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61|回复: 0

秦全耀 怀念陈君远:成也25 败也25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8-11-22 19: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7年7月,主管北京中学生红代会“会报”——《兵团战报》的北京25中学高三(1)班曲折(原名曲玉琴)发出了一份创办“红卫兵大学”的倡议书。


《兵团战报》系指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兵团的机关报,也是继文革初期老红卫兵及联动和西纠倒台后中学文革中的主旋律。江青曾亲自参加这个兵团的誓师大会代表毛主席“问你们好,他很关心你们。”


有幸首都兵团的几位主要领导人李冬民、曲折和秦喜昌都出自我的母校北京25中,那时见了李冬民就犹如检了十块钱钞票,心里头屁颠屁颠的。一次我们去顺义北小营学农,李冬民就站在潮白河边上指手划脚:河对岸就是焦庄户,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人民打日本挖地道。


首都兵团既不像联动西纠那么左,也不像遇罗克那么右,也许都是胎里带的,什么立场拼什么爹。联动西纠几乎都是高干子女,遇罗克那伙“四三派”不是出身平民百姓就是出身地富反坏右。李冬民的父亲虽然也是革命干部,不过只是北京的一个轻工局长,行政十二三级左右,高不成,低不就。


李冬民坚决反对“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可他又容不下遇罗克。


李冬民这样回忆:“我当时就认为遇罗克不该杀,这太过分了。但是在当时中学运动的作用上,1967年初刚刚趋于稳定的时候,他又给我们搅和添乱,所以我对他也没好感。”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李冬民曾是遇罗克弟弟遇罗勉的班级辅导员。老秦就亲眼见过他阻止学生往被改造的遇罗勉身上吐唾沫。


曲折,李冬民的同班同学,文革初期和李冬民共同成立东风兵团造反,被工作组批了一个多月。曲折倡导成立的所谓“红卫兵大学”,说穿了就是四个字“上山下乡”。


曲折当时按照“文革”时期特有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认定自己的阶级属性是没有进行彻底思想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此不可能构筑无产阶级的教育阵地。”由此推断:“要取得创建新型大学的资格,必须实现思想革命化,而要做到这一点,只能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于是,他们以五六十年代下乡的知青为楷模,希望能到“广阔天地”中去干一番事业。


曲折创办“红卫兵大学”的倡议书发出后,两天之内,就300余人报名参加。但正式决定“上山下乡”动真格时,几百人只剩下了10个人,其中25中五位男客。女12中五位女客。


在周恩来的关照下,10月9日,上千名送行者赶到天安门前目睹他们的集体宣示,有关领导亲自接见,声势造得很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北京日报》都及时进行了专题报道,充分肯定了他们选择的道路,赞扬了他们的革命行动。


上山下乡,北京25中的曲折开了一个头,被视为一个先声。不巧的是,同是25中的陈君远在粉碎四人帮后又结了一个尾。成也25,败也25。


陈君远,25中学老三届,1967年去山西原平插队。八十年代陈君远曾是山西北京知青在北京市政府门前静坐八天的总指挥,也是上书党中央要求‘全面否定文革中上山下乡运动’《第一封公开信》的主要起草者。山西北京知青抗争时间长达三年之久,迫使北京市政府恢复知青办公室编制。最后形成凡是从北京上山下乡走的,只要有接收单位,全家老小都能落户北京。陈君远同学率领的山西北京知青抗争活动,实际上是为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画上了圆满的句话。


在2012年《北京二十五中学老三届》第五次扩大编委会议上,五位编委之一的袁碶章这样概括:这“一头一尾”都发生在二十五中学,很有意义。”有啥意义呢?是悲是喜?是功是过?\n

2014年8月陈君远在老秦的《猪市大街上小业主》文章后私信:写得很真实,汪元昌茶叶铺的几位少爷都是好朋友。后来我们便常常私信,他总结自己天生酷爱老北京文化,而最经典的语言却是“知青是文革的受害者。”


我对他说改日我把北大荒之情的总经理介绍给您,爸爸是九级干部,他却是平民本色,喜欢知青研究。陈君远再三叮瞩不想认识歌颂苦难为上山下乡唱赞歌的人。我向他担保老秦从不与那操行的人打半点交道。


10月,老秦一个多亿点击的新浪博客遭封停。11月26日突然心衰住院。12月28日出院后只能卧床不能自己,写东西只能靠口述。


2015年春暖花开时,老秦终于能站立走上几步,却突然从网上看到了不幸的消息:陈君远先生于1月8日心梗去世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2667809&boardid=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8 14:01 , Processed in 0.0558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