大型纪念文集《百年回首》一书,全书共计110多篇文章,30多万字,百位各届校友和教师执笔,以此作为献给母校百年华诞的一份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1、【校史沿革】:1914年,北京私立正志中学校。1920年,京师私立成达中学校。1928年,北平特别市私立成达中学校。1949年,北京市私立成达中学校。1952年,北京市第三十八中学。1954年,北京第四十二中学。1958年,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92年至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导语】:”近百年的历史变迁,改换的是校址,变更的是校名,然而站在一百年不同的时间节点,穿着不一样的校服,看着不一样的校园风光,不变的是成德达才的理想,恒久的是大任更谁肩的歌唱,亘古的是报囯钟声的回荡”,(刘婵、2013届高中毕业生)。


3、【创办人】:”首都师大附中的前身,是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徐树铮将军于1914年创办的京师私立正志中学,校址在北京宣武门外。徐树铮将军文武兼备,曾挥师收复外蒙古,蜚声海内外”,(艾群、1963届高中毕业生,考入北大中文系,曾任公安部群众出版社总编辑,一级警监)。


4、【校长赠言】:《校史中的几个问题》,(艾友兰,抗日战争十几岁时,担任北平地下党交通员,解放后,在附中担任校长近30年)。《


为了实现一个夙愿》,(杜森,1954年北京六中高中毕业,到附中任教,1984年任附中校长,1993年退休)。


《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治学生涯》,(霍恩儒,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系,到附中任教,1991年任附中校长,1998年退休)。


《怀追日之志,旦复旦兮永不言止》,(石彦伦,教授,1982年毕业于师范学院,1998年至2011年任附中校长)。


《百年名校  再创辉煌》,(沈杰,女,数学特级教师,2011年至今任附中校长)。


5、【50年代校友记忆】:《我来成达中学的前前后后》:”1954年,北京市教育局决定在阜城门外八里庄建设新校园,出了城门,过了护城河,往西没有任何现代建筑,只有一望无际的庄稼和菜地”,(李庚寅,女,自1952年至1982年退休,在附中任教)。


《飘去的浮云》:”我们在1954年进入北京42中高中部学习,新校园一座连体三层教学楼,东西走向,主楼和饭厅兼礼堂衔接。北面两栋二层楼是学生宿舍,后面是大操场”,(何璧,1957届高中毕业生,获囯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激情澎湃的岁月》:”1956年至1958年,我的高中在北京42中度过。那时,我们只知道超英赶美,大炼钢铁。所以,我报考上了北京钢铁学院”,(徐乍英,女,1958届高中毕业生,教授高级工程师)。


《愉快的六年中学生活》:”除四害!轰麻雀,大锅饭、大炼钢铁,更名师院附中,囯庆十周年”,(庄福有,1963届高中毕业生,曾任中专教务主仼)。


6、【老三届校友记忆】:《我的”课余书斋”》:”那时,去图书馆读书已成为我固定的生活方式、流程和制度,我的心也是像是被图书馆拴住了”。(冯善云,女,1966届高中毕业生,曾任中学校长)。《我印象中的”六七事件”》:”浩劫过去多年后,我们几位同学相邀去看艾校长,见面后,他依然笑容可掬、亲切和蔼,全然没有所受磨难、屈辱的丝毫痕迹和怨愤”,(马晓力,女,下乡锡林郭勒草原,曾任中央统战部副局长、机关党委副书记,现校友会会长)。


《没有毕业的”老三届”》:”我们这一批(包括66、67、68三届毕业的初、高中)学生,在师院附中经历了大正大反、大起大落、大冷大热、大破大立的特殊教育历练,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血脉情缘”,(刘峰,1967届高中毕业生,学生党员,有过军旅生涯,转业后曾任报社主编)。


《穿梭历史与现实,浅记母校人与事》:”阅读文字越多,人生阅历越久,就越珍惜中学时代的春阳之美”,(马敬仁,女,1966届高中毕业生,插过队,进过工厂,曾任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


《篮球之路由此开启》:”黄频捷带领中国国家队屡获亚洲男篮冠军,他特别感谢在师院附中时的李明忠老师”,(孙燕生,1967届初中毕业生,先在云南兵团下乡,后入伍14集团军,担任过出版社总编、社长)。


《我与母校的不解之缘》:”回想离开母校45年的往事,三段生活历程、三次命运抉择、三次人生转折,都得益于在校八年的积淀和养成”,(安育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山西运城插队,曾任廊坊党校常务副校长)。


《在父亲身边的往事》:”我是师院附中的,每当说到这句话,我心中都会油然生起一种自豪感”,(李卫雨,女,1968届高中毕业生,陪伴文革受迫害的父亲开国上将、总后政委李聚奎下放贵州,返回北京后,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所编辑室副主任)。


《离开附中后的岁月》:”离开学校后,体会到少年梦想和一生经历根本不沾边。品味甘苦,不断与命运博击,才能铸就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顽强意志”,(张亚军,1967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父亲遭受文革迫害,遣返回老家务农,平反后,调入炮兵6019厂,曾任厂长)。


《我的同学傅前哨》:”常见傅前哨在电视台或媒体上发表讲谈,这位有风范的大牌军事评论专家,在附中同学聚会时却是另一番亲热景象”,(于子夜,下乡黑龙江建设兵团三师,入伍40军119师,曾任职航天部三院)。


《英语老师张正杭》:”张正杭先生是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老师,45年过去了,张先生给我上的初三第一堂英语课,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那么生动,那么灰谐幽默,那么打动人心,叫人终身难忘”,(王卫东,1966届初中毕业生,下乡黑农江兵团,1971年入伍,1984年转业西安)。


《师恩如海至爱记心头》:”1964年9月。12岁的我戴着红领巾迈进了师院附中的大门,被分到初一(4)班,学号8号,接待我的是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李饨熙老师,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总是乐呵呵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江和平,女,1967届初中毕业生,68年入伍,曾任国防科技信息中心门诊部副师级文职干部)。


《艾校长爱教育爱学生》:”风雨雾霾,彩虹阳光,艾校长重新走上领导岗位,谈及浩劫时受到残酷迫害往事,他语调平和,如春风拂面,提笔写下,”各家畛域,皆可泯化”八个字,一生与人为善,安忍成性的老爷子,总是如此的大度、包容”,(傅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下乡呼盟阿荣旗,74年抽调回北京中学任教,曾任中国基建物资总公司副总经理,现受聘广电总局电视剧审查专家组)。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 ... 7c00035f77&p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7 09:25 , Processed in 0.0727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