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次浩劫,我们应当反思
2006年7月30日《北京青年报》A8版“2020帮您找”栏目登载了一个特别的“寻人启事”,题为:给我们一个道歉的机会——寻找老同学苏国顺。全文如下:“那个时候大家都年轻,许多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苏国顺等同学,我们想找到他们,大家想知道他们生活得好不好。”陈泓俊先生说,他想找到北京八中65届高三(4)班的学委苏国顺。陈先生说,1964年冬天,也就是高三上半学期,学校开展“四清”运动,班上的学委苏国顺由于出身地主首当其冲,成为班上被同学们批斗的第一人。后来苏国顺没有参加高考,就跟着父亲回了老家。这么多年了,全班聚会始终没有苏国顺的消息,大家心里很愧疚,很想找到他,“我们真的很想他们”。(哪位校友知道苏国顺的消息,请告知八中校友办黄坚老师,如你班要通过北青报找同学也可打24小时新闻热线65902020)
文/记者樊江云
我是含泪诵读完“八中人的情怀”简报的。百十余的消息,道出我们这代人在经历了40多年前狂热岁月后的冷静反思,字字句句闪烁着宝贵人性与良知。大家怀念那个曾被自己伤害了的同学,勇敢地在《北京青年报》上以“给我们一个道歉的机会——寻找老同学苏国顺”为题发出“寻人启事”,将人间友爱捧送给遭受苦难的同学。我希望苏国顺健在,更希望他能读到“启事”。65届高三4班同学的致歉是高尚的,体现出八中人敢于正视错误,承担历史责任的胸襟,有一群这样的校友、哥们儿,我深感自豪。
今年是“文革”发动42周年,“文革”的过错伟大导师固然无可推卸,然而作为“文革”的参与者——我们,不也应该反思一下吗?在那场亵渎文化的浩劫中,步着“左”的狼烟我们干了哪些坏事?做了哪些错事?伤害过哪些人?莫非不该清算一下自己的“劣迹“吗?非此,良心何以安宁?红旗漫卷的日子里,千百万天真无知红卫兵小将,为了模拜心中那个神,在许多情况下是迷盲、违心地强迫着自己走向极端,把斗争行为推向极至,以此来表现对”主义“的忠贞。我们的邻校——原师大女附中的卞校长,“文革”初期,就是被她的女学生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用扎钉的棍棒和铜扣皮带活活打死的。40年后,她的学生裕雄女士愤慨捉笔,泣血抒怀,祭典了自己的恩师。文尾她总结得极好:“其实,真神在我们心里,那就是人类的良知。只要不违心地做事,人生之路,不会大错”。"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人皆仰之,人皆视之”,历史是铁,谁也无法回避。汉武大帝坏了国事尚且颁发“罪已诏”以息臣民众怨,我等俗辈有何道理站在一旁故作深沉,长吁短叹什么“不堪回首”云云!笔者深知,装模作样,长年背负历史愧疚的人,是异常沉重痛苦的。当年女附中的一位名叫叶维丽的学生,在她的<红色大院的女儿们>一书后语里写道:"几乎每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有污渍,都有不堪回首之处,今天我们这代人已经鬓发斑白,该是静下来仔细清洗历史的伤口,认真偿还历史欠账的时候了,虽然这一切现在刚刚开始,但开始了就好.个人的反省不能替代国家的道歉,我们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国家的行为不能替代我们每个人的态度.众人拾柴火焰高,民众的推动可以对国家起促进作用,一个有着清洁精神的国家,它的良知应该植根于每个公民身上."叶女士的感慨是何等发人深省啊.
“花甲”意味着丰收成熟与理性,然而“花甲人”的反思更显得人生壮丽、完美。北京八中65届高三4班的同学们为我们这代人做了好榜样。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民族永不重蹈“文革”历史复辙,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真实的交待,更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份可贵的良知,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对文革里自己的劣迹以真诚的反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365560100aw08.html |
|